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1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望天门山》:介绍诗人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全诗。
2. 《望洞庭》:介绍诗人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
2. 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朗读示范;黑板,用于板书。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和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门山和洞庭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授: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
3.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诗意:描述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重点字词: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日边来- 《望洞庭》- 诗人:刘禹锡- 诗意: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重点字词: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业设计1. 背诵作业: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作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描述其意境的短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一、课文资料:1、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天门山是山岳型自然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南郊8千米,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
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二、字词: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三、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里的第一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让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让学生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学习《望天门山》这类写景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更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等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停顿。
能够结合诗句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资源准备古诗相关插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以诗引诗,导出诗题(约3 分钟)1.课前才艺展示古诗《山行》的树叶贴画2.导出新诗,明确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山行》的树叶贴画,这首诗描写了秋日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美景,这节课老师将带大家欣赏一下大诗人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看到的雄奇景色,我们一起学习《望天门山》。
3.板书诗题,引出疑问,适时解题。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预设:看)什么样的看才是望呢?出示课件,看一下望的古字写法,一个人站在石头上,抬起头,踮起脚向远处看,这就是望。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山的雄奇)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水的壮阔)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12周2节学习目标①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