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之备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课前五“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劳动。
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花在了备课上。
有时辛苦的备课却常常得不到等值的教学效果。
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素质的制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在备什么、怎样备的问题上缺乏全面而明确的主攻方向。
本文整理课前五个方面的备课内容1、备课标:备课标要找准落脚点。
以往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数学教学评价的形式单一,主要形式是测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新的评价标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必须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备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
就是通过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备教材:备教材要吃透潜在点。
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浅谈怎样备课苏虎街实验小学张清2012年9月浅谈怎样备课张清(苏虎街实验小学)内容摘要: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各种设计和准备工作。
解读新课标及教材,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整体把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标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准确制定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争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做到有的放矢。
设计高效的课堂提问。
设计分层练习。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各种设计和准备工作。
在备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教参,领悟新课标的先进教学理念,便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教学工作中的随意性,从而有步骤地一环扣一环地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师犹如战场上的军师,绝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一位有准备并且胸有成竹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地在课堂上预设有效的问题,适时得点拨和指导学生。
我认为备好课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解读新课标及教材,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整体把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
小学数学是按照数学的学科体系和儿童认识发展顺序建立起来的统一体,其中数、量、形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备课中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更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熟悉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熟悉相邻年级的教学内容,甚至要熟悉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掌握知识的发展方向。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合集15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合集15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
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备好数学课要先读懂学生1. 引言1.1 学生是备课的重点学生是备课的重点,是因为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
只有通过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课程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是备课的重中之重,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并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备好数学课,从备心着手,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正文2.1 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备好数学课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课程,使学习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很重要的。
有些学生喜欢听讲解,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老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数学,而有些学生可能是出于兴趣或将来的职业需要学习数学。
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老师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和积极性地学习数学。
2.2 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是备好数学课的关键一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来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设计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吸收知识。
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设计课程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可以通过编写有趣的数学游戏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青年教师心得体会青年教师心得体会1“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我很喜欢这样经典的话语。
今天上午在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多功能室听了陈文华老师《浅谈教师备课》的专题讲座。
使我受益匪浅,也学习到很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在备课上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中就有一分的收获。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吃透教材,还要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随时随地翻阅教材,要体会有关章节的精神实质,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灵活应运,确定教学目的。
备课应包括以下几点: 1、备课标。
课标是非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2、备教材。
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媒体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的反映得更加清晰。
3、备教参。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
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
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4、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的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5、备方法。
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
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
当我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
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查阅资料、要确定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
浅谈初中生物备课之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发布时间:2022-01-14T08:35:54.63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6期作者:王尚杰[导读] 在教学中,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
初中生物备课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本文将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笔者的初中生物教学经历,谈一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备课工作。
王尚杰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在教学中,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
初中生物备课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本文将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笔者的初中生物教学经历,谈一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备课工作。
关键词:初中生物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生物备课是教师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顺序和表达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生物学习[1]。
备课既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
初中生物备课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一项细致性、经常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核心内容,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备课。
一、备学生备学生,也称学情分析。
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班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针对性的、较为全面的分析。
学情分析可以采用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个别谈心、宿舍走访等方式开展。
1.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当前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即将要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是对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综合分析。
具体到生物学科,生物教师要了解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情况。
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七年级生物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小学科学的掌握情况,因为小学科学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结合实例谈谈在课程备课中如何备好学生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备课时,我们老师总喜欢引用名师们的一些精彩案例,可实际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之所在。
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试想,一个不十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教案设计,又怎能谈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呢?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设计,又怎能让学生去自主、去合作、去探究呢?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设计,又怎能知道学生会在哪个环节出现“意外”的问题和情况呢?又如何处理接连不断出现的课堂“意外”情况呢?因此,要想备好课,“备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数学教师在备课中如何备学生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做法:一、备全体学生备全体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
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作好准备。
课程标准对教科书做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认知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数学教学目标,而且提出来了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上课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备课的重要性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
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充实。
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精彩无限呢?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
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
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也就是说,如果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
上课好比作战,备课就好比战略部署、写作战方案。
“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得越充分,越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
另外,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如果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得心应手。
因此,作为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应该认真备课。
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我们在备课中学习,在学习中备课,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厚”起来。
备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也不过是“信口开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浅谈备课的重要性作者:杨铁文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0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基础,同一教师,在认真地做好备课比粗糙地备课时上课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并不是教师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而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熟悉。
认真地备课同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因为备课就相当于教师自己在给自己讲课,并不断地修改总结,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而不殆。
”只有在战前充分地了解敌人,并为之做了精心的准备,才能保证战场的胜利。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就是教师的“敌人”,在讲课进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地准备,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备课。
即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准备教学内容,以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来谈谈教学中备课的重要性。
首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目标不是背教学目标,即不能照抄一些参考书的教学目标,而是要认真地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且分析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个别学习水平来准备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了解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并向之靠拢。
