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遗传中的分离比异常问题 1.导致分离比异常的原因 (1)隐性致死。 (2)显性致死。 (3)配子致死。 (4)合子致死。 此外,多因一效、一因多效、抑制效应、上位效应、累加效应或 数量性状等,也将导致异常分离比。 特别提醒①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 基因的影响(抑制或掩盖),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掩盖作用叫 上位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下 位基因。②一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阻碍了其他对基因的作用称为 显性上位效应。③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阻碍作用时叫隐 性上位效应。
专题一
专题二
特别提醒分析遗传中分离比异常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基因型与表 现型的对应关系。为便于描述基因型,可把基因型分为双显性 (A_B_)、某基因的单显性(A_bb)、另一基因的单显性(aaB_)和双 隐性(aabb)四类。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 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3∶1 B.1∶3,4∶1,1∶3 C.1∶2∶1,4∶1,1∶3 D.3∶1,3∶1,1∶4 解析: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说明F2个体有两种表现型,其双显 性∶(单显性+双隐性)=9∶7,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3;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说明F2个体有三种表现型,其双显 性∶单显性∶双隐性=9∶6∶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2∶1;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说明F2个体有两种表现型,其(双 显性+单显性)∶双隐性=15∶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答案:A
专题一
专题二
【例1】 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 光滑(r)是显性,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 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最佳方案为测交,只有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且结果接近1∶1∶1∶1。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