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溶氧的快速测定与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万能溶解氧仪:使用专用的万能溶解氧仪设备,通过电极分析水样中的溶解氧浓度。
这种方法精确、快速,适用于各种水体的溶解氧测定。
2. 瓶中法:将采集的水样装入无氧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如硫代硫酸钠),密封瓶口,使其与溶解氧发生反应,反应后在瓶内形成硫代硫酸钠。
再用亚硫酸钠溶液滴定未反应的亚硫酸钠,测定亚硫酸钠消耗量,进而计算出水中溶解氧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
3. 电解法:利用电解池,将电流通过水样,使水中的溶解氧氧化为氧气,通过电流和时间来计算溶解氧含量。
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但测定精度高。
4. 比色法:通过颜色反应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常用的比色试剂包括亚硝酸钠和亚丙酮,根据试剂在溶解氧存在下的颜色变化,利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解氧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水样和测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另外,在进行溶解氧测定时,应注意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水中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数量,它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因此,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1.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它利用电极在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常用的电极有氧化还原电极和极谱电极。
其中,氧化还原电极是一种常用的电极,它由一个银/银氯化物电极和一个铂电极组成。
在测定时,将电极插入水中,通过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2. 光学法
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有荧光法和吸收光谱法。
其中,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荧光物质在水中的荧光强度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成正比的原理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在测定时,将荧光物质加入水中,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3. 化学法
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方法。
常用
的化学法有碘滴定法和亚硝酸盐法。
其中,碘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碘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碘化物的原理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在测定时,将碘溶液加入水中,通过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测定水体的溶解氧溶氧管理是池塘养殖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动物的溶氧需求为基础、以观察和测定为依据,以预防为主、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
在实际生产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适不能以鱼虾是否浮头为标志,而应以保证鱼虾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求为标准。
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溶氧连续24 h中,必须有16 h以上大于5 mg/l,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 mg/l。
溶氧的测定1、测定方法水中溶氧可以用化学方法或仪器法测定,经典的化学测定方法是碘量法,此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也被用来检验其它方法的可靠程度。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氧需要配制多种试剂溶液,测定步骤也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因此多用于实验室测定,在实际养殖生产条件下应用多有不便。
市场上常见的溶氧测定试剂盒,是另外一种以化学法为基础、根据目视色差来大体判断水中溶氧范围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比较实用。
但据笔者了解,目前所见的大多数此类试剂盒的灵敏度太低,导致测定结果的实用性降低。
仪器测定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快速测定方法。
养殖现场可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只要将溶氧探头置于待测水体并轻轻晃动,结果很快就会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由于溶氧仪相对较贵,且很多情况下因维护不当导致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使得仪器测定法在我国实际养殖生产中使用很少,远远不及其它养殖发达国家那样普及。
但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上升,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便携式溶氧仪将会成为养殖现场主要的测定仪器。
2、测定时间和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天测定1次即可,测定时间选择清晨和傍晚,由此可以知道池塘一天中最低和最高的溶氧水平,有助于判断水体溶氧是否处于合适范围,尤其是有助于预防“泛塘”等严重缺氧事件的发生。
对于刚刚采取过消毒杀藻和施用好氧性微生物改良剂等处理措施的池塘,以及常出现溶氧问题的池塘,应尽可能增加测定频次。
3、测定位置应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测定,所测结果应能反映大多数养殖动物所处环境的溶氧状况,因此不宜仅在水表层或增氧机附近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萃取法:将水样中的溶解氧通过异丙基醚等非极性溶剂进行萃取,然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态溶解氧浓度较高的水样。
2.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浓度。
常用的电极有氧化还原电极和膜覆氧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利用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膜覆氧电极则通过测量电极与水样之间的电势差,间接确定溶解氧浓度。
3. 滴定法:利用含有还原剂的溶液与溶解氧发生氧化反应,然后用氧化剂进行滴定,根据所需的滴定量计算出溶解氧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一般水样的测定。
4. 光学法:利用溶解氧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螢光法和吸收光谱法。
螢光法通过激发溶解氧分子,使其产生螢光,并测量螢光强度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吸收光谱法则通过测量溶液中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根据样品性质和实验要求进行考虑。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环境参数之一,它对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地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一、化学法。
