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011高考总复习地理(人教版)课堂45分钟课时精练:必修1第4章_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详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4
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讲一、单项选择题(2014·安徽名校第一次联考)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回答1~2题。
1.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2.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A.a B.bC.c D.d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分布状况判断A为山岭,因此A处属于向斜山。
第2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乙图中有外力作用指向的a为沉积岩。
(2014·山东滨州一模)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D.④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4.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答案:3.B 4.C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为岩层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与华山、泰山成因相同,选项B正确;①处有断层,不适宜修建水库,选项A错误;③处为背斜构造,地下水不易汇集;④为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选项C、D错误。
第4题,从两地的海拔可以看出,①位于河流的下游,③位于河流的上游,但下游水量不一定都大于上游流量;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故左侧河道淤积,从图中两地的沉积物分布的位置可知,①处河流向南流,③处河流向北流,故选项C正确。
(2014·福建七校联考)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A.V型谷B.冲积扇C.河漫滩D.三角洲6.下面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5.B 6.D解析:第5题,H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位置,应是冲积扇。
高一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甲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A.东非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2.在图甲①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图乙中的( )A.a B.b C.c D.d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4~5题。
4.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5.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7.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 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9.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 B.海岭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右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形为(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11.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在我国南方某地河流的曲流处有一座古桥,下图是沿桥画出的河流横剖面示意图。
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也有一部分是在综合题目下设的一个小问题。
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审清题干立意,明确其表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等,联系相关概念、原理及规律等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评价,对比备选项异同得出结论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原则。
其基本步骤如下:①认真审题、排除干扰、找准关键词(注意题干中易迷惑和导致粗心的关键字词,如方位、最、首、不正确、错误等);②先易后难,提高效率(对较难题目及肯定选项做好标记以备回头时缩小范围);③注意选项中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⑷对难度较大的题采用“排除法”(将可确定的错误选项去除,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逐个击破);特别是对多层含意选项的叙述要注意前后照应,整体把握,不可断章取义等。
【理论阐释】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和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
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典例导悟】(2009年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 热量 C地形 D土壤【解析】本题借助区域农业带分布图考查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基础的识记与运用能力。
课时作业45 地方性分异规律[2024·山东重点中学联考]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山顶有冰川分布,南坡和北坡都发育了较完整的自然带谱。
该山脉南北两侧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南侧大部分地区比北侧降水少。
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坡相比,比利牛斯山脉南坡( )A.自然带数目较少B.基带土壤水分多C.落叶林带下限低D.雪线位置较高2.与北侧相比,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大部分地区降水少的主要缘由是( )A.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C.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短D.地势东高西低位于青藏高原的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注入达布逊盐湖,该湖四周肯定范围内没有植被生长。
探讨发觉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格尔木河流域( )A.植被属于针阔叶混交林B.植被覆盖率高且分布匀称C.植被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D.湖积平原北部植被较茂密4.流域内各地貌区植被形态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B.气温C.大气降水D.地下水5.随着降水量增加,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的改变是( )A.山麓地带植被削减B.冲洪积扇植被削减C.湖积平原植被向北延长D.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答题区]题号 1 2 3 4 5答案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悬崖围合的沟谷。
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别的植被分异现象(如图所示)。
(1)依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4分)(2)事实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缘由。
(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缘由。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四)(考查范围:第四章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D4-1,回答1~3题。
图D4-1某地水循环示意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在水循环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排水——防止当地污染D.用水——节约、综合利用图D4-2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D4-24.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华北地区C.高寒地带D.温带季风区5.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B.松花江C.淮河D.塔里木河来自海底、陆岸和河流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碎屑等是海水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多少决定了生物在各海域的生长发育(即生物产率)分布状况。
深层海水不断上涌的海区和大陆架近岸的浅海区等成为特高产区和高产区。
图D4-3为世界海洋中的原始生物产率(克有机碳/平方米·年)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图D4-36.海洋原始生物产率()A.赤道海区最低B.西风带海区和寒流流经海区特别高C.暖流流经海区最高D.中低纬远离大陆的深海区中等7.地处海沟附近的甲海区,成为原始生物产率特高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有广阔的大陆架B.寒暖流交汇使海水上下扰动C.深层海水不断上涌D.大江大河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D4-4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4章第4节第1课时1.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不可能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等D.自然灾害具有非周期性、单因性、群发性等特征解析: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等特征。
答案:C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选项。
③不属于自然灾害,④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答案:A3.有关自然灾害主要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潜在性②复杂性③群发性④长期性⑤季节性⑥多因性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最佳。
在自然灾害的各种特征之中没有季节性,比如地震的发生就与季节无关。
同样,地震等灾害都具有短暂性,而不具备“长期性”特征。
所以排除④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C4.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危害范围也较广的是()A.地震和火山B.海啸和风暴潮C.洪涝和干旱D.沙尘暴和寒潮解析:其他几种灾害的发生次数和影响范围都比洪涝和干旱小。
