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下《信息窗1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毫米、分
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
重点:千米、分米和毫米长度单位的建立;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估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自主探究1、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1千米也叫1公里,用km表示大约有三个公交车站的路程。
2、总结: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1千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毫米、分米的认识P35-39页。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学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杯、金箍棒、光盘、米尺。
学具:一分硬币、一张卡、10厘米长金箍棒、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甜甜小朋友也很喜欢孙悟空,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1毫米有多长?生2:1分米有多长?3.揭示课题。
师:这些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板书课题)【教学评析: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使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事物,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班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本课为青岛版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改变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同学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肯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同学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能感知、估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受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同学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老师谈话:有个小伙伴叫甜甜,他特别喜爱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古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老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奇妙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测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依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老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同学熟识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黄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总结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做事条理分明、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帮助学生积累探究测量教学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课件、厘米尺、1毫米卡片、学生尺、1分米和1米金箍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和甜甜小朋友一起来听听西游记的故事。
动画演示情境图的故事情节。
(动画内容:一天晚上,甜甜在睡觉前看了一本《西游记》,看着看着,他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梦到了孙悟空来到了他和小伙伴中间,甜甜迫不及待的问:“孙大圣,你的金箍棒真的能变大变小?变给我们看看吧。
”孙悟空:好,俺老孙就变给你们看看。
变小……小,变成1毫米了!这样就能塞到我的耳朵里了。
甜甜心想:1毫米,1毫米有多长?紧接着,孙悟空:看好,它还能变大呢!大……大……变成1分米长了!甜甜拿在手心里,心想:金箍棒真神奇啊!)谈话:同学们,从甜甜的梦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想到:金箍棒边长1毫米长和金箍棒变成1分米长等数学信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学生通过学习,应能掌握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3.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板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实例演示、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长度单位换算题目。
2. 提高练习:设计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其他长度单位,了解其与毫米、分米、千米的关系。
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4. 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辅导和答疑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分米、千米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 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长度单位的建立,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直尺、米尺、一角硬币、一分硬币、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卡片、小棒(5毫米、1分米、5厘米)、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彩条(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激趣引入。
师:同学梦做过梦吗?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梦吗?生:恶梦。
生:发财的梦。
生:有趣的梦。
师:甜甜小朋友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想知道吗?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出示情景图。
)师:大家看,他梦见谁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甜甜和齐天大圣比本领呢!你看,甜甜飞到了1000米的高度,齐天大圣把它的金箍棒变到了1千米长,甜甜飞到了2千米的高度,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大还能变小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
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出示完整的情境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生:金箍棒变成了5毫米,还变成了1分米。
生:甜甜飞到了1000米高,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长。
生:甜甜还飞到了2千米的高度。
师:你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孩子,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5毫米有多长?生:1分米有多长?生:1千米有多长?2千米呢?师:甜甜小朋友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自制1米、1分米、8毫米金箍棒各一根、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72变)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做梦还和孙悟空在一起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孙悟空图)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可神奇了,能变大、变小,你们喜欢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知识。
2.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1)激活旧知请同学们看,孙悟空已经把金箍棒变成了现在这个长度。
(课件出示孙悟空拿金箍棒图)(出示自制的金箍棒)你们估算一下它的长度。
(学生估算)到底多长呢?请一名同学上台量一量。
以前我们学过1米等于()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那你们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1厘米的长度)(2)激趣过渡同学们继续看这里,金箍棒又短了,它可以放到孙悟空的耳朵里。
现在它跑到我们讲桌上了。
(出示8毫米长的小金箍棒)谁来估一下它的长度(学生估1厘米、不到1厘米)到底多长,用尺子量一量,看谁估得对。
(学生量不出、不到1厘米)这根金箍棒太小了,还不到1厘米,我们想准确表示出它的长度,用厘米这个单位行不行? 不行,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毫米、分米、千米是长度的不同单位。
2.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作为物品长度的量度单位。
3.能够将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长度进行换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对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进行细致的、系统的比较与区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活动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用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进行实战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物品大小、长度,从而理解毫米、分米、千米。
2.比较法:通过毫米、分米、千米的比较,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际操作法: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长度单位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并掌握其换算关系。
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根铅笔,并让学生用课桌上的小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区分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在黑板上以图像的形式展示三种长度单位的标志。
2. 比较毫米、分米、千米教师出示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别想象使用不同长度单位测量这个物品的情景,从而加深对毫米、分米、千米的理解。
3. 毫米、分米、千米的换算•1毫米=______厘米•1分米=______厘米•1厘米=______毫米•1厘米=______分米•1千米=______米•1米=______千米教师通过上述换算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毫米、分米、千米的换算关系。
4. 活动实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活动实践,从不同角度延伸学生认知的深度,如探究教室长5米、宽3米的实际面积,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带领学生提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周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里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实践。
通过本次信息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简单了解了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的含义,更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板书:数学计量单位的换算表格。
