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第四、五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2.38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阶段验收评估(一) 动量守恒定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A.始终相同B.只有大小相同C.只有方向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选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是恒力,其在相等时间内的冲量始终相等,根据动量定理,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始终相同。
2.下列情形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是()A.铁锤打击放在铁砧上的铁块,打击过程中,铁锤和铁块的总动量B.子弹水平穿过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的总动量C.子弹水平穿过墙壁的过程中,子弹和墙壁的总动量D.棒击垒球的过程中,棒和垒球的总动量解析:选B铁锤打击放在铁砧上的铁块时,铁砧对铁块的支持力大于系统重力,合外力不为零;子弹水平穿过墙壁时,地面对墙壁有水平作用力,合外力不为零;棒击垒球时,手对棒有作用力,合外力不为零;只有子弹水平穿过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时,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选项B正确。
3.如图1所示,光滑圆槽的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小球被细线吊着恰位于槽的边缘处,如将细线烧断,小球滑到另一边的最高点时,圆槽的速度为()图1A.0 B.向左C.向右D.无法确定解析:选A小球和圆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细线被烧断的瞬间,系统在水平方向的总动量为零,又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小球与圆槽水平方向有共同速度,设为v′,设小球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m)v′,所以v′=0,故A正确。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时刻发生正碰,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图2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解析:选B 由v -t 图像可知,两球碰撞前a 球运动,b 球静止,碰后a 球反弹,b 球沿a 球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 =-m a v a ′+m b v b ′,解得m a m b =v b ′v a +v a ′<1,故有m a <m b ,选项B 正确。
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班姓名_____ 座号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选择题(10个小题,共60分,1-9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0-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下面关于冲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很大的冲力时,其冲量一定很大B.当力与位移垂直时,该力的冲量为零C.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相同D.只要力的大小恒定,其相同时间内的冲量就恒定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某时刻发生正碰,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 a>m b B.m a=m b C.ma<m b D.无法判断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C.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4.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5.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不同的跃迁方式,图中①②③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分别为Ⅰ、Ⅱ、Ⅲ,下列A、B、C、D 光谱图中,与上述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下图中的(图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 )6.某单色光照射到一逸出功为W 的光电材料表面,所产生的光电子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 ,设电子的质量为m ,带电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则该光波的频率为 ( )A .W hB .2222r e B mhC .2222W r e B h mh - D .2222W r e B h mh + 7.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从槽高h 处开始下滑,则 ( )A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B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C .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 处D .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8.“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 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 23994),这种钚239可由铀239(U 23992) 经过n 次β衰变而产生,则n 为( )A .2B .239C .145D .929.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3m 的静止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 .0.6vB .0.4vC .0.2vD .v10.(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2m 静止的B 球碰撞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 选择题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 .原子不可再分.B .原子的核式结构.C .原子核还可再分.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 .利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 .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 原子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大3.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A 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 滑片P 向右移动D 滑片P 向左移动 4、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 从静止开始运动,所受阻力是f ,经过时间t ,它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 )A.(ma+f )V/aB.mvC.matD.(ma-f )V/a5.用光子能量为E 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 ( ) A .hv 1 C .h(v 2+v 3) B .h(v 1+ν2) D .h(v 1+v 2+v 3)6.如图6—2—4所示,质量为m 的A 小球以水平速度u 与静止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 的 小球B 正碰后,A 球的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碰后B 球的速度是(以u 方向为正方向)( )A .B .u -C . D7.一个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时,外面射来了一个波长为6.63×10-7m 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不吸收这个光子,光子穿过氢原子B.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是0.36evC.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动能为零D.氢原子吸收光子,但不电离8.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 [ ]9.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 =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A .若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 、B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B .若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 .若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 .若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10.如图8—3—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3 kg 的薄板和质量为m =1 kg 的物都以v =4 m /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 m /s 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加速运动 B .做减速运动C .做匀速运动D .以上运动都可能 二、填空题11.如图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
一、解答题1.一个验电器带正电,因为空气干燥,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能维持很长的时间。
现有一束α射线射向这个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析:张角变小,原因见详解验电器金箔的张角将变小。
因为α射线具有一定的电离作用,它能使所经过的路径中空气分子电离,使空气变成导体,从而使带正电的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转移、中和,所以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变小。
2.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6×10-27kg ,一个锂(73Li )原子的质量为11.6505×10-27kg ,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6.6467×10-27kg 。
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为2个α粒子,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231A 6.010mol N -=⨯。
(1)写出核反应方程,并计算该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2)1mg 锂原子发生这样的反应共释放多少核能。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714312Li H 2He +→;17.3MeV ;(2)2.38×108J. (1)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714312Li H 2He +→根据质能方程得△E =(m Li +m p -2m α) c 2代入数据得释放能量△E =(1.6736×10-27+11.6505×10-27-2×6.6467×10-27)×(3×108)2J=17.3MeV(2)1mg 锂原子的个数619271108.5831011.650510Li m n m --⨯==⨯⨯=个 释放的总核能E =n △E =8.583×1019×17.3MeV=2.38×108J3.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
放射出的α粒子(42He )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高二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Ⅰ卷:试题部分说明:①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②试卷内容为选修3-2第六章、选修3-5十六章、十七章内容;③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R1、R2为定值电阻,L为小灯泡,R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R2中电流减小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 D.电路的路端电压增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B.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D.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因为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大3.水平抛出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的变化相同B .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变化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C .在任何对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恒定D .在刚抛出物体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比m A ∶m B =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 )A .A 、B 系统动量守恒 B .A 、B 、C 系统动量守恒C .小车向左运动D .小车向右运动5. 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
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 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 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B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 .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 向C 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 .小球离开C 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课时训练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非标准1.如图所示,球m1从斜槽某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落到水平面上的P点。
今在槽口末端放一与m1半径相同的球m2,仍让球m1从斜槽滚下,并与球m2正碰后使两球落地,球m1和m2的落地点分别是M、N。
已知槽口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位置为O点。
则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m1=m2D.m1<m2答案:A解析:轨道末端水平可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故A项正确。
斜槽是否光滑对实验几乎无影响,但质量m1应大于m2,否则入射球会反弹,从而引起较大的误差,故B、C、D项错误。
2.(多选)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偏大()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答案:AB解析: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会受重力影响;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导致速度计算出现误差。
3.“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m1=15g,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m2=10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 t图象如图所示,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是,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是,被碰小球碰撞后的m2v2'是。
由此得出结论。
答案:0.015kg·m/s0.0075kg·m/s0.0075kg·m/s碰撞中mv的矢量和是守恒量解析:由x t图象可知,入射小球的速度v1=1m/s,碰后速度变为v1'=0. 5m/s,被碰小球的速度变为v2'=0.75 m/s,故m1v1=0.015 kg·m/s,m1v1'=0.0075kg·m/s,m2v2'=0.0075kg·m/s,可知,m1v1=m1v1'+m2v2',即碰撞前后mv的矢量和守恒。
物理【选修3-5】经典题型训练(含参考答案及解析)【物理选修3-5】1.(5分)(2021山西省长治期末)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B.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C.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417D.在147N+2He→8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α衰变2.(6分)(2021贵州六校联考)如图甲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对于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后向更高能级跃迁 n B.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C.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 D.如果发出的光中子有两种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其中一种一定是由n=3能级跃迁到 n=1能级发出的 E.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答案】(1)BDE【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时,哪个能级间跃迁发出的光子能量最大,哪个能级间跃迁发出的光子能量最小.处于n=4激发态的大量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发出的光子种- 1 - / 191-13.6 En/eV0 -0.54 -0.85 -1.51 -3.4∞5 4 3 2第35题图甲数为C42=6,发出光的能量越小,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3(5分)(2021黑龙江哈尔滨名校质检)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由n=5的能级状态向基态跃迁,其中由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恰好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跃迁过程中可放出20种光子 B.跃迁过程中可放出10种光子C.跃迁产生的光子中,共有2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应D.跃迁产生的光子中,共有6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效4(6分)(2021河南名校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B、光电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C、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高中同步测试卷(四)第四单元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能级跃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B.证明了质子的存在C.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2.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在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关于描述α粒子的有关物理量符合下列哪些情况( )A.动能最小B.势能最小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D.α粒子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4.关于原子结构理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很小B.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穿过原子时,原子内部两侧的正电荷对α粒子的斥力不相等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核式结构理论的正确性D.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5.如图所示,X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被散射,设入射的动能相同,其偏转轨道可能是图中的( )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 .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7.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B .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全部质量8.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 )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9.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理论的是( )A .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B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C .电子在可能的轨道上绕核做圆周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D .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10.已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的能量E n =E 1n 2,式中E 1为基态的能量,E 1=-13.6 eV.对于处于n =4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来说,可能发生的辐射是( )A .能够发出五种能量不同的光子B .能够发出六种能量不同的光子C .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2.75 eV ,最小能量是0.66 eVD .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3.6 eV ,最小能量是0.85 eV11.