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1_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1.58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传播时延=0.1/(2×108)=5×10-101Mb/s:比特数=5×10-10×1×106=5×10-4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2)传播时延=100/(2×108)=5×10-71Mb/s:比特数=5×10-7×1×106=5×10-1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3)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1Mb/s:比特数=5×10-4×1×106=5×102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4)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1Mb/s:比特数=2.5×10-2×1×106=5×104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实验一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10km 1mbps 100bytes 0.840ms 10km 512kbps 500bytes 7.849ms 10km 1mbps 1kbytes 15.669ms 10km 10mbps 1bytes 0.840ms 10km 100mbps 1bytes 0.120ms 100km 1mbps 100bytes 0.440ms 1000km 1mbps 100bytes 3.660ms 1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 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 100km 100mbps 100bytes 0.370ms 1000km 100mbps 500bytes 3.620ms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1000km 512mbps 500bytes 11.389ms1000km 1mbps 500bytes 7.579ms1000km 10mbps 500bytes 3.980ms1000km 1mbps 100bytes 4.379ms1000km 1mbps 1kbytes 11.597ms1000km 512mbps 1kbytes 19.199ms1000km 10mbps 1kbytes 4.379ms1000km 100mbps 1kbytes 3.660ms10km 512mbps 1kbytes 15.669ms10km 512mbps 100bytes 1.600ms10km 1mbps 500bytes 4.040ms10km 10mbps 500bytes 0.440ms10km 100mbps 500bytes 0.080ms1000km 512kps 100bytes 5.139ms100km 512kps 100bytes 1.920ms100km 1mbps 100bytes 1.160ms100km 1mbps 500bytes 4.359ms100km 10mbps 500bytes 0.760ms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100km 10mbps 100bytes 0.440ms10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100km 512kps 1kbytes 15.989ms100km 512kps 500byte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解释带宽、吞吐量、数据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传播时延和时延偏差的概念。
1.带宽1)“带宽”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
2)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b/s, kb/s, Mb/s, Gb/s,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2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3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比特 1/0位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递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是b/s, kb/s, Mb/s, Gb/s, Tb/s1)速率:千 1kb/s=1000b/s兆 1Mb/s=1000kb/s吉 1Gb/s=1000Mb/s太 1Tb/s=1000Gb/s存储容量:1Byte(字节)=8bit(比特)1KB=1024B=1024*8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4利用率1)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总时间2)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5.时延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也叫迟延或延迟。
单位是s。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高速链路:提高信道带宽)2)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3)排队时延:等待输出/入链路可用4)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6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7往返时延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姓名:廖文静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学号:班级:数媒一班指导老师:欧鸥实验一一、实验要求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和区别,掌握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排队时延和丢包的概念及其关系。
深入理解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区别。
深入理解连续ARQ协议使得工作原理,深入理解滑动窗口机制。
二、实验内容一、传输和传播时延”仿真实验,实验前要分析几组不同的参数,设置好相应的参数,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并观察、统计不同参数下的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给出分析结论和实验体会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1 )选定实验参数:信道长度为: 1000 km信道带宽为: 1Mbps数据帧大小: 100 Bytes传播速率: 2.8 × 10^8 ms( 2 )当参数设置好以后,点击start 按钮,如下图所示: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1 )选定实验参数:信道长度为: 100 km信道带宽为: 512kps数据帧大小: 1K Bytes传播速率: 2.8 × 10^8 ms( 2 )当参数设置好以后,点击 start 按钮,如下图所示:在实验 1 的参数下,其中所需要的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数据帧长度(b)信道带宽(bs)=0.8ms所需要的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3.5714ms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总的时延 =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 0.8 + 3.571 ≈ 4.371 ms在实验 2 的参数下,其中所需要的传输时延:传输时延 = 数据帧长度( b )信道带宽 (bs)=15.625ms所需要的传播时延: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m )电磁波传播速率 (ms)= 0.357ms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总的时延 = 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 = 15.625 + 0.357 ≈ 15.982 ms二、“排队时延和丢包”仿真实验,实验前要分析几组不同的参数,设定好发送速率和传输速率,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并观察、统计不同参数下的排队时延和丢包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呈现的规律性,给出分析结论和实验体会。
