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小车下滑的时间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小车下滑的时间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车下滑的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幺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熟悉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了解、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更加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交互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初步理解并尝试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从表格和图像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从。
小车下滑的时间姓名:李雨红学校:辽宁省昌图县十八家子中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滑板二、教学课题小车下滑的时间三、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课从开始引入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内容,非形式化地开始对函数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将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本小节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小车下滑的活动,引入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一种表示方法——表格.还借助土豆氮肥施用量等表格,使学生学习如何从表格获得信息,及发展进行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共有四个班,共145人,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爱动手操作。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4、初步理解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从表格中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借助生活实际入手,从表格中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是本课的重点,在实践活动中合作交流,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相依的关系,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体会数据分析进行的过程。
小车下滑的时间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学习重难点:1、重点:搞清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2、难点:写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一、预习导学(一)预习书本,回答下列问题1、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得到数据如下:么?(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2、在上面的问题中,小车下滑高度和下滑时间都在变化,我们将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称为,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称x是,y是。
为了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关系,可以采用,在表格中,上面一行常表示,下面一行常表示。
3、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重要知识点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三、典型例题例1、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的变化?(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多少?例2、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例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米/秒)与温度t(°C)的关系如下表:(1)写出速度v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2)当温度t=25°C时,求声音的传播速度。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小车下滑的时间》教案教材: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二)能力目标: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三)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直观体验,并体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由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四)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概念来自于实践生活,感受探究变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进而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教学难点: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合理引入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花草的生长变化。
提问: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变化?(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回答中出现的变化的量,并对能举出具有相依关系的变化的量的同学给予肯定。
)2、我们都知道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可是你们知道青春期男、女孩身高随年龄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想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之下吗??你想估计自己18岁时身高是多少吗???(三个最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涨,教师此时抛出课本上《青春期男女孩身高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像中变量关系的分析,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深切感受到研究变量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后,引出本节课题:通过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来获得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板书:6.1小车下滑的时间(二)实验探究,合理估测(1) 亲做实验感受变化让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小车下滑时间》的实验,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实验是如何操作的?2、实验是在探究小车下滑的时间与哪一个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得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小车下滑的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有怎样的变化关系,在学生对各种猜测无法确定时,教师告诉学生,可由学生自己组织,亲做实验来验证以上猜想。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点击要点据世界人口组织公布,地球上的人口从1600年到1999年一直呈递增趋势,即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地增加,如果用t表示时间,l表示人口数量,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是因变量.学习策略解决本节习题时注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会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考展望本节知识为后面的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会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训练平台(每小题12分,共48分)1.一个专卖香蕉的水果小贩,每千克香蕉卖3.5元.某日他忘了带计算器,给算账带来不便,于是他通过笔算在硬纸板上作了一个表格,使他在算账时只需作简单的加法就可以了,表格如下:(1)当买香蕉0.5千克时,价格是多少?(2)如果用x表示重量,y表示价格,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请你估计当x=3千克时,y的值是多少?2根据上表,爷爷还给小强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强一起来回答.