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二 第3章基因的本质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28.00 KB
- 文档页数:15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种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的小鼠转化实验S型细菌加热后,蛋白质部分变性失活,而DNA的性质未改变,对于S型细菌自身来说,蛋白质失活即死亡。
当加热失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利用R型细菌内的化学成分合成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转化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实验结论】格里菲思的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中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使RNA型细菌发生转化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代谢。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过程中,除模板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的以外,原料、能量、酶、场所等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中含有蛋白质没有的特殊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
【实验过程】(2)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1)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上清液(T2噬菌体)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人教版必修 2 第 3 章 基因的实质一、单项选择题某生物体有 10 对同源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中的 DNA 总量约为 9个脱氧核苷酸对,假定每个1.7×10基因均匀含有4个脱氧核苷酸,则今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个数为( )1.4 ×10 A . 小于 5×10 5 个 B . 等于 5×10 5 个 C . 小于 1×10 6 个D . 等于 1×10 6 个以下对于 DNA 分子构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2.A . DNA 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B .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 . 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 . 双链 DNA 分子中, A + T = G + C 以下对于遗传物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3.A . 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有遗传物质 DNAB . 自然界中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 .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D . 噬菌体中的 DNA 散布在拟核中4.假定一个双链均被32DNA由 5 000 个碱基对构成,此中腺嘌呤占所有碱基的P 标志的噬菌体 20% 。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 31 的大肠杆菌,共开释出 100 个子代噬菌体。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P ()A . 该过程起码需要 300 000 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 .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供给模板、原料和酶等C . 含 32 P 与只含 31 P 的子代噬菌体的比率为 1∶ 49D . 含 32 P 与含 31 P 的子代噬菌体的比率为1∶ 49 5.以下对于 DNA 构造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 大部分 DNA 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回旋而成为螺旋构造B . 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C . 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 与 T 配对,C 与G 配对D .DNA中的G-C碱基对越多越稳固6.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X) 变为了尿嘧啶,该DNA 连续复制两次,获得的4 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 A、A — T、G— C、C— G,推断可“ X”能是 ( )A .胸腺嘧啶B.胞嘧啶C.腺嘌呤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用 32P 标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育、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积淀7. 15% 物的放射性占85% 。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第2节DNA的结构 (7)第3节DNA的复制 (12)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12)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图示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光滑有有R型细菌粗糙无无两种菌在小鼠体内繁殖,毒性效果相互对照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还不知道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
作加温、滴加FeCl3(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 型菌的( )A.蛋白质B.多糖C.RNAD.DNA答案 D【易错提示】(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一、基因本质的证明过程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毒性S型细菌:菌体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有毒性R型细菌:菌体表面没有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无毒性(2)体内转化实验①R型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③加热后杀死的S型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不死亡④加热后杀死的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活鼠→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细菌⑤得到推论: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①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R型菌和S型菌②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R型菌③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R型菌④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即DNA是遗传物质)(4)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R型细菌吸收了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信息,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
(5)发生转化的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2、艾弗里的2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2T 噬菌体(高中所学唯一的DNA 病毒)①结构:DNA(含有P)和蛋白质外壳(含有S)②增殖方式: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大量噬菌体(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3)实验过程:注意:①应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 35或放射性同位素P 32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2T 噬菌体,从而得到蛋白质含有S 35或DNA 含有P 32的2T 噬菌体。
②混合后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保证DNA 注入细菌且细菌不能裂解)并不断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③搅拌后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4)实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胞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
第三单元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一)、能力要求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通过介绍分子遗传的有关实验,使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要求1、使生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以及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2、理解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培养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态度。
3、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示意图,明确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了解RNA也是遗传物质,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络体系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原因:①从生殖过程分析:亲子代间染色体保持一定的___1___和___2____。
②从染色体化组成分析:___3__在染色体上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___4____(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_____5____,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二)遗传物质的特点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具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三)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S型,R型)②假设:DNA是遗传物质③实验方法:提取S型细菌中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④预期效果:只有完整DNA与R型细菌混合,才能使其转化为S型细菌⑤实验现象的观察:⑥分析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______6_______。
(四)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①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外壳→____7____;内部____8_____)②假设:DNA是遗传物质③实验方法:用同位素35S标记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再分别感染细菌。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7 必修2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 (2)、体外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 ①实验过程结论:在S 型细菌中存在可以 结论:是遗传物质使细菌转化细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含35S 的细菌−−−→培养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 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含32P 的细菌−−−→培养内部含32P 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放射性35S ; 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放射线32P 结论:进一步确立DNA 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是它的遗传物质。
4、生物的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病毒:DNARNA生物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有何特点?⑴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⑵多样性: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
⑶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它代表着遗传信息。
3.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⑴DNA分子由两条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和交替连接而成的。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原则配对,并以互相连接。