1. 亚硝酸钠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水样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然后测定氮气的体积来计算溶解氧含量。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充分反应,避免误差。
2. 亚硫酸钠法。
与亚硝酸钠法类似,亚硫酸钠法也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水样中的溶解氧转化为氮气,然后测定氮气的体积来计算溶解氧含量。
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注意反应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二、物理法。
1. 膜型溶解氧电极法。
膜型溶解氧电极是一种常用的溶解氧测定仪器,它通过膜的渗透作用将水样中的溶解氧传递到电极内部,然后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来测定溶解氧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测定方法之一。
2. 溶解氧传感器法。
溶解氧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测定溶解氧含量的仪器,它通过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来实现溶解氧的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实时监测和连续测定。
三、生物法。
1.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水体中生物的呼吸作用来测定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生物膜上下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变化来计算溶解氧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操作较为复杂,但是可以模拟真实水体环境中的生物呼吸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材料对溶解氧的选择性反应来测定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通过生物材料与溶解氧的特异性作用来实现溶解氧的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样的选择性较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快速测定。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水中溶解氧测定方法一、引言水是生命的基础,其中溶解氧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体中生物的呼吸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准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中溶解氧测定方法。
二、经典滴定法经典滴定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溶解氧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盐的滴定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亚硫酸钠和碱性碘化钾溶液。
2. 反应开始后,用过量的碘化钾溶液滴定未反应的亚硫酸钠。
3. 当碘化钾溶液滴定至无色时,记录滴定所耗溶液体积。
4. 根据滴定所耗溶液体积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三、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精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解氧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常用的电化学法有两种:极谱法和电极法。
1. 极谱法:该方法利用电极上的极谱曲线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通过测量电极上的电流和电势,可以得到溶解氧的浓度值。
2. 电极法:该方法使用溶解氧电极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电极由阴极和阳极组成,当水样中的溶解氧与阴极上的还原剂发生反应时,可以通过测量阴极上的电流来得到溶解氧的浓度值。
四、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快速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解氧与发光物质之间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得到溶解氧的含量。
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实时监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五、化学传感器法化学传感器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特定的化学传感器和指示剂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传感器包括膜电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
六、总结水中溶解氧测定是环境监测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经典滴定法、电化学法、光谱法和化学传感器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DO)是研究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是清洁的、健康的水体活性组分之一,常用来衡量水体健康状况。
根据溶解氧浓度水体能否支持生物的生存,检测溶解氧对水质评价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滴定法和比色法。
滴定法:
滴定法是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测定方法,试样中的溶解氧一般通过硝酸铜滴定反应,将溶解氧的形式转变为氧气,用刻度瓶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这种方法一般操作时间较长,耗时约20min,实验技术也要求较为严格。
比色法:
比色法是一种相对快速、准确度也较高的检测溶解氧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试剂中的有色物质吸收光谱来表征溶解氧的浓度。
比色法可以测量检测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其操作过程简单快速,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准确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总结:
滴定法和比色法是目前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滴定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也较高。
但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正确操作准备样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1 -。
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测量方法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自净能和推断水质的紧要指标之一、溶解氧的含量与水中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分布紧密相关。
对于水中鱼类来说,溶解氧需要大于4mg/L才略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在水质监测过程中特别重视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测量方法有:碘测量法、电化学探头法、电导法和荧光法。
