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阀的形成是从北洋军阀开始的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大作业(论述题一)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大作业(论述题一)学号:姓名:论述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激荡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
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30 分)一、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答: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进行 28 年浴血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一直延续下来。
但到了近代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停在封建社会轨道上,仍停留在农耕社会,在制度上、科学文化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
落后必然挨打。
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到 1921 年,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长达 80 年的反抗斗争,但都失败了,根本原因是没有共产党领导。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工农第一次掌握了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中国。
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工人阶级走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
1.背景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由于同盟会的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稳定”与统一。
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
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得“二次革命”胜利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的步伐。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
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2.形成原因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从国内看(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从形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
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中国近代军阀的特点以上是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近代军阀有些什么特点呢?因为学界的认识不一,我们择其比较传统的一种重点介绍,再把其它观点简略介绍。
他们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中国近代政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毛泽东所说的:有枪则有权,枪多即权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个特点在北洋军阀身上反映的淋漓尽致。
袁世凯能一箭双雕,使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把政权交给他,就是因为他有一支北洋军。
但是,由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共和制,使军阀的统治也披上了民主、共和的外衣,他们极力利用一些民主手段,使自己的统治合乎“民意”,具有所谓合法性。
北洋军阀统治对中国历史影响专业:工科试验班(工学)学号:3100103054姓名:梁恺祺论文摘要: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推翻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而是由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特有的,以“中华民国”为招牌的,“北洋军阀”政府。
究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目录:1.北洋军阀形成原因及其统治特点;2.北洋军阀统治造成的消极影响;3.北洋军阀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1.北洋军阀形成原因及其统治特点;北洋军阀最早要追溯到1895年的袁世凯“小站练兵”。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国民一片痛骂声中于宣布取消帝制。
随后的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忧愤之中死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还有山西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定武军,西南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
部分军阀还处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据统计,从1916年袁世凯死后到1926年北伐战争,全国共发生过有记录战斗大小600余起,可见这段时间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
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私人武装”,最早要从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在满清八旗兵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支持发展的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地主武装。
这些武装中,因为地域的关系实现了严格的“兵为将有”的制度,加强了其对于农民起义的战斗力。
这些私人武装的存在,使得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且深被各代封建统治者所恶的“藩镇割据”形势再度出现,而清政府又不得不依赖其维护自身统治。
究其根本,造成军阀割据是因为封建自然经济还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这些“土皇帝”才能在封闭的一块区域里称王称霸。
2.北洋军阀统治造成的消极影响;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各个派系军阀为巩固自身统治,采用各种残酷手段压榨民脂民膏,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
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
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3章第3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单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并同改良派展开了论战,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简答)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单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单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单选)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多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多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单选)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多选)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单选)(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多选)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单选)(1905 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内容摘要:1916-1928年间,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现象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期演绎到顶峰,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异常混乱。