实验2 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 Server2003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 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环境实验之前先要设定好链路长度、链路传输速率和分组长度。
链路长度可以分为1000km、100km、10km,速率可分为1Mb/s、10Mb/s、100Mb/s,分组长度可选择100B、500B、1Kb。
2、设置参数 Length =1000km, Rate =1Mbps, Packet size =100 Bytes参见图2-1,设定好各个参数之后按“Start”键,分组即开始传输。
图中显示链路长度为1000km、传输速率为1Mb/s,分组长度为100B,发送端开始通过链路传输分组。
图2-1 分组发送3、设置参数Length =1000km,Rate =1Mbps, Packet size =100 Bytes图2-2 传输时延参见图2-2,可看出发送方将整个分组传输到链路上用时0、800ms,该时间长度即为传输时延,然后整个分组开始在链路中传输。
4、设置参数Length =1000km,Rate =1Mbps, Packet size =100 Bytes图2-3传播时延参见图2-3,分组中的一个比特从发送方出发到达接收方所需要的时间为传播时延。
5、设置参数Length =100km,Rate =1Mbps, Packet size =100 Bytes图2-4短链路长分组的情况参见图2-4,此时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到达接受方时最后一个比特还没有从发送方传输出来。
6、设置参数Length =1000km,Rate =10Mbps, Packet size =100 Bytes图2-5长链路短分组的情况参见图2-5,与上面5的情况相反,是链路长度较长而传输速率较低的情况。
1、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特点,优点以及缺点。
2、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3、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4、有600MB的数据,需要从南京传送到北京。
一种方法是将数据写到磁盘上,然后托人乘火车将这些磁盘捎去。
另一种方法是用计算机通过长途电话线路(设信息传送的速率是2.4kbps)传送此数据。
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若信息传送速率为33.6kbps,其结果又如何?。
网络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网络性能是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传输数据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性能的好坏对于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快速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性能指标及相关的测试方法。
一、网络性能指标1. 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的数据速率,也可以理解为网络上能够承载的最大数据流量。
带宽的单位通常是bps(bits per second)或者bps的衍生单位,如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千兆比特每秒)。
带宽的大小决定了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带宽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2.时延: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历的时间。
时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花费的时间,主要由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传播介质的传播速度决定。
- 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数据从网络接口到网络协议栈处理的时间,主要由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决定。
- 排队时延(Queueing delay):数据在网络设备的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的时间,主要由网络拥塞程度决定。
3.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
丢包可能是由于网络拥塞、传输错误或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的。
丢包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吞吐量的大小与带宽、时延、丢包率等因素都有关系。
5. 连通性:连通性是指网络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的能力。
连通性问题可能是由于硬件故障、配置错误、软件bug等原因引起的。
二、网络性能测试方法2. 时延测试:时延测试用于测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
常用的时延测试工具包括ping、traceroute等。
ping命令可以测量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往返时间(RTT),traceroute命令可以测量数据经过的网络路径和每个节点的时延。
3. 丢包率测试:丢包率测试用于测量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
一、时延、数据传输速率、信道传输能力问题1.数据传输速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R=1/T*log2N (位/秒,bps或b/s)信号传输速率=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B=1/T (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R =B ·log2N2、奈奎斯特公式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与信道带宽H的关系:B=2*H (Baud)无噪信道信道数据传输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C =2·H·log2N (bps)3.有噪声情况下香农公式:C =H·log2(1+S/N) (bps)信噪比=10log10(S/N) (分贝)4.采样定理:若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高频率或其带宽的两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
