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8
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以及发展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在我国的医疗保障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整个医疗保障系统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公共医疗保障管理式医疗一、序言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
在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及高端化的需求必然会使商业健康保险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和所起作用较小,因此加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研究和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医疗保障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有所帮助。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才全面展开,1999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达到207.8亿元。
时至今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规模小、覆盖率低、发展速度比较慢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312.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77.5亿元,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与整个保险保费相比明显占比较小。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整个保费收入中占比不仅低,而且还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商业健康保险收入占比从2005年的6.34%降低到2010年的4.66%。
这表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规模较小,覆盖人群也不足10%,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摘要: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情况,然后讨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历史,再来就是对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因素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后就是总结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基本医疗体系、发展问题、发展趋势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是逐渐提高,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十分的显著,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问题,这些种种都一直在影响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人们也开始注重于健康问题。
2023年之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处于自行发展的阶段,发展速度有限,回看我国保险业的历史,我国的保险业于1984年复业。
1994年,职工医保两江试点的开始,商业健康保险有了初步的发展,多以重疾险的形式出现。
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资本及市场需求双重助力下,市场规模已超过到1100亿,预计2023年将扩展到2039亿。
我国国民对于健康的重视带动了健康保险的发展。
但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资源投入与保障的滞后性,导致体制仍需进步,而随着人们也开始注重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也逐渐为人们熟知,我国人民的消费理念也将一部分视角转向了健康保障这一方面。
所以本文意在探讨我国健康保险的现况、问题和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1.1.2课题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保险行业和医疗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平稳。
第一,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消费者对于健康问题十分看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商业健康保险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方面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减少我国政府的支出;第三,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和后续的护理费用也是会急剧加大,所以快速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整体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在咱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医疗保障成了每个人心头的“火烧眉毛”。
说实话,谁都不想在生病的时候还得为看病的费用捉襟见肘。
于是,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和商业健康保险这两个小伙伴,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起了“救星”的角色。
听着,就有点像是老天爷派来的“财神爷”,来给咱们解决烦恼。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国际经验,看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先说说国外的经验。
像美国、德国这些地方,医疗保障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简直就像是自助餐一样。
你想要啥都有,从基本的医疗保险,到专门的商业健康保险,每种选择都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美国人喜欢那种“你花钱,我就给你看病”的模式,简直像是上了快车道。
反正只要你有钱,什么病都能治。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服务质量高,医生也比较认真,当然价格嘛,有时候也是让人心疼得想哭。
德国人则偏爱全面,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到家家户户,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谁都有份,大家一起分担,不会让某一个人吃尽苦头。
不过,咱们可不能光看热闹,要知道,商保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
许多时候,商保和公保之间就像是两位老友,有时吵吵闹闹,有时又相互扶持。
在某些国家,商保主要是为了填补公保的不足,比如说,有些高端治疗或者特别药物,公保可能不报销,这时候商保就出场了。
简单来说,就是“你有我有,我们一起搞定”。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商保的定价和产品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是设计得不好,老百姓可不买账,毕竟谁也不想花冤枉钱,对吧?再说说英国,他们的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可谓是全球瞩目的“明星”。
虽然NHS提供了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也悄然兴起。
大家发现,有时候想看个专家,预约都得排队等上大半个月。
这时候,商保就变成了“VIP通道”,一掷千金,立马就能见到医生。
真是让人羡慕啊,心里忍不住想,“哎,要是我也能这样就好了”。
商保还推出了很多附加服务,比如健康管理、定期体检,这些都让人觉得花得值,毕竟健康可不是小事,钱再多,也买不来健康。
浅谈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基本医疗体系的完善,商业健康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定位也在演变。
2009年的新一轮医疗改革又会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健康保险在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应扮演“补充+参与”的角色。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定位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要求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全国各地展开。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2007]20号)标志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试点启动,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
至此,我国形成了“三大保险”并举的局面,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广覆盖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
商业健康保险虽然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性质不同,但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一部分,有自身独特的定位,这种定位也随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演变。
一、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定位的演变(1)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充。
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分为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上的补充。
保障程度上的补充。
一是指对基本医疗保障的起付线以下以及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的保障。
谭湘渝(2003)就主张开发高免赔大额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对基本保障给付水平进行补充。