2.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书包、水瓶等,用以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我们在大小物品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不同的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2.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单位都写在黑板上。
Step 2: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1.教师拿出一张千米、分米、毫米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解释每个单位所代表的长度。
2.教师拿出一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体会一下1米的长度。
3.教师拿出10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算10米的长度。
4.教师拿出1根细木棍(或铅笔),将其分成10段,让学生感受每段的长度,解释1分米的概念。
5.教师拿出一只针,让学生感受一下它的长度,解释1毫米的概念。
Step 3: 认识千克、克1.教师拿出一个千克和一个克的称重器,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教师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称量轻重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千克和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下1千克和1克的重量。
Step 4: 千米、分米、毫米的换算1.教师利用黑板上的计量单位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直尺测量书包的长度,并进行换算。
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予答案。
Step 5: 时间练习1.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千米、分米、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
2.学生反馈课堂收获,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容易混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长度单位换算表,相关图片。
2. 学具:尺子、绳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测量长度?学生回答:厘米、米。
追问: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 认识毫米和分米- 利用课件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如用尺子量一量,用手指数一数等。
-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发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3. 长度单位换算- 利用课件展示长度单位换算表,让学生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如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一个大长度换算成小长度,或反之。
4. 实际操作-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毫米、分米、厘米、米,并进行比较。
- 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 提问:我们学完了长度单位,那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家后查找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条绳子的长度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毫米、分米的认识(信息窗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同时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自制多媒体课件,自制金箍棒3根(1米、20厘米、7毫米),自制卡片(厚度1毫米),卷尺,直尺。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他是谁?(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
)生:孙悟空。
师:他手里拿的是……生:金箍棒。
师:我们都知道,金箍棒可神奇了,能变大、变小,你们喜欢它吗?生:喜欢。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知识。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此课上课伊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的有趣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课始趣生之效。
】2.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1)激活旧知。
师:看屏幕,金箍棒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金箍棒变化动画。
)生(齐):变短了。
师:观察得很仔细,那它现在有多长呢?(学生思考。
)师:老师把它从屏幕里拿出来放在我们的桌子上了。
来,看这儿(举1米长金箍棒学具),谁来估一估它的长度?生1:1米。
生2:90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同桌合作,用卷尺量一量。
(学生活动。
)师:量好了吗?多长?生1:1米。
生2:也是1米。
师:还有没有不同答案?生(齐):没有。
师:我们以前学过1米等于——(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那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毫米、分米的认识》参考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这里有一部动画片,想看吗?(播放动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及兵器金箍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2、俗话说: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 1 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 1 千米、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三、突破重难点措施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饿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加强练习。
五、课时: 4 课时六、学具准备:尺子。
信息窗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 1 千米、 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1 分米 =10 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 1 千米、 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方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练习教学准备尺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 1 毫米。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正确使用度量衡的基本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能够将物品的长度、距离、高度等使用正确的单位进行测量;3.懂得将不同的物品长度进行比较、排序。
二、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2.使用毫米尺、分尺、千米尺进行长度测量;3.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排序。
三、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测量长度;2.毫米、分米、千米的换算。
四、教学难点毫米、分米、千米的比较、排序。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互动问答法;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1. 直观感受教师带领学生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比如黑板、书桌、窗户、门等,使用毫米、分米、千米尺进行测量,并且让学生尝试换算不同单位。
2. 白板讲授教师在白板上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包括正反面的读数方式、尺子的基本构造、如何换算单位等。
3.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回答,如“校园大门到楼房的距离是多少?使用哪个单位进行测量比较合适?”,学生白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验证和解释。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测量不同的物品,比如课桌、椅子、书包等,然后让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排序,看哪组最长、最短等。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中的物品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用表格形式整理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测量,加深了对度量衡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排序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如何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
教学准备•教学PPT。
•各种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卷尺等。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图片或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学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你最长走过多远的路程?2.当你要经过一段固定的距离时,你是如何判断这个距离的?3.有没有想过,如何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讲解(20分钟)在讲解环节,我们需要详细和清晰地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并强调它们的差异和适用范围。
同时,我们还需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
可以将讲解分成以下步骤:1.定义毫米、分米和千米,突出其不同的用途。
2.演示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
3.请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练习(25分钟)在练习环节,我们将讨论一些实际的测量情景,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适当的测量单位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在一个实际情景中,学生可能需要测量一条裤子的长度,我们可以:1.请学生观察这条裤子,并说明哪个长度单位适用于测量它。
2.请学生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记录并报告所得长度。
3.请学生将长度表示为另一种长度单位。
拓展(5分钟)在拓展环节,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1.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的距离如何测量?2.地球的周长是多少?3.如果你要从一个城市开车到另一个城市,你是如何计算路程的?课堂总结(5分钟)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们应当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同时,我们可以复习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作业应当涵盖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例如:1.请列举5个需要使用毫米、分米、千米测量的物品及其测量结果。
信息窗1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3)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3、填写长度单位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一把小刀长6()课桌高70()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
如:1分米-3厘米=()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
(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3、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