•设原始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ax,采样频率为Fs,则采样定理可以用下式表示: Fs(=1/Ts)>=2Fmax或Fs>=2Bs•Fs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周期•Fmax为原始信号的最高频率•Bs(=Fmax-Fmin)为原始信号的带宽•每次采样位数=log2量化级•数据传输速率(bps) =采样频率×每次采样位数5. 时延=延迟(delay 或latency)总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传输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例1: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的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少?解:根据香农公式C =H·log2(1+S/N)已知H=3KHz,10*log10(S/N)=30dB,log10(S/N)=30/10,S/N=10 30/10=1000C=3k×log2(1+1030/10)=3k×log2(1+1000)=30kbps.例2: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若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述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2×108)=5×10-10比特数=5×10-10×1×106=5×10-4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比特数=5×10-7×1×106=5×10-1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比特数=5×10-4×1×106=5×102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10-2比特数=×10-2×1×106=5×1041Gb/s: 比特数=×10-2×1×109=5×107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1:网络命令与网络工具使用实验篇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合集)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 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 运行Windows Server XX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 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rate 1mbps 512k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mbpspacket size 100bytes 500bytes 1kbytes 1bytes 1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result 0.840ms 7.849ms 15.669ms 0.840ms 0.120ms 0.440ms 3.660ms 1.160ms 0.440ms 0.370ms 3.620ms0.400ms 11.389ms 7.579ms 3.980ms 4.379mslength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km 1000km 10km 100km 100km 1000km 1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mbps 512mbps 10mbps 100mbps 512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500bytes 11.597ms 19.199ms 4.379ms 3.660ms 15.669ms 1.600ms 4.040ms 0.440ms 0.080ms 5.139ms 1.920ms 1.160ms 4.359ms 0.760ms 0.400ms 0.440ms1.160ms 0.440ms 15.989m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是评估网络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首先,网络时延是指从发送数据包到接收方收到数据包之间所需的时间。
它包括传播时延、传输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等多个因素。
传播时延是信号在传输介质上传播所需的时间,与信号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有关;传输时延是将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主要与网络带宽有关;排队时延是在网络设备中等待处理的时间,受到网络拥塞程度的影响;处理时延是网络设备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与设备性能相关。
其次,时延抖动是网络时延的不稳定性表现。
它衡量了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时延的变化情况。
时延抖动可以由多个因素引起,如网络拥塞、传输错误、路由变化等。
时延抖动越大,表示网络的稳定性越差,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也会降低。
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在实时应用中,如网络电话、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等,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会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高时延和时延抖动会导致延迟较高、声音和画面卡顿等问题,影响交流效果和使用体验。
其次,在大规模数据传输中,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应用中,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对传输速度和数据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较大的时延抖动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错误,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也会对网络应用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产生影响,对于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的网络应用来说,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尤为重要。
造成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网络拥塞是导致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超过网络带宽的容量时,将会发生网络拥塞,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中排队等待传输,从而增加了传输时延和排队时延,使得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增大。
传播时延和传输时延的区别
传播时延是指电磁信号或光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花费
的时间,即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接收端收到数据(或者从接收端发
送确认帧,到发送端收到确认帧),总共经历的时间。
电磁信号和光信号在光纤或者铜线中的传播速度在20万公里/秒以上。
传输时延是指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
的时间,即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数据帧发送完毕(或者是接收站