碘测量法是第一种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方法,也是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
当水中含有亚硝酸钠、硫化物、硫脲、腐殖酸或丹宁酸等还原物质时,会对碘滴定数据造成很大干扰。
此时,建议使用电化学探头法。
电化学探头法由于测量速度快、结果稳定、数据准确、干扰少而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其工作原理是,当水中的氧分子通过隔膜时,工作电极会恢复,产生与氧浓度成正相关的扩散电流,通过测量扩散电流计算水中溶解氧浓度。
目前的电化学探头法测量溶解氧的标准为HJ509—2023、本文重要讨论和分析了电化学探头法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操作和维护细节,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特点,提高了溶解氧仪器的测量精度。
1.1、重要仪器及试剂:多功能测量仪、碘量法溶解氧所需试剂等。
1.2、溶氧仪量程校准:试验室方法1(饱和空气水法):在20℃室温下,在2L烧杯中安装1L超纯水,曝气2h,停止曝气后静置30min,然后校准仪器量程。
选择在水相中反复搅拌磁子转速500rpm或电极,启动校准,选择仪器界面上的饱和空气水校准,完成后满度显示为100%。
试验室方法2(水饱和空气法):在20℃室温下,将探头保护套中的海绵加水至全湿,用滤纸将探头电极膜上的水吸干,然后将电极放回保护套中,平衡2h,启动校准。
仪器界面选择水饱和空气校准,完成后满度显示为102.3%。
一般来说,水饱和空气法的校准结果与饱和空气法的校准结果全都。
校准后,对饱和空气水或水饱和空气进行测量,测量值约为9.0mg/L。
现场校准:仪器每次使用前需要校准,室外环境难以实现20℃。
因此,探头套筒中可选择水饱和空气法进行校准。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体中的生物生存和水质的好坏。
因此,准确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一、化学法。
化学法是测定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化学试剂与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后的溶解氧含量来计算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亚硝酸盐法、重铬酸盐法和碘化钾法等。
亚硝酸盐法是通过将水样中的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氮气,然后通过测定氮气的体积来计算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重铬酸盐法则是利用重铬酸盐与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碘化钾法则是通过碘化钾与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用滴定法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二、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来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测定水样中氧气浓度的仪器,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膜型溶解氧传感器和极谱法溶解氧传感器等。
膜型溶解氧传感器是将水样中的溶解氧通过半透膜传递到传感器内部,利用膜内的氧化还原电极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而极谱法溶解氧传感器则是利用氧气在电极表面的还原过程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三、光学法。
光学法是利用光学原理来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其原理是利用溶解氧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螺旋伞光学法和光纤传感器法等。
螺旋伞光学法是利用溶解氧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光纤传感器法则是利用光纤传感器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在我们的生活和各种生态系统中,水是至关重要的。
而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水中溶解氧呢?简单来说,溶解氧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分子。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受到温度、压力、水中盐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纯净水中氧气的溶解度相对较低,但对于水生生物来说,这少量的溶解氧却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测定水中溶解氧。
首先,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如果水中溶解氧不足,水生动物可能会出现缺氧症状,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的含量是衡量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充足的溶解氧有助于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也能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健康状况。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碘量法、电化学法和荧光法。
碘量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然后加入硫酸酸化,沉淀溶解,四价锰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相对繁琐,需要较多的化学试剂,且测定时间较长。
电化学法主要包括极谱法和电流测定法。
极谱法是利用氧在电极上产生的扩散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的关系来测定溶解氧含量。
电流测定法则是通过测量氧敏感电极在水样中产生的电流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电化学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荧光法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其原理是某些荧光物质在与氧分子接触时,其荧光强度会发生变化。
溶解氧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溶解氧是一种重要的水质指标,它对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产养殖、水处理、水生态修复等领域,溶解氧的检测和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使用溶解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将溶解氧仪取出,先进行校准操作,然后打开氧电极上的防护盖,将氧电极插入待测水样中;
2.操作步骤:待溶解氧仪进行自检完成后,按下“Start”键,等待一定时间后读取结果;
3.测量结果:读取结果后,应将氧电极清洗干净,再进行下一次检测。
二、注意事项
1.氧电极的使用寿命较短,需定期更换,以保证溶解氧的准确性;
2.在进行检测前,应将氧电极进行充电,以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3.在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水样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在检测水样时,应避免水样受到光照,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在使用溶解氧仪时,应注意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以延长设备的寿命。
如何有效判断鱼池是否缺氧?有哪些正确调控溶氧的措施?