二是指商业健康保险应开发多种产品,对基本医疗保障不予给付的医疗项目予以保障,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保障范围上的补充主要是指对基本医疗保障未覆盖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社会医疗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过程,对所有或者规定人群的医疗保障的覆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商业健康保险就应该在这段时间内,为未被覆盖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险产品。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研究随着医疗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推出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愈加丰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健康保障、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针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市场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医学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条件、环境等也对健康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和风险。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人们对于健康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保障手段,自然受到了市场需求的推动。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种类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根据保险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健康管理型商业保险这类商业健康保险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更注重健康管理。
保险公司会派遣医护人员上门为客户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意见、健康知识等服务,以达到保障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2、重疾保险这是一种重疾风险的保障。
相对于医疗保险而言,重疾保险主要针对大病进行保险赔付。
常见的重疾保险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等。
这类保险可以帮助消费者在大病发生后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3、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最普遍的产品。
它主要是为了缓解人们在看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费用,并且可以规避等待治疗和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
4、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这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的商业保险产品。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退休后人们长期保障的需求,提高人们的退休生活质量,让大家放心地度过退休生活。
三、商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虽然商业保险在保护人们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还存在一些问题:1. 保险费用较高相比于公共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明显更高。
这主要是由于商业保险的赔付范围和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保障等级也更高。
这给一些人造成了经济负担。
2. 同质化较严重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参入此市场并不困难,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公众面临众多的商业保险产品时可能面临同质化的烦恼,加剧了选择压力和风险。
保险对医疗与健康保障的重要性保险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许多方面都扮演着
关键的角色。
特别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保险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保险对医疗与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首先,保险在医疗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一旦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医疗费用
往往是家庭难以承受的重负。
而拥有医疗保险可以有效减轻家庭的经
济负担,保障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疗保险还
可以鼓励人们积极预防疾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降低医疗风险。
其次,保险对健康保障同样至关重要。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而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维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健康保险
可以为人们提供定期的体检服务,帮助他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此外,健康保险还可以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
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等,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
水平。
总的来说,保险对医疗与健康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有效的
保险制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提高社
会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
视保险在医疗与健康领域的作用,积极购买保险产品,为自己和家人
的未来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保险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健康保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建立一个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与福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健康保险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挑战以及对策。
一、健康保险的必要性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而健康保险能够提供经济支持和医疗服务,使个人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和健康保障。
它不仅能够缓解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还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通过健康保险,人们可以在生病时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二、健康保险面临的挑战然而,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并不容易。
首先,个人和家庭的健康需求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保险服务。
其次,健康保险的费用往往较高,部分家庭可能无法承担这一费用。
再次,健康保险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一个挑战。
最后,整合现有的健康保险资源和机构也需要一定的调整和协调。
三、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的对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保险制度:制定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保险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根据自身情况购买相应的保险服务。
2. 提高保险费用可承受能力: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健康保险费用,减轻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同时,加强社会救助体系,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保障。
3. 促进保险与医疗机构合作:加强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保险公司可以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整合健康保险资源和机构:建立统一的健康保险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保险资源和机构,提供便捷的健康保险服务。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健康保险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结语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
健康保险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加,健康保险在个人和家庭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健康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保障手段,既为个体提供了经济支持,又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减轻医疗负担、促进就医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来探讨健康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首先,健康保险对减轻医疗负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没有健康保险的情况下,个体需要承担巨大的医疗费用。
而通过参加健康保险,可以将个体的经济压力减轻到一定程度。
由于有了健康保险作为经济支持,个体在面临疾病时可以更积极地寻求医疗救治,而不必担心巨额医疗费用带来的负担。
这种减轻医疗负担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个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来源,从而增加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其次,健康保险对促进就医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健康保险的存在使得个体在面临疾病时更有动力去寻求及时就医。
