归去来兮辞导学案9 人教课标版1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学习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相关古汉语知识3.了解陶潜的文风及思想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陶潜(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后人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因著《五柳先生传》,亦称五柳先生。
他年轻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此后再无出仕。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
2.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当时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三、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自给.()储粟.()靡.途()眷.然()矫.厉()稔.()芜.()轻飏.()熹.微()载.欣载奔()壶觞.()眄.()庭柯.()容膝.()流憩.()矫.首()岫.()翳翳..()盘桓.()西畴.()棹.()窈窕..()耘耔.()东皋.()..()()壑.()遑遑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耕植不足以自给..盈室..幼稚求之靡途..于小邑..遂见用非矫厉..所得犹望一稔.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问征夫..。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三径就.荒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园日.涉以成趣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抚孤松而盘桓..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之情话既窈窕..以寻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园日涉以.成趣3.解释下列多义词。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来”文言虚词用法【重点难点】.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习过程】【预习案】一.课前预习.有关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2、有关“辞”的知识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3.查字典.给下列黑体字的注音。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知识链接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1)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
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2)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3)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似乎是一种召唤。
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兮,语气助词。
知人论世,走近作家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
我国著名的诗人。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注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骞:jian,飞举的样子。
翮:he,羽翼。
骞翮:振翅高飞。
翥(zhù助):飞翔。
这两句是说有超越四海的壮志,期望展翅高飞。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归去来兮辞》学案(1)----dc5ddbc3-6ebe-11ec-baca-7cb59b590d7d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归去来兮辞》学案(1)博远学习计划2021-08-1118325d56b7b40102dr2j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的支持技巧;3.阐明文章的情感思考。
学习重点1.阐明本文的情感思考;2.学习本文的支持技巧。
学习方法指的是(-)学习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注释,初步理解课文的意思。
2.反复吟诵,思考本文的形象及情感思路。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掌握全文的主题和表达主题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这篇文章写于义熙元年(405)。
陶渊明41岁。
由于家境贫寒,他担任了彭泽玲的职务。
他很快就感到累了。
80多天后,他终于离开了皇冠。
他决定退休时写了这首诗,但还没有旅行。
文章内容寓叙事与讨论、虚幻的风景与真挚的情感于一体,融为一体。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而且是一篇基于事物和愿望的抒情散文。
2.这篇文章遵循什么样的情感思维?本文的情感思考可以分为五个阶段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继续从政,这与他的本性是不相容的。
最后决定退休下乡。
②“舟遥遥以轻r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
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 《仆人欢迎爱抚顾松留恋》,写的是回家后幸福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 “当你回来时,请休息,放弃你的旅程或船”,写下你回家后的社交生活。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学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弄懂并积累“来、之、而、以、谏、眄、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方法】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为主,教师加以适时点拨、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结合注释识记重要文言词语。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
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
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三、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年),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翻译文中“序”部分,识记重要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
2、能力目标:理解文言词句含义,读懂课文,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悟作者辞官归田,不与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1、把文章“序”翻译成现代汉语。
2、积累注释中重要的文言词语(会、靡、寻、策、乐、悦、亲戚、之、以、而、胡、奚、曷、焉、何”)【学法指导】1、牢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阅读。
请同学们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搬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及疑难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做预习案。
一定做到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2、先结合注释把握文章大意,在细致推敲完成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3、力求用一节早读背诵全文。
可采取“分层背诵、各个击破”的办法背诵;组长组织互相检查。
4、自习时间完成“自主预习案”并上交,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做“合作探究案”。
【自主预习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注释①可以知道,“归去来兮”就是归去,“来”“兮”都是语助词,无实义。
“辞”是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以歌唱。
2、独立阅读课文。
一边阅读,一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文中做圈、划、标、注,并完成下列问题:①“序”写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请用“序”中的原句回答。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②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然而文中重点表达了作者“归去”之情,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去”,请用原文摘引回答。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③从他文章语句中可以看出怎样的心里路程?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依次为:自责自悔→辞官归隐→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二、精读课文,疏通文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读懂课文,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一)阅读“余家贫……乙巳岁十一月也”(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给”的意思:供给,供应;“以”的意思和用法是 _连词,“来”,“诸侯以惠爱为德”中“以”的意思和用法是:介词,“把”;“家叔以余贫苦”中“以”的意思和用法是介词,“因为”。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相关知识简介:1、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名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