答案:C5.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往往表现为缓慢发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为()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B.自然和社会双重性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解析:自然灾害具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联系和分异双重性、难免和可防双重性等特点。
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讲一、单项选择题(2014·广西南宁一模)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2.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D.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发生断裂,说明肯定有地壳运动发生。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抬升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因而导致岩层的缺失。
(2014·山东青岛一模)读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4.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A.河流含沙量增大B.坡面径流量增加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坡面下渗量增加答案:3.B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岩层上下的排列顺序可知①岩层形成最早,然后是③岩层,该岩层形成后又有②岩层的侵入,最后是④岩层的形成。
第4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2000年植被增多,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坡面下渗量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坡面径流量减少。
(2014·山东滨州质检)图甲为某地地质地貌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的是软流层、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甲中P处所示的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图乙中的()A.③B.④C.⑤D.⑥6.图甲所示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岩浆活动—沉积过程C.泥沙堆积—板块挤压—冰川侵蚀D.沉积过程—固结成岩一岩浆活动答案:5.C 6.D解析:第5题,P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读乙图可知⑥为软流层.⑦为岩浆,⑤为喷出型岩浆岩,④为沉积物,③为沉积岩。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五)1.(2014·河北石家庄市高三质检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如图所示)。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应对措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平均干热风日数中部多,南北少,且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
(2)对于干热风的应对措施,应从作物品种,灌溉技术的改进,化学农药品的使用等方面应对。
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或北部日数多,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任答三点即可)2.(2014·福建厦门高三质检)下图示意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形成原因。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读图可回答,形成原因要考虑季风影响。
(2)减轻洪旱灾害应从监测预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
成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则该年份洪灾严重,旱灾较轻。
(2)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旱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轻洪水带来的危害。
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下图中GH⊥PQ,据此完成1~3题。
1.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A.23°26′B.46°52′C.66°34′D.不能确定2.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全球极夜范围扩大B.全球极昼范围扩大C.春节时北京均温升高D.里约热内卢气温的年际变化增大3.若GP弧表示夜弧,则H点的日出时间为()A.21时B.4时C.9时D.3时【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MN为黄道平面,故角③为黄赤交角,角②的度数是66°34′。
第2题,如果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则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无四季变化,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京春节期间白昼变长,太阳高度变大,气温升高。
第3题,若GP弧表示夜弧(弧度数为90°),则该纬线上昼长18小时,H点日出时间为3时。
【答案】 1.C 2.C 3.D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4~5题。
4.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A.59°15′E B.44°45′WC.59°45′E D.128°15′W5.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33分,计算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8°15′W。
第5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 4.D 5.C杭州(120.2°E,30.3°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图回答6~8题。
6.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吸热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0.3°C.66°34′D.59.7°7.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8.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一年中的第一次汛期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解析】第6题,当太阳光线与热水器吸热面垂直时热水器的吸热效果最好。
高一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高一地理第四章单元过关2018.12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B .日本地震的发生 C .青藏高原的隆起 D .渭河谷地的形成近日,有专家提出大胆建议:为避免数千年黄河泥沙淤积和长期人工填海导致渤海越变越小,甚至会最终消失的危险,让黄河改道“回家”入黄海。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甲处形成地上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冰川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4.让黄河改道,实际上是调节了水循环中的( ) A.蒸发环节 B.水汽输送环节 C.地表径流环节 D.降水环节5.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6. 以下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堆积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堆积7.下列地区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汾河谷地B.成都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东北平原“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8.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9.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考点一 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影响因素⎩⎪⎨⎪⎧盛行风——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4.分布(北半球冬季)深度思考1.暖流的水温一定高于寒流的水温吗?为什么? 答案不一定。
寒流、暖流是就洋流温度和流经海区海水温度相比较而言的,均是相对温度,因此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比较两洋流的水温高低,必须在同一纬度条件下才能比较。
同一纬度的海域,暖流的水温高,寒流的水温低;在不同纬度的海域,若两海域纬度差别较大,则会出现高纬度海域的暖流水温低于低纬度海域的寒流水温的现象。
2.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都是暖流,而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区的水温;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热量;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拓展提升洋流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①根据纬度与洋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②根据洋流性质判定(2)确定季节①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②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3)洋流名称、流向的分析判定①根据纬度判定②根据经度判定题组一盛行风与洋流分布的对应关系1.(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答案 D解析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第 1 页共14 页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内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 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处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沙漠B. 沼泽C. 海洋D. 苔原2. 由上图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B. 山麓气温比山顶约高21℃C. 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D. 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根据下面材料完成3、4题。
材料一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之间发生5.7级地震。
材料二九江附近地区和贝加尔湖地质构造示意图。
