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相关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摘要】外资并购国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动机分析中,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外资并购行为的发生。
在效应分析中,将探讨外资并购对于国企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其在不同领域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结合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进行权衡,指出其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还将对未来外资并购国企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对于国企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企、动机分析、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管理效应、社会效应、利弊权衡、发展趋势、国企改革启示1. 引言1.1 介绍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外资并购国企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有或私营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取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或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外资并购国企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球化浪潮兴起,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但由于体制问题和管理不善,许多国企面临破产和改组的困境,这为外资并购国企提供了机会。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中还包括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体系变革的影响。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资源也纷纷展开并购活动。
外资并购国企也是各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各国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 阐述外资并购国企的重要性1. 扩大国企经营规模:外资并购国企可以帮助国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经济研究对外国投资者溢价并购境内企业隐含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外资并购已逐步成为巴彦淖尔市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
在外资并购的对价支付中,被收购股权或资产的实际交易价格高于其权益净值的“溢价并购”现象异常活跃。
外资溢价并购境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但溢价并购赵丽霞背后隐含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巴彦淖尔市外资并购业务发展特点(一)外资并购中方股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6月,巴彦淖尔市共发生外资并购业务6笔,协议收购注册资本839万美元,实际外汇资本流入2798万美元。
并购后企业注册资本总额2876万美元,其中外方资本合计2798万美元,占比97.3%。
(二)外资并购中方股权的来源地集中。
主要集中于美国和香港,且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并购行为大多为增资将原来全程打包贷款的融资模式改变成出货前用打包贷款,出货后用押汇业务,承兑后用福费廷业务的融资模式,融资成本逐步降低,且缩短了高成本的融资期限,从而降低总体融资成本,并可将有关抵押物解脱出来,用于其他的融资需求日。
类似的金融产品组合可以列举很多,如将信用证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相结合,在信用证项下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来替代打包贷款业务,签发的汇票用于出口货物原料的采购等,通过这种组合节约了打包贷款的利息支出,支出的成本仅为汇票签发手续费,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4、充分运用有关政策。
节约融费成本。
国家为了鼓漏9企业出口,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洳对企业的出I=I退税贷款实行贴息),如果企业能灵活得运用这此政策,将有助于节约融资成本。
当前美元利率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水平,贷款利率比人民币贷款利率低—半左右,且汇率与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企业借贷美元将大大节省融资成本,但由于国内交易不能以美元计价,因此过去企业的美元贷款往往用于进口付汇。
现在外汇管理局明确了对打包贷款和出口押汇项下的外汇融资,企业可以办理结汇手续,这大大的方便了企业对外汇贷款的使用,企业可以运用这—有利政策,尽量借低利率的美元贷款,减少利息支出。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摘要】当前外资企业并购国有资产已经成为外商在华投资方向的热点,所以为了促使并购规范有序地进行,也同时为了保障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权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完善法律。
本文将会剖析当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层面上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与国家利益问题,这将对维护我国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有资产一、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流失在近期的国有资产并购案例之中,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资产评估的过程,因为资产的价值如果想要进行交易,那么评估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在国有是资产的交易之中,尤其是有外资参与的并购活动,资产的评估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评估的结果是资产并购中谈判的最基本依据,也是关乎到国家人民利益是否受损的重要手段,但是又因为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监督立法的相对落后,而且之前也并无具体的可行案例,经验较少,这就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评估过程中的法律监管过程不足不严,特别是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并购的这个过程中,常常出现国有资产评估不准确的现象,这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国家的巨大经济损失,而如果这个过程之中有人恶意为之,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利益那么简单甚至有可能设计到国家的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并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兼并和收购的产权主体不准确和错误。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将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企业产权的处置权,而上层的国务院则是由各级国有资产治理部门实现其所有权的具体实施行为的。
国有企业的企业经理,其他国有资产管理的下设部门(包括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企业),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人员亦可以决定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例如国有资产的整合过程,收购、兼并、买卖。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国有资产交易处置的主体往往不是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取而代之的则是国有企业的部门领导,这就使得交易往往存在严重个人因素与危险性。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建议。
标签:外资并购国有资产流失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1.资产评估不规范。
(1)客观上缺乏资产评估的市场机制。
(2)在资产评估方法上往往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存在主观随意性。