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束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种光,且ν1<ν2<ν3,则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 )A .h ν1B .h ν2C .h ν3D .h (ν1+ν2+ν3)1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3.11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可见光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 eV、10.2 eV、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几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多少(基态能量为-13.6 eV)?14.(8分)如图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几种,其中最低的频率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10分)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获得惊人的发现.试由此实验并根据下面所给的公式或数据估算金原子核的大小.点电荷的电势φ=kQ R ,k =9.0×109 N ·m 2/C 2.金原子序数为79,α粒子的质量m α=6.64×10-27 kg ,质子的质量m p =1.67×10-27 kg ,α粒子的速度v α=1.60×107 m/s ,电子电荷量e =1.60×10-19 C.16.(14分)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测得α粒子与金核197 79Au 对心正碰所能达到的最近距离为2.0×10-14 m ,以此为依据,估算金核的平均密度是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N =6.0×1023mol -1)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13050049] 【解析】选A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只能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不能证明质子的存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和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所以选项A 、D 正确.2.[导学号13050050] 【解析】选BCD.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故B 对,A 错;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很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 、D 对.3.[导学号13050051] 【解析】选AD.α粒子和金原子核都带正电,库仑力表现为斥力,两者距离减小,库仑力做负功,故α粒子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系统的能量守恒,由库仑定律可知,随着距离的减小,库仑斥力逐渐增大.4.[导学号13050052] 【解析】选AD.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很小,故A 正确;造成α粒子散射角度大的原因是在原子中极小的区域内存在对α粒子产生库仑力的正电荷,α粒子受到的斥力比较大,故B 错误;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C 错误,D 正确;故选A 、D.5.[导学号13050053] 【解析】选D.离金核越远的α粒子受到的斥力越小,偏转角度也就越小,离核较近的粒子方向变化较大,故D 正确,A 、B 、C 均错.6.[导学号13050054] 【解析】选C.α粒子从A 点经B 点到达等势点C 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回到同一等势线上时,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故C 项正确.7.[导学号13050055] 【解析】选AC.A 项是对该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正确;B 项中,使α粒子偏转的力是原子核对它的静电排斥力,而不是电子对它的吸引力,故B 错;C 项是对实验结论之一的正确表述;原子核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因核外还有电子,故D 错.故正确选项为A 、C.8.[导学号13050056] 【解析】选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又E k =12mv 2,所以E k =ke 22r.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9.[导学号13050057] 【解析】选AB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电子在可能的轨道上绕核做圆周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所以选项A 、B 、C 符合题意.10.[导学号13050058] 【解析】选BC.最大能量是从n =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最小能量是从n =4的激发态跃迁到n =3的激发态.11.[导学号13050059] 【解析】选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后,能且只能向外辐射三种频率的光,由此可推出该激发态为第3轨道,因ν1<ν2<ν3,则可断定h ν1为第3轨道向第2轨道跃迁时释放出的能量,h ν2为第2轨道向第1轨道跃迁时释放的能量,h ν3为第3轨道向第1轨道跃迁时释放的能量.那么从第1轨道向第3轨道跃迁需要吸收h ν3的能量,故选项C 正确.12.[导学号13050060] 【解析】选AC.由于E 3=-1.51 eV ,紫外线光子的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即E 紫>E ∞-E 3=1.51 eV ,可以使氢原子电离,A 正确;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最大能量为1.51 eV ,即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51 eV ,小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B 错误;n =4时跃迁发出的频率数为C 24=6种,C 正确;一个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1)=2种不同频率的光,D 错误.13.[导学号13050061] 【解析】由题知x -(-13.6 eV)=12.09 eV ,解得x =-1.51 eV.【答案】2 -1.51 eV14.[导学号13050062] 【解析】法一:利用跃迁规律画出可能辐射光谱线条数,如图所示,共6种.法二:利用数学中的组合公式计算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有:N =n (n -1)2=4×32=6(种)从n =4跃迁到n =3,能量差最小,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低.由h ν=E 4-E 3,得其频率为ν=E 4-E 3h =[-0.85-(-1.51)]×1.6×10-196.63×10-34Hz =1.6×1014Hz. 【答案】6种 1.6×1014Hz15.[导学号13050063] 【解析】设α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最近时的距离为R ,则R 可认为是金原子核的半径.由动能定理得12m αv 2α=q αφ 又因为φ=kQ R ,Q 为金原子核电荷量,则R =2q αkQ m αv 2α,其中q α=2e ,Q =79e ,代入上式可得R =4ek ·79e m αv 2α=4×10-14 m. 【答案】4×10-14 m16.[导学号13050064] 【解析】把α粒子能够接近金箔的最小距离近似看做金原子核的半径R ,金核的体积V =43πR 3=43×π×(2.0×10-14)3m 3=3.3×10-41 m 3一个原子的质量m 0=197×10-36.0×1023 kg =3.3×10-25 kg 金原子核的平均密度 ρ=m 0V =3.3×10-253.3×10-41 kg/m 3=1.0×1016 kg/m 3 【答案】1.0×1016 kg/m 3。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测评(一)动量守恒定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下列几种现象中,所选系统动量守恒的有()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从水平方向跳上一个人,人车为一系统B.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出,以运动员和铅球为一系统C.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重物落在静止于地面上的车厢中,以重物和车厢为一系统D.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斜面,斜面也光滑,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以重物和斜面为一系统解析: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动量守恒的条件判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是关键.第二种,从动量的定义判定.B选项叙述的系统,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不为零.C选项末动量为零而初动量不为零.D选项,在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向下的动量增大等.答案:A2.一物体竖直向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对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相同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一定相等D.相同时间内,物体动能的增量一定相等解析:不知力做功情况,A、B项错;由Δp=F合·t=mat知C项正确;由ΔE k=F合·x=max知,相同时间内动能增量不同,D错误.答案:C3.(多选题)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A.运动方向不可能改变B.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C.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恒力,物体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B项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向可能反向,也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A项错误,C、D项正确.答案:CD4.(多选题)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开始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降的高度为h,速率变为v,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A.m(v-v0)B.mgtC.m v2-v20D.m gh解析:平抛运动的合外力是重力,是恒力,所以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可以用合外力的冲量计算,也可以用初末动量的矢量差计算.答案:BC5.质量M=100 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头站着质量m甲=40 kg的游泳者甲,船尾站着质量m乙=60 kg的游泳者乙,船头指向左方.若甲、乙两游泳者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甲朝左、乙朝右以3 m/s的速率跃入水中,则() A.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1 m/sB.小船向左运动,速率为0.6 m/sC.小船向右运动,速率大于1 m/sD.小船仍静止解析:选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甲v-m乙v+M v′=0,船的速度为v′=(m乙-m甲)vM=(60-40)×3100m/s=0.6 m/s,船的速度向左,故选项B正确.答案:B6.如图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带电-q,B带电+2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碰前两球运动中动量不守恒B.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距离减小而增大C.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的总动量,因为碰前作用力为引力,碰后为斥力D.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等于碰前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解析:两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相互作用力,无论是引力还是斥力,合外力总为零,动量守恒,故D选项对,A、B、C选项错.答案:D7.在光滑的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自左向右地依次排列质量均为m的一系列小球,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A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运动,依次与上述小球相碰,碰后即粘合在一起,碰撞n 次后,剩余的总动能为原来的18,则n 为( ) A .5 B .6C .7D .8解析:整个过程动量守恒,则碰撞n 次后的整体速度为v =m v 0(n +1)m =v 0n +1,对应的总动能为:E k =12(n +1)m v 2=m v 202(n +1),由题可知E k =m v 202(n +1)=18×12m v 20,解得:n =7,所以C 选项正确.答案:C8.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速率关系是( )A .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B .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 甲>v 乙C .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 甲>v 乙D .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 甲>v 乙解析:将甲、乙、篮球视为系统,则满足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动量之和为零,若乙最后接球,即(m 乙+m 篮)v 乙=m 甲v 甲,则v 甲v 乙=m 乙+m 篮m 甲,由于m 甲=m 乙,所以v 甲>v 乙.答案:B9.(多选题)如图所示,一根足够长的水平滑杆SS′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金属圆环,在滑杆的正下方与其平行放置一足够长的光滑水平的绝缘轨道PP′,PP′穿过金属环的圆心.现使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以水平速度v0沿绝缘轨道向右运动,则()A.磁铁穿过金属环后,两者将先后停下来B.磁铁将不会穿越滑环运动C.磁铁与圆环的最终速度为M v0 M+mD.整个过程最多能产生热量Mm2(M+m)v20解析:磁铁向右运动时,金属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磁铁与金属环间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力,且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最终二者相对静止.M v0=(M+m)v,v=M v0M+m;ΔE损=12M v20-12(M+m)v2=Mm v202(M+m);C、D项正确,A、B项错误.答案:CD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平板车,车的两端分别站着人A 和B ,A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为m B ,m A >m B .最初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两人同时由静止开始相向而行,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车( )A .静止不动B .左右往返运动C .向右运动D .向左运动解析:两人与车为一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开始总动量为零,运动时A 和B 对地面的速度大小相等,m A >m B ,所以AB 的合动量向右,要想使人车系统合动量为零,则车的动量必向左,即车向左运动.答案:D11.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 m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 m/s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 ,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 m/s ,g 取10 m/s 2,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A .5 m/sB .4 m/sC .8.5 m/sD .9.5 m/s解析:对小球落入小车前的过程,平抛的初速度设为v 0,落入车中的速度设为v ,下落的高度设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0+mgh =12m v 2,解得v 0=15 m/s ,车的速度在小球落入前为v 1=7.5 m/s ,落入后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 2,车的质量为M ,设向左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 0-M v 1=(m +M )v 2,代入数据可得:v2=-5 m/s,说明小车最后以5 m/s的速度向右运动.答案:A12.如图所示,小车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端粘有油泥,AB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和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C被释放,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伸长过程中C向右运动,同时AB也向右运动B.C与B碰前,C与AB的速率之比为m∶MC.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立即停止运动D.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继续向右运动解析:依据系统动量守恒,C向右运动时,A、B向左运动,或由牛顿运动定律判断,AB受向左的弹力作用而向左运动,故A项错;又M v AB=m v C,得v C vAB ,即B项错;根据动量守恒得:0=(M+m)v′,所以v′=0,故选C.=Mm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13.(5分)某同学利用计算机模拟A、B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已知A、B两球质量之比为2∶3,用A作入射球,初速度为v1=1.2 m/s,让A球与静止的B球相碰,若规定以v1的方向为正,则该同学记录碰后的数据中,肯定不合理的是________.解析:根据碰撞特点:动量守恒、碰撞后机械能不增加、碰后速度特点可以判断不合理的是BC.答案:BC(5分)14.(9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和D 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 和B 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m A 、m B .b .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 .在A 和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 .用刻度尺测出A 的左端至C 板的距离L 1.e .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 、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 、B 滑块分别碰撞C 、D 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 、B 分别到达C 、D 的运动时间t 1和t 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关系式________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 v 的矢量和,上式中算得的A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要测量滑块B 的速度,由公式v =L t 可知,应先测出滑块B的位移和发生该位移所用的时间t ,而滑块B 到达D 端所用时间t 2已知,故只需测出B 的右端至D 板的距离L 2.(2)碰前两物体均静止,即系统总动量为零.则由动量守恒可知0=m A ·L 1t 1-m B ·L 2t 2即m A L 1t 1=m B L 2t 2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答案:(1)测出B 的右端至D 板的距离L 2(3分)(2)m A L 1t 1=m B L 2t 2(3分) 测量距离、测量时间不准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3分)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课外科技小组制作一只“水火箭”,用压缩空气压出水流使火箭运动.假如喷出的水流流量保持为2×10-4 m 3/s ,喷出速度保持为对地10 m/s.启动前火箭总质量为1.4 kg ,则启动2 s 末火箭的速度可以达到多少?已知火箭沿水平轨道运动阻力不计,水的密度是1.0×103 kg/m 3.解析:“水火箭”喷出水流做反冲运动.设火箭原来总质量为M ,喷出水流的流量为Q ,水的密度为ρ,水流的喷出速度为v ,火箭的反冲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ρQt )v ′=ρQt v (6分)代入数据解得火箭启动后2 s 末的速度为v ′=ρQt v M -ρQt =103×2×10-4×2×101.4-103×2×10-4×2m/s =4 m/s. (4分) 答案:4 m/s16.(12分)如图所示,有A 、B 两质量均为M =100 kg 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v 0=2 m/s 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A 车上有一质量为m =50 kg 的人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对地)从A 车跳到B 车上,才能避免两车相撞?解析:要使两车避免相撞,则人从A 车跳到B 车上后,B 车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A 车的速度,设人以速度v 人从A 车跳离,人跳到B 车后,A 车和B 车的共同速度为v ,人跳离A 车前后,以A 车和人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 +m )v 0=M v +m v 人(5分)人跳上B 车后,以人和B 车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 v 人-M v 0=(m +M )v (5分)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v 人=5.2 m/s. (2分)答案:5.2 m/s17.(16分)如图所示,质量m 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 =1.5 m ,现有质量m 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 =10 m/s 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 0′不超过多少. 