4.相关计算:在DNA双链中(1)A=T C=G(2)(A+ C )/ (T+G )=或A+G / T+C =(3)如果(A1+C1 )/ (T1+G1 )=b那么(A2+C2 )/ (T2+G2 )=1/b(4)(A+ T )/ ( C +G )=(A1+ T1 )/ (C1 +G1 )= (A2 + T2 )/ (C2+G2 )5.判断核酸种类(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2)如有T且A=T C=G,则为DNA;(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阶段。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2.格里菲思利用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说明()第一组:注射R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第二组:注射S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第三组: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第四组:注射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A.DNA是遗传物质B.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S型一种细菌D.第四组实验中,活的R型菌有可能使死的S型菌复活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的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型蛋白质R型②R型荚膜多糖R型③R型DNA R型、S型④R型DNA(经DNA酶处理) R型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该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6.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1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A.31P B.32P C.32S D.35S7.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8.(2016年河北邯郸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 型细菌的体内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9.(2016年吉林长春期中)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10.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编号06【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重难点)(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学习过程】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对遗传物质的推测有几种?后期哪种观点占主导地位,为什么?科学家探究的历程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前三组实验各得出什么结论?第四组实验说明什么?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对比各组实验发现只有加入了S型菌DNA的组,才能发生转化,这说明了什么?加入DNA水解酶组实验,有何作用?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实验所用方法?(2)如何标记噬菌体?分别用什么标记?为什么?(3)35S标记的组,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32P标记的组,却主要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了什么?(4)噬菌体侵染实验得出的结论什么?思考:艾弗里与赫尔希选材时为什么都选结构比较简单的生物?二者实验方法不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3.经过24年的研究,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的研究证明哪种物质还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如何证明的?思考: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
【学习小结】【基础训练】1。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A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考点总结单选题1、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2、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3、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B.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C.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D.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4、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该图示能表明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5、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6、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7、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加法原理”B.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每个实验组就利用了“减法原理”8、下图是一个DNA分子局部平面结构的模式图。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不同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是()A.不同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B.不同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不同基因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不同D.不同基因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3、将马蛔虫(2N=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C.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D.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4、下图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②③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B.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C.取两位同学制作的单链即可连接成DNA双链D.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特点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6、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8、DNA分子中发生碱基错配时,相对的两个碱基不配对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凸起,如图所示,此结构可被细胞中的相关酶系统识别,并将错配碱基去除,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图,图1 .图2 .图3 .图4均表示一种分裂方式的完整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可表示某分裂方式中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图1和图4中ab段细胞所处时期相同,该时期核DNA会发生复制C.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D.图3和图4中be段相关物质的变化都与着丝粒分裂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一条染色体上核DNA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有丝分裂前中期,也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表示减数分裂中核DNA的变化,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3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ab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c段表示着丝点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A、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表示形成的子细胞,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1中ab段表示核DNA的复制,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图4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因此图1和图4中ab段细胞所处时期不完全相同,B错误;C、由分析可知,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C正确;D、图3be段中,bc段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de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发现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
下图为相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本实验能够证明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图中用X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D.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答案:A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有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本实验只能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为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需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研究两者的作用,即用溶液处理TMV 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与蛋白质分离,B正确;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C正确;D、蛋白质不能使烟叶被感染,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2、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其棘突蛋白(S蛋白)是膜蛋白中的主要抗原,是决定病毒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棘突蛋白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的王冠状结构而得冠状病毒之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是一种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B.新冠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新冠病毒比噬菌体更容易变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关D.新冠病毒繁殖过程所需能量由自身无氧呼吸提供答案:C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A、新冠病毒是一种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而也不具有任何细胞器,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的病毒,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结构,由于单链结构不如双链结构稳定性更强,因而单链RNA病毒更容易变异,因此新冠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与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关,C正确;D、新冠病毒繁殖过程所需能量由宿主细胞提供,因为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无独立代谢系统,D错误。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2.格里菲思利用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说明( )
第一组:注射R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
第二组:注射S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
第三组: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
第四组:注射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
A.DNA是遗传物质
B.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
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S型一种细菌
D.第四组实验中,活的R型菌有可能使死的S型菌复活
3.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4.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 )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该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6.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1P、35S分别标记T
2
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A.31P B.32P C.32S D.35S
7.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8.(2016年河北邯郸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9.(2016年吉林长春期中)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10.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C.T
2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选择题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