(3)对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估、低估甚至忽视其价值。
(4)外商出资的资产价值被高估。
一些外商对其出资的原材料或设备通过高报价,并且逃避商检部门检验,使外商设备被高估价格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政府行为不当。
地方政府为了搞活亏损企业,摆脱财政困难,发展地方经济急于引进外资。
在这种动机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下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同时,由于“并购腐败”的存在更加剧了这种不良后果。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缺陷。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几番改革,专司所与者职能的机构也两度设立,但是至今没有改变如下局面:①多龙戏水”。
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分散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
产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职责不清。
单个主体难以对国有资产全面负责,所有者缺位、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局面难以根除。
②政企不分”。
政府具有双重职能,即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
政府既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又可以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这样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及行政权三权结合在了一起,造成政企不分。
(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也未能改善经营权在不断侵蚀所有权的局面,因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国有企业事实上就是一个无主的公司,其结果不是内部人控制就是内部人和少数政府官员联合起来实施控制。
自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直接并购中国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案例开始逐步增多。
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的许多重要领域,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总结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大量案例,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斩首行动,目标直指行业龙头。
外企虽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会面临较大风险,而采用并购中方品牌的进入方式则可以有效回避这些风险。
外资通过并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利用收购方的渠道来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并为本方品牌大搞促销活动,却将中方品牌搁置,使中方品牌逐渐丧失生命力,从而达到树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作为行业龙头地位的效果。
上海牙膏厂的“美加净”牙膏在1994年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初,出口量为全国第一,年销售量达6000万支,在消费者通过“美加净”认识了联合利华的前提下,将处于中高端的“美加净”品牌降为低端品牌,并在广告投入上,从1997年停止在各种媒体上对“美加净”的广告投放,与此同时,加大对 “洁诺”的投入力度,到2000年,“美加净”年销售量下降了60%。
这样,联合利华既达到了斩首的效果,也提高了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2.千策万略,只为争夺大股东地位。
跨国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在外企并购中一般伴有高技术的转移,这些因素一般会要求进行控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默说过“如果我们希望解释投资,那就必须解释控制”。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2003年提交给国内某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书”中要求: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卡特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将把该企业建成具有生产卡特彼勒产品技术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通常,在外资无法直接通过购买股权而获得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的合作方并购中方企业,然后以密谋的方式令该合作方转让股权,从而获得大股东的地位。
3.不惜血本,但求削弱竞争对手。
对于价值较大知名的中方品牌,外企一般通过巨额资金买断其使用权,据此控制中方品牌,再将其打入冷宫,消灭对手于无形。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加快,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限制的放开以及QFII的推出,证券市场上通过直接并购来获取股权的交易方式将会不断增加。
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以及潜在的问题,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潜在风险所谓并购,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 的总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外资是从主体方面来进行界定的,指的是外国投资者,包括境外中国公民返回大陆投资者、港澳台地区在华投资者和中国在港澳台地区开办的窗口企业。
外资并购是从东道国的角度提出的跨国并购,指外国投资者对国内企业的兼并收购行为。
一、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1.并购的行业范围越来越广泛,外资关注的重点已从制造业向交通、港口等基础型行业和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咨询服务领域转变。
外资并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渗入的程度越来越深。
外资对国内感兴趣的产业包括国内潜力巨大、有高速增长的市场、低廉的制造成本,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企业。
跨国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重组,青睐那些市场前景好、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那些技术落后、包袱沉重、没有市场潜力的企业,难以成为外资并购的对象。
2.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倾向于并购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
沪深两市共有110家B股上市公司,外资青睐该类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一方面,B股是唯一对外开放的证券品种,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是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从而通过在两个市场分别购买股份成为收购的不错的选择。
3.战略并购居多,但不排除恶性收购的现象。
外资并购更倾向于长期的合作行为,目的一方面是获得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获取协同效应。
外资公司十分重视被收购对象的销售网络以及生产设施等条件,并将其视为在中国进行收购活动的关键所在。
浅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注意的问题摘要:近些年,外资在中国境内并购企业已成爆炸式发展,并从自发,排斥,走向了规范化格局,但我国的并购仍然是属于初期,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国内环境复杂,还是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本文针对目标企业各方面的调研,和国内环境即法律产业政策等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关键词:外资企业,并购,目标公司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末,外商投资已经从绿地模式逐渐转变为并购这一现在约占全球经济活动总量一半的形式,并购的优势很明显能够取得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效应整合国内企业的资源,实现购并方盈利最大化,但是虽然我国外资企业在境内的并购活动已呈爆炸式发展,但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不健全,而且这一模式在与中国国情的探索中摸索前进,外资企业在踏进这块前景广阔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以规避投资风险。
