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一)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9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沿江工业开发区教研室吕汉聪本次模拟考试全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分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一到两个正确答案的选择题(5题共10分)、非选择题(8题共55分)等部分。
一、全区情况全区共1989名九年级学生参加考试,均分为46.89,及格率为52.84%,优分率为15.49%,低分率为20.36%。
全区学生分数分布如下图:二、各题得分率1.选择题2.非选择题三、学生答题分析现将得分率在70%以下的原题列举出来,并对学生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
3.在C、H2、O2、CO、CO2五种物质中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是A.C、O2、H2 B.O2、CO2、CO C.H2、O2、CO D.C、H2、CO此题得分率为61.5%。
其他选项:选B 16.3%,选C 14.4%,选A 7.5%。
此题有近四成的学生没有选对,说明学生对常见的五种物质相似性质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8.下列小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里的薄层水垢B.用烧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C.用测密度的方法判断金戒指的真假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此题得分率为65.9%。
其他选项:选D 14.5%,选C 11.5%,选A 7.7%。
此题大约有34%的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表面上看是有关实验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理解不够全面。
1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此题得分率为61.3%。
其他选项:选C 16.6%,选B 11.7%,选A 9.9%。
此题近四成的学生没有选对,说明有较多的学生不能正确解释物质的性质、现象等基本化学事实。
17.下列离子能在pH为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l-、K+、SO42-、Na+ B.K+、SO42-、Cu2+、NO3-C.SO42-、Cl-、Na+、H+ D.Ca2+、Cl-、CO32-、Na+此题得分率为47.9%。
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化学学科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各小题得分情况2、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第一大题分值15分11.(得分率:79.4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验右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广口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分析】主要错误:D(错误原因:不注意审题,与《中考指导书》p13第22题“拉动”混淆)。
建议强化几种常见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如微热法、加水法、利用注射器等),不要死记硬背,关键要能利用气压原理灵活运用。
【08南京中考】28.(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人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2.(得分率:75.94%)如右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分析】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归纳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并注意加强化学与物理(主要是气压方面的知识)等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上学期期末卷】19.(得分率:22.65%)在下列变化过程中,U形管中红墨水左端不升高的是14.(得分率:51.3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点燃点燃CH4+2O2===CO2+2H2O ;C3H8+5O2===3CO2+4H2O 。
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若要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小空气进入量D.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分析】主要错误:D(错误原因:审题不清,化学方程式不会比较,不理解灶具改装的原理)。
15.(得分率:51.45%)乙烯(C2H4)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学情调研质量分析沿江工业开发区教研室吕汉聪本次模拟学情调研测试全卷满分为80分,学情调研测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分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一到两个正确答案的选择题(5题共10分)、非选择题(8题共55分)等部分。
一、全区情况全区共1960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学情调研测试,均分为54.3,及格率为70.3%,优分率为32.1%,低分率为9.3%。
二、各题得分率1.选择题2.非选择题三、学生答题分析现将得分率在70%以下的原题列举出来,并对学生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
12.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此题得分率为60.0%。
其他选项:选A 34.18%,选B 3.32%,选D 2.4%。
此题有34.18%的学生错选成A选项,说明学生对甲烷燃烧实验对元素成分的鉴定理解是不到位的。
15.现有4g 由Cu 和另一种金属形成的合金,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g 氢气,则另一种金属是A .AgB .ZnC .FeD .Mg此题得分率为56.5%。
其他选项:选B 17.7%,选C 14.5%,选A 10.1%。
此题有44.5%的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说明近半数的学生不能通过计算来确定混合金属中的成分。
17此题得分率为46.1%。
其他选项:单选A 、C 、D 的错误情况有11.4%,两个选项的错误情况高达42.3%。
此题的得分率很低,说明学生对不同组别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理解上是有较大的偏差,此题实为单选题,有高达42.3%的学生按多选来答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化学学科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各小题得分情况2、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第一大题分值15分11.(得分率:79.4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验右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广口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分析】主要错误:D(错误原因:不注意审题,与《中考指导书》p13第22题“拉动”混淆)。
建议强化几种常见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如微热法、加水法、利用注射器等),不要死记硬背,关键要能利用气压原理灵活运用。
【08南京中考】28.(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人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2.(得分率:75.94%)如右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氢氧化钠B .生石灰C .浓硫酸D .硝酸铵【分析】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归纳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并注意加强化学与物理(主要是气压方面的知识)等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上学期期末卷】19.(得分率:22.65%)在下列变化过程中,U 形管中红墨水左端不升高的是14.(得分率:51.3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2O 2===CO 2+2H 2O ;C 3H 8+5O 2===3CO 2+4H 2O 。