(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样变化的?(3)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4)你能猜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3.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厘米,挂上1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厘米,•挂上2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2)厘米,挂上3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0.5×3)厘米……(1)上述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又是什么?(2(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弹簧的长度是怎样随物重的变化而变化的?(4)估计一下挂上10千克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多少?你是如何估计的?4(1)随着月份的增加,自行车的总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称自行车的月产量y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3)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高?哪个月份自行车产量最低?(4)哪两个月份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自行车厂的厂长应做什么?二、提高训练(每小题12分,共24分)1.现在你清楚了吧,根据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地球上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从1930年起,时间向后推移30年,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了吗?变化了多少呢?2.某水库存水量Q与水深h之间的关系经过实地测量列出下表:(1)上表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随着h的变化,Q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深度h每增加5米,存水量Q怎样变化?三、探索发现(共12分)(2003·黄冈)杨嫂在就业中心的扶持下,创办了“润物”报刊零售点,对经营的某种晚报,杨嫂提供了如下信息:①买进一份0.20元,卖出一份0.30分;②一个月内(以30天计),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2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120份;③一个月内,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份数必须相同.当天卖不掉的报纸,以每份0.10元退给报社.(1)一个月内每天买进该种晚报的份数分别为100份和150份时,月利润(单位:元)是多少?(2)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多少?(3)设每天从报社买进该种晚报x份(120≤x≤200),月利润为y元,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并确定月利润的最大值.四、拓展创新(共16分)如图所示,大拇指与小拇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的距离称为指距,某项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h(1)求出h与d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d的取值范围)(2)某人身高为196cm,一般情况下他的指距应是多少?中考演练(1)若海拔高度用x米表示,平均气温用y℃表示,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18~20℃(包括18℃,也包含20℃)的山区,•请问该植物适宜种植在海拔多少米的山区?答案:本课导学t L一、1.(1)1.75元 (2)y 随着x 的增加而增加 (3)10.5元2.(1)反映了温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距离地面的高度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2)随着h 的增加,t 在减小.(3)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10摄氏度.(4)由上表看出高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下降6摄氏度,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16摄氏度.3.(1)物重和弹簧长度,自变量是物重,因变量是弹簧长度.(2)由左至右:12,12.5,13,13.5,14,14.5,15.(3)物重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4)17厘米,根据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4.(1)随着月份的增加,自行车总产量也在逐渐增加.(2)在题目中,•自行车的月产量y 随着时间x 的变化而变化,称其为x 的因变量.(3)6月份自行车产量最高,•月产12万辆;1月份的产量最低,月产8万辆.(4)从6月份到7月份自行车月产量变化最大,下降了2万辆.为此厂长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改善管理,•提高产量.二、1.(1)时间和人口数量都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人口数量.(2)由表知随着x 的增加y 也在增加.(3)由表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了,增加了10亿.2.(1)水深h 是自变量,存水量Q 是因变量.(2)随着h 的不断增加Q 增加.(3)增加三、(1)300元和390元.(2)每天买进该种晚的的份数和月利润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每天买进该种晚报的份数,因变量是月利润.(3)y=x+240,最大值是440元.四、解:(1)设h=kd+b (k ≠0),依题意得20160,21169.k b k b +=⎧⎨+=⎩ 解得9,20.k b =⎧⎨=-⎩所以h 与d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9d-20. (2)当h=196时,9d-20=196,所以d=24cm ,所以身高为196cm 的人指距是24cm .※解:(1)经观察发现y与x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设y=kx+b,将x=0,y=22及x=100,y=21.5分别代入y=kx+b得到方程组220,21.5100.k bk b=⨯+⎧⎨=+⎩解得22,1.200bk=⎧⎪⎨=-⎪⎩所以y=-1200x+22.(2)由题意18≤y≤20,即18•≤-1200x+22≤20,-4≤-1200x≤-2,所以400≤x≤800,故该植物种植在海拔为400米至800•米的山区较为合适.。
数学初一下册北师大版6.1小车下滑的时间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究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进展符号感.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依照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学会从表格中猎取信息,进展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探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教学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由数据进行推断.●教学方法活动——交流——探究相结合学生通过探讨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关系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表格中猎取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探究、预测变化的趋势.●教具预备一块木板,一辆小车,一根1米长的刻度尺,一块秒表.●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到厨房烧上了一壶水,10分钟后,水烧开了.在这一过程中,谁明白,什么在发生变化?[生]时间在发生变化.[生]水的温度也在发生变化.[师]特别好!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发生变化的例子吗?[生]一天的气温在发生变化.[师]你能大概描述一下是怎么样变化的吗?[生]一般情况下,早晨3时,温度最低;然后温度就慢慢地升高;到了下午2或3时温度升到最高;最后温度就逐渐的下降.[师]这位同学描述得特别好.我们就生活在如此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变化的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那个世界.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小车下滑的时间.〔板书课题: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6.1小车下滑的时间〕Ⅱ讲授新课[师]我们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每个小组实验时组员的分工,以及实验的步骤由组长负责,咱们赛一赛看哪一个组合作的最好,试验得到的数据最准确.〔在此过程中,老师针对不同的组给以适当的指导,关注一下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进行活动,并特别好地与同学合作〕[师]现在,我们每一组都得到了一组数据,同时我注意到大部分组分工合理,团结合作,使实验顺利地完成.表现最突出的是王波学习小组.