在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培植个人势力,拥兵自重,占据不同地区,就此中国形成了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
而割据军阀为了扩大个人势力,彼此之间进行战争,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从原先的中央集权到现在的军阀割据,在清末以来的民族危机下,中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军阀割据局面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
而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除了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关联,而当时的思想界的自治思潮对这一局面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军阀割据、危机、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当时存在的地方社会政治思潮以及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的分割性中国国土辽阔,同时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辽阔的平原,西部为崇山峻岭,南部是高山丛林,中间被江河湖泊以及山地分割,而这种复杂的地形使中国分割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区域,当中央权力衰微之际,这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区域便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先天的地理优势又为这些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在近代,同样的地理优势被利用,成为军阀割据形成的先天性条件。
近代军阀割据势力在地理优势方面运用的最好的莫过于四川。
四川全省几乎全被高山包围,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困难,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自治。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熊克武掌握着四川的军政大权,在护国运动之初,四川便宣布自知,护法运动时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
1918年,熊克武以四川靖国总司令之名派军驻防各地,同时收取赋税,就此掌控四川的军政大权,而下面的各防区也依据地理优势形成“小王国”里的割据势力,此后的刘湘、刘存厚等在四川盘踞多年,所依托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孔凡义在书中说道“四川省的独立性在传统社会中成为反集权主义的潜流,在军阀政治时代则成为在地方军阀割据的天然屏障”①。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成因.北洋军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有外在的条件,更有内在的原因。
1、从当时的国内形式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符合了对内维持封建统治的需要,得到了清政府的依赖和支持。
1895年,袁世凯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北洋军阀就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发展起来的。
2从当时的外部情况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适应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和支持。
3、袁世凯个人对北洋军的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袁世凯正是由于施展权术,抓住时机编练和控制了一支新式武装,并使这支武装日益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一个以北洋军为基干的军阀集团。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1)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关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上面侧重分析北洋军阀这一政治势力的形成原因,下面侧重分析军阀割据局面这一政治形势的形成原因。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成因.北洋军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有外在的条件,更有内在的原因。
1、从当时的国内形式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符合了对内维持封建统治的需要,得到了清政府的依赖和支持。
1895年,袁世凯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北洋军阀就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发展起来的。
2从当时的外部情况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适应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和支持。
3、袁世凯个人对北洋军的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袁世凯正是由于施展权术,抓住时机编练和控制了一支新式武装,并使这支武装日益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一个以北洋军为基干的军阀集团。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1)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关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上面侧重分析北洋军阀这一政治势力的形成原因,下面侧重分析军阀割据局面这一政治形势的形成原因。
中国近代史有几个阶段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来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
当时侵华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
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莫建来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即使它不够完整和有力),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不太相称的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一直未能像历史研究领域中的其他课题那样掀起过热潮,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这当然得归根于它的先天缺陷:一则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些反面人物,他们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黑暗反动,祸国殃民。
为什么放着正面人物和光明宏伟的业绩不去研究,而沉浸于历史进展的反面,这至少反映了研究者避免接触阴暗面禁区的心态。
二则它也确是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不怎么易于评说指画。
三则既乏旧著,又鲜新作,史源犹待开发,无米、少米,巧妇难于为炊。
于是自然而然使这一课题一度成为“禁区”,很少有人问津。