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若要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 .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小空气进入量D .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分析】主要错误:D (错误原因:审题不清,化学方程式不会比较,不理解灶具改装的原理)。
15.(得分率:51.45%)乙烯(C 2H 4)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中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1.试题结构本份试卷满分100分,共28题,考试用时为90分钟,试题题型结构与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型相同,分值分布相同。
各题的题量和分值分布,分别为选择题(45分)、填空与简答题(33分)、实验与探究(16分)、分析与计算(6分)。
2.内容结构(1)大部分知识覆盖初中化学上册教材内容,大部分是源于课后的练习,这就是以课本为本的依据。
但是有几个知识点超出这次考试的要求。
如:选择题第3题中选项B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下册第十单元知识,24题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C要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25题中氢气的还原性,在现在教材中不作考试要求。
(2)考试内容及分数分布:考试内容也像中考试卷一样涵盖了《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分数的分布也与中考相乎合。
3.难度结构:从整体上看,试卷的整体难度不大,但是易中难分布不够合理,难度为0.484.试题特点4.1试卷注重考查“双基”(1).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题的化学变化;第5、6题考物质的分类,第17、18、24题质量守恒定律;(2).考查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第9题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第13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第15题考了化合价的计算,第16题考化学式的信息;21考查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及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2试卷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查第3题的实验基本操作;第26题O2、CO2的实验室制取等;第27题考二氧化碳的性质4.3 试卷关注环境问题较少,只有第23题涉及水污染的问题。
4.4试卷重点考查化学计算及分析第18题考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计算量较大;计第28题重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分析物质的成分,并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一)全卷基本情况(三)教师个人成绩注120班是培优班,其它班级是普通班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1、教师方面:我们组共有3个教师,教龄相差不大,但是成绩还是有一些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1)我作为备课组长,在开展教研活动不扎实,流于形式。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一、总体评价整张试卷题目灵活,注重基础知识,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整套试题从两个层面展开,一部分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另外一部分是基于基础知识上的理解与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化学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共四道大题、28小题。
整套试卷灵活性较强,题量中,每道题的分子较高,题目偏难,对学生来说取得较好的成绩比较困难。
成绩统计情况本次考试参考87人,及格6人,优秀2人。
平均分30分,及格率6.9%,优秀率2.3%。
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高分人数较少,而中间阶段的分数也偏低,大多在10分——30分之间,这种情况体现出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训练。
二、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1.选择题选择题中直接考察学生基本概念和对基本概念理解的题型较多,相对考察实际操作及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少,但是每道选择题对知识的考察综合性较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答好选择题有一定困难。
2.填空题填空题多涉及四、六、八、十,四个单元的知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依然较强。
填空题中25题主要考察铁的锈蚀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一点是学生想不到的地方,所以本题学生的丢分率极高。
3.探究题探究题分为两道小题,共20分,两道题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强的考验,大部分学生部明白题意,没有发现、探究的意识。
在26题中出现了“双吸剂”,依然是对铁锈蚀条件的间接考查,但是,学生们所学知识太浅薄,在答题时根本想不到这一点。
在这道题中,平时常考的高炉炼铁的反应,或将铁的氧化物还原的反应也间接的提了出来,但是学生们没有前面做题基础,也不会想到这些反应。
27题主要考察第六单元的知识,即,澄清石灰水的存放问题,这道题在平时训练中有见,对于细心的同学来说应该是拿分的题,但是实际上细心的同学不多,能够把这道题答准确的同学几乎没有,这让我不得不考虑一下以后的教学方法问题。
2009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30分)16.(6分,每空1分) (1)F (2)D (3)C (4)A (5)E (6)B 。
17.(2分,每空1分)(1)SO 2 (2)无污染(或无毒)。
18.(6分,每空2分)(1)略 (2)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3)4Zn+10HNO 3(稀)=4Zn(NO 3)2+NH 4NO 3+3H 2O (不写“稀”字不扣分)(注意:反应条件、配平、“↑”等错误,按佛山中考评分要求扣分(扣1分),在同一化学方程式内不累计扣分)。
19.(4分,每空1分)(1)略(要求曲线平滑,过于粗略扣0.5分)(2)40(3)小娟4)40。
20.(4分,每空1分)(1)肥皂水(2)将水烧开(3)D (4)熟石灰(答NaOH 不给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21.(6分,每空1分)(1)Al 非金属 (2)C (3)12 +2 (4)S 2—或Cl —(或P 3—)22.(5分,每空1分)(1)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叙述符合题意即得分)(2)小于。
强 (3)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0.5分),溶液逐渐变浅绿色(0.5分)。
23.(4分,每空1分) (1)充分除去杂质硫酸钙 BaCl 2+CaSO 4=BaSO 4↓+CaCl 2(要求:集气瓶必须画在导管外,若集气瓶画在导管上,扣1分;瓶内水的画法要规范)(3)B ①③ Zn+H 2SO 4=ZnSO 4+H 2↑(4)可控制反应速率。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0.5分),松开热毛巾后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0.5分)。
26.(共7分,每空1分)【猜想】③CO 2和CO 组成;【设计方案】(1)①;(2) = ;【实验并记录】 ③;【反思与评价】2CuO+C 2Cu+CO 2↑(1)ABCD (选2~3个给0.5分,选1个不给分)(2)NaOH (或氢氧化钠)(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艾华盈一、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考试采用教科所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命题模式,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
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2、8、18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6、29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1、3、9、15、19、25、27、28、29、30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3、8、18、20、21、24、29、30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55。
79分,优秀率7。
54%,及格率33。
21%,难度值为0。
56.与2008年平均分70.65分,优秀率43。
73%,及格率69。
68%及 2009年中考化学平均分70.24分,优秀率35。
85%,及格率73。