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2、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主要内容介绍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导学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重点难点】1、诵读正音,整体感知2、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巩固应用】判断以下加点“之”用法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学法引导】1、继续学习和巩固“之”的用法,争取做到熟练掌握;2、回顾初中阶段“以”的用法,并掌握本节课中的“以”;3、以上两部分内容整理完善到积累本上,以便日后复习。
初中阶段“以”的用法回顾:1、.<动词>? 译为认为,以为。
?例如:《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以为)2、<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可译为“用”、“拿”、“靠”、“凭”、“凭借”、“按照”。
?①?《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拿,用)②《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③《马说》:“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2)起提宾作用。
译为“把”。
?例如:?《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由于”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连词>在初中阶段出现的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因为”。
?例如:《塞翁失马》:“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③<连>?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来”,也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陶渊明,名,字,自号,世称(谥号)。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朝代)著名家,。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
父亲陶逸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
52岁时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
被后世称作“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有《》《桃花源诗》《饮酒》《咏荆轲》《挽歌》等。
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有《闲情赋》《感士不遇赋》《》《》《》等。
【关于文体】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为主,而辞则重在。
【写作背景】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
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写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辞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基础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自给.( ) 轻飏.()眄.庭柯.()()荒芜.()惆怅.()盘桓.( ) 窈窕..( )()出岫.()壶觞.()流憩.()耘耔.()敛裳.()一稔.()矫.首()或棹.孤舟()东皋.()翳.翳()心惮.()遐.观()熹.微()田畴.()遑.遑()曷.不()走进课文第一课时:全文串讲,落实文言知识《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余.家贫,耕植..所资.,未见其术.。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著作有《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辞、赋,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二、辞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 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
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
特点: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 “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字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三、解释文题《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
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 “归去啊”之类。
五个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胡、奚、曷、焉、何四、朗读指导1、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
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学科________ 年级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陶渊明及其创作。
2、我要培养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掌握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我要理解陶渊明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学习陶渊明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知识链接】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前预习】1、下列词语每个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荒芜奚惆怅不谏.实迷途乘化今是昨非轻飏.东皋.熹.微瞻.植杖衡宇僮仆耘耔..壶觞.自酌.遑遑.眄.庭柯怡颜寻壑.寄傲流憩窈窕...矫首遐.观棹.孤舟出岫.景翳.翳舒啸.盘桓.西畴曷..2、你能介绍本文的作者陶渊明吗?3、你能介绍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吗?合作探究一:1、你能把小序里的重点字词找出来并写出来吗?2、你能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出来吗?(1)遂见用于小邑。
(2)皆口腹自役。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3、你能通过读小序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吗?根本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二:1、你能把第一段里的重点字词找出来并写出来吗?2、你能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出来吗?(1)、既自以心为行役。
(2)、问征夫以前路。
3、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
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4、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5、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呢?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二)学科________ 年级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合作探究三:1、你能把第二段里的重点字词找出来并写出来吗?2、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第二段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四:1、你能说一说第三段作者想象的什么内容吗?2、你能把第三段中的重点字词找出来吗?3、你能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出来吗?1)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一、文本背景介绍“归去来兮辞,固知媚兰之惠。
”这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名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一句。
古诗中的“归去来兮”本意为远方的回归,有离别后少年行迹未知的情感,后来在唐宫乐广泛应用中,成了表达对故乡乡愁之情的辞藻,《归去来兮辞》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引导读者通过导读方式,在认真阅读“归去来兮辞”这首华美的古文的过程中,探寻其中的情感和内涵,并深入了解这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二、文本整体理解2.1 阅读材料归去来兮辞(节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何惜乎多情。
既古人已云:“成业须德全”,纵陷贼坑,犹期抱仇生。
余固自爱世间贤达,一何容易抚凌意气。
背城借一,暂休兵马。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昨夜酒初成。