解析:(1)设物块与小车共同速度为v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2v 0=(m 1+m 2)v (3分)设物块与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对物块应用牛顿定律有F =m 2v 0-v t (2分)又F =μm 2g (1分)解得t =m 1v 0μ(m 1+m 2)g(1分) 代入数据得t =0.24 s. (1分)(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车面滑出,须使物块到达车面最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设其为v ′,则m 2v 0′=(m 1+m 2)v ′(3分)由功能关系有12m 2v ′20=12(m 1+m 2)v ′2+μm 2gL (3分) 代入数据解得v 0′=5 m/s故要使物块不从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 0′不超过5 m/s. (2分)答案:(1)0.24 s (2)5 m/s单元测评(二) 波粒二象性(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 .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 .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 项正确.答案:B2.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 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 为普朗克常量)( )A .hν B.12Nhν C .Nhν D .2Nhν解析: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ν,N 个光子能量为Nhν,故C 正确.答案:C3.经150 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 .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电子被加速后其德布罗意波波长λ=h p =1×10-10 m ,穿过铝箔时发生衍射.电子的运动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概率波来描述.所以A 、B 、C 项均错.答案:D4.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 )A BC D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图线不会有交点,选项C 、D 错误.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会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 错误,B 正确.答案:B5.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量E=hν=h c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E′=hν′=h cλ′,由E>E′,可知λ<λ′,选项C正确.答案:C6.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察屏上的b处,则b处可能是()A.亮纹B.暗纹C.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D.以上各种情况均有可能解析: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判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点,故b 处一定是亮纹,选项A正确.答案:A7.(多选题)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答案:CD8.(多选题)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像,则()A.图像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像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解析:从题图甲可以看出,少数粒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显示出粒子性;而题图丙是大量粒子曝光的效果,遵循了一定的统计性规律,显示出波动性;单个光子的粒子性和大量粒子的波动性就是概率波的思想.答案:ABD9.近年来,数码相机几近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A .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解析: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D 项正确.答案:D10.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 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 >1.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电子质量为m 和电子电荷量为e ,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n 2h 2med 2 B.md 2h 23n 2e 3 C.d 2h 22men 2 D.n 2h 22med 2解析:由德布罗意波长λ=h p 知,p 是电子的动量,则p =m v =2meU =h λ,而λ=d n ,代入得U =n 2h 22med 2. 答案:D11.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受外力作用时光子就会做匀速运动B .光子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就会做匀变速运动C .只要知道电子的初速度和所受外力,就可以确定其任意时刻的速度D .运用牛顿力学无法确定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解析:光子不同于宏观力学的粒子,不能用宏观粒子的牛顿力学规律分析光子的运动,选项A、B错误;根据概率波、不确定关系可知,选项C错误,故选D.答案:D1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解析:题中图象反映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当入射光的频率恰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0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0,此时有hν0=W0,即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选项B正确.根据图线的物理意义,有W0=E,故选项A正确,而选项C、D错误.答案:A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一颗近地卫星质量为m,求其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少?(已知地球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速度,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计算.对于近地卫星有:G Mm R 2=m v 2R (2分) 对地球表面物体m 0有:G Mm 0R 2=m 0g (2分) 所以v =gR ,(2分)根据德布罗意波长λ=h p (2分)整理得:λ=h m v =h m gR. (2分) 答案:h m gR14.(13分)波长λ=0.71Å的伦琴射线使金箔发射光电子,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区域内做最大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rB =1.88×10-4 m·T ,电子质量m =9.1×10-3 kg.试求:(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金属的逸出功;(3)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是多少?解析:(1)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m v 2r =e v B所以v =erB m (3分)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v 2=e 2r 2B 22m=(1.6×10-19)2×(1.88×10-4)22×9.1×10-31J ≈4.97×10-16 J ≈3.1×103 eV(2分) (2)入射光子的能量ε=hν=h c λ= 6.63×10-34×3×1087.1×10-11×1.6×10-19 eV ≈1.75×104eV(3分)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金属的逸出功为W 0=hν-E k =1.44×104 eV(2分)(3)物质波的波长为λ=h m v =h erB = 6.63×10-341.6×10-19×1.88×10-4m ≈2.2×10-11 m(3分) 答案:(1)3.1×103 eV (2)1.44×104 eV (3)2.2×10-11 m15.(14分)如图所示,相距为d 的两平行金属板A 、B 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 ,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 板中央,使B 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金属板B 的逸出功为W ,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求:(1)从B 板运动到A 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 板时的动能;(2)光电子从B 板运动到A 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光子的频率为ν=c λ.(3分)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c λ-W .(3分)能以最短时间到达A 板的光电子,是初动能最大且垂直于板面离开B 板的电子,设到达A 板的动能为E k1,由动能定理,得eU =E k1-E k ,所以E k1=eU+hcλ-W.(3分)(2)能以最长时间到达A板的光电子,是离开B板时的初速度为零或运动方向平行于B板的光电子.则d=12at2=Uet22dm,得t=d2mUe.(5分)答案:(1)eU+hcλ-W(2)d2mUe16.(15分)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光压的产生机理如同气体压强;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设太阳光每个光子的平均能量为E,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已知光速为c,光子的动量为E/c.(1)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则在时间t内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太阳光的总能量及光子个数分别是多少?(2)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在半径为r的某圆形区域内光子被完全反射(即所有光子均被反射,且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可忽视不计),则太阳光在该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用I表示光压)是多少?(3)有科学家建议把光压与太阳帆的作用作为未来星际旅行的动力来源.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若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为ρ,则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光压是全反射时产生光压的1+ρ2倍.设太阳帆的反射系数ρ=0.8,太阳帆为圆盘形,其半径r=15 m,飞船的总质量m=100 kg,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太阳帆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P0=1.4 kW,已知光速c=3.0×108m/s.利用上述数据并结合第(2)问中的结果,求:太阳帆飞船仅在上述光压的作用下,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不考虑光子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在时间t 内太阳光照射到面积为S 的圆形区域上的总能量E 总=P 0St ,解得E 总=πr 2P 0t .照射到此圆形区域的光子数n =E 总/E .解得n =πr 2P 0t /E .(2)因光子的能量p =E /c ,到达地球表面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的光子总动量p 总=np .因太阳光被完全反射,所以在时间t 内光子总动量的改变量Δp =2p 总.设太阳光对此圆形区域表面的压力为F ,依据动量定理Ft =Δp ,太阳光在圆形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I =F /S ,解得I =2P 0/c .(3)在太阳帆表面产生的光压I ′=1+ρ2I , 对太阳帆产生的压力F ′=I ′S .设飞船的加速度为a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解得a =5.9×10-5 m/s 2.答案:(1)πr 2P 0t πr 2P 0t /E (2)2P 0/c(3)5.9×10-5 m/s 2单元测评(三) 原子结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多选题)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A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电磁说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解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答案:BD2.如果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能够对其加速,从而增加能量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不会发生偏转C.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能够改变方向D.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时方向可能发生改变解析:X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通过电场、磁场时不受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偏转、加速,B正确.答案:B3.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两种轨迹如图所示,虚线为原子核的等势面,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电场中的A点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不能断定的是()A.原子核带正电B.整个原子空间都弥漫着带正电的物质C.粒子在径迹1中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大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相等。
一、填空题1.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气.银箔的作用是________.质子氮吸收粒子解析:质子α氮吸收α粒子[1][2][3][4]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的A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为氮气;银箔的作用是刚好阻挡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不能阻挡其它粒子的穿过,即吸收α粒子。
2.若核反应堆发生泄漏,铯137(13755Cs)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半衰期约为30年。
(1)请写出铯137(13755Cs)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已知53号元素是碘(I),56号元素是钡(Ba)];(2)泄漏出的铯137约要到公元___________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Cs→Ba+e2016解析:13755Cs→13756B a+01-e 2016(1)[1]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13755Cs→13756Ba+01e-。
(2)[2]由半衰期公式N余=N0×1()2tT知,经历了3个半衰期,即90年,剩余18的原子核没衰变,所以要到公元2106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3.用紫外线照射连有验电器的锌板,发现验电器中金属张开,此时金属箔上带________电;将验电器与锌板断开,并用天然放射线的照射,发现验电器中金属箔合拢,其原因是放射线具有________作用。
正电离解析:正电离[1]用紫外线照射连有验电器的锌板,发现验电器中金属张开,这是因为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从锌板飞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
所以此时金属箔上带正电。
[2]用天然放射线的照射,发现验电器中金属箔合拢,其原因是放射线具有电离作用,照射验电器的放射线会同时照射其周围的空气,使空气电离,变成导体。
从而使验电器上的电荷发生转移、中和。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近年来,数码相机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A.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光的波动性是由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大量光子表现出粒子性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2.在橄榄球比赛中,一个85 kg的前锋队员以5 m/s的速度跑动,想穿越防守队员到底线触地得分.就在他刚要到底线时,迎面撞上了对方两名均为65 kg的队员,一个速度为2 m/s,另一个速度为4 m/s,然后他们就扭在了一起,则()A.他们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0.2 m/sB.碰撞后他们动量的方向仍向前C.这名前锋能得分D.这名前锋不能得分3.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个质点,初速度相同,均为v1.若他们分别受到相同的冲量I作用后,A的速度变为v2,B的动量变为p.已知A、B都做直线运动,则动量p可以表示为()A.m(v2-v1)B.2m(2v2-v1)C.4m(v2-v1)D.m(2v2-v1)4.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5.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光速,则E ′等于( )A.E -h λcB.E +h λcC.E -h cλD.E +h cλ6.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核2411Na 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新核为2412MgB.发生的是α衰变C.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D.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8.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 、b 、c 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E a 、E b 、E c 和λa 、λb 、λc ,则( )A.λb =λa +λcB.1λb =1λa +1λcC.λb =λa λcD.E b =E a +E c9.钍234 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 90Th →23491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为质子B.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γ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D.1 g 钍234 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10.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某光电管的阴极由金属钾制成,钾的逸出功为2.25 eV.处于n =4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它们向各较低能级跃迁时,哪两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子不能使光电管产生光电子( )A.从n =4向n =3跃迁B.从n =3向n =1跃迁C.从n =4向n =1跃迁D.从n =2向n =1跃迁11.现有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42He →3015P +X ,新生成的3015P 具有放射性,继续发生衰变,核反应方程为3015P →3014Si +Y.平行金属板M 、N 间有匀强电场,且φM >φN ,X 、Y 两种微粒竖直向上离开放射源后正确的运动轨迹是( )12.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质量相等的小滑块P 和Q 都可以视作质点,Q 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 静止,P 以某一初动能E 0水平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若整个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用E 1表示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用E 2表示Q 具有的最大动能,则( )A.E 1=E 02B.E 1=E 0C.E 2=E 02D.E 2=E 0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经研究,核辐射的影响最大的是铯137(137 55Cs),可广泛散布到几百千米之外,且半衰期大约是30年左右.请写出铯137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W.如果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 ,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W.[已知碘(I)为53号元素,钡(Ba)为56号元素]14.(9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质量为m 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 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1)图中x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的水平距离.(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应测得等物理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m A v A=;m A v′A=;m B v′B=W.15.(12分)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α粒子并放出4.8`MeV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求上述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α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16.(13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求斜面体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参考答案与解析1.[209] 【解析】选D.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出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故D 项正确.2.[210] 【解析】选BC.取前锋队员跑动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1-m v 2-m v 3=(M +m +m )v ,代入数据得:v ≈0.16 m/s.