养鱼的池塘都需要保持水质有一定的溶氧浓度,这样才能够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生命活动所需要。
平时水体溶氧浓度在5毫克每升就足够鱼类需求,但是如果溶氧浓度降低,比如低到1.5毫克每升时候就会出现鱼类浮头的情况,如果更低就会导致水产窒息死亡,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翻塘情况。
所以,当鱼类出现浮头的时候就说明水体出现缺氧情况了。
而且不同的鱼耐氧能力是不同的,比如鲤鱼、鲫鱼的耐氧能力比较强,青鱼、草鱼耐氧能力居中,而白鲢、鳊鱼的耐氧能力比较弱。
如果出现池塘缺氧,最先浮头的就是白鲢、鳊鱼。
其实,在养虾的池塘一般也会养殖一些白鲢作为鱼塘缺氧的指标动物。
只要白鲢浮头,那就说明水体出现缺氧了。
判断池塘是不是缺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鱼是否浮头来判断。
事实上,养鱼的鱼民都知道早上时候鱼都会浮头,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溶氧浓度比较低。
如果我们咳嗽一下或者跺一下脚鱼快速的沉水,过好一会鱼再浮起来说明鱼塘缺氧不厉害,如果鱼任凭你怎么咳嗽跺脚就是不下去,而且嘴巴张得很大,就像我们跑完长跑后大口喘气的感觉,这个时候池塘肯定是高度缺氧了。
鱼塘缺氧后需要马上开始增氧机开增氧,以避免鱼出现窒息死亡。
对于增氧机的开启应当遵循一定的开机原则:晴天中午时候开机;阴天早上开机;连续阴雨天要在半夜开机,傍晚不可开机;鱼类浮头马上开机。
最后,如果池塘里面大量的鱼浮头,开增氧机也一时难以快速的解救这么多鱼,所以在大量浮头的地方投放一些增氧颗粒就很有必要了,这样可以快速的给水体增氧,避免鱼出现窒息死亡。
水产学中溶氧情况的判断一、溶氧的重要性溶氧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水中溶解的氧气是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能够维持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如果水体中的溶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缺氧甚至窒息,严重时会引发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
二、溶氧的测定方法1. Winkler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准确度较高的测定溶氧的方法。
它通过将水样中的溶解氧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再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2. 电化学法:该方法是利用电极与水样中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极产生的电流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常用的电极有氧阴极和银/银氯化银电极等。
三、影响溶氧情况的因素1. 温度:溶氧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水温每升高1摄氏度,溶氧容量会减少2%~5%。
2. 盐度:海水中的溶氧容量相对较低,一般为淡水的60%~80%。
高盐度会降低溶氧容量,对于海水养殖的水产生物来说,需要特别注意溶氧情况。
3. 水体流动:水体流动有助于增加溶氧量,通过氧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促使氧气更好地溶解于水中。
4. 水体污染: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时,会消耗溶解氧,导致溶氧量降低。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体污染,保持水质清洁。
水产学中溶氧情况的判断对于养殖水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测定溶氧方法,及时了解和监控水体中溶氧含量,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溶氧情况。
同时,要注意水体的温度、盐度、流动与污染等因素对溶氧的影响,确保水产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看四个指标简易估测池塘溶氧度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好坏的主要标志是水体中溶解氧的多少,利用池中生物估测溶解氧,可有效掌握水质调节,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看鱼类反应
不同的水产动物在水体中对溶解氧的要求不同,池塘中放养一些对溶解氧要求高的水产动物,如鲢鱼、鳙鱼等,通过观察这些耐氧能力弱的鱼类反应,可估测水中溶解氧。
一般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大于每升4毫克时,此类鱼无不良反应,而溶解氧小于每升4毫克时,此类鱼易产生不良反应。
当这些鱼类群集水面,直接吞吸空气,即产生浮头现象时,表明水中溶解氧已降到每升1毫克左右;当池鱼狂游乱窜、横卧水面,窒息死亡,即形成泛塘时,表明水中溶解氧已低至每升0.4-0.6毫克,需及时增氧。
看浮游植物多少
浮游植物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增加水中溶解氧。
尤其是水体中的绿藻,夏季生长旺盛,释放出大量氧气,可使水中溶解氧高达每升10毫克。
因此,夏季全池泼洒水体消毒杀菌药时,要注意防止绿藻大量死亡,引发池中缺氧,发生浮头现象,甚至造成泛塘。
看水草覆盖面大小