闲鹤冲天出笼泥,豪竹转绿春满园。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人生如梦,难得可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2 阅读指导2.2.1 标题解读本文题目为“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是“归去来兮辞”这一篇李清照的作品的导读和解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篇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2.2 听音阅读理解在开始阅读之前,您可以通过有声朗读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作品。
听音阅读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把握声调、节奏和表达。
2.2.3 自我感受反馈在阅读完李清照的作品后,不妨稍加停留,结合自身的情感和经历,仔细品味古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悟其内涵和价值。
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情感和经历。
三、作品解析3.1 作品背景古代社会背景随着唐朝士族阶层的衰落和节度使的实力崛起,全国各地的权贵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各自王国。
那些曾经在社会中一度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士族,也逐渐沉寂,开始远赴他乡或斥身于田园。
这个背景下,士族的岁月经历和心路历程,自然可以成为文学和艺术的主题之一。
文人状况作品中的文人,正是这个背景下的代表。
归去来兮辞中的作者,正是唐朝著名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虽然出身名门,但却不与世俗为伍,热爱田园生活。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
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3、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简单辨析作者的思想。
【重点难点】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
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情景导学】班级要举行诗歌朗读比赛,好好准备一下,报名参加吧!一、解题及作者1、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世界称呼靖节先生,自己称呼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歌的鼻祖。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其实他还有另一些题材的作品,比如《咏荆柯》《读山海经》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少年时怀着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对他的不利,直到二十九岁时出仕。
其间几次做官因不愿降志辱身和不善于官场周旋,到四十一岁时,终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动弃职,过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式的农耕生活去了。
事实上,陶渊明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到他六十三岁去世,终身不复仕。
二十多年间虽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坎坷生活的打击,但诗人铮铮风骨依然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即使在难以衣食的困窘时刻,也挚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作为隐士,陶渊明并非故作清高,沽名钓誉。
惟有他把归隐视为生命的寄托与归宿;将人格与自由视为生命最高价值。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课文背景知识】.欧阳修曾有“晋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学习中应了解作者为什么辞官归田,鄙弃官场,以及热爱田园之情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试概括他散文的特点3.陶渊明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一个偶像,他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词类活用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3.特殊句式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4.一词多义虚词:①之②以③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④而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实词:①行②引③乘④策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训练突破.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训练1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点拨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2.阅读课文,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训练2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点拨2(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3.了解陶渊明的思想训练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点拨3“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了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课文阅读指导】能力升级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注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句子,表怀乡之情③骏奔,《诗经•周颁》“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答案及提示.c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3.D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4.A读写链接阅读陶渊明的诗,结合主旨,写一些自己对陶渊明诗中意义的认识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拓展延伸探究】知识拓展.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4.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5.陶渊明的意义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精彩搜索.淡远潇洒的风格本文语言平淡,意境清新作者多用田家语,少涉及典故,只言片语,气象万千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事件平常,语言平淡惟其平淡,才能“载欣载奔”,重获自由;才能“引壶觞以自酌”,重享村居的无拘无束;才能“悦亲戚之情话”,重得闲适归隐之乐也正是因为平淡,才会把官场看得分文不值他对官居,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不再攀附显贵,也仅以“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何等藐视,何等潇洒!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一脉相承2.充满想像的浪漫情调本文写于作者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浓墨重彩描写乘舟归家时的欣喜若狂,归后的村居生活的无限美好,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种种情状均以想像之笔出之,充满浪漫情调创新平台一、下面是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诗后问题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①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②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④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⑤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⑦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⑧?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⑨注始作,开始就任镇军参军,即镇军将军的参军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①弱龄,年轻时寄事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世事之外②被褐,穿着粗麻做的衣服欣自得,欣然自得,自己觉得很高兴屡空,盛食物的器具经常空着宴如,安乐的样子这两句指他出仕前家里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却很愉快③这两句说,偶然碰上了出仕的机会,只得委屈车马息于仕途④这两句说,我独自乘着小船远远地走了,怀念家乡的思绪是那样曲折连绵⑤登降,指经过高高低低的道路⑥这两句说,我看厌了路途上的异乡景物,心里想念的是山水田园中的旧居⑦这两句说,我仰望在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俯视在水中自由游玩的鱼儿,心中不由得感到惭愧⑧这两句说,我的纯真自然的隐居思想早就在心里,谁说已被出仕的形体所羁缚呢?⑨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思考题:(1)作者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本段则用哪些话表明他安贫乐道、不愿出仕的特有天性?(2)既然天性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出仕?