所以碰撞后的速度仍向前,故这名前锋能得分,B 、C 两项正确.3.[211] 【解析】选D.由动量定理 对A :I =2m v 2-2m v 1① 对B :I =p -m v 1②所以由①②得p =m (2v 2-v 1). 故D 正确.4.[212] 【解析】选BCD.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 错误.易知B 正确.电子能通过铝箔衍射,说明电子也有波动性,C 正确.发现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D 正确.5.[213] 【解析】选C.由于电子跃迁的过程中,原子辐射光子,所以电子由高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即E ′<E ,故E ′=E -h cλ.6.[214] 【解析】选A.衰变过程中,新核和粒子运动方向相反.但由图可知两曲线内切,受力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判断两粒子电性相反,所以发生的是β衰变,B 选项不正确.由2411Na →2412Mg + 0-1e可知,A 选项正确.因为R =m v qB ,m 1v 1=m 2v 2,所以R 1R 2=q 2q 1.由此可知,1是电子的运动轨迹,由左手定则可知新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C 、D 选项不正确.7.[215] 【解析】选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元素的原子核来决定,与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关,与压强、温度无关,即与化学、物理状态无关,故A 项错误.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放出光子,B 项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红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C 项错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核能,因此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结合成原子核时核的质量,D 项错误.8.[216] 【解析】选BD.E a =E 3-E 2,E b =E 3-E 1,E c =E 2-E 1,所以E b =E a +E c ,D 正确;由ν=c λ得λa =hc E 3-E 2,λb =hc E 3-E 1,λc =hc E 2-E 1,取倒数后得到1λb =1λa +1λc ,B 正确.9.[217] 【解析】选BC.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x 的质量数为234-234=0,电荷数为90-91=-1,所以x 是电子,选项A 错;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来自于原子核内部,电子是由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而形成的,选项B 对;γ射线同β射线一样都是来自于原子核,即来自于镤原子核,选项C 对;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一个统计规律,1 g钍234 90Th经过120天即5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125g=132g ,不是0.2 g ,选项D 错. 10.[218] 【解析】选A.要使光电管产生光电子,两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子的能量应该不小于钾的逸出功2.25 eV ,由hν=E m -E n 得,E 43=0.66 eV ,E 31=12.09 eV ,E 41=12.75 eV ,E 21=10.2 eV ,所以选A.11.[219] 【解析】选B.由核反应方程知X 是中子(10n),Y 是正电子(0+1e),MN 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右,X 不受力做直线运动,Y 受向右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偏转,B 正确.12.[220] 【解析】选AD.P 、Q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当P 、Q 速度相等时,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 项正确.由于P 、Q 的质量相等,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速度交换,当弹簧恢复原长时,P 的速度为零,系统的机械能全部变为Q 的动能,D 正确.13.[221] 【解析】铯137发生β衰变的方程为:137 55Cs →137 56Ba + 0-1e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E =Δmc 2,有Δm =E c2.【答案】137 55Cs →137 56Ba +-1eEc 214.[222] 【解析】小球A 在碰撞前后摆动,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B 在碰撞后做平抛运动,则x 应为B 球的平均落点到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要得到碰撞前后的m v ,应测量m A 、m B 、α、β、L 、H 、x 等,对A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A gL (1-cos α)=12m A v 2A , 则:m A v A =m A 2gL (1-cos α). 碰后对A ,有m A gL (1-cos β)=12m A v ′2A , 则:m A v ′A =m A 2gL (1-cos β). 碰后B 做平抛运动,有 x =v B ′t ,H =12gt 2,所以m B v B ′=m B xg 2H. 【答案】(1)B 球平均落点 (2)m A 、m B 、α、β、L 、H 、x(3)m A 2gL (1-cos α) m A 2gL (1-cos β) m B xg2H15.[223] 【解析】(1)63Li +10n →31H +42He +4.8 MeV.(2)Δm =ΔE c 2=4.8×106×1.6×10-19(3×108)2kg ≈8.5×10-30kg.(3)设m 1、m 2、v 1、v 2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m 1v 1+m 2v 2 氦核、氚核的动能之比E k1∶E k2=(m 1v 1)22m 1∶(m 2v 2)22m 2=m 2∶m 1=3∶4.【答案】(1)见解析 (2)8.5×10-30kg (3)3∶416.[224] 【解析】(1)规定向右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 ,斜面体的质量为m 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v 20=(m 2+m 3)v① 12m 2v 220=12(m 2+m 3)v 2+m 2gh ②式中v 20=-3 m/s 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 3=20 kg.③ (2)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1v 1+m 2v 20=0 ④ 代入数据得v 1=1 m/s⑤ 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 2和v 3,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2v 20=m 2v 2+m 3v 3 ⑥ 12m 2v 220=12m 2v 22+12m 3v 23 ⑦联立③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v 2=1 m/s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册课时跟踪检测(一) 动量和动量定理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的动量的方向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同B .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0,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C .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不为0,则物体的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总是与物体的动量方向相同解析:选AB 动量的方向总与速度即运动方向相同,故A 对;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由动量定理I合=Δp ,可知动量的变化量Δp 一定不为零,即动量一定变化,但动能不一定变化,有可能动量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B 对,C 错;I合的方向一定与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动量的方向相同,故D 错。
2.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
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
这样做可以( ) A .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 .减小球对手的冲击力 C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 .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选B 由动量定理Ft =Δp 知,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延长了手与球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小了球的动量变化率,减小了球对手的冲击力,选项B 正确。
3.(多选)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设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体重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
若兔子与树桩发生碰撞,作用时间为0.2 s ,则被撞死的兔子的奔跑的速度可能是( )图1A .1 m/sB .1.5 m/sC .2 m/sD .2.5 m/s解析:选CD 根据题意建立模型,设兔子与树桩的撞击力为F ,兔子撞击树桩后速度为零,根据动量定理有-Ft =0-m v ,所以v =Ft m =mgtm=gt =10×0.2 m/s =2 m/s 。
4.质量为1 kg 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
则物体在前10 s 内和后10 s 内所受外力的冲量分别是( )图2A .10 N·s,10 N·sB .10 N·s ,-10 N·sC .0,10 N·sD .0,-10 N·s解析:选D 由图像可知,在前10 s 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等,p 1=p 2=5 kg·m/s ,由动量定理知I 1=0;在后10 s 内p 3=-5 kg·m/s ,I 2=p 3-p 2=-10 N·s ,故选D 。
1.(双选)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其一定分裂为质量差不多的两部分B.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一定释放能量C.铀核发生裂变时可能分裂成二、三或四部分D.所有重核元素用中子轰击均能发生裂变反应解析:选BC.用中子轰击23592U和23994Pu(钚)等少数几种重核元素才能发生裂变反应,发生裂变的原子核可能分裂为二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但产生两部分的概率很大,由此知B、C正确.2.(单选)对于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X,用c表示光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质子质量乘以c2B.X是中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中子质量乘以c2C.X是质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与氚核的质量和减去氦核与质子的质量和,再乘以c2D.X是中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与氚核的质量和减去氦核与中子的质量和,再乘以c2解析:选D.由质量数守恒及电荷数守恒定律可得X为10n(中子),再据质能方程可得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反应前后质量亏损与c2的乘积,故D正确.3.(单选)氘与氚发生聚变反应的方程式是21H+31H→42He+10n+17.6 MeV,若有2 g氘和3 g氚全部发生聚变,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释放的能量是( )A.N A×17.6 MeV B.5N A×17.6 MeVC.2N A×17.6 MeV D.3N A×17.6 MeV解析:选A.由核反应方程可知1个氘核和1个氚核聚变成氦核时放出17.6 MeV能量和1个中子,则1 mol的氘和1 mol 氚全部聚变成1 mol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ΔE=N A×17.6 MeV.4.(单选)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库仑引力做功B.轻核聚变需要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做热核反应C.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氢弹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D.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在激烈地进行着热核反应解析:选A.轻核聚变时,要使轻核之间距离达到10-15 m,所以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A错误;原子核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才能使它们接近到核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实验证实,原子核必须处在几百万摄氏度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故B、C正确;在太阳内部或其他恒星内部都存在着热核反应,D正确.5.用中子轰击铀核(23592U),其中的一个可能反应是分裂成钡(14156Ba)和氪(9236Kr)两部分,放出3个中子.各个核和中子的质量如下:m U=390.313 9×10-27 kg,m n=1.674 9×10-27 kg;m Ba=234.001 6×10-27 kg,m Kr=152.604 7×10-27 kg.试写出核反应方程,求出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核的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就可以写出核反应方程.根据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就可求出释放的核能.此铀核裂变方程为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则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Δm=m U+m n-m Ba-m Kr-3m n=0.357 8×10-27 kg. 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0.357 8×10-27×(2.997 9×108)2 J=3.215 7×10-11 J.答案:10n+23592U→14156Ba+9236Kr+310n 3.215 7×10-11 J。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根据F =ΔpΔt 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B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C .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但有时用起来更方便D .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 答案 B解析 A 选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A 正确;冲量是矢量,B 错误;F =ΔpΔt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最初表达方式,实质是一样的,C 正确;易碎品运输时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减小作用力,D 正确.2.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物体A 、B ,它们的质量均为m .在物体B 上固定一个水平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 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 发生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为零B .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B 的速度为零C .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为12m v 02D .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 和物体B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 D3.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跳起,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 v 2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 v 2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 D解析 人的速度原来为零,起跳后变为v ,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I -mg Δt =m v -0,故地面对人的冲量为m v +mg Δt ,人在跳起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在跳起过程中,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位移,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不做功,故D 正确.4.如图2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槽质量为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被竖直细线吊着位于槽的边缘处,现将线烧断,小球滑行到最低点向右运动时,槽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2A .0 B.m M 2MgRM +m,方向向左 C.m M2MgRM +m,方向向右 D .不能确定 答案 B解析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在最低点时m 和M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和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m v -M 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v 2+12M v ′2,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mM2MgRM +m,方向向左,故选项B 正确. 5.如图3所示,小车由光滑的弧形段AB 和粗糙的水平段BC 组成,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小车固定时,从A 点由静止滑下的物体到C 点恰好停止.如果小车不固定,物体仍从A 点静止滑下,则( )图3A .还是滑到C 点停止B .滑到BC 间停止 C .会冲出C 点落到车外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A解析 设BC 长度为L .小车固定时,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物体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因摩擦产生的内能,即有:Q 1=F f L ,若小车不固定,设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为s .对小车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最终两者必定均静止,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物体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因摩擦产生的内能,则有:Q 2=Q 1,而Q 2=F f s ,得到物体在小车BC 部分滑行的距离s =L ,故物体仍滑到C 点停止,故A 正确. 6.如图4所示,总质量为M 带有底座的足够宽框架直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框架顶部O 处,细线长为L ,已知M >m ,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小球获得一瞬时速度v 0,当小球第一次回到O 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 )图4A .mgB .mg +m v 02LC .mg +m (2m )2v 02(M +m )2LD .mg +m (M -m )2v 02(M +m )2L答案 B解析 设小球第一次回到O 点正下方时,小球与框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题可知,小球、框架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即m v 0=m v 1+M v 2,12m v 02=12m v 12+12M v 22,解得v 1=m -M m +M v 0,v 2=2m m +M v 0.当小球第一次回到O 点正下方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g =m (v 1-v 2)2L ,解得细线的拉力F T =mg +m v 02L,B 正确.7.A 、B 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5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a 、b 分别为A 、B 两球碰前的位移—时间图象,c 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若A 球质量是m =2 kg ,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图5A .A 、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 B .碰撞时A 对B 所施冲量为-4 N·sC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为6 kg·m/sD .碰撞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 J 答案 AC解析 由x -t 图象可知,碰撞前有:A 球的速度v A =Δx A Δt A =4-102m /s =-3 m/s ,B 球的速度v B =Δx B Δt B =42 m /s =2 m/s ;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相等,为v A ′=v B ′=v =Δx C Δt C =2-42m /s =-1 m/s ,则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Δp A =m v -m v A =4 kg·m/s ;对A 、B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 v A +m B v B =(m +m B )v 得:m B =43 kg.A 与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p 总=m v A+m B v B =2×(-3)+43×2 kg·m/s =-103 kg·m /s ;由动量定理可知,碰撞时A 对B 所施冲量为:I B =Δp B =-4 kg·m/s =-4 N·s.碰撞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ΔE k =12m v A 2+12m B v B 2-12(m +m B )v 2,代入数据解得:ΔE k =10 J ,故A 、C 错误,B 、D 正确. 8.