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竞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法治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内容1.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法律的种类和作用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5.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和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治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第二课时:法律的种类和作用3. 第三课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第四课时:违法行为及其后果5. 第五课时: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收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水平。
4. 法治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官方推荐的六年级法治教育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案例库:收集各类法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3. 法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视频、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
4.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1. 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2. 青少年常见法律问题的防范与应对。
教学难点:1. 法律法规的实践应用。
2. 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法律?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讲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 我国法律体系概述。
2. 常见法律类别及作用。
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三、青少年常见法律问题的防范与应对1. 青少年犯罪类型及预防措施。
2. 网络诈骗的防范与应对。
3. 校园霸凌的防范与应对。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提出防范与应对措施。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2. 青少年常见法律问题的防范与应对。
二、法律实践应用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模拟法律情景,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三、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1. 分析学生常见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2. 学生分享自我保护经验,互相学习。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分析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我保护意识:观察学生在自我保护环节的表现,评估其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开展校园法律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初中做守法的公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公民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守法的重要性。
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遵守方法。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种类和制定过程。
2. 讲解法律的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等。
三、讨论守法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守法?守法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和内容。
2. 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等。
五、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公民责任感。
2.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或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讨论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要素。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
3. 我国法律体系: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5. 学会依法维权:了解维权途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我国法律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4. 实践活动法:模拟维权场景,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设计。
2. 案例材料: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作用和我国法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5. 实践活动:模拟维权场景,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一个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4. 法治观念测试:设计一份测试题,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法治国家的特征与建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阐述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阐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密切联系。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法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维权。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营造法治校园氛围。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重点:1.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
2.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3. 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
教学难点:1. 将法律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知识课件。
2. 学生提前收集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
3. 准备互动环节所需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2. 通过播放一段法治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二、法律知识讲解1.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2. 针对典型案例,分析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的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
2.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2. 针对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提出一条建议,为构建法治校园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情况。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环节。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注重将法律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法律知识竞赛班会概述法律知识竞赛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和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组织和进行法律知识竞赛班会,旨在帮助教师和辅导员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推动本校的法律知识竞赛班会活动。
目的法律知识竞赛班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
组织形式1.赛前准备:–制定竞赛规则和安排;–分配工作任务;–准备比赛道具和奖励。
2.开幕式:–主持人致辞;–队伍亮相;–运动员宣誓。
3.竞赛环节:–限时答题;–辩论赛;–法律案例分析。
4.颁奖典礼:–颁发奖励;–学生分享心得;–总结发言。
主要内容1.竞赛规则:明确比赛流程、计分方法和裁判标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2.知识复习: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3.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迅速准确地作答,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法律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重要意义法律知识竞赛班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竞赛,学生还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介绍,希望您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法律知识竞赛班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祝愿您的法律知识竞赛班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常见问题。
3.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让学生树立守法、用法的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1.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自我保护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欺凌场景、网络诈骗案例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答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4.法治宣传展览:在校园内设置法治宣传展板,展示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5.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法治教育合作,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活动过程:1.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强调法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自我保护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欺凌场景、网络诈骗案例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答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设置奖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法治宣传展览:在校园内设置法治宣传展板,展示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同时安排学生在展板前进行讲解和答疑解惑。
6.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法治教育合作,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7.活动总结:主持人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法治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树立守法、用法的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法制知识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堂探究(2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反法律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权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法庭中的感受和体会。
四、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的决心。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醒学生时刻保持法制观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3. 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法制知识教育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素养。
小学生知法守法法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作用。
2. 遵守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如何遵守法律。
3. 自我保护:如何识别违法行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案例时的表现,看其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3.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看其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遵守法律的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和区别。
2.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介绍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3. 青少年常见法律问题: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讲解他们可能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参与法律事务,提高其法律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违法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3. 问答法: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和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法律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5.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讲解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部门,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判断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5. 总结:强调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法律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物。