52%相比较,试题整体难度偏大,学生在考点落实、应试技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全体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根据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生答题情况评析(依据抽样全县12所中学144份答卷得到的信息).抽样结果学生答得较好(主要标准难度值在0。
80以上)的有:第1题:主要考点,物质的变化,中考要求层次:识别,难度值0。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永宁县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人教版、银川市命题)永宁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何铁壁一、试题分析试卷全面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人文性等特点,对初中化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性。
1、试卷概况本次期末检测试卷的试题类型及分值如下:2、试题覆盖面较大,涵盖知识较多,全面考察了三维目标。
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化学上册的化学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实验技能,如:仪器的连接、实验的设计等;图文并茂,能够紧紧围绕课本内容,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考察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变能力。
全卷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素质立意,将课标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背景和内涵之中,考察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化学科学素质。
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层次和梯度分布合理。
重、难点把握较好。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表现在:(1)识记能力的考查,如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式、化学符号的书写及应用等,如6、9、10、15、16、17、18、19、20、21、精品文档你我共享23、24、25、27等,体现了化学用语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2)有关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应用和推断题也是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四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如1、2、3、4、5、6、7、12、13、14、15、18、19、20、21、22、25、26、27等;(3)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如18、19、20、21、22、23、24、25、26、27等。
4、关注生活,注重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材料。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能从化学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
试题中和生产、社会、生活和新科技有关的有1、2、9、11、 12、13、14、 15、16、18、19、21、22、24、25、26等,这些试题涉及到化学史,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与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科学价值。
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分析与整改措施
1. 教学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 考试成绩分析: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了解整体水
平和个别学生的表现。
- 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按时提
交和质量。
- 课堂互动分析: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 学生考试成绩整体偏低,说明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
- 作业完成率不高,有些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或提交的作业质量较低。
- 课堂互动不活跃,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有待提高。
3. 整改措施
为了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 强化基础训练:在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 提升教学互动:通过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加强作业管理:设置合理的作业任务和截止日期,通过及时批改和评价,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研究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补充研究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落实,相信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检测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本试卷满分100分,共分为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四大部分,难易适中,灵活多变,科学合理、试题紧扣当前社会实际,能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一)全卷基本情况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一)选择题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记忆不牢固,看题看图不仔细,审题不细心。
如第16题微观模拟示意图,学生没有看懂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没有配平就开始答题。
第17题溶解度曲线,没有弄清溶解度的概念,与温度、溶质的关系。
第18题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没有掌握。
第20题题目太长文字太多,很多学生都没有理解到位。
(二)填空与简答常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迁移能力弱,变通思维能力不强。
如第23、24题全部可以用课本知识解答,但是学生不会应用,看见新事物心生后怕,对金属活动性强弱理解不透彻导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困难。
第25题物质推断题,失分率非常高,其实切入点就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很多学生就在这里卡壳了。
(三)实验与探究第26题几乎是原题,失分率最多的是化学方程式,浓硫酸的吸水性。
第27题难度比较大,得分率非常低,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生成白色沉淀的性质。
(三)分析与计算第28题,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掌握不牢,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步骤不牢固,带入计算的数值模糊不清。
四、教学建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主要问题:1.答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2.审题不严,看图不细,错别字突出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化学方程式书写问题较多,知识点混淆4.综合题中提取信息能力弱,筛选数据梦棱两可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改进措施:1.强调知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写字笔2.学生反复读题,把关键信息勾画下来3.夯实基础,重点抓基础知识,反复记忆,做好培优辅偏工作4.选择经典题型进行训练,让学生总结规律。
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一)化学学科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各小题得分情况2、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第一大题分值15分6.(得分率:77.80%)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服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去除。
下列衣料:①羊毛织品②棉织品③化纤织品④蚕丝织品。