一、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所谓目标公司是指拟被并购的企业1、对目标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调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 b.董事会和监事委员会成员的选任、解任及其报酬的确定; c.审议董事会和监事委员会的报告记录; d.公司章程或内部细则 e缔结、变更和终止关于转让、出租、委托经营或与他人共同经营的契约; f.股份资本的增减和股票的发行记录; g讨论并通过股东提出的各种决议草案记录。
除此以外还要调查公司章程或内部细则规定的其他权限。
2、对目标公司债务调查在企业的并购中,除了涉及物权问题外,还必然会涉及到债的问题。
任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同时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只不过需要弄清楚债权债务的具体情况。
我国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承继被并购境内公司的债权和债务。
外国投资者资产并购的,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承担其原有的债权和债务。
外国投资者、被并购境内企业、债权人及其他当事人可以对被并购境内企业的债权债务的处置另行达成协议,但是该协议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企业境外并购的现状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境外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外国企业的股份或资产来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境外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境外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如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资金风险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境外并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许多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大、技术实力的提升和资源优势的整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战略价值。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境外并购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导致投资失败和资本损失。
对企业境外并购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企业境外并购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企业境外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进入新的市场和领域,拓展经营范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境外并购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企业境外并购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境外并购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对企业境外并购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境外并购的健康发展,也可以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企业境外并购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境外并购的现状问题,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求更多发展机遇提供参考;通过研究企业境外并购的动因和形式,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境外并购的核心要素,从而降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通过分析企业境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在进行境外并购时提供借鉴;最终,通过对企业境外并购现状问题的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导,促进我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风险防范措施研究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并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战略。
然而,海外投资并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防范海外投资并购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风险防范措施入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风险原因国有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1.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海外投资的国家在政治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政治动荡、恶化的国际关系以及国家领导人突然变更等,这些都可能使国有企业的投资计划受到不利影响。
2.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指海外投资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如汇率波动,萎缩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政策的改变等,这些都可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3. 法律风险海外投资的国家的法律政策环境与我国存在巨大的差异,法律和风险同时增加了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4. 文化风险海外投资并购国家的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文化差异可能会给国有企业的商业谈判和经营带来困难,并产生不良后果。
二、防范措施为了有效地防范海外投资并购的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治风险防范措施国有企业应该关注海外投资国家的政治状况,并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外交机构的沟通,了解政治状况变化的最新信息和影响。
另外,国有企业可以选择与本地企业合作,通过当地商业关系来掌握政治情况的最新信息。
2. 经济风险防范措施国有企业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了解海外投资国家的经济情况,评估投资的风险和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风险对冲措施,比如利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波动的风险。
3. 法律风险防范措施海外投资国家的法律状况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确保符合当地规定,并将风险对冲纳入投资计划。
4. 文化风险防范措施国有企业应该对文化差异问题做出足够的重视并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外资并购国企法律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288-01摘要在我国,尽管我国规范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台,但是,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仍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对外资并购进行有效制约。
试图从法律角度切入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将外资并购引入规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由于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准入领域放宽,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对国际投资吸引力增大,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等,明确了外资可以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对外资并购提供法律方面依据和可操作程序,从而扫除了外资并购内地上市公司的最后障碍。