请引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原话及前面“备课资料”中萧统的《陶渊明传》中的原话作答(3)同样是在行路途中,诗人出仕和归隐时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分别引用本文和课文的原话作答(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后来归隐的必然性请找出这些表明心迹的句子二、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萌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像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答案及提示一、(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2)“既自以心为形役”、“亲老家贫”(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4)“暂与园田疏”“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后者更有道理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像而言之对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术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东,或棹孤舟’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喻矣”钱先生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像家中情状相类我以为这样来体会《归去来兮辞》的谋篇特点是确当而深刻的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像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像的空灵意趣,而且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命题趋势分析】.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2.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同步达纲练习】.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云无心以出岫(xiù)B.舟遥遥以轻飏(yáng)c.眄庭柯以怡颜(mie)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zhào)2.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样子)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B.农人告余以春及B.既窈窕以寻壑D.木欣欣以向荣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王之蔽甚矣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鸟倦飞而知还6.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B.门虽设而常关c.时矫首而遐观D.泉涓涓而始流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c(miǎn)2.B(山穴,此处泛指山峰)3.B(A、c、D“以”是连词,B为介词)4.D(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窈窕: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D(A、B、c为被动句)6.c。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冯文平薛菁华审核人:张海敏领导签字:张海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②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本文的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课时安排】课时
【知识链接】
“辞”及其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四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人们将辞赋并称,二者都注重文采,善于用典,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在内容上,辞重言情,而赋以咏物说理为主。
就本文来讲,作者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上,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而又自然,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自主学习】
一、关于陶渊明
陶潜(—),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二、关于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
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
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补充:在必修所学的《归园田居》便是辞官归于田园后所作。
)
三、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
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
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四、重点字词句
.请翻译下列含有疑问代词的句子。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②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
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
①眄庭柯以怡颜(怡,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②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棹: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④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名词动用)
⑤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意动用法)
⑥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欢喜,意动用法)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②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同上)
④问征夫以前路(同上)
⑤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同上)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同上)
⑧遂见用于小邑(见……于,被)
⑨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归:回归。
归尽:到死。
)
⑵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语气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⑶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⑶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⑷委: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委.命下吏(把……交给)
⑸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⑹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⑺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⑻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一、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归家途中的心情体现在哪里?
从文章的小序和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
当他意识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后,痛苦之余庆幸自己陷入泥淖还不算深,还来得及从迷途踏上正确道路,因此决计归去。
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恨天亮得慢,有表现他归家的急切之情。
二、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中间部分从四个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首先,初进家门,“载欣载奔”,写狂喜之态,家人侯迎,而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
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之后写居室之乐,自斟自饮,傲然自得。
再次写庭园之乐,目光所及,选取了几个画面,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孤傲坚贞之志。
最后写交游之乐,以琴书为伴,听亲人的知心话,与农人话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表达对自然的崇尚之情,抒发内心的愉悦乐观。
三、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乐安天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样的思想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引起许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
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的。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人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以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