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口的质量(智力、体力等)、职业构成、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口增长或自我生产的规律是社会规律,而非自然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生产相互制约,但物质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这次飞跃的产生,既有生命以至类人猿产生的自然前提,也有以劳动为转化契机的现实基础,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劳动。
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劳动作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过程,需要有借以进行的社会形式,这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或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
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4.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考点分析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分析] 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富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1.地理环境:外部自然条件的总和●加速延缓作用●资源、环保●2. 人口因素:●人的自然因素●质量/数量●重要作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转化为社会的要素(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基础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3.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3)生产方式使自然条件转化社会存在因素●(4)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第二,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第三,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选择(二)社会的实践本质●1.过去的历史观●神学历史观:神创论●唯心主义历史观:宿命论、英雄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社会达尔文主义●个别唯物因素●认识论根源: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三重关系●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种实践●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生活的本质是(文化)(三)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1.社会物质存在的特殊性:●人的社会●人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规律是是人的活动规律●2.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深层相似性●(1)共处一个物质体系●(2)具有客观规律性●(3)可以象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
自然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无规律性二、社会的经济结构●1.社会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总和-三大结构●经济结构: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第一,它以一定形式把人和物结合起来成为现实生产力,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口的质量(智力、体力等)、职业构成、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口增长或自我生产的规律是社会规律,而非自然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生产相互制约,但物质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关系方面的内容,包括三方面重要因素,这就是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保护环境,不断提高人口的质量和保持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人口条件,以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口决定论。
前者看到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过分夸大了这种作用,把它看作是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是错误的。
后者以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为代表,以为人口的增长速度总是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非常错误的。
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和统一。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其一,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既是社会和自然相互联系、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纽带,又是整个社会机体的“骨骼”。
其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其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劳动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
第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和人类社会并非是从来就有的,它们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这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劳动是决定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