2.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活动目标•增进少年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培养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帮助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活动背景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他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法律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准则和规范,对于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为少年们提供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的公民。
活动内容1.法治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法治知识讲座,向少年们普及法律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法律条文、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等内容。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参与式讲解,激发少年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司法体验活动:组织少年们参观当地法院,了解司法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感受法庭的庄严和司法的公正。
安排庭审观摩活动,让少年们亲眼目睹法官、律师和被告人之间的争辩和辩护,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3.法律案例分析:通过让少年们分析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让他们明白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正确对待法律问题的态度和观念。
4.法制教育竞赛:设置法律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少年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设计有趣的题目和规则,让少年们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并且通过竞争不断进步。
5.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少年们参与社区法治宣传活动,如法治知识宣传展览、法律演讲、宣传册发放等。
借助社区资源,将法治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增强社会的法治意识。
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参与活动少年的反馈和意见,评估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观察少年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考察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提高。
3.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形成活动评估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组织参考。
中职法律常识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法律常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常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
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
c. 法律的适用和效力。
2. 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
a.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 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c. 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
3. 案例分析和讨论。
a. 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b.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c. 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法律常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法律常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
a. 通过引入相关案例或新闻事件,引起学生对法律常识的兴趣。
b. 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讲解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
a. 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b. 讲解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c. 讲解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和讨论。
a. 提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b.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法律常识,总结案例中的启示和教训。
4. 总结归纳。
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常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常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普及法治概念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普及法治概念近年来,法治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普及法治概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许多地方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本文将探讨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举措,以促进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1. 激发公众对法治的兴趣和关注法治知识竞赛作为一种互动的普法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法治教育。
通过参与竞赛,公众可以全面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对法治的兴趣和认同,促使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通过竞赛形式的法律知识教育可以激发公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律素养。
竞赛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和探索式学习,能够使参与者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和遵守法律法规。
3. 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法治竞赛注重参与者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通过竞赛,公众将学会审时度势,遵纪守法,增强法律问题的辨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具体举措1. 制定竞赛规则和内容法治教案首先需要制定法律知识竞赛的相关规则,明确竞赛的参与对象、时间、地点等要求。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和群体制定不同的竞赛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治历史、基本知识等。
合理的规则和内容能够更好地引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竞赛形式法治教案可以选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法律知识竞赛。
线上平台可以通过网络问答、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线下举办大型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可以通过舞台表演、游戏互动等形式,使法律知识更加生动易懂,加深参与者的记忆和理解。
3. 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为了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法治教案可以设立丰厚的奖励机制。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品、荣誉证书、参观学习机会等形式,以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和竞争欲望,增加竞赛的趣味性和参与的热情。
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普及法治知识近年来,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各地纷纷开展法治教案,其中法律知识竞赛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活动。
本文将探讨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并分享一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方法。
法治教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在于加强法治宣传、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
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可以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法律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公民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
此外,竞赛形式的开展也能够增加法治宣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深入人心。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方法,以期提高活动效果及参与度。
首先,可以选择与社会热点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作为竞赛题目。
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增加参与者的兴趣,还能够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规定。
其次,可以将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环节,既可以培养个人的法律素养,也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提升。
在竞赛形式上,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还可以设置奖项和奖励措施,以鼓励参与者积极参与和学习。
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前,还需制定相应的教案。
首先,教案的目标要明确,既要培养参与者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也要增加他们对法治的了解。
其次,教案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参与者通过学习法律理论知识,进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既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演示等方式,也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
最后,教案要注重评估与反馈,通过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并提高。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可以更好地普及法治知识,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我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逐步建设起一个更加公正、文明、法治的社会。
法治教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要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法治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法治教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首先,进行法治教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观念和态度。
在法治社会中,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在学习和竞争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培养起尊重法律的意识。
他们将更加关注法律问题,主动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
其次,法治教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公民通过学习和实践法律知识,形成的理性思维和法律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法律判断和法律操作的能力。
通过法律知识竞赛,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比如,在法律知识竞赛中,学生们可以解答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案件的法律依据和结果,从而培养起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法治教案通过法律知识竞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竞赛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过于简单而失去竞争的意义,也不能过于复杂而使学生感到无法理解。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答问题,达到集思广益、智慧碰撞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还可以将竞赛与社区、法院等相关机构联系起来,共同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更加真实和实际的法律环境,还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切身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点和要素。
2. 法律的作用: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3. 我国法律体系: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制度。
4.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违法行为及后果。
5. 青少年与法律:青少年的法律权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我国法律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青少年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规范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庭情景,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法律知识相关教材或读本。