池塘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也可释放氧气,增加溶解氧。
当池塘中水草覆盖面达全池1/2时,水中溶解氧在晴天中午可达每升10毫克以上,水草覆盖面积达全池1/3时,水中溶解氧可达每升8毫克,水草覆盖面积越大,水中溶解氧越高,因此,种植水草是增加溶解氧的有效途径。
看池水水色
水色过淡,浮游植物少,水中溶解氧一般不超过每升5毫克;水色过浓,说明有机质腐烂分解,水质调节恶化,此时水中溶解氧很低,一般不超过每升4毫克。
适宜的水色为鲜绿色、黄绿色或墨绿色,该种水色条件下,水中溶解氧可达每升10毫克。
夏日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养鱼水池的溶氧一样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
同时,水池生态溶氧消耗也要紧表此刻3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映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
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
如何分析判定鱼池缺氧,并进行有效调控呢?1 阻碍鱼池溶氧转变的因素水池水体转变阻碍由于光照强度的阻碍,一样白天水池的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基层因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基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
尤其是高温季节上基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日夜间转变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慢慢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基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那么慢慢下降,到凌晨会降到最低水平。
另外,同一水池在不同风力风向的阻碍下,水体溶氧也处于不平稳状态。
白天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而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不同越大。
夜间那么相反,因夜里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致使夜间耗氧量大,因此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季骨气候转变阻碍水体溶氧与季节与气候也紧密相关,专门是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存,致使水池基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受到抑制,致使底层溶氧处于超级低的水平。
另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发水体缺氧。
同时,就天气来讲,如夏日黄昏下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鱼类吃食旺盛,水质浓,一旦天气转变,都可引发缺氧,尤其是夏日有时天气转变比较猛烈,极易造成水体溶氧发生较大的转变。
池塘溶氧的快速测定与管理
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生长的基础,溶氧充足,鱼体正常生长,溶氧不足,即使饵料充足、温度适宜,鱼类也不生长[1-2]。
高产池塘,水生生物和有机质均较多,溶氧的消耗量大,养殖鱼类常处于缺氧状态,鱼类常浮头不生长,甚至泛塘死亡。
同时低溶氧,致使鱼类生存环境恶化,条件致病菌滋生,鱼类抗病抗逆性差,引起养殖鱼类病害,对养殖者造成较大的损失[3-4]。
据统计,每年由于溶氧不足所造成的鱼类直接经济损失(泛塘)在5~10亿元,间接的病害损失在100亿元左右,其中暴发病损失40~50亿元。
因此,养殖水体溶氧的测定和溶氧管理十分重要。
实验室测定水中溶解氧,精确度虽较高,但不能及时反应水体溶氧状况,导致对生产上的指导带有滞后性,对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采用自制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养殖生产者能及时了解水体溶氧状况,掌握养殖鱼类的窒息点和影响生长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防止死鱼事件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主要试剂滴定管、硫酸锰、硫代硫酸钠、碘酸钾等,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
1.1.2 实验池塘选择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内一个水面为0.27 hm2的精养池塘为实验对象。
1.1.3多功能采水器利用废旧塑料杯(瓶)改制成采水器,可采取水样、测定水体透明度、水温和气温,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2009 2 0066008.2。
1.2 方法
1.2.1溶氧(DO)参比卡的制备不同溶氧水平的去离子水,取二组平行样,固定。
参照GB/T 7489-1987碘量法,实验室内测定一组样品的溶解氧值,挑选合适溶氧段,拍摄相应水体固定后沉淀的颜色,制成溶氧参比卡。