因为通过参加健康保险,个体可以以更低的费用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为个体构建了一个安全感,并促使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
同时,由于健康保险的保障,个体会更加积极地参与预防保健,定期体检以及接种疫苗等行为,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这种积极的就医行为不仅满足了个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提高了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
另外,健康保险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也有显著的影响。
健康保险的出现使得医疗机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来吸引保险公司和投保者。
在这种压力下,医疗机构不得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流程,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
然而,尽管健康保险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影响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医疗服务资源可能会因为健康保险需求增加而供不应求。
在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医疗资源本身就相对不足,而健康保险的普及可能会使得医疗服务需求过于集中,可能会造成长期排队等候和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
医疗保险如何应对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在当今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化是关系到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
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积极应对,实现更好地服务民众、保障健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医疗保障体系优化的目标和方向。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优化医疗保障体系旨在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医保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保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防范欺诈、滥用等行为。
建立科学的医保基金预算制度,合理预测收支,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过度医疗,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二是优化医保报销政策。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报销比例和范围。
对于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效率,让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医保补偿。
三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容易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采用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可以激励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例如,按病种付费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本。
四是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医保政策的引导,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少大医院的拥堵,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五是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
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医疗保险可以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保险产品,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医疗保障的整体水平。
如何利用医疗保险推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而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它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使得人们在面临疾病时能够有能力去寻求医疗服务,而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
在当前社会,疾病的种类日益增多,医疗费用也不断攀升,医疗保险的存在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了人们的基本医疗权益。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医疗保险来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呢?其一,优化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关键。
目前,仍有部分人群未能被充分纳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比如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
应当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福利。
例如,可以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制定更加灵活的参保政策,降低参保门槛,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对于农民工群体,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确保他们在工作期间能够正常参保。
其二,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不容忽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上涨,现有的保障水平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这就需要合理调整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增加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保障力度。
对于一些高额的医疗费用,可以设置分段报销制度,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同时,要不断完善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将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纳入报销范围。
其三,加强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防止基金被滥用和骗取。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杜绝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现象。
另一方面,要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简化报销流程,方便参保人员。
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保信息的互联互通,让患者在就医时能够实时结算,减少跑腿和垫资的麻烦。
其四,促进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商业健康保险、大病救助等制度与医疗保险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讨商业健康保险究竟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
笔者认为,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应该协调发展,致力于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新模式。
商业健康保险绝不仅仅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有限的、简单的补充,而应该成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制度定位下,本文分别探讨了商业健康保险主要承担的三种角色,即补充保障的主要提供者、基本保障的主要竞争者、医疗保险机构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关系的探索者。
一、角色I:补充保障的主要提供者社会医疗保险在制度设计的时候更多考虑和关注的是人们普遍的共性需求。
然而在现实中,个体的健康风险差异是很大的,对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很不一样。
而满足由个体需求结构差别化、需求层次多样化形成的需求偏好差异,恰恰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强项,即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满足差异需求,成为补充保障①的主要提供者。
(一)社会医疗保险满足共性需求如前所述,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问题。
Stiglitz(1977)证明即使是一个垄断保险市场,所有人订立同一保险合约的混同均衡也不存在。
他还指出,在垄断市场,不仅疾病风险,任何造成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比如对待风险的态度——都可能造成同样的结果。
陈秋霖(2003)认为,在非完全信息的垄断保险市场,不仅疾病风险差异,就医可能性差异、医疗卫生习惯差异和风险态度差异的存在都导致保险市场不可能存在混同均衡,因为这些差异使得人们预期自己可能消费的医疗服务量不同。
社会医疗保险解决上述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是强制。
但任何一项制度,要有生命力,光靠不断的强制是不行的,它必须成为“自我实施”的,否则人们逃避缴费的动力会增强,制度“强制”的执行成本会增加。
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在实施强制的同时,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考虑人们普遍的共性需求部分,尽可能让差异需求部分由另外的制度安排来予以满足。
这样有助于制度具有“自我实施”的基础。
(二)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差异化需求商业健康保险是国家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保障需求的,而商业健康保险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显然,对于消费者多样化和高程度的保障需求,商业健康保险拥有更多发挥作用的空间。