研究教材时要从教材的内容中提炼出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且有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材中具有隐藏性,这就要求教师从中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与理解。
同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应具体详细,因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都体现在了教学目标上。
如不认真地备写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课时就没有一定的计划与目标,往往会出现讲课逻辑混乱,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等情况,致使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其次,备教学的重难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的学生,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如有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教材的内容可能对于其学生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教材的内容就够学生喝一壶了。
如何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上课的前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备教材:1、吃透教材(包括课本、课程标准等)2、备好习题(明确习题的功能、明确的要求、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衡量习题的分量)教材中习题有练习、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学生习题的解答方式有:“理解”、“诊断”——口答“巩固”、“训练”——演板或书面作业“应用”“提高”——思考、讨论一般地,根据上课时间与作业时间之比(1:1)和教师与学生解题速度之比(1:3~1:4)等来确定习题量。
3、阅读必要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看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的教案。
二、备学生:具体如何来了了解学生,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学生的学籍卡、成绩单、健康卡、特长等。
②与学生接触,广泛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学习情况;③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三、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后形成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
1、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科学性强;③计划合理;2、编写教案注意事项:①教案要简洁,叙述性的文字要有选择地写入教案,②要用书面语,不用口语,每个小标题简短扼要,有提要作用;③板书设计好;④准备好备用题,以便灵活安排时间。
3、教案的内容和一般格式。
数学学科的教案的主要内容为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使用何种教具、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后记等。
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
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
即通过"教学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今天,我们如何备学生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学生”,通过“备学生”,提高教学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但真正做到“备学生”的老师是少之甚少,原因是不知道该如何“备学生”。
今天,我们如何备学生?笔者认为:一、备现实起点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
备现实起点已引起老师们的普遍重视,但起点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一)备什么主要备知能基础和生活经验。
1.知能基础。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有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能力的总和。
(1)阅读新知内容。
有些新知的知能基础只需认真阅读新知内容就可了解。
如人教版第七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能基础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因此,可以按照“先让学生猜想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然后从算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思路进行设计。
又如人教版第九册《梯形的面积》的知能基础是“通过割补的方法把面积还不会求的图形转化为面积已经会求的图形”,因此,可以按照“让学生先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再猜想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怎样推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推导”的思路进行设计。
(2)分析已学内容。
有些新知的知能基础需要认真分析已学内容方可了解。
①“内容”需要选择。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位置》,学生已经具备非常丰富的知能基础,但与新知最能联结的是学生已经能够判断“A在第几组第几个”。
因此,在设计时先让学生说说数学课代表的位置,从众多方法中感悟到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的合理性,在多种方法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基础上体会用数对表示的简洁实用性。
②“顺序”需要设计。
如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教材呈现知识的顺序是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0天和31天、二月有几天、一年有几天,根据学生已具备的观察和计算能力,可以这样调整顺序:先让学生选择一张年历计算出这一年共有几天,再解释为什么这样计算,然后观察发现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31天有7个月、30天有4个月、2月是28天或29天,最后通过观察年历确定31天和30天的分别是哪几个月。
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第一篇: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书经》有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也就是说: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对各种情况有所准备。
凡事有所准备,工作才能做得好,才能防患于未然。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不论其专业水平有多高,教艺有多精湛,对教材多么熟悉,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思想无比活跃的学生面前,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你只有认真备好课,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才能走上讲台。
认真备课也是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吃透教材,还要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等等。
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里我仅就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在备课中教师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
数学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数学教学的指挥棒。
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数学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数学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
教师备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先把教材反复阅读后,再查阅相关资料,把教材读懂;在这基础上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最后是把教材的内容整合到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实现知识的“内化”。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做到深入浅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明白易懂。
前天,我听了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是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的是小数除以整数,他在反馈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算一算,比一比。
[备好学生是备课最重要环节] 备课的基本环节摘要:根据学生确定教材深度广度、选择何种手段实现教育目的、营造怎样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是所教知识的再现者,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它是关键,也是衡量我们是否做到有效教学以及效率高低的标准。
要做到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教授知识。
关键词: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教授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是每位教师必做的工作,但备课的内涵太多,除了备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外,备学生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确定教材深度广度、选择何种手段实现教育目的、营造怎样的教学环境,都应该针对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知识是现成的,而学生是富有生命力的、可变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备课中务必体现这一点。
学生是所教知识的再现者,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它是关键,也是衡量我们是否做到有效教学以及效率高低的标准。
有的教师紧紧利用课堂时间就能把学生教好,可有的知识全讲了可成绩就是不好,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时这些教师应该反思一下,检讨自己是否做到有效教学,上课的效率有多高?我认为是这些教师自身出问题了,关键是没备好学生。
那么如何备好学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interest。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whatyoudo,才会getwhatyoulove。
首先,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著名的外语教育家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
这里所说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学本身的兴趣。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8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
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浅谈备课的重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环节。
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为了迈出我教学的第一步—-上一次完整的课,我仔细研究课本,殚精竭虑的设计课堂教法、组织语言,到了上课的时候仍然战战兢兢,在备课时始终不敢脱离教参,很长一段时间,备课成了抄写教案,很少去深入思考、认真理解.使得备课成为了抄教案的备课形式主义。
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集体备课也彻底改变了以往我的备课形式主义,让我认识同时也明白了,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做为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把这种可能条件转化成为实际的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只有让我们这些教师辛辛苦苦备出的教案走进课堂,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教育理论就没有实践的场所。
备好一次课首先要制定出教学进度计划,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对课本的理解,查找资料,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前作好备课的准备;其次除了备课本之外还要备学生,作为我们技校的学生,农村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比例,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中等生和差等生又占到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因此又不能讲的太深,要照顾到整体。
因材施教,学习较差的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好的同学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水平,做到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但是如果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授方法和规划教学活动。
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备课之备学生
作者:吴土胜
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8期
一、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在备课中应多创设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备课中要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3. 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一些学困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内容
1. 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每年刚接班时,我都会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再详尽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
2. 能力基础。
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3.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三、方法
1. 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学生对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中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就不真实,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我建议从以下方面切入: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此知识的起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及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诱发学生联想相关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使起点更加清楚。
再引导学生猜想“比的基本性质”,通过验证,得出结论,顺利实现认知迁移。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2. 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
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
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分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
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深练习。
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从不同程度落实新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四十分钟的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