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4
编号:57684289337954225654444158学校:杭处市净水镇坝上平小学*教师:务讯理*班级:翔翔参班*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四幅图,完成教科书P101~102第3、7题和P105“练习二十五”中第12~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
2.通过回顾与整理、观察与比较、操作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四幅图。
师:图中的内容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学情预设】观察物体。
(2)课件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学情预设】简单的组合问题。
(3)师: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时间单位——分。
2.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回顾的这几个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回顾起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1.观察物体的复习。
师:通过观察物体,你都获得了哪些经验?【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认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或者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等。
(1)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P102第7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连线后,小组内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指名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2)说一说。
二年级上教案第九单元第四课“观察物体”的复习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包括:认识图形、拼组图形、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形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知识点(10分钟)(1) 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 拼组图形: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进行拼组,发现不同的图形。
(3) 有趣的图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如心形、星形等。
(4) 图形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如旋转、平移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拼出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拼组正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拼组图形:玩具拼组有趣的图形:心形、星形等图形的变化:旋转、平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画出一个正方形。
(2) 拼出一个长方形。
(3) 找出身边的有趣的图形,并画出来。
2. 作业答案:(1) 正方形:一个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2) 长方形:一个有四个角,对边相等的图形。
(3) 有趣的图形:如心形、星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对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时间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整理和复习三个方面。
在观察物体部分,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在认识时间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读写和换算,理解时间的意义。
在整理和复习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但对一些复杂物体的形状和时间的换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对观察物体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对认识时间比较感兴趣。
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学会读写和换算时间,理解时间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时间,学会读写和换算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复杂物体的形状和时间的换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准备一些时间工具,如钟表、日历等,用于让学生认识时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九总复习第4课时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九总复习第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
1. 角的认识:复习平角、周角、钝角、直角、锐角的概念及特点。
2. 时间的认识:复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概念及特点,能够辨别各种角。
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时间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时间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钝角、直角、锐角的辨别,以及时间换算。
2.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特点,时间的认识及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和各种角,引导他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角的认识:(1)复习各种角的概念及特点,通过示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角的辨别。
(2)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角的知识。
3. 时间的认识:(1)复习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示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
(2)进行时间的计算,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时间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角和时间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角的认识:平角:两条边成一条直线,等于180°周角:两条边重合,等于36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直角:等于90°锐角:小于90°时间的认识:1时=60分1分=60秒七、作业设计1. 画出各种角,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2. 完成时间换算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角的辨别和时间换算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时间的换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重点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角,并试着用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的第4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物体、搭配以及认识时间。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搭配的概念,并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搭配能力和时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审美观念。
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搭配的概念。
2. 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时钟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时钟模型、观察物体、搭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物体、搭配的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搭配的意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搭配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4. 认识时间: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
5.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包括以下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搭配的概念。
2. 搭配:展示搭配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搭配的意义。
3. 认识时间: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
作业设计1. 观察物体: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搭配:让学生收集不同颜色、形状的物品,进行搭配实践活动,并拍照分享。
3. 认识时间: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时钟,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记录一天中的重要时刻。
4.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2.提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老师引导,自主梳理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一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一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②说一说。
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
)笔算加、减法应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75-26-35=45+27-59=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
【教学目标】:
1.
2.
3.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时=60
难点:
【教学过程】:
1.
(1)教师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
师:这些实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
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
1时=60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时间的知识理解题意,采用互相讨论的方
2.
四、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笔记】:
认识时间
1时=60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复习,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并学会充分运用时间的目的,能够进一步理解时间的知识,并能在学习生活中给自己的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
比较熟练地掌握时间的读法以及时间的写法,在复习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形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基本训练、重视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时间知识有良好的认识。
一、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旧知学习1.角和直角(1)复习角及各部分名称。
(2)说一说,教师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3)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第(1)题:用三角板量一量,指名说说图形中有几个角和几个直角。
第(2)题:请同学们画一画,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2“观察物体”知识。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问: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形状不同。
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3.实物展示。
(1)出示玩具汽车。
师: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情况。
(2)出示3张汽车图片。
(正面图、后面图、侧面图)师:请你想一想,这三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4.说一说。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5.完成教材第102页第7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同步训练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请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搭配以及认识时间。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一、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搭配:学习如何将不同的物体进行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认识时间:学习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合理搭配物体,提高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计算,以及对物体搭配的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观察物体,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学会合理搭配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钟表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搭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搭配和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观察物体,如何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及如何认识和计算时间。
4.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观察物体、搭配和认识时间的概念,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进行合理的搭配。
2. 请学生练习认识和计算时间,包括读写时间,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搭配和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进行合理的搭配,并练习认识和计算时间。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会读钟表上的时间,知道时和分之间的进率。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①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
②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难点:熟练地读、写几时几分。
一、知识梳理学生小组看书、归纳: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不同。
认识时间分针1分钟走一小格,时针1小时走1大格。
1小时=60分30分也可说成半小时。
二、巩固练习知识点1复习观察物体1.教师出示准备的玩具小狗,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汇报自己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师指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2.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正方体、圆柱体、球,让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教师指出: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知识点2复习认识时间1.学生活动。
(1)每个小组中准备一个钟表。
(2)每组出一名同学拨针,其他同学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2.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
提问:a.钟面上有哪些针?b.时间的单位我们学过哪些?c.时间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d.钟面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e.怎样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时刻?带着这些问题,小组内让学生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
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10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4.出示小明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填上正确的畸时间单位。
小明了()起床,花了5()洗脸刷牙,吃早饭用了10(),上学走300米到学校,用了5()、8()10()开始上数学课,过了35()下课。
第4课时复习观察物体(一)
教材第102页、第105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
课件。
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 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
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师:这些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节复习课,让学生再次回顾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年级上教案-第九单元第四课“观察物体”的复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的第九单元第四课,主题为“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物体特征的识别能力,通过观察不同物体,使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比较和分类物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物体特征的识别: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特别是对于形状和颜色的细微差别。
2. 分类和比较: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分类和比较的概念时遇到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球、书籍等。
- 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讨论与分享: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 总结与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讲解物体特征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分类和比较。
5.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物体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大小- 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分类和比较的概念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观察并描述家里的物体,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 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在实践活动和游戏中,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比较。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细微差别识别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和支持。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观察物体+认识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部分是认识时间,主要让学生掌握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学会读写时间,以及理解时间的单位“分钟”和“小时”。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但对于时间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物体和时间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掌握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学会读写时间,理解时间的单位“分钟”和“小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掌握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学会读写时间。
2.难点: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计算,以及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体和时间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和图片,以及钟表模型。
2.学具: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相关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和时间的读写方法。
同时,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认识钟表、读写时间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所学的什么知识?
2.提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老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一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一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的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的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答:12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要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答:一共握手15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要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答:表示10时10分。
组成钝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
(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动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7:006:50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答:能组成4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
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个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答:共赠6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答:共要比赛15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6.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能熟练地5分5分地认识时间,会根据情境图以及给出的钟表判断出正确的时间。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学生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使用意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