点接收一个数据帧的全部时间)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length rate packet size result 10km 1mbps 100bytes 0.840ms 10km 512kbps 500bytes 7.849ms 10km 1mbps 1kbytes 15.669ms 10km 10mbps 1bytes 0.840ms 10km 100mbps 1bytes 0.120ms 100km 1mbps 100bytes 0.440ms 1000km 1mbps 100bytes 3.660ms 1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 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 100km 100mbps 100bytes 0.370ms 1000km 100mbps 500bytes 3.620ms 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 1000km 512mbps 500bytes 11.389ms 1000km 1mbps 500bytes 7.579ms 1000km 10mbps 500bytes 3.980ms 1000km 1mbps 100bytes 4.379ms1000km 1mbps 1kbytes 11.597ms1000km 512mbps 1kbytes 19.199ms1000km 10mbps 1kbytes 4.379ms1000km 100mbps 1kbytes 3.660ms10km 512mbps 1kbytes 15.669ms10km 512mbps 100bytes 1.600ms10km 1mbps 500bytes 4.040ms10km 10mbps 500bytes 0.440ms10km 100mbps 500bytes 0.080ms1000km 512kps 100bytes 5.139ms100km 512kps 100bytes 1.920ms100km 1mbps 100bytes 1.160ms100km 1mbps 500bytes 4.359ms100km 10mbps 500bytes 0.760ms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100km 10mbps 100bytes 0.440ms10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100km 512kps 1kbytes 15.989ms100km 512kps 500byte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计算机⽹络基础知识⽹络性能四种时延
intro
以下均基于分组交换技术
我们将以下这样的⼀段连接称为⼀段链路
假设发送端到接收端间有N条链路,对于对⼀个分组⽽⾔,忽略其他因素,端到端总时延
d(end−end)=N×(d(proc)+d(queue)+d(trans)+d(prop))
statement
处理时延
当分组到达路由器A时,⾸先要做的是检查分组⾸部并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并检查⽐特级差错,这部分的时间消耗叫做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分组在经过路由器A的处理后,下⼀步就是传输出去。
⼀个分组的排队时延取决于先到达的,正在排队等待向链路传输的分组的数量。
1.如果前⾯没有分组正在从路由器A向链路传输的话,排队时延为0
2.如果流量很⼤,前⾯有很多分组正在传输或也在等待传输,那么就要消耗很⼤的排队时延了。
传输时延
传输时延是路由器A将分组的所有⽐特推出路由器A,推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
传输时延取决于两个因素:
1. 单个分组长度
2. 数据传输速率
假设分组的长度为L⽐特,数据传输速率为R (bps) 那么传输时延 = L/R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指的是分组的⼀个⽐特从路由器A到达到路由器B所需要的时间,传播时延取决于两个因素:
1.链路介质(双绞线,光纤)的传播速率
2. 节点间的距离(两个路由器间的距离)
假设路由A,B距离为d, 链路介质传播速率为s,那么传播时延 = d/s
reference
Processing math: 100%。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往返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
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传递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①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②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③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
④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
优点:①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实时性强。
③顺序传送数据。
④控制简单。
缺点:①平均连接建立时间长。
②信道利用低。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
缺点:①存在存储转发时延。
②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
1-07、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答: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5)根据网络的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实验一
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
一、实验名称:
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
二、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
2.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环境
1.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
10km 1mbps 100bytes 0.840ms 10km 512kbps 500bytes 7.849ms 10km 1mbps 1kbytes 15.669ms 10km 10mbps 1bytes 0.840ms 10km 100mbps 1bytes 0.120ms 100km 1mbps 100bytes 0.440ms 1000km 1mbps 100bytes 3.660ms 1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 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 100km 100mbps 100bytes 0.370ms 1000km 100mbps 500bytes 3.620ms
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
1000km 512mbps 500bytes 11.389ms
1000km 1mbps 500bytes 7.579ms
1000km 10mbps 500bytes 3.980ms
1000km 1mbps 100bytes 4.379ms
1000km 1mbps 1kbytes 11.597ms
1000km 512mbps 1kbytes 19.199ms
1000km 10mbps 1kbytes 4.379ms
1000km 100mbps 1kbytes 3.660ms
10km 512mbps 1kbytes 15.669ms
10km 512mbps 100bytes 1.600ms
10km 1mbps 500bytes 4.040ms
10km 10mbps 500bytes 0.440ms
10km 100mbps 500bytes 0.080ms
1000km 512kps 100bytes 5.139ms
100km 512kps 100bytes 1.920ms
100km 1mbps 100bytes 1.160ms
100km 1mbps 500bytes 4.359ms
100km 10mbps 500bytes 0.760ms
100km 100mbps 500bytes 0.400ms
100km 10mbps 100bytes 0.440ms
100km 10mbps 1kbytes 1.160ms
100km 100mbps 1kbytes 0.440ms
100km 512kps 1kbytes 15.989ms
100km 512kps 500bytes 8.169ms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2当length和Packet size 一定时,Rate越大时延就越小当
3length和Packet size 一定时,Rate越大时延就越小。
由于所设参数不同,注意有许多种组合,在发送端还没有结束传播过程时分组的头部已到达接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