2. 案例材料:选取青少年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结论和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法治观念的体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法律知识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法律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互动中的作用。
7. 法律与公民责任:公民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包括投票、遵守法律等。
8. 法律保护个人权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
9. 法律解决冲突:法律如何帮助解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冲突。
1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法律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
教案名称:初中生普法教育年级学科: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法律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法律话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情景剧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情景剧。
2. 各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法律教案脚本模板范文标题:法律教案脚本模板范文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脚本模板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3. 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教学难点:1.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角色扮演案例材料;3. 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它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讲解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结合案例进行解释和讨论。
三、角色扮演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材料。
2. 学生根据案例材料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包括辩论和判决。
4. 角色扮演结束后,每组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他们在扮演过程中的体会和观点。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法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对法律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在角色扮演中有什么收获?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真实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展示给全班。
2. 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比赛或法律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脚本模板的方式,结合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法不可违》教案教案名称:《法不可违》教学单元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2. 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3. 认识法不可违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观看一段关于法律的视频或播放一首与法律相关的歌曲,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示范和互动提供相关知识:a.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和作用;b. 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平等;c. 法律的体系:宪法、刑法、民法等。
讨论活动: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不遵守法律可能带来的后果。
案例分析:4. 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
角色扮演:5.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展示和总结:6.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法律的理解和体会,可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展示。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7. 邀请一位法律工作者或者警察前来学校做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和职业。
8. 组织参观附近的法院或警察局,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
资源准备:1. 视频或音频资源关于法律的引入活动;2. 讲解法律知识的PPT或课件;3. 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资料;4. 角色扮演活动的道具、剧本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绘画、写作、演讲等展示的作品;3. 提问和回答的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组成部分;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或学校的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新闻阅读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讨论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为目标。
一、班会时间:2015年11月30日二、班会地点:高二三班三、参加人员:全体同学及班主任四、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五、活动目的:学习有关法律常识,增强自我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六、活动形式:知识竞赛七、活动准备: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周末回家查找相关资料(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法等)八、活动过程:(基础分数100分)1.主持人致开场词2.个人必答题环节3.集体必答题环节4.举例题环节5.宣布结果第一轮:个人展现(青少年篇)必答题(小组内每个成员单独作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宪法对我国(A )的规定。
A 国体B 政体C 国家结构形式D 国家体系2.刘某和王某是中学同学。
一日两人因一点小纠纷吵了起来,进而王某动手打了刘某一顿,打完后,王某转身就走了,刘某十分愤怒,顺手抄起一把铁锹朝着王某的后背拍了下去,致使王某当场死亡。
本案中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BCD)。
A 正当防卫B 防卫过当C 过失杀人D 故意杀人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权利义务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C)。
A 纳税B 劳动C 受教育D 服兵役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 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李某在自家菜地非法种植罂栗450株,其所在地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罚,正确的有(BCD)。
A 刑事拘留B 对所种450株罂栗强制铲除C 行政拘留10天D 处2000元罚款6.社会青年唐某于2003年2月1日斗殴,违反了治安管理,在以下哪个期限之后,公安机关若没发现,可不再处罚(D)。
A 2003年2月15日B 2003年3月1日C 2003年5月1日D 003年8月1日7.小学生刘某在课间休息时突发急病,班主任张某以为是中暑,嘱他伏案休息一会就行了。
十五分钟后刘某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对刘某的死(B)。
A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B 学校应当承担责任C 家长应承担主要责任D 医院应承担部分责任8. 小军15岁因抢劫被抓了起来,学校随后将他除名。
因为小军年龄尚小,又是协从,法院依法对他免于刑事处罚,小军要求回学校读书,学校加以拒绝,学校的做法(C)。
A 合法B 与法律无关C 不合法D 符合校纪校规9.(D)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A 某私人餐馆招用勤杂工B 某国有企业招用电工C 某职工介绍所招用职员D 某俱乐部招用体操运动员10. 父母离婚了,法院判决小明由妈妈抚养。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A、小明的父母可以以此为由不抚养小明B、小明的爸爸可以探望小明 ,C、小明与爸爸的关系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了D、妈妈可以拒绝爸爸来探望小明11.我国婚姻法规定:在离异家庭中,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C)为止。
A、生活自理B、满18周岁C、能独立生活D、大学毕业12. 某中学组织学生春游时,为每个参加春游的学生订了一份牛奶。
学生饮用后发生集体中毒。
此事件应由(B)承担责任。
A 学校B 牛奶供应商C 学校与牛奶供应商D 学生第二轮:集体风范(宪法篇)必答题(本小组成员共同作答)(答对加15分答错扣10分)1.在直接选举的地方,(A):A.全体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B.全体选民的2/3投票选举有效C.全体选民投票选举有效D.全体选民的3/5投票选举有效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B)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3.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A.监察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C.法律检察机关 D.纪律检察机关4.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C)次修改:A.1B.2C.3D.45.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B)A.宪法序言 B.宪法第31条C.中英联合声明 D.香港基本法6.公民认为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的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可以向(B)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国家主席7.全国人大的工作方式是开会,每年一次,于第一季度举行,由(D)召集A.执政党 B.国家主席C.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8.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思想是:(D)A一国两制 B.中英联合声明C.四项基本原则D.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9.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C)A.四项基本原则B.三个代表C.邓小平理论D一国两制10.下列关于《共同纲领》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C.由全国人大制定D.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11.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是在哪一部宪法中恢复设置的:(D)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第三轮:争分夺秒(*限时1分钟)举例题(本小组成员共同作答)(答对一例加2分答不扣分)1.列举几个我国法中的法律名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物权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民法通则》及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两个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及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解释《国家赔偿法》《刑法》及其修正案等2.列举几个我国犯罪罪名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交通肇事罪,破坏交通工具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毒罪,破坏交通设施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包括: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奸淫幼女罪,强制职工劳动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拐卖妇女儿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侵犯财产罪包括: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聚众哄抢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设施勒索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包括: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 ( 边 ) 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包括: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破坏武器装备、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罪,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
贪污贿赂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十二种罪名。
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环境监管失职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失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列举几个我国机关及部门(例如工商局)1. 立法机关2. 警察机关3. 权力机关(由此产生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4. 司法机关5. 行政机关或者1.中国共产党机关2.人大机关3.行政机关4.政协机关5.审判机关6.检察机关7.民主党派机关某市机关所属部门举例:市政府办公厅市国资委人民银行市法制办市金融办市物价局市旅游局市政研室市电业局市供销社市信访局市扶贫办市工农办市岳城水库局市烟草专卖局市保密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邮政局市优化办市药监局市商务局市传输局市档案局市河务局市红十字会市广电局市政公用局市畜牧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残联市质监局市人防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房管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人事局市府管理局市无管分局市发改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外事办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劳动局市林业局市民宗局市安监局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统计局市审计局市计生委市司法局市监察局市体育局市粮食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交通局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