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至1999年,有关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论文为1000余篇,而1980年前的30年仅为130篇;专著更是少得可怜,只有陶菊隐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来新夏著《北洋军阀史略》二种,才免去这一领域“一无所有”的讥诮。
田园荒芜急待耕耘!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学术研究气氛的日趋宽松,北洋军阀史这一往日的“禁区”吸引了众多的探索者,研究成果接踵问世,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显现出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一北洋军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确是一个怪胎。
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政权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更以“共和国”的形式执掌统治大权。
这一历史现象看起来虽有着诸多矛盾,但其发生、发展以至最后归于消亡,则绝非偶然。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历史阶段,它指的是1912年至1928年间,由北洋政府控制的中国政治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帝制向民国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稳定,而是陷入了军阀割据和内战频发的局面。
以下是对北洋军阀时期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格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洋政府的统治并未带来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反而造成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使得国家失去了对外抵抗的能力,也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其次,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问题凸显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迫切性。
在这一时期,虽然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民国,但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和法治。
军阀之间的争斗,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再次,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化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民主、科学、法治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的解放和更新。
然而,由于军阀割据和政治动荡,这些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此外,北洋军阀时期的国际环境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北洋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往往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政策,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也加剧了国内的民族危机感。
最后,北洋军阀时期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北洋军阀时期也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军阀政治的形成作者:张若开曹海苓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摘要:军阀政治是我国在晚清时期出现至清末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它的出现和其他的历史事物一样,有着一个出现、发展和形成的一个过程。
本文在这里简单探讨了一下中国近代军阀政治的形成,并对它的形成作了不同阶段的分析。
关键词:军阀政治;督抚;地方势力中图分类号:G63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027-03军阀政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传统封建政治社会到资产阶级政治社会的一种特殊政治过渡形势。
19世纪列强入侵和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使清政府的统治陷入混乱,特别是在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军事以及地方政务体系已经陷入崩溃,为了维持专制统治,清政府开始将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
这种局面之下促生了中国近代军阀政治的开端。
一、地方势力的崛起作为中央政府的权威,对军权、财政权和行政人事权的掌控是权威的体现,也是对地方有效控制的手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以及英法列强的入侵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本就贫弱不堪的军事力量。
在此不利局面下,为缓解统治危机,请政府不得不将这些权力下放与地方政府,以激励其解决日益严峻的战争局势。
但是,在这些中央权力下放至地方后,清政府就已经失去了对地方政府实际的管控能力,基层的统治已经被架空,导致清王朝的统治衰落。
与此同时,在获得了军权、财权、人事任命权之后,地方势力开始崛起,并逐步取代中央政府形成了地方统治集团。
(1)军权最先开始下移。
清政府历来对军权控制的十分严格,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建立了绿营和八旗两套军事体系。
清中后期,八旗军已经腐朽不堪,毫无战力而言,甚至由于其军纪败坏成了社会毒瘤。
于是,绿营在清中后期就已经成为清政府的主力部队。
但是,随着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的农民起义运动的爆发,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是一触即溃。
其实从时代背景来分析,清政府最初将军权下放到地方督抚实属无奈之举。
近代中国军阀统治时期与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摘要:军阀割据时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13年却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主阶级的军阀与缙绅相结合,组成了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军政集团,对中国20世纪初的政治格局乃至近代化发展历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本文从近代中国军阀产生的独特社会历史背景、军阀集团势力强弱的更替以及1912-1928年间军阀统治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军阀政治及其对近代化的影响做出了简要精炼的论述,揭示了在沉重的封建军绅政治因素下,中国近代化之路举步维艰的历史现实。
关键词:民国军阀近代化军绅政治正文: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拉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然而,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伴随着屈辱与抗争,近代史却是一段沉重伤痛的历史。
中国近代化之路为何布满如此多荆棘,而在这些荆棘中1912-1928年这段时间的军阀政权是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给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对民国军阀政治作出深入的探讨分析,方能得出一些思路。
本人学识浅陋,所论、所思必有所纰漏、错失,敬请师长多多包涵、加以匡正。