如图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一质量为m 的木板B ,木板表面光滑,左端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质量为2m 的木块A 以速度v 0从木板的右端水平向左滑上木板B .在木块A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B 板运动速率最大 B .B 板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弹簧给木块A 的冲量大小为2m v 03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 v 023答案 BD解析 当木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此后弹簧要恢复原状,木板进一步加速,故A 错误;弹簧压缩量先增加后减小,故B 板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 正确;当木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2m v 0=(m +2m )v ①E p =12×2m v 02-12(2m +m )v 2②由①②解得E p =13m v 02,故D 正确;从木块与木板作用至弹簧恢复原长时,有:2m v 0=2m v 1+m v 2③,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2m v 02=12×2m v 12+12m v 22④ 解得v 1=13v 0,v 2=43v 0,对木块A ,根据动量定理,有I =2m v 1-2m v 0=-43m v 0(负号表示方向向右),故C 错误.9.小车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A 端固定一个水平轻质小弹簧,B 端粘有橡皮泥,小车的质量为M ,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细绳未画出),开始时小车与C 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木块C 离开弹簧向B 端冲去,并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 .如果小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B .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大小为v 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大小为mM vC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mLM +mD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mM L答案 BC解析 小车、弹簧与C 这一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在整个过程动量守恒,但粘接过程有机械能损失.M v ′-m v =0,则v ′=mMv ,同时该系统属于“人船模型”,Md =m (L -d ),所以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应等于d =mLM +m ,综上,选项B 、C 正确.10.两个小球A 、B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向运动,已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 A =4 kg ,m B =2 kg ,A 的速度v A =3 m/s(设为正),B 的速度v B =-3 m/s ,则它们发生正碰后,其速度可能分别为( ) A .均为+1 m /s B .+4 m/s 和-5 m/s C .+2 m /s 和-1 m/s D .-1 m /s 和+5 m/s答案 AD解析 由动量守恒,可验证四个选项都满足要求.再看动能变化情况:E k 前=12m A v A 2+12m B v B 2=27 JE k 后=12m A v A ′2+12m B v B ′2由于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可能增加,所以应有E k 前≥E k 后,据此可排除B ;选项C 虽满足E k前≥E k 后,但A 、B 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后各自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方向,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C 选项错误.验证A 、D 均满足E k 前≥E k 后,且碰后状态符合实际,故正确选项为A 、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3分)11.(5分)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 的质量为m 1,被碰球b 的质量为m 2,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8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8A .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 .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 .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 1ON =m 1OM +m 2OPD .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 1OP =m 1OM +m 2ON 答案 D解析 为让两球发生对心碰撞,两球的直径应相等,即两球大小相等,为防止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故A 错误;为保证入射小球碰撞前的速度相等,每次都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由静止滚下,故B 错误;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相等,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 1v 0=m 1v 1+m 2v 2,两边同时乘以t 得:m 1v 0t =m 1v 1t +m 2v 2t ,即m 1OP =m 1OM +m 2ON ,故D 正确,C 错误.12.(8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9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图9(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中通入压缩空气;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越过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10所示;图10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 ,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动量之和为________kg·m /s ;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动量之和为________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⑥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1 (2)0.620 0.618(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解析 (2)作用前滑块1的速度v 1=0.20.1 m /s =2 m/s ,其动量为0.310×2 kg·m /s =0.620 kg·m/s ,作用后滑块1和滑块2具有相同的速度v =0.1680.14 m /s =1.2 m/s ,其动量之和为(0.310+0.205)×1.2 kg·m /s =0.618 kg·m/s.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7分)图1113.(10分)如图11,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三个滑块A 、B 、C ,A 和B 的质量均为2m ,C 的质量为m .A 、B 之间用一根水平轻质弹簧连接,B 、C 接触但不粘连,现给A 施加一向右的瞬时冲量,使A 获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求: (1)C 最终的速度大小.(2)当弹簧第二次被压缩至最短时,弹簧储存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1)0.8v 0 (2)12m v 02解析 (1)弹簧第一次压缩至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此后第一次恢复原长时,C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2m v 0=2m v 1+3m v 2 由能量守恒可知:12×2m ×v 02=12×2m v 12+12×3m ×v 22联立解得:v 1=-0.2v 0,v 2=0.8v 0 即C 最终的速度大小为0.8v 0.(2)弹簧第二次压缩到最短时,A 、B 速度相等,以向右为正方向,故:2m v 1+2m v 2=4m v 解得:v =0.3v 0故此时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E p =12(2m )v 12+12(2m )v 22-12(4m )v 2=12m v 0214.(10分)如图12(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辆小车,质量为30 kg 的小孩乘甲车以5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甲车的质量为15 kg ,乙车静止于甲车滑行的正前方,两车碰撞前后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求:图12(1)甲、乙两车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2)乙车的质量;(3)为了避免甲、乙两车相撞,小孩至少要以多大的水平速度从甲车跳到乙车上?答案 (1)1 m/s 3 m/s (2)90 kg (3)203 m/s解析 (1)由题图(b)可知,碰撞后甲车的速度为v 1=-1 m /s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所以甲车速度大小为1 m/s.乙车的速度为v 2=3 m /s ,方向向右,乙车速度大小为3 m/s. (2)在碰撞过程中,三者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 (m 小孩+m 甲)v 0=(m 小孩+m 甲)v 1+m 乙v 2 解得:m 乙=90 kg(3)设小孩跳向乙车的速度为v 小孩,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小孩跳离甲车: (m 小孩+m 甲)v 0=m 小孩v 小孩+m 甲v 3 小孩跳至乙车:m 小孩v 小孩=(m 小孩+m 乙)v 4 为使两车避免相撞,应满足v 3≤v 4当v 3=v 4时,小孩跳离甲车的速度最小,v 小孩=203 m/s因此小孩至少要以203m/s 的水平速度从甲车跳到乙车上.15.(13分)如图13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 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 物体上,一起以v 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B 、C 的上表面相平且B 、C 不粘连,A 滑上C 后恰好能到达C 板的最右端,已知A 、B 、C 质量均相等,木板C 长为L ,求:图13(1)A 物体的最终速度大小; (2)A 在木板C 上滑行的时间. 答案 (1)3v 04 (2)4Lv 0解析 (1)设A 、B 、C 的质量为m ,B 、C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B 、C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以B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 解得v 1=v 02B 、C 共速后A 以v 0的速度滑上C ,A 滑上C 后,B 、C 脱离,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设最终A 、C 的共同速度为v 2,以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1=2m v 2,解得v 2=3v 04.(2)在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 f L =12m v 02+12m v 12-12×2m v 22,解得F f =m v 0216L,此过程中对C ,由动量定理得F f t =m v 2-m v 1, 解得t =4Lv 0.16.(14分)如图14所示,物块A 和B 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初始时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 悬于空中.现将B 竖直向上再举高h =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 、B 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 =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求:图14(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 (2)A 的最大速度v 的大小; (3)初始时B 离地面的高度H . 答案 (1)0.6 s (2)2 m/s (3)0.6 m解析 (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h =12gt 2① 代入数据解得t =0.6 s ②(2)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 速度大小为v B ,有 v B =gt ③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 、B 的重力,A 、B 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得m B v B =(m A +m B )v ④之后A 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细绳绷直后瞬间的速度v 即为最大速度,联立②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 v =2 m/s ⑤(3)细绳绷直后,A 、B 一起运动,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 、B 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2(m A +m B )v 2+m B gH =m A gH ⑥ 代入数据解得H =0.6 m ⑦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 .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C .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D .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答案 C2.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C .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取决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金属的逸出功D .用频率是ν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ν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C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成正比关系,A 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B 错.用频率是ν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ν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光子的能量要大于金属的逸出功,D 错,C 对.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 .等效替代B .控制变量C .科学假说D .数学归纳答案 C解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理论,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并取得成功.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C正确,A、B、D错误.4.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当光子静止时有粒子性,光子传播时有波动性B.光是一种宏观粒子,但它按波的方式传播C.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D.大量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粒子性,个别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波动性答案 C解析光子是不会静止的,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故A、D错误;光子不是宏观粒子,光在传播时有时看成粒子有时可看成波,故B 错误;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故C正确.5.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答案 B解析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B正确;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C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若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等,则动量p也相等,动能则不相等,D错误.6.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答案 D解析电子在运动中表现出波动性,没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电子的运动.故正确选项为D.7.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4.54 eV,锌的逸出功是3.24 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ν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图是()答案 B解析 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E k -ν图线的斜率代表了普朗克常量h ,因此钨和锌的E k -ν图线应该平行.图线的横截距代表了极限频率νc ,而νc =W 0h,因此钨的νc 大些.故正确答案为B.8.已知金属锌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跟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图象如图1中的直线1所示.某种单色光照射到金属锌的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1.若该单色光照射到另一金属表面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2,E 2<E 1,关于这种金属的最大初动能E k 跟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图象应是图中的( )图1A .aB .bC .cD .上述三条图线都不正确答案 A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 -ν为一次函数,普朗克常量h 是斜率,h 是确定的值,虽然两金属的逸出功不同,但两个E k -ν图象的斜率相同,两个直线平行,同时再利用E k =hν-W 0,结合图象E 2<E 1,hν相同,所以W 1<W 2,即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W 2大,故选项A 正确.9.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图2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cB .入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时,遏止电压不变C .若已知电子电荷量e ,就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hD .入射光的频率为3νc 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νc答案 ACD解析 当遏止电压为零时,最大初动能为零,W 0=hνc ,故A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 0和eU c =E km 得,U c =hνe -W 0e,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故B 错误.由U c =hνe -W 0e ,知图线的斜率等于h e,从图象上可以得出斜率的大小,若已知电子电荷量,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故C 正确.从图象上可知,逸出功W 0=hν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hν-hνc .入射光的频率为3νc 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νc ,故D 正确.10.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长和频率为1 MHz 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B .无线电波通常只能表现出波动性C .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它的波动性D .只有可见光才有波粒二象性答案 ABC解析 弹子球的波长相对太小,所以检测其波动性几乎不可能,A 正确;无线电波波长较长,所以通常表现为波动性,B 正确;电子波长与金属晶体原子尺度差不多,所以能利用金属晶体观察电子的波动性,C 正确;由物质波理论知,D 错误.11.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B .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答案CD解析光是一种概率波,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还可能落到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最小(注意暗纹处并非无光子到达).故C、D选项正确.12.如图3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电源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接线柱c、d连接.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不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B.用b光照射光电管时,一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C.电源正极可能与c接线柱连接D.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答案ACD解析由于电源的接法不知道,所以有两种情况:(1)c接负极,d接正极:单色光a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b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2)c接正极,d接负极:a、b两光都能发生光电效应,a光产生的光电子能到达负极而b光产生的光电子不能到达负极,a光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所以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故A、C正确,B错误;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一定是由d→G→f.故D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0分)13.(4分)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用黄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若此时增加黄光照射的强度,则毫安表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若此时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则毫安表____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图4答案 无 有解析 光电效应的原理是当有频率足够大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将会使金属中的电子获得足够能量而从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向另一极板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当增加黄光照射的强度时,不能增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故毫安表无示数.当改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光电子能到达A 极,形成电流.14.(6分)如图5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1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斜率表示________.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________Hz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 J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用频率为5.5×1014 Hz 的光照射该种金属时,则对应的遏止电压应为______ V .图5答案 普朗克常量h 4.17×1014 2.76×10-19 0.5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E k -ν图象的横轴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频率,由题图知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17×1014 Hz.由E k =hν-W 0得,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金属的逸出功W 0=hνc =6.63×10-34×4.17×1014 J ≈2.76×10-19 J ,由题图得,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5.5×1014 Hz ,最大初动能为E km =0.5 eV .依据U c =E km e解得:U c =0.5 V.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15.(10分)钨的逸出功是4.54 eV ,现用波长200 nm 的光照射钨的表面.求:(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遏止电压;(3)钨的截止频率.答案 (1)1.68 eV (2)1.68 V (3)1.10×1015 Hz解析 (1)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得:E k =h c λ-W 0=(6.63×10-34×3×1082×10-7-4.54×1.6×10-19)J =2.681×10-19 J ≈1.68 eV . (2)由eU c =E k 得遏止电压U c =E k e=1.68 V. (3)由W 0=hνc 得截止频率。