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意味着在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内,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已基本畅通。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积极的企业精神。
外资并购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可以大量吸引外资,拓宽国内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2.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促使我国新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柱的形成。
3.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由于并购后建立的合资经营企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政企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体系。
三、当前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缺陷1.欠缺体系性。
外资并购立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然而我国在外资并购立法上缺乏一个完善的规制体系。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相关问题探讨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及开放进程的加快,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速度明显加快。
本文探讨当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问题,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可能导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而稳定地发展,我国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显现,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我国,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它们的目光更是瞄准了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龙头企业。
自2000年以来,一些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已成功收购了我国的大型知名企业,如法国阿尔卡特收购上海贝尔、美国艾默生收购安圣电气、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入股中国华菱集团等。
通过并购,在盘活企业资产、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外资在实施并购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并购资产的价值确定和转让价格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用的不好,将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出现消极影响。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外资的目标也在逐渐转变,开始将我国视为其全球性市场和资源网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即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向长期利益最大化倾向。
近年,我国外资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以下特点:(一)并购对象为国有上市公司和效益良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和效益良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拥有较完善的本土营销网络,外商可以利用其现存各种资源,结合自身的先进技术或管理经验,通过并购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并节省时间,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
例如,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美国航空LDC公司控股海南航空、美泰克控股荣事达、柯达并购乐凯胶片等等。
(二)并购目标企业由一般企业转向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外资企业在华并购专门选择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并购对象,意图通过控制战略最高点,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
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多是具有一定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拥有较完善的本土营销网络或进入许可,或是稀缺资源类企业。
外资并购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对该行业形成垄断的格局,迅速占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这样就会对本土的其他竞争对手造成严重打击。
(三)外资并购地域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资料显示,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为:整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重约为75%,其中,上海占31%,广东占23%,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占19%,而中西部仅占27%。
这些沿海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和优质大型国有企业,可改制重组的题材很多,目标市场规模庞大。
另外,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是外资并购活跃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
(四)制造业仍是并购重点且服务业成新热点制造业一直是外商投资我国的重点,从外资进入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短时期内并购的重点仍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制造行业和产品上,如酒类、汽车、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化妆品等。
我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在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成本优势,同时这些行业又都是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性行业。
因此,尽管近年来,制造业在发达国家跨国并购中有比重下降的趋势,但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占据很高的比例。
从中长期看,一些向外资放开的重点领域将成为外资并购的新热点。
例如,我国服务业将大幅度对外开放,金融、保险、证券、电讯和商业等服务业的限制将大幅减少。
国内的物流业、零售商业、金融业等服务行业以及自来水、公路铁路、污水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将成为新的并购热点。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可能导致的问题(一)行业垄断问题据中国产业安全中心发布的“2006/2007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指出,最近几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外资不但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态势,并且进入工程机械、电器、钢铁、金融、水泥等支柱企业进行并购,重点转向大中型企业或整体并购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如在装备业这个国家核心与基础的工业行业,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堪与GE、卡特比勒等巨头比肩,而年销售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外资独资、合资企业已达2000多家,中国的装备设备国产化不足50%;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以及70%的轿车制造和数控机床依靠进口。