1.2.2 精养池塘溶氧的周日变化选择夏季的晴天和阴天,每隔3 h 采样一次,检测精养池塘24 h内表层、底层溶氧的周日变化情况,为养殖者进行科学溶氧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2 实验结果
2.1溶氧参比卡的制定
根据鱼类溶氧要求和养殖户管理需要,选出一定量的色阶,制成不同溶氧含量范围的溶氧参比卡,如下图所示。
养殖生产者按照规定,正确采取水样,固定,对照参比卡沉淀颜色,及时了解池塘水体溶氧含量,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2精养池塘溶氧水平及周日变化
夏季晴天和阴天精养池塘表、底层溶氧周日变化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晴天下午3:00至6:00之间,水体表层溶氧含量最大,底层溶氧下午6:00左右达到最大值,凌晨水体表、底层溶氧含量最低。
阴天,水体表、底层溶氧值显著低于晴天,凌晨溶氧低于3 mg/L。
晴天和阴天,池塘溶氧的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图1 池塘表、底层溶解氧周日变化(晴天)
图2:池塘表、底层溶解氧周日变化(阴天)
2.3 溶氧管理及其效果
用自制、简易的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测定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2排1号池(对照池)、2排2号池(实验池)的表、底层溶氧,每天晚上0:00和早晨4:00各测一次,阴雨天晚上加测一次。
根据测定结果,2排2号池(实验池)在底层溶氧水平低于3 mg/L
时,施用自行研制的“底改Ⅰ号”改良底质,提高底层溶氧水平,加速底层沉积物的降解,提高水体能量、物质流转速度。
经42 d(2009年6月14日至2009年7月26日)实验表明,实验组草鱼、白鲢和鳙鱼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池塘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分别高对照组79.02%、28.37%和115.38%。
同样方法在益阳大通湖渔场、沅江新世纪钓鱼基地及益阳市水产良种场试用,均能达到及时了解水体溶氧,实行科学、合理化管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 分析讨论
池塘溶氧呈现出季节、周日、垂直和水平变化等特点[5-6]。
晴天光合作用强烈,产氧较多,溶氧丰富;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产氧较少。
表水层为光合成区,生产氧气;约透明度的两倍为补偿深度,增氧作用与耗氧作用维持平衡;补偿深度以下为分解层,为耗氧区,不生产氧气。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白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溶氧足以维持其一至数天的代谢需要。
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尤其是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的池塘,白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溶氧不足以维持其一天或数天生物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池塘缺氧,鱼类摄食、消化功能下降,呼吸作用增强,耗能增加,生长减慢或停止。
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鱼类就会浮头甚至泛塘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7-9]。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T)规定,一昼夜16 h以上的溶解氧必须大于5 mg/L,其余任何时候的溶解氧不得低于3 mg/L。
溶解氧不足时不但可造成底层鱼类不能正常生长、生活,底层沉积物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代谢毒物与有机酸,厌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还可影响养殖鱼类的体质和产量。
鱼类长期处于溶氧耐受线附近和大量代谢毒物的不良环境中,产生应急反应,导致鱼体生长速度减慢,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增加,水体总产量下降,养殖户经济受损。
因此,水体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水平与鱼类的致病率密切相关,是水产养殖管理中最关键的环境因子。
常言道:“增产措施千条线,通过管理一根针”。
可见加强池塘管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点。
而养殖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就是水体溶氧管理,时刻关注养殖水体溶氧,及时改善溶氧状况,达到延长生长期,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目的[10]。
溶氧参比卡是溶氧管理的技术基础,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使溶氧的测定变得科学、简便、实用,使测氧养鱼和科学的溶氧管理成为可能,也使水产养殖从看水养鱼进入测水养鱼时代,为全面推行生态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将提升整个水产养殖业的管理水平,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