1.下列五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玻尔理论描述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 .乙图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C .丙图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D .丁图中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E .戊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的波动性B .235U 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C .原子核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β射线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E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都向外界放出核能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 O N He 1117814742+→+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n 2Kr Ba U 1092361415623592++→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所释放的核能为 △E =(m 1+m 2-m 3)c 2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2121λλλλ-的光子E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4.(6分)图中的五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B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C .图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D .图丁: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E .图戊: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光的强度太弱B .德布罗意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C .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能量D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温度有关E. 146C 的半衰期为5 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6C 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17 190年6.(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时间太短C .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 =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 率的谱线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 子核E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不一定为吸引力7.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 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8. 放射性元素(Rn )经α衰变变成钋(Po ),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86222Rn 的矿石,其原因是( )A .目前地壳中的Rn 主要来自于其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壳中的元素Rn 的含量足够多C .当衰变产物Po 积累到一定量以后,Po 的增加会减慢86222Rn 的衰变进程 D .Rn 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10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A .6次B .10次C .22次D .32次1.BCE2.ADE3.ADE4.ADE5.BDE6.ACE7.ABC8.A9.C 10A。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题全套及答案解析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屮,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F遷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受的合外力B.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C.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不同的D.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是因为受到的冲量太大【解析】A选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达方式;冲量是矢量,B错;尸=牛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最初表达方式,实质是一样的,C错;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是因为玻璃杯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并不是所受冲量太大,D错误.【答案】A2.如图1所示,两木块/、〃用轻质弹簧连在一起,置于光滑的水平而上.一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在子弹打中木块/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动量、机械能都不守恒【解析】子弹击中木块/及弹簧被压缩的整个过程,系统不受外力作用,外力冲量为0,系统动量守恒.但是子弹击中木块/过程,有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B正确.【答案】B3. 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 (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吋间内以相对地面 的速度%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加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 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7【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M —m )v 9得。
=耐_〃畀°,选项D 正确.【答案】D4.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若一个系统动量守恒时,贝% )A. 此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都为零B. 此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大小不可能都增加C ・此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此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解析】 若一个系统动量守恒,则整个系统所受的合力为零,但是此系统内每个物体 所受的合力不一定都为零,A 错误.此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会都增加,但是方向 变化,总动量不变这是有可能的,B 错误.因系统合外力为零,但是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 功不一定为零,故机械能不一定守恒,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C 错误,D 正 确.【答案】D5.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力3部分是半径为2?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 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加的小物体从/点由静止释放,小物体与BC 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3、C 之间的D 点,则B 、D 间的距离x 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 A. 其他量不变,7?越大x 越大 A.A图2B.其他量不变,〃越大x越大C.其他量不变,加越大x越大D.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解析】小车和小物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且为零,所以当小车和小物体相对静止时,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仍为零,则小车和小物体相对于水平面也静止,由能量守恒得[imgx=mgR, x=Rlp,选项A正确,B、C、D错误.【答案】A6.水平抛出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贝9()A.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的变化相同B.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变化的方向都是竖肓向下C.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恒定D.在刚抛出物体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由动量定理得\p=mgM,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y相同,即大小相等,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从而动量的变化率恒定,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答案】ABC7.如图3所示,三个小球的质量均为加,B、C两球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力球以速度%沿B、C两球球心的连线向B球运动,碰后/、B两球粘在一起.对力、B、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C.三球速度和等后,将一起做匀速运动D.三球速度相等后,速度仍将变化【解析】因水平面光滑,故系统的动量守恒,A. B两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有损失,A 错误,B正确;三球速度相等时,弹簧形变量最大,弹力最大,故三球速度仍将发生变化,C 错误,D 正确.【答案】BD8.如图4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厶•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加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运动屮速度Z 比为〒一B.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十〃2D.乙车移动的距离为莎匚J【解析】 本题类似人船模型.甲、乙、人看成一系统,则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甲、乙 +兀乙=L,解得C 、D 正确.【答案】 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 (8分)如图5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a 、b 小球的质 量分别为〃场、叫,半径分别为心、图中P 点为单独释放a 球的平均落点,M 、N 是a 、b 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0 M P N图5(1) 木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 ・A.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C. 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D. 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 a = m h , r a = r h(2)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间的距离X],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 _______ (用相应的文字和字母表示).(3) 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式是 _______ (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1)BC(2) 测量OM 的距离X2测量ON 的距离C.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M+加 2A/+ 詁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即为 M , A 正确,B 错误;Mr 甲= (M+加)x 乙,x 甲(3)m a x\ — m a X2+写成m a OP=m a OM+ mhON也可以)10.(10分)如图6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昇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cn f图6[.把两滑块/和B紧贴在一起,在/上放质量为加的祛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和仪在力和B的I古I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II .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吋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力至C的运动时间小B至D的运动时间£2;III.重复几次,取“和『2的平均值.(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______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______ ;(3)只要关系式_______ 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的欠量和.【解析】(1)导轨水平才能让滑块做匀速运动.(2)需测出力左端、B右端到挡板C、Q的距离xi、%2由计时器计下/、B到两板的时间“、t2算出两滑块/、〃弹开的速度。
高二年物理3-5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60分)1、下列观点属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有:(ACD )A .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点的中子B .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 .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 .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C )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D .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 .氢原子的能量增大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 D ) A .发出波长为λ1-λ2的光子B .发出波长为2121λλλλ-的光子 C .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D .吸收波长为2121λλλλ-的光子5、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 =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D ) A .13.6eV B .3.4eV C .10.2eV D .12.09eV6、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B .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有关C .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D .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7、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 、B 两小车中间夹了一压缩轻质弹簧,用两手分别控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D )A .两手同时放开后,两车的总动量为零B .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两车的总动量向右C .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车的总动量向右D .两手同时放开,A 车的速度小于B 车的速度8、水平推力F 1和F 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的同一物体,分别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都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后停下,如果物体在两种情况下的总位移相等,且F 1>F 2,则 ( A )A 、F 2的冲量大B 、F 1的冲量大C 、F 1和F 2的冲量相等D 、无法比较F 1和F 2的冲量大小9、下列运动过程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相等的是( ABD )A.自由落体运动B.平抛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10、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运动,则在时间t 内 (B D ) A .重力的冲量为0 B .拉力F 的冲量为Ft C .拉力F 的冲量为Ftcosθ D .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Ftcosθ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内容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科学家通过对月壤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估计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500万吨,若能实现商业化运用,月壤中的氦3可供地球能源需求达数万年.利用氦3的核反应方程为:He+H→He+X.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式中X应为中子B.目前地球上的核电站正是利用氦3作为核燃料,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月壤中的氦3C.反应前He与H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He与X的质量之和D.反应前He与H的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后He与X的质量之和2.如图所示,一质量M=3.0 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1.0 kg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考系,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 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并没有滑离木板B.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B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 2.4 m/sB. 2.8 m/sC. 3.0 m/sD. 1.8 m/s3.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4.如图小球A和小球B质量之比为1∶3,球A用细绳系住,绳子的另一端固定,球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当球A从高为h处由静止摆下,到达最低点恰好与球B弹性正碰,则碰后球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A.hB.C.D.5.