一、近代中国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民国军阀是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领导,但他们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手段,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通过不断发展自身实力成为中国的正式主导政府(即北洋政府),但实质上军阀政府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
其主要势力早期为北洋军阀、滇系军阀、粤系军阀等。
后期则由桂系军阀、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等取代。
学术界对军阀的定性和军阀割据的历史分期还存在着较大争议,这里主要对1912-1928年间的军阀统治作出讨论。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探究军阀对近代社会的影响,那么,对军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就要有所了解。
军阀政权作为军事割据政权理所当然地具有着地域性,而各个派系军阀的地域性最早来源于清末地方汉族地主征讨太平天国时的地方团练。
第18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2、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了解新文化运动,4、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学习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环节】北洋军阀: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由此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
因袁世凯曾任北洋大臣而得名。
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
划分北洋军阀统治的两大时期(一)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第一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1912年——1916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谨守约法,依国民之愿望……——1912年的3月10日袁世凯在临时总统就职仪式的誓词“宋教仁案”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
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
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
“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年5月有袁世凯签字“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10月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商讨实行“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1916年为洪宪元年护国战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并于数月后病逝。
中国近代军阀的形成是从北洋军阀开始的。
北洋军阀的产生有其原因和过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
1851年1月,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把清朝满族地主手中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杀得七零八落。
因此,清朝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汉族地方的力量,号召各地的士绅自行组织地方武装——团练,以抵抗太平军。
这样,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封建军阀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
地方家庭出身,时任礼部侍郎,因丧母在家,清政府命令他帮助湖南巡抚督办团练。
于是,曾国藩便在湖南湘乡一带大力督办团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湘军。
全军有水师五千人,陆军六千五百人及工匠、役夫等共计一万七千人。
湘军的大小将领大多是曾国藩的亲戚、朋友、学生和同乡。
湘军士兵以营官自招为原则,每个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一种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
湘军将领主要有曾国荃、左宗棠、刘长佑、刘坤一、罗泽南、李续宾等。
湘军于1854年起出省作战,编制逐步扩大,成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及捻军等的主要力量。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
地方家庭出身,道光进士。
1853年太平军进占安徽时,曾在合肥参与办团练,被太平军击败。
后任曾国藩幕僚。
1861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以团练为基础编练淮军约七千人。
次年,率淮军在上海、江苏一带与太平军作战。
到1865年,全军达六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
淮军主要将领有张树声、郭松林、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清末反动势力中的一个重要武装政治集团。
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过程中,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组织了洋枪队,后扩编为“常胜军”和“常捷军”。
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的威力,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在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以后,洋务派官僚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以“自强”和“求富”为标榜,进行洋务运动。
他们开办近代军事工业,以一些近代新式的武器武装湘军和淮军,并成立北洋海军。
但是,湘军和淮军等毕竟还是旧式的军队,只不过增添了一些近代新式的武器,它们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在近代战争中展现无遗。
1884年中法战争,淮军在广西战败,主将张树声、潘鼎新被革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淮军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都在作战中一败涂地。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采用西方新式武器,编制和战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优越性,与清军的腐朽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刺激了清军将领和清朝统治者,要求改革军队,编练新式军队的呼声日高。
当时的西太后等最高统治者,也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巩固和加强其封建统治,也需要依靠一些新式的军队。
于是,清廷连发上谕,决定“参酌中外兵制”,改练新军。
指令成立“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訢为首,庆亲王奕劻为会办,李鸿藻、翁同和、荣禄、长麟会同办理。
同时,命令淮系官僚胡燏棻在天津具体负责编练新军。
胡燏棻(?——1906),安徽泗州人。
同治进士,曾任广西按察使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胡燏棻受命留驻天当办理东征粮台。
同年11月,受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
次年9月移至小站。
胡燏棻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为教习,仿效西法训练,从组织、训练、技术、武器装备上都改变了湘淮各军的腐朽落后的状况,编成十营,号称“定武军”。
计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4750人。
胡燏棻练兵,小有成绩,但他毕竟是个官僚,不大熟谙军事,因此,1895年底,胡燏棻调任芦津铁路督办,小站练兵则由袁世凯接替。
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县一个官僚地方家庭,故人称袁项城。