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分析:学生应该知道羊毛织品和蚕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并且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7.(得分率:53.2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氩气、浓硫酸、煤 B.臭氧、冰水混合物、乙醇汽油C.天然气、烧碱、不锈钢 D.金刚石、碘酒、铁矿石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人人过关。
10.(得分率:74.6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化学反应,则X是①X+酸→盐+水②X+水→碱A.CaO B.Fe2O3 C.CO2 D.NaOH分析:有关酸、碱、盐的反应要进一步强化;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
11.(得分率:42.04%)观察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的反应,微观上是H +和OH -生成水分子以及Na +和SO 42-生成Na 2SO 4分子的过程 B .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锌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锌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C .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D .上述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注意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总结反应本质的能力。
12.(得分率:51.4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 5+,关于它的说确的是 A .N 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 B .N 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 .每个N 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 .每个N 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分析:要让学生区分离子符号和分子符号,并且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化学学科期末成绩质量分析报告1.站位不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足,自信差信心,不愿意学习”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使整个课堂成为低效,甚至无效课堂。
本学期,我们老师要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水平跟名校老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如名校老师的专业水平高,继而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多都书,读好书,多到铜山区的名校学习经验,如学习大学路学校、铜北中学、清华中学的成功做法,先把学生思想理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家校沟通,进行学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励志等措施让学生想学、愿学,主动去学习。
2.教学不得法,管理没有得法,调动不了学生地处偏远农村学校,学生生源流失严重,留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差,我们对于学生的管理,习惯养成教育没有用心,比如学生管不住,和老师顶撞,不让学校管,再加上做不通家长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很无奈,认为家长又不讲理,学生没法管理了,进而就放弃该生,自己内心不断的自责,自我抱怨,影响自己的斗志。
3.基础落实不到位,没有想尽全力夯实基础化学是启蒙学科,我们的对于化学用语、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指导落实不够,下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先理解再识记然后练习测试,如上课开始五分钟用多媒体投影练习或提供试卷让学生完成,教师批改,针对出错较多的地方教师强调并反复训练,同时要花大力气开始构建小组,课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安排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争取基础知识部分不失分或少失分。
4.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太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说手机,学生就兴趣较高,不管你如何管制,教育,学生还是能想尽一切办法把手机带入学校,课堂。
我们老师不能像学生家长一样拗不过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帮助孩子问老师要手机。
我们要有圣神的职业操守,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老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想法、想法再想法,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教学水平,达到专家的水平,丰富育人策略,追求可以把“课堂”变成为“手机”,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阵地,让学生认为进课堂就像玩成手机一样痴迷,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了。
白下区2009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一)化学学科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各小题得分情况2、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第一大题分值15分6.(得分率:77.80%)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服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内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能被分解而去除。
下列衣料:①羊毛织品②棉织品③化纤织品④蚕丝织品。
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分析:学生应该知道羊毛织品和蚕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并且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7.(得分率:53.2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氩气、浓硫酸、煤B.臭氧、冰水混合物、乙醇汽油C.天然气、烧碱、不锈钢D.金刚石、碘酒、铁矿石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人人过关。
10.(得分率:74.6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化学反应,则X是①X+酸→盐+水②X+水→碱A.CaO B.Fe2O3C.CO2D.NaOH分析:有关酸、碱、盐的反应要进一步强化;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
11.(得分率:42.04%)观察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的反应,微观上是H+和OH-生成水分子以及Na+和SO42-生成Na2SO4分子的过程B.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锌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锌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C.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破裂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D.上述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复分解反应、臵换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注意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微观示意图总结反应本质的能力。
12.(得分率:51.4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分析:要让学生区分离子符号和分子符号,并且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13.(得分率:51.54%)在 pH 为3的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MnO 4-、Cl -、Na +、K + B .K +、SO 42-、Ba 2+、NO 3- C .Cl -、K + 、SO 42-、Na + D .K +、Cl -、CO 32-、Na +分析: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要强化;要记住常见的有色离子。