设a、b两球相撞,碰撞前后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若它们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a、v b,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则两个小球的质量比m a∶m b为()A.B.C.D.6.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则下列一定可以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有()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7.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有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效应中电子与光子组成的系统都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过程C.两种效应都属于吸收光子的过程D.光电效应是吸收光子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和电子弹性碰撞的过程8.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率v垂直射向墙壁,被墙以等速率反向弹回.若球与墙的作用时间为t,则小球受到墙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B.C.D. 09.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源射出的是γ射线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10.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1个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C.含有10个原子核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个半衰期,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He+H+4.9 MeV和H+H→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X是中子B. 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12.(多选)下列核反应方程正确的是()A.He+N→O+HB.He+Be=C+nC.He+Al→P+nD.→Ba+Kr+2n13.(多选)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符号为X,则()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核子数为A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Z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A-Z14.(多选)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H)聚变为1个氦核(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H→He+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n)B.方程中的X表示正电子(e)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4m1-m2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4m1-m2-2m3)c2分卷II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5.一个物理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和频闪相机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mA>mB);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调整好频闪相机的位置并固定;步骤3: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P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斜槽后,用频闪相机记录下小球相邻两次闪光时的位置,照片如图乙所示;步骤4: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它们碰撞.两小球离开斜槽后,用频闪相机记录两小球相邻两次闪光时的位置,照片如图丙所示.经多次实验,他们猜想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①实验中放在斜槽末端的小球是________ (选填“A”或“B”);②若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需要在照片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选填“x0”“y0”“x1”“y1”“x2”“y2”).写出该实验小组猜想结果的表达式____________(用测量量表示).③他们在课外书中看到“两物体碰撞中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之分,碰撞中的恢复系数定义为e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e<1.”于是他们根据照片中的信息求出本次实验中恢复系数的值e=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跳水运动员应先将跳板向下压一下,以便让人弹得更高.如图所示,在北京奥运会3米跳板跳水中,运动员的质量为40 kg,跳板下压的最大距离为0.2 m,跳板储存的弹性势能为160 J,反弹时跳板将弹性势能全部转给运动员,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则运动员入水的速度为多大?弹起时运动员与板作用时间为0.8 s,那么在弹起的过程中板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为多少?(g取10 m/s2,板的质量忽略不计)17.如图所示,三个小木块A、B、C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为m A=0.1 kg,m B =0.1 kg,m C=0.3 kg,其中B与C用一个轻弹簧固定连接,开始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A和B之间有少许塑胶炸药(质量不计),现引爆塑胶炸药,若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有E=0.4 J转化为A 和B沿轨道方向的动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章末质量评估(一)第十六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不计空气阻力作用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任意一段时间内,其增加的动能一定等于其减少的重力势能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任意相同的时间内,其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同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其合外力做的功一定为零,合外力的冲量也一定为零D.单摆在一个周期内,合外力对摆球做的功一定为零,合外力的冲量也一定为零解析:不计空气阻力,自由下落的小球,其所受合外力为重力,则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其增加的动能一定等于其减小的重力势能,故A正确;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所以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任意相同的时间内,其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同,故B 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小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其合外力做的功一定为零,但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等于0,合外力的冲量也不一定为零,故C错误;经过一个周期,单摆的小球又回到初位置,所有的物理量都与开始时相等,所以单摆在一个周期内,合外力对摆球做的功一定为零,合外力的冲量也一定为零,故D正确.答案:C2.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落体,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它在空中自由落体的过程称为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Ⅱ,则() 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小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钢珠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阻力的冲量D.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重力冲量的大小解析:在过程Ⅰ中,钢珠只受重力的作用,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其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选项A错误;过程Ⅱ中,钢珠所受外力有重力和阻力,所以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冲量大小的和.故B错误;过程Ⅱ中,钢珠所受外力有重力和阻力,所以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重力和阻力的冲量的和.故C错误;过程Ⅱ中,钢珠所受外力有重力和阻力,所以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冲量大小的和.故D正确;故选D.答案:D3.如图所示,一光滑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ab,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木板的a端,关于人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木板的b端(M、N表示地面上原a、b对应的点),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 BC D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木板与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对于题中的“人板模型”,设各自对地的位移为x′m、x m,且有m′x′m=mx m,x′m+x m =L板长,以M点为参考点,人向右运动,木板向左运动,易得D是正确的.答案:D4.两辆汽车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1>m2,沿水平方向同方向行驶且具有相等的动能,则此时两辆汽车动量p1和p2的大小关系是() A.p1等于p2B.p1小于p2C.p1大于p2D.无法比较解析:由E k=12m v2=p22m得p=2mE k,因为m1>m2,E k1=E k2,所以p1>p2,选C.答案:C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两个物体,其间用一根不能伸长的细绳相连,开始时绳松弛、B静止,A具有4 kg·m/s的动量(令向右为正).在绳拉紧(可能拉断)的过程中,A、B动量的变化可能为()A.Δp A=-4 kg·m/s,Δp B=4 kg·m/sB.Δp A=2 kg·m/s,Δp B=-2 kg·m/sC.Δp A=-2 kg·m/s,Δp B=2 kg·m/sD.Δp A=Δp B=2 kg·m/s解析:它们的总动量为p=m A v A=4 kg·m/s,而绳子的拉力为内力,总动量守恒.A的动量减小,B的动量增加,故A的动量改变应为负值,B的动量改变应为正值.而绳子可能会被拉断,说明在拉断绳子前A的速度不可能为零,故只有C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物体A、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且m A>m B,现用大小相等的两个力F和F′分别作用在A和B上,使A、B沿一条直线相向运动,然后又先后撤去这两个力,使这两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接着两物体碰撞并合为一体后,它们()A.可能停止运动B.一定向右运动C.可能向左运动D.仍运动,但运动方向不能确定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两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则合为一体前两物体动能相同,由物体动量和动能的关系p=2mE k知,p A>p B,选碰前A的方向为正方向,则B的动量为负值,由动量守恒定律:p A+p B=(m A+m B)v,v 必为正,故碰后速度v的方向一定与p A相同,向右.答案:B7.用豆粒模拟气体分子,可以模拟气体压强产生的原理.如图所示,从距秤盘80 cm高度把1 000 粒的豆粒连续均匀地倒在秤盘上,持续作用时间为1 s,豆粒弹起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变为碰前的一半.若每个豆粒只与秤盘碰撞一次,且碰撞时间极短(在豆粒与秤盘碰撞极短时间内,碰撞力远大于豆粒受到的重力),已知1 000粒的豆粒的总质量为100 g.则在碰撞过程中秤盘受到的压力大小约为()A.0.2 N B.0.6 NC.1.0 N D.1.6 N解析:豆粒从80 cm高处落下时速度为v, v2=2gh,则v=2gh=2×10×0.8 m/s=4 m/s 设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Ft=m v2-m v1,F=m v2-m v1t=0.1×2-0.1×(-4)1N=0.6 N,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B8.人的质量m=60 kg,船的质量M=240 kg,若船用缆绳固定,船离岸1.5 m时,人可以跃上岸.若撤去缆绳,如图所示,人要安全跃上岸,船离岸至多为(不计水的阻力,两次人消耗的能量相等,两次从离开船到跃上岸所用的时间相等)()A.1.5 m B.1.2 mC.1.34 m D.1.1 m解析:船用缆绳固定时,设人起跳的速度为v0,则x0=v0t,消耗的能量:E k =12m v 20 撤去缆绳,由动量守恒: 0=m v 1-M v 2,两次人消耗的能量相等,即动能不变,12m v 20=12m v 21+12M v 22,解得:v 1=M M +m v 0故:x 1=v 1t =M M +m x 0=24060+240×1.5 m =1.34 m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答案:C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 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解析:若以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簧固定端墙壁对弹簧有外力作用,因此动量不守恒.而在子弹射入木块时,存在剧烈摩擦作用,有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也不守恒.实际上,在子弹射入木块这一瞬间过程,取子弹与木块为系统则可认为动量守恒(此瞬间弹簧尚未形变).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但动量不守恒.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得出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不但要弄清取谁作研究对象,还要弄清过程的阶段的选取,判断各阶段满足物理规律的条件.故B 正确.答案:B10.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滑块P 和Q 都可视为质点,质量相等.Q 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 静止,P 以某一初速度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 的初动能B .P 的初动能的12C .P 的初动能的13D .P 的初动能的14解析: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最短,弹性势能最大.设P 的初速度为v ,两者质量为m ,弹簧最短时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根据动量守恒,有m v =2m v ′,根据能量守恒有12m v 2=12×2m v ′2+E p ,以上两式联立求解得E p=14m v2.可见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滑块P原来动能的一半,B正确.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从地面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到落回地面,在此过程中()A.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均为m v0,但方向相反B.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2m v0C.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0D.上升过程冲量大小为m v0,方向向下解析:物体上升、下降动量变化量相同,大小均为m v0,都向下.A错、B对,C错、D对.答案:BD1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A相连,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与A相同的物体B,从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滑下,与A相碰后一起将弹簧压缩,弹簧复原过程中某时刻B与A分开且沿原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B.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2C.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2D.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4解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B刚到达水平地面的速度v0=2gh,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A与B碰撞后的速度为v=v02,所以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12×2m v2=12mgh,即B正确;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与B将分开,B以v的速度沿斜面上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12m v2,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4,即D正确.答案:BD1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小钢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小钢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小钢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A.E1<E0B.p1<p0C.E2>E0D.p2<p0解析:设碰撞前球1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p0=-p1+p2,可得到碰撞后球2的动量p2=p0+p1.由于碰撞前球2静止,所以碰撞后球2一定沿正方向运动,所以p2>p0,选项D错误.由于碰撞后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系统机械能总量,即E0≥E1+E2故有E0>E1和E0>E2,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由动能和动量的关系E k=p22m,结合选项A的结果,可判断选项B正确.答案:AB14.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m MB.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 M+mC.甲车移动的距离为M+m 2M+mLD.乙车移动的距离为M2M+mL解析:本题类似人船模型.甲、乙、人看成一系统,则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M+mM,A正确,B错误;Mx甲=(M+m)x乙,x甲+x乙=L,解得C、D正确.答案:A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___.A .m 1>m 2, r 1>r 2B .m 1>m 2, r 1<r 2C .m 1>m 2,r 1=r 2D .m 1<m 2, r 1=r 2(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 .直尺B .游标卡尺C .天平D .弹簧测力计E .秒表(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 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 2,P 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m 1、m 2及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解析:(1)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0=m 1v 1+m 2v 2在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0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 1>0,则有m 1-m 2>0,即m 1>m 2,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即r 1=r 2,选C.(2)P 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N 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t =2h g,即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 0=OP 2hg,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 1=OM 2h g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 2=ON 2hg,若m 1v 0=m 1v 1+m 2v 2,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将三个速度代入得:m 1OP =m 1OM +m 2ON ,故需要测量的工具有刻度尺和天平,故选AC ;(3)由(2)可知,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 1OP =m 1OM +m 2ON答案:(1)C (2)AC (3)m 1OP =m 1OM +m 2ON16.(10分)宇航员在太空站内做了如下实验:选取两个质量分别为m A =0.2 kg 、m B =0.4 kg 的小球A 、B 和一根轻质短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小球A 粘连,另一端与小球B 接触而不粘连.现使小球A 和B 之间夹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处于锁定状态,一起以速度v 0=0.1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解除锁定没有机械能损失),两球仍沿原直线运动,从弹簧与小球B 刚刚分离开始计时,经时间t =30 s ,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加了s =2.7 m ,求弹簧被锁定时的弹性势能E P.解析:本题考查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相结合.取A、B作为系统,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m B)v0=m A v A+m B v B,①根据题意得:s=(v A-v B)t,②由机械能守恒得:E P+12(m A+m B)v2=12m Av2A+12m Bv2B,③代入数据,解①②③得:E P=0.054 J.