3. 关于九江——瑞昌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长江和鄱阳湖影响地壳不稳定B.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C. 在断层构造带上,地壳不稳定D. 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引发地震4. 下列关于庐山和贝加尔湖成因及构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14 页A. 成因相同B. 地质时期两者都有火山活动C. 构造相D. 前者为褶皱山脉,后者由断层陷落积水而成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 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 背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谷D. 向斜成山6. 该地质构造 ( )A. 便于储水B. 便于储油C. 上部岩层较老D. 两侧岩层较新读下图完成7~9题。
7. 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8. 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A.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9.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10、11题。
第 3 页 共 14 页10. 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沉积岩B. ②——喷出岩C. ③——变质岩D. ⑤——岩浆11.从地质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 ( )A. ①——天然气B. ②——煤炭C. ④——大理石D. ⑤——石油12. 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 )A. 砂岩B. 板岩C. 玄武岩D. 大理岩(创新题)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 若图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 、d 、c 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d,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 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③一般中午时d 处气压略高于a 处 ④深夜c 处常吹山风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4. 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 、b 、c 、d 各点气压最高的点是d 点 ②若有一小溪,其流向是b 流向d ③b 、d 的相对高度等于a 、d 的相对高度 ④b 、d 处于山脊上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5. 从成因上看,山地M 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6. 下图中序号与选项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 a 是变质作用,b 是重熔再生B. c 是外力作用,d 是变质作用第 4 页 共 14 页C. ①是岩浆岩,②是沉积岩D. ①是沉积岩,②是岩浆岩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 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A 地形属于向斜山B.B 地形是岩浆活动的结果C. 甲、乙两地形属于断块山D. B 地形与流水作用有关18. 对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有 ( )A. A 地区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好B. B 地区适宜修建隧道C. ①②类岩石常含有化石D. ③处可能为玄武岩,④处可能为花岗岩二、综合题(共28分)19.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1)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A 地质构造为 ,理由: ; B 地质构造为 ,理由: ;C 地质构造为 ,理由: 。
(6分)(2)在A 、B 两地哪里钻孔能打到煤层:,原因:。
(2分)(3)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村为旅游胜地,因这里的地貌风景优美,在此村修建公路时要注意等问题。
(3分)(4)如果要找到化石只能到 村和 村,原因是 。
(3分)(5)在野外勘采中A 、B 、C 三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 。
(3分)20.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1)图中海底地形A 处为 ,P 处为 ;B 位于物质上升处 。
(3分)(2)在M 、N 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 (填写字母)板块的地壳处。
(1分)第 5 页 共 14 页(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 H 处常见的是 ( )(1分)A. 玄武岩B. 页岩C. 花岗岩D. 石英岩(4)据勘探,C 、D 、E 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依次是 ,这个发现为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4分)(5)若M 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 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M 板块俯冲到N 板块下面,N 板块受到挤压上拱,形成的高大山系是 山系。
(2分)第二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创新题)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下面两图,回答1、2题。
1. 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 ①B. ②C. ③D. ④2. 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3、4题。
3. 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植树种草最合适 ( )A. ①B. ②C. ③D. ④4. 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第 6 页 共 14 页5. 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 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6. 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800 mm )、(15℃,900 mm )、(7℃,5 mm )、(23℃,2 900 mm ),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丁D. 丙和丁读下图,回答7、8题。
7. 对图中A 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B. 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C. 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D. 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8. 下列关于图中B 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流域面积西大东小B. 流量季节变化西大东小C. 河床坡度西陡东缓D. 西侧为外流河,东侧为内流河9. (2009·北京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第 7 页 共 14 页10. 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凹岸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中游D. 河谷发育于河流上游11. 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共同原因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B.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C.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D.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2、13题。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3. 在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4. 下列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回答15、16题。
15. 图中的各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顺序排列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C. ③④⑤①②D. ④⑤①②③16. 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①B. ②C. ④D. ⑤(创新题)“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读下面的“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第 8 页 共 14 页17. 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地震次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至少2次B. 可能1次以上C. 至少3次D. 至少4次18. 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 科学家能够测算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年代B. 科学家可以预测下一次地震的准确时间C. 各条断层中a 断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早D. 该地区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二、综合题(共28分)19. 读下图,回答问题。
(15分)(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 为 斜,B 为 斜。
(3分)(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2分)(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开采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4分)(4)A 、B 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 、B 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
(2分)(5)任意采伐A 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2分)(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有 (多选,填字母)。
(2分)A. 黄土土质疏松B. 植被破坏严重C. 地面起伏明显D. 流水侵蚀严重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材料二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
第 9 页 共 14 页(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