14.(得分率:68.94%)金属钛(Ti )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 、Mg 、Cu 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 、Mg 、CuB .若Ti 粉中混有Mg ,提纯Ti 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C .用Ti 从CuSO 4溶液中臵换出Cu 是工业制取Cu 的很好途径D .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分析:要注意训练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要让学生从成本角度认识化工生产的合理性。
15.(得分率:51.76%)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溶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 A .1︰1 B .2︰3 D .3︰2 D .4︰3上学期期末考试15.(得分率:34.46%)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A .4∶1B .2∶1C .3∶2D .1∶1分析:要训练学生运用元素守恒进行快速计算的技巧。
第二大题 分值10分16.(得分率:38.82%)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碳酸钙粉末 B .生石灰粉末 C .熟石灰粉末 D .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提醒学生除杂要完全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17.(得分率:32.75%)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分析:要让学生熟悉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知识网络。
18.(得分率:20.03%)4.6 g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 二氧化碳和5.4 g 水(只有这两种产物),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C .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D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判断物质组成的题型一定要加强训练;要让学生掌握通过质量关系计算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20.(得分率:27.33%)向只溶解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金属固体。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若没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A .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B .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 .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 D .硝酸铜和硝酸银分析:要让学生掌握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思维一定要有序;提醒学生注意试剂的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加强变式训练。
第三大题 分值10分X Y Z A NaOH NaNO 3 Na 2SO 4 B Ca(OH)2 CaCl 2 CaCO 3 C Fe 2O 3 Fe FeCl 2 DCuCuOCu(OH)222.(得分率:60.8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以下事实。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若用铁桶配制和盛装农药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铁桶会被腐蚀。
▲(3)“钡餐”透视检查胃病时,病人需服用硫酸钡,若误服碳酸钡会引起中毒,此时必须立即服用泻盐(硫酸镁)解毒。
(要求:书写解毒..过程的化学方程式)▲(4)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分析:(1)基本无错。
(2)基本无错。
(3)大多数学生写成BaCO3和MgSO4的反应;部分学生写成中毒原理。
学生应知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对于写出的不确定的反应,提醒学生检查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4)反应物缺少O2,缺少条件,未配平等。
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对于简单有机物燃烧的方程式要人人过关。
23.(得分率:56.32%)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
(3)由9、20号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写化学式)。
(4)从原子结构角度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数。
分析:(1)不注意审题,写成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2)S2-写成S或S2+。
(3)氟化钙化学式没有按照正价前负价后的形式书写;部分学生不会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判断元素主要化合价。
(4)写成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一定要掌握。
第四大题分值9分24.(得分率:37.21%)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下述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写粒子符号)。
(4)硝酸钾常用作化肥,其所属化肥种类是▲。
分析:(1)不少学生虽然理解但语言叙述不到位,答不到给分点;部分学生认为是浓硫酸吸水温度升高,使硝酸钾溶解度降低;少数学生无思路,答成浓硫酸的腐蚀性或脱水性。
(2)填“小于”较多,可能是认为硝酸钾固体析出,溶质减少了。
建议要让学生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
08苏州30.(中考指导书p63:25)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
如下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试计算和填空:(1)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g,D点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2)请列式计算在20℃时曲线C点处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若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可用▲方法尽可能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达到提纯氢氧化钠的目的。
(3)很多学生认为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就是KNO3,忽视了盐在水的作用下发生了解离(中考指导书p5:知道一些物质在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建议比较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葡萄糖溶液);少数学生漏写了一种离子。
(4)硝酸钾所属化肥种类考虑不全面,写成“氮肥”或“钾肥”;少数学生写成“复和肥料”、“化合肥料”或“混合肥料”等错别字形式。
25.(得分率:54.06%)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 →Cl+O2。
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消耗的过程中充当▲(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
(3)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1 ▲+4H2O。
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4)有一种将CO终产物为▲(写化学式,下同),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分析:(1)写成“反应物”或“生成物”。
(2)小部分学生多选①。
(3)C2H4错写成CH4、2(CH2)或H4C2。
(4)多数学生CO2转化的最终产物写不全;不注意审题,将化学式写成名称。
第五大题分值15分26.(得分率:75.3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臵图回答有关问题:(1)常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臵和收集装臵是▲(填字母),验满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