答案:弹簧被锁定时的弹性势能为0.054 J.17.(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放在质量为m1=2 kg的甲木板右端,二者以速度v1=8 m/s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2=2 kg的乙木板在甲木板正前方以速度v2=2 m/s同向运动,一段时间后两木板碰撞并粘在一起,小物块最终停留在乙木板上.已知小物块与乙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两木板碰撞后瞬间乙木板的速度大小;(2)小物块最终距乙木块左端的距离.解析:(1)设两木板碰撞后的瞬间乙木板的速度大小为v′,两木板碰撞的过程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m2)v′,代入数据解得:v′=5 m/s.(2)设最终三者共速速度为v3,从开始到最终小物块停留在乙木板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m)v1+m2v2=(m1+m2+m)v3,代入数据解得:v3=5.6 m/s.设小物块最终距乙木板左端的距离为L,根据功能关系得:μmgL=12(m1+m2)v′2+12m v21-12(m1+m2+m)v23,代入数据解得:L=0.72 m.答案:(1)5 m/s(2)0.72 m18.(12分)如图所示,水平固定一个光滑长杆,有一个质量为m小滑块A套在细杆上可自由滑动.在水平杆上竖直固定一个挡板P,小滑块靠在挡板的右侧处于静止状态,在小滑块的下端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2m 的小球B,将小球拉至左端水平位置使细线处于自然长度,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运动过程中,相对最低点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小滑块运动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解析:(1)小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2mgL =12(2m )v 2,解得v =2gL ;小球与小滑块达到共速时,小球上升到最大高度,设此高度为h ,系统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2m v =(2m +m )v 共,12(2m )v 2=12(3m )v 2共+2mgh , 联立解得h =13L . (2)小球摆回最低点时,小滑块获得最大速度,设此时小球速度为v 1,滑块的速度为v 2,由系统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得2m v =2m v 1+m v 2,12(2m )v 2=12(2m )v 21+12m v 22, 解得v 2=432gL . 答案:(1)13L (2)432gL 19.(12分)两质量均为2m 的劈A 和B ,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和B 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块位于劈A 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 ,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第一次离开劈A 时,劈A 的速度;(2)物块在劈B 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解析:(1)设滑块第一次离开A 时的速度为v 1,A 的速度为v 2,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 v 1-2m v 2=0, 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gh =12m v 21+12×2m v 22, 联立解得:v 1= 43gh ,v 2= 13gh . (2)物块在劈B 上达到最大高度h ′时两者速度相同,设为v ,由系统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m +2m )v =m v 1,12(m +2m )v 2+mgh ′=12m v 21, 联立解得:h ′=49h .答案:(1)13gh(2)49h章末质量评估(二)第十七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宏观概念是“量子化”的是()A.物体的质量B.木棒的长度C.花生米的粒数D.物体的动能解析:粒数的数值只能取正整数,不能取分数或小数,因而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其他三个物理量的数值都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只有C正确;故选C.点睛:量子化在高中要求较低,只需明确量子化的定义,知道“量子化”指其物理量的数值会是一些特定的数值即可.答案:C2.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产生了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加,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改用红光照射B.增大绿光的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改用紫光照射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在逸出功一定时,只有增大光的频率,才能增加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D对.答案:D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等同的B.光子和质子、电子等是一样的粒子C.大量光子易显出粒子性,少量光子易显出波动性D.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中,γ射线的粒子性最强,紫外线的波动性最显著解析: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有本质区别,选项A错误;光子实质上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粒子”,而电子、质子是实物粒子,故选项B错误;光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则往往表现出粒子性,选项C错误;频率越高的光的粒子性越强,频率越低的光的波动性越显著,故选项D正确.答案:D4.下列关于物质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实物粒子与光子是本质相同的物体B.物质波和光波都不是概率波C.粒子的动量越大,其波动性越易观察D.粒子的动量越大,其波动性越易观察解析:实物粒子虽然与光子具有某些相同的现象,但实物粒子是实物,而光则是传播着的电磁波,其本质不同;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又由λ=hp可知,p越小,λ越大,波动性越明显.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D5.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解析: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A 正确、B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D正确.答案:B6.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 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A.5.5×1014Hz B.7.9×1014HzC.9.8×1014Hz D.1.2×1015Hz解析:据E km=hν-W,W=hν0ν=cλ可得:ν0=cλ-E kmh,代入数据得:ν0=7.9×1014Hz,故选B.答案:B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钢球A、B,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开始时A球以一定的速度向右运动,B球处于静止状态.两球碰撞后均向右运动.设碰撞前A 球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1,碰撞后A 、B 两球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为λ2和λ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λ1=λ2=λ3B .λ1=λ2+λ3C .λ1=λ2λ3λ2-λ3D .λ1=λ2λ3λ2+λ3解析:球A 、B 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得p ′B -0=p A -p ′A ;由λ=h p ,可得p =h λ,所以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写成:h λ3=h λ1-h λ2, 所以λ1=λ2λ3λ2+λ3,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8.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加速电压为U ),该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A. h 2mqUB.h 2mqUC.h 2mqU 2mqUD.h mqU解析:设加速后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qU =12m v 2,所以v = 2qU m , 代入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得λ=h p =h m v =h m 2qU m=h 2mqU 2mqU . 答案:C9.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c ,则( )A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小于νc 时,只要增大光的强度必能产生光电子B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C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光的强度增大,则产生的光电子数必然增加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解析: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该金属才可发生光电效应,故当光照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不会产生光子,A 错误;逸出功只和金属的性质有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无关,当照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根据E km =hν-W 0可知若频率增大,则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增大,但不是正比关系,BD 错误;光照强度决定光电子数目,光照强度越大,光电子数目必然增大,C 正确.答案:C10.分别用波长为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A.hc 2λB.2hc 3λC.34hc λD.4h λ5c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得h c λ-W 0=E k1,h c 34λ-W 0=E k2,并且E k1∶E k2=1∶2,可得W 0=2hc 3λ. 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1.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B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C .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D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解析: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中央到达的机会最多,其他地方机会较少.因此会出现衍射图样,故A 正确;B.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底片上才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故B 错误;C.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意义的波,是一种概率波,C 错误;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所以少量光子体现粒子性,大量光子体现波动性,故D 正确.故选:AD.答案:AD12.用两束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紫外线分别照射两种相同金属的表面,均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 ( )A .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B .两种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个数相同C .两种情况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D .两种情况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解析:由ε=hν和E k =hν-W 0,可知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照射金属得到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故A 、C 对,D 错;由于两束光强度不同,逸出光电子个数不同,故B 错.答案:AC13.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E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hν-W0,其中W0=hν0为金属的逸出功.所以有E k=hν-hν0,由此结合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或者W0=hν0,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代入方程可知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故A、B、D正确,C错误.答案:ABD14.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U0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描绘出图乙中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量用e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了测遏止电压,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M端移动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C.由U Cν图象可知,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cD.由U Cν图象可求普朗克常量表达式为h=U1e ν1-νc解析: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遏止电压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N端移动,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根据E km=hν-W0=eU C,解得U C=hν1e-hνce,则h=U1eν1-νc;当遏止电压为0时,ν=νc,C、D正确.答案: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
高中教师命题大赛参赛试题
高二物理学科选修3-5第四、五章质量检测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多个答案,答对得4分,少答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
B.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
D.β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比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B.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的聚变
C.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重核的裂变
3、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磁场和电场共存的区域,调整电场强度E 和磁场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a、b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射到b点的一定是射线
B.射到b点的一定是射线
C.射到b点的一定是射线或射线
D.射到b点的一定是射线
4、铀239()经过衰变可产生钚239()。
关于铀239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B.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C.经过2次β衰变产生
D.当温度变化时,的半衰期不变
5、下列四个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
A. B.
C.+→++ D.
6、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8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4.5个。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18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4.5克氡原子核。
7、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核衰变之后,变成(铅)。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β衰变。
8、关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氡原子核了
9、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下列关于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
B.核电站利用海洋的潮汐能发电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核泄漏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10、在核反应堆外修建很厚的水泥层,是为了防止()
A.核爆炸 B.放射线外泄
C.快中子外泄 D.慢中子外泄
11、关于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有质量亏损。
B.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C.要使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必须使核子接近到10-10m。
D.太阳及其它恒星的能量都来自于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12、原子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a点,某一时刻发生衰变,产生如图所示的1和2两个圆轨迹,由
此可以判断()
A.发生的是衰变
B.衰变后新核的运动方向向右
C.轨迹1是衰变后新核的轨迹
D.两圆轨迹半径之比为R1:R2=90:1
题号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计算题总分
17题18题19题得分
第Ⅱ卷(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26 分)
13、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对撞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设正、负电子对撞前的质量均为m,动能均
为E k,光速为C,普朗克常为h,则对撞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________转化为光子波长为_____________。
14、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说明其应类型
(1) ,属
(2) , 属
15、氘核结合成氦核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1)这个核反应称为。
(2)要发生这样的核反应,需要将反应物质的温度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式中17.6MeV是核反应过程中(选填“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核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比核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选填“增加”或“减小”)了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6、经过6次α衰和4次β衰变后变成一种稳定的新元素, 这新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是________, 新
元素的原子核中有________个质子, ________个中子.
三、计算题(共26 分)
17、(6分)某放射性元素质量为M,测得每分钟放出1.2×104个β粒子,21天后再测,发现每分钟放出
1.5×103个β粒子,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多少?
18、(8分)2个氘核结合成1个氦核要放出能量。
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41u,氦核质量为4.0026u,则: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得分
(1)2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放出的能量为多少J?(2)1kg氘完全结合氦放出的能量为多少J?合多少
eV?
19、(12分)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镭核进行一次衰变,而成为一个新核,已知新核和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垂直。
(1)写出这个衰变方程。
(2)求出新核和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3)当新核转86圈时,粒转多少圈?
单元测试卷说明
命题意图
本测试卷意在检测高二学生对选修3-5第四、五单元《原子核反应及裂变核聚变》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两个单元在选修3-5这本书里是两个小章节,但却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同时由于这两章知识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的规律,较抽象,小知识点庞杂,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个单元。
因此督促学生把握好这章内容尤为重要。
考查内容
这两章重点考查内容为:三种射线的特点和认识,半衰期的特点和计算,核反应遵守的两个守恒定律,核反应的类型,质量亏损和核能释放的计算,裂变和聚变的特点及对核反应堆的认识
试卷结构特点
本试卷结构参照区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三种题型。
选择题单选、多选穿插,重点考查概念和规律,有难有易。
填空题考查基本应用和简单运算,第19题学生较难,其余都较简单。
计算题重点考察半衰期的计算和核反应中质量亏损和核能释放的计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CD B D D B D B AB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2m hc/(Ek+mc2)
14. 10010n 裂变42He 聚变
15. (1)聚变(或热核反应)(2)放出减少 3×10-29
16. 208 82 126
三、计算题(共26分)
17.(6分)7天
18.(8分)(1) (2)
19.(12分)(1) (2) 1:43, (3)111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