由于公众在经济状况、健康水平、风险意识、个人偏好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其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必然千差万别。
因此,必须由商业健康保险来解决其差异化需求(朱铭来等,2009)。
因此,国家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在保障程度上补充功能和保障范围上的替代功能,由此构造完整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同时满足民众的差异化保障需求,以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
在推动建立一个普遍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要满足民众的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孙祁祥等,2007)。
为此,医疗保障制度必须同时包含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层面,既考虑人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共性需求,也考虑其差异化需求。
其中,差异化的需求将主要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来满足。
作为补充保障的主要提供者,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1)社会医疗保险中规定的个人自付比例部分和医疗费用超封顶线部分。
包括门诊、住院起付标准以下个人自付部分;统筹基金支付需个人按比例自付部分;门诊、住院大额医疗互助支付需个人按比例自付部分;超封顶线部分。
(2)社会统筹医疗保险不保的特殊药品。
(3)社会统筹医疗保险不保的诊疗项目,如健康体检护理费用、高科技移植手术费用等。
(4)社会统筹医疗保险不保的医疗服务设施和非指定医疗机构。
如康复治疗、陪护费、急救车费、高级床位费、私人诊所、特需病房等。
(5)收入补贴型和护理津贴型费用。
(6)社会统筹医疗保险的未覆盖人群,等等。
(三)商业健康保险提供补充保障的条件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为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多层次医疗保障的需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与社会医疗保险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流和共享,共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
其次,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商业健康保险能够得到卫生部门在医疗数据方面的支持,采用卫生系统的疾病、诊疗、药品等专业编码,采集医疗卫生数据,并共同做好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管理。
最后,具有税收优惠等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对于企业团体购买补充性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税前列支,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对于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其缴纳的保费部分,在一定限额内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另外,为了避免扭曲社会医疗保险的共付机制,对于社会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共担费用的部分,商业健康保险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补偿个人的共担费用,提供额外保障。
二、角色II:基本保障的主要竞争者从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可以分离的理论出发,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成为基本保障的主要竞争者,这符合福利改革的个人自主权、竞争和效率的原则。
(一)基本医疗保障中“提供”与“生产”的分离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即便是对于纯而又纯的公共产品,其提供和生产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提供者和生产者可以是同一个单位或机构,也可以不是。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2000)认为,提供(provision)指的是通过集体选择机制对以下问题作出决策:(1)由指定的一组人提供各类物品和服务;(2)被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数量与质量;(3)与这些物品和服务有关的私人活动被管制的程度;(4)如何安排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生产;(5)如何对这些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进行融资;(6)如何对生产这些物品和服务的人进行管理。
因此,提供的组织过程基本与消费、融资、安排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监督有关。
提供指的是谁为产品付款,以供人们消费。
而生产(production)是指由谁来从事产品的具体生产。
可见,提供不等于生产,提供是谁付费的问题,生产则是谁建造或制造的问题。
生产者必须是能够作出决策的独立的主体,这样的主体只有三个:政府、企业和个人。
企业和个人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统称为私人,这样对于公共产品的生产而言,实际上只有两个主体:政府和私人。
某种公共产品到底由谁来生产,取决于谁在生产这种公共产品时更有效率。
依据上述对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的理论界定,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该承担的是“提供者”的责任,即要在需求方融资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一定自己直接生产,即不一定由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政府在医疗保障中是承担“生产者”还是“提供者”的角色与医疗保障模式密切相关。
在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保障模式下,中央预算直接分配给卫生服务提供者,即医院成本直接由财政预算支付。
因此,政府既提供健康保障(为健康保障融资)又直接生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成本直接由财政支付)(参见图1)。
图1国家卫生服务保障制度模式而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下,“钱跟着病人走”,即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汇集公共资金,然后支付给一个(或多个)保险机构,最后由保险机构支付给卫生服务提供者。
因此,政府对健康保障的提供和生产也是分离的,即政府主要承担融资职责,健康保障的生产则由政府通过保险机构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来完成(参见图2)。
图2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我们强调政府在健康保障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既提供也生产健康保障。
我们主张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提供,即为健康保障筹资,而不必由政府集中生产,不应该存在国家所有和控制的垄断,允许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协调机制之间存在竞争。
这样会具有更大的弹性和透明度,从而为进一步的改革留下更大的余地。
同时,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在的制度模式都接近于提供与生产相分离的制度,这种改革的初始条件或起点由于“路径依赖”,决定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组织安排要通过社会医疗保险的形式实现提供与生产的分离。
(二)商业保险公司与公共保险组织共存在决定选择社会医疗保险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模式后,第二个选择是在“单个付款人”和“多个付款人”之间作出决定,即集中化与分散化的问题。
是选择单个全民健康保障的保险组织,由其集合全部健康风险,并向卫生服务提供者支付基本卫生保健成本?还是保险应该分散化,使一些或许多保险组织承担相对较小的风险集合,并同时展开竞争?在单一付款人制度下,出资人与保险组织的角色是一体化的,如图3(b)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消费者负责支付基本健康保障服务强制性缴费的政府或非商业化的中央基金也充当保险组织。
有很多建议认为,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应该保持在这样一个非商业化的社会保险框架内,但要分成地区化的团体以防止过度集中。
可以通过容易监控的较小的地区性社会保险组织来代替单一、巨大的组织。
但地区性社会保险组织在当地仍然会形成垄断,彼此之间不会相互竞争,因此,这种分散化仍然保留了垄断。
值得考虑的问题是:是否应该保留一种垄断,或者是否值得引入保险组织之间的竞争?多个付款人制度则可以打破保险垄断:多个保险组织共存,为争取获得消费者开展竞争,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从多个付款人那里获得支付。
从理论上来说,竞争性的保险组织可以都是国有的,但在实践中,多个付款人通常由具有竞争性的商业健康保险组织来担当。
当然,会继续存在一个单一的国有出资人,即中央基金。
根据消费者选择哪一个保险组织,中央基金将融通基本健康保障基金传送给保险组织,在消费者和保险组织之间起媒介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出资人的功能与保险组织的功能相分离,如图3(a)或图3(c)所示。
图3出资人、保险组织、医疗服务提供者整合的程度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的是集中的单个“付款人”制度,即各项社会医疗保险业务由设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卫生部门系统内部的官方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局)经办,履行单个“付款人”的功能。
虽然目前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不高,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付款人”,但在特定的统筹区域,每个“付款人”都是垄断的,排斥了其他保险组织形式的竞争。
根据上述对单一和多个付款人制度的分析,我们建议未来采纳多个付款人制度,主要原因是多个付款人制度有利于贯彻选择、竞争和效率激励等福利改革的一般原则。
雅诺什·科尔奈和翁笙和(2003)在论述福利部门改革时谈到,需要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就是个人权利或个人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