他字慰庭,故当上军阀头子以后,人称袁慰帅。
袁世凯的祖辈父辈,都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中过科举,任过官职。
尤其叔祖袁甲三,为道光进士,镇压捻军起家,后官至漕运总督、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监察御史等,与曾国藩、李鸿章过从甚密。
其长子袁保恒、次子袁保龄都曾任清朝大官。
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生有二子。
长子袁保中,次子袁保庆。
袁世凯是袁保中第四子,因叔父袁保庆无子,袁世凯便在七岁时过继给袁保庆。
袁保庆先后在济南、扬州、南京等地为官,袁世凯亦跟随左右,他对读书毫无兴趣和资分,却乐于听取那些反动的政治经验之谈。
后养父生父相继死去,又跟随叔父袁保恒、袁保龄,学会不少官场本领。
袁世凯两度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他又羞又愤,把自己所作的诗文付之一炬,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于是,1881年5月,袁世凯到山东登州,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
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1882年8月,清朝的“藩属”朝鲜发生了“壬午政变”,清政府派吴长庆率部前往镇压,袁世凯亦随行,并立有战功,开始崭露头角。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吴长庆调回国内,李鸿章任命为“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同年12月,朝鲜发生“甲申政变”,袁世凯感到事态严重,不待清廷回音,率兵平息了政变,再次立功。
次年,26岁的袁世凯被李鸿章保荐任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袁世凯在朝鲜十余年,所以说官运亨通。
但是,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深知军队在国家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掌握军事实力是取得权势的捷径,他早就想亲自统领一支军队,作为自己建立功业的资本。
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军队战败,袁世凯本人也从朝鲜逃回北京。
适逢清政府决定编练新军,袁世凯亦积极鼓吹,多次上书朝廷,提出练兵计划,逐渐获得“知兵”的美誉。
同时,袁世凯亦积极利用袁甲三和袁保恒的关系,在北京广交诸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及翁同和、荣禄等权贵,争取支持。
终于皇帝下谕,袁世凯接替在天津小站编练“定武军”、成绩不甚显著的胡燏棻。
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到达小站,接管定武军。
小站又名新农镇,在天津东南七十里。
袁世凯以新建陆军督办的身份来到小站后,在定武军的基础上,再招募步兵2250人,招募骑兵300人,总计2300人,并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粗通近代军事知识,他参照曾国藩、李鸿章早期编练湘军、淮军的办法以及德国的军制,拟定了《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和《募订译员合同》等。
新建陆军虽然还沿用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名称,但编制上打破了旧军的框框,基本上采用了近代德国的陆军制度:军队分步、马、炮、工、辎各兵种;一军分两翼,每翼辖二、三营;每营官兵一千一百多人等。
新建陆军的武器,全部由国外采购进来,主要有德国的炮和奥国的步枪。
由于使用新式武器,旧的一套练兵办法已不适用,袁世凯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延聘了巴森斯等十多名德国军官,充当新建陆军的教习,由他们订出各种规章制度,又由他们监督实行。
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新建陆军中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德文四所随营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从兵士中考取学员,学制两年,毕业生均担任下级军官,成绩优秀者选派德国或日本留学,如孙传芳、张士钰、张树元等。
袁世凯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建陆军从一开始,就依附于西方列强,这种由列强一手装备和训练的军队,只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和控制中国的更强有力的工具。
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然而,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这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亲戚、同乡、旧知及追随多年的家兵家将。
这类人大都被安插在要害部门,充当爪牙和耳目。
如:刘永庆,河南项城人,与袁家有亲戚关系,并随袁世凯赴朝鲜,任为新建陆军粮饷局总办兼转运局总办,掌握全军粮饷军械大权。
吴凤岭,袁世凯家佣人之子,从小在袁家长大,后任袁世凯的跟班护卫,任新建陆军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
吴长纯,安徽庐江人,袁世凯的老部下,任新建陆军步兵右翼第二营统带。
雷震春,安徽宿州人,袁世凯的老部下,任新建陆军步兵右翼第三营后队领官。
江朝宗,安徽旌德人,袁世凯的部属,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及兵官学堂监督。
徐世昌,直隶天津人,早年与袁世凯在陈州相熟,时任翰林院编修,经袁世凯奏调来到小站,管理参谋营务处,成为袁世凯最得力的智囊和军师。
此外,袁世凯在朝鲜时的差弁、亲兵,如王同玉、赵国贤、王凤岗、徐邦杰、唐天喜等十余人,都分别担任了新建陆军的统带、领官、哨官或哨长。
二、用官禄笼络的一批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
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陆军学堂,毕业生大都能掌握一些近代军事技能,但在旧军队中长期不受重用。
袁世凯选用军事学堂出身的人担任军官,本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但这改革一开始就带有很浓的封建依附色彩。
到1896年4月,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新建陆军各种职务者已达一百三十多人。
其中著名的有:段祺瑞,安徽合肥人,任新建陆军炮兵营统带兼炮兵学堂监督。
冯国璋,河北河间人,任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总办兼步兵学堂监督。
王士珍,河北正定人,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统带兼讲武堂总教习。
以上三人后来都成为北洋军重要将领,号称“北洋三杰”,被视为袁世凯的“龙、虎、狗”。
曹锟,直隶天津人,任新建陆军学兵营统带兼督操营务处提调。
张怀芝,山东东阿人,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三营前队队官,后升炮队第一营管带。
段芝贵,安徽合肥人,任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提调。
此外,王英楷、陆建章、李纯、田中玉、杨善德、王占元、鲍贵卿、田文烈、陈光远、何宗莲、李长泰、钟麟同、刘承恩、邱开浩、商德全、王汝贤、张永成、吴金彪、马龙标、梁华殿等人,都在新建陆军中担任了各级军官。
三、招纳的淮军旧将。
袁世凯以淮军后继人自视,一面笼络武备学堂的学生,一面广为招纳淮军旧将,表示自己延揽人才,新旧并用,一视同仁。
主要的淮军旧将有:姜桂题,安徽亳州人,任新建陆军步队左翼翼长兼第一营统带。
张勋,江西奉新人,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统带、行营中军。
龚友元,安徽合肥人,任新建陆军步队右翼翼长兼第一营统带。
任永清,安徽蒙城人,任新建陆军马队第一营统带。
阮忠枢,安徽合肥人,出身于淮军将领家庭,由李鸿章推荐入新建陆军,管理军制饷章文牍机务,成为袁世凯重要参谋人员。
此外,还有孟恩远、王怀庆、言敦源等人。
由于新建陆军的将弁几乎全都与淮军血肉相联,从组织上看,新建陆军实质与淮军一脉相承,实质已形成了一支“半私人性质”的军队。
袁世凯正是以这批小站将弁为核心,结成了一个只听命于他的封建的军事集团,成为他日后从事反革命事业,进行政治投机的资本。
对待士兵,袁世凯喜欢使用“恩威并济”的一套权术。
他写出诸如《兵丁驻扎营暂行章程》、《操场暂行章程》、《行军暂行章程》、《简明军律二十条》、《查拿逃兵法》等条规,命令士兵遵守,并经常亲自检查。
对严格执行者,或记功赏银,或提升;对违章者,即加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