如果那些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企业纷纷被并购,那么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各种政策措施成效就会降低,影响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并且有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以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的方式,对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并购。
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很不规范,外资在并购我国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资产评估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分析其原因,有的是由于并购中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估方法不科学,从而造成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评估中被忽视或低估、漏估的现象;有的是并购过程不规范,即产权交易过程多是企业之间的私下交易,而非公开竞争。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让合资成功,视外资注入和市场保障更重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中国企业的自主发展,结果使国有资产流失。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北旅并购案,1995年8月,日本五十铃和伊藤忠商社协议收购北旅25%的股份,从而成为北旅第一大股东,日方同时承诺所持股份8年内不向中国境内法人或个人转让。
当时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在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方面的借鉴,日商也正是利用自己成熟的并购经验钻了中国法律的漏洞。
按照北旅与日方达成的转让协议,北旅使用的土地只以每亩5万元人民币折价入股,地价显然偏低,并且还存在设备被低估的情形。
北旅拥有4台由德国生产的大型设备,当时的实际价格是1亿元人民币,但评估价格只有800万元人民币。
结果,总的评估价格5.2亿元人民币比实际价格约9亿元人民币几乎少了一半,北旅的资产流失严重。
(三)民族品牌流失问题在诸多外资并购案中,品牌控制往往被作为一项重要的竞争战略。
从近年外资并购的实践来看,外资先买断中方品牌,然后与这些中方品牌联合起来推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最终以自己的品牌取代中方品牌,或者通过减少对中方品牌的投资来逐渐降低其品牌价值,或压缩中方品牌的产量,或控制销售环节和市场推广,使我国民族自有品牌逐渐衰弱直至消失。
外方控制品牌的问题在国内洗涤用品、化妆品、摄像器材、移动通迅、饮料、啤酒等行业尤为突出。
譬如,在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并购整合了“亚洲”、“崂山”、“天府”等七家国内碳酸型饮料企业,这些品牌在合资后都消失了,最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
事实证明,很多自主品牌不仅没有在并购中壮大自己,反而被削弱,直至消亡,这样就会导致我国产业竞争力下降。
(四)国内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掌握控股权之后,取消原有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由跨国公司本部提供技术。
而且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外资企业多数从事适应性研发活动,外资设立研究机构主要是进行新产品的本地化研究,而高新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并不轻易向我国转让,创新能力仍在外资公司母国。
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和削弱我国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对国外技术的依附性。
据调研,超过93%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但77.5%的企业处于浅度国产化阶段;有深度国产化行为的企业只有16.25%;而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只有6.25%。
比如,我国是世界上具有生产成套石油钻机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在石油钻机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我国原最大的石油钻机生产基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把石油钻机制造部分与世界最大的石油机械制造商美国国民油井公司合资成立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美方占60%的股份。
合资后,该厂只剩下单一的加工业务,失去了原来的研发、设计、销售等业务,成了跨国公司的加工厂。
(五)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以后往往要裁减人员,造成失业率上升甚至造成社会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30%。
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落聘职工的安置和分流问题是我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国企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现实中,外商一般希望对国有企业原有职工有条件地接纳,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并由社会解决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
而国有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希望外商减少裁员,承担更多的职工安置费用。
规范外资并购的相关对策(一)制定统一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为我国在外资并购过程中的反垄断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整部法律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制的法律条款只有一条,许多重要的内容并没有予以体现,所以可以认定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控制仍然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
鉴于外资并购有其特殊性,可以在《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反垄断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的实际和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现状,制定一部统一的、涵盖外资并购反垄断各方面内容、效力位阶较高的专门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
该法在内容上,应全面规制并购活动导致的垄断问题及其所有环节。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外资并购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的制度体制。
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管体系;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减少转让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现象;最后,要依法保护种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三)建立外资并购事后监控制度《反垄断法》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仅规定了事前申报,未规定事后报告制度。
从国外立法与实践来看,大多规定了并购完成后对企业限制竞争效果的持续性审查制度。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带来的限制市场竞争的后果,参照国外的立法,我国也应当设立外资并购的事后监控制度。
对于经批准已进行并购的外资并购,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时和完成后的一定年限内,应定期向国家反垄断执法机关报告并购后企业的控股情况,一旦外资所持股权比例超过国家规定的份额,反垄断执法机关有权认定其违法,可以解除收购或强制外商向国内相关企业出售其股份,以弱化其控制地位。
(四)加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100个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美国占有54个、法国11个、日本7个、德国6个、英国5个、西班牙4个,而我国唯一上榜的只有中国移动。
面对我国品牌大量流失的现实,各级政府一方面要政府采购向本国产品倾斜,不得歧视本国产品;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在民族品牌受损害时,政府有权进行适当的干预。
另外,要树立民族品牌保护的全民意识,形成一种对民族品牌优先支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