我们祝贺他们小组.其他组的同学再接再励,争取在后面活动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下面是王波学习小组得到的数据:依照上表来试着回答以下问题串:〔出示投影片§6.1A〕〔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假如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变化趋势如何?〔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可能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样可能的?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思考过程及理由.[生]读表可知: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1.59秒.[生]从表中能够看出:第一行是支撑物高度h的值,从左往右逐渐增大;第二行是小车下滑的时间t的值,从左往右逐渐减小.由此可知,支撑物h越高,小车下滑时间t越短.[师]从表格中我们得出上述结论,依照我们做的实验和经验,谁来解释什么原因会有支撑物h越高,小车下滑时间t越短呢?这儿我给大伙提供演示课件.[生]从演示课件不难发明:小车是从同一块木板上滑下的,也确实是说,小车滑行的长度确实是木板的长度.当木板支撑得越高,它形成的坡度越陡,下滑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自然就会随着坡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师]特别好.我们接着来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观看和计算,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生]不相同.当支撑物高度从10厘米变化到20厘米,小车下滑的时间缩短了4.23-3.00=1.23秒;当支撑物高度从20厘米变化到30厘米时,小车下滑的时间缩短了3.00-2.45=0.55秒;……当支撑的高度从90厘米变化到100厘米时,小车下滑的时间缩短了1.41-1.35=0.06秒.[师]看第〔4〕个问题,依照〔3〕你能可能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如何可能的.[生]由〔3〕可知,h从10厘米开始增加时,所用的时间t变化较快;当h从60厘米开始增加时,每增加10厘米,所用时间t每次减少约0.09秒、0.09秒、0.06秒.因此当h=110厘米时,t的值能够是1.35秒到1.29秒中任意一个值.[师]由以上问题串可知,h和t是两个变化的数量,而h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t 的变化,下滑时间和支撑物高度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生活中的一个变化关系〔出示投影片§6.1B〕议一议〔1〕假如用表示时间,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的变化,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么样变化的?[生]从表格的数据可知:随着x的增加,y也增加.[生]从1949年起,1949~1959年,我国人口增加1.30亿;1959~1969年,我国人口增加1.35亿;1969~1979年,我国人口增加1.68亿;;1979~1989年,我国人口增加1.32亿;1989~1999年,我国人口增加1.52亿.[生]也能够说,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增加1.5亿左右.[师]在前一个问题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基本上变量.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在第二个问题中,我国人口总数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在此处,变量用字母表示,更显示了数学符号的简捷.而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借助于表格就能够表示出来.生活中有哪些例子也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生]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的过程中,时间是自变量,气温是因变量.[生]脉搏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过程中,运动强度是自变量,脉搏是因变量.[生]燃烧的蜡烛,高度随燃烧时间而变化,其中燃烧时间是自变量,蜡烛的高度是因变量.[师]同学们要举的例子特别多特别多,说给你的同伴听听.〔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发明生活中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Ⅲ.随堂练习研究说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服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假如不施氮肥呢?〔3〕依照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妨碍.解答:〔由学生口答完成〕〔1〕氮肥的施用量和土豆产量之间的关系;氮肥施用量是自变量,土豆产量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32.29吨/公顷;假如不施氮肥,即氮肥施用量为0千克/公顷,由表格可知,土豆的产量是15.18吨/公顷;〔3〕〔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能够回答氮肥施用量为336千克/公顷时比较适宜,因为如今土豆的产量最高;还能够回答氮肥的施用量为259千克/公顷比较适宜,因为如今土豆的产量与施用量为336千克/公顷时差不多,而又能够节约肥料;〔4〕那个地方要紧关注的是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都应鼓舞.例如能够如此说,氮肥施用量小于336千克/公顷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土豆的产量随之增加;但大于336千克/公顷时,施用量越多,土豆的产量越少.Ⅳ.课时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和体会.[生]今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的信息,并依照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并能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特别多.例如2003年春季的“非典”疫情,从4月中旬始,随着时间的变化,“非典”病人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在白衣天使的舍小家,为大伙,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化下,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非典,到七月底,抗击“非典”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非典”病人已全部出院.又一次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团结一心,勇敢坚强的民族.我相信,同学们争分夺秒,锻炼、学习真本领,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个会成为祖国栋梁!Ⅴ.课后作业1.课本P165、习题6.1第1、2、3题;2.收集生活中反映变量关系的例子.。
6、1小车下滑的时间教者:张军铭授课班级:七年级(14)班时间:2012.5.3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读取表格关系获取信息和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投身数学活动,养成观察,分析,总结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能有条理的进行思考与表达。
教学准备: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操作,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图片:通过这个图形告诉我们的信息,知道了身高与年龄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还可以预测18岁时的身高。
变化是永恒的,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引入变量之间的关系。
老师提出学生平时骑车下坡时坡的高度与车速的变化引入本节。
二、做一做:出示课本王波小组的实验,完成以下问题。
支撑物高度10203040506070下滑时间/ 秒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1)表格中的数据告诉你什么?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 是如何变化的?(3)H增加10厘米时,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三、议一议:出示课本“议一议”,完成以下问题。
时间/年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人口/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怎样变化的?(3)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0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是多少?(4)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小车下滑的时间海南省海南实验中学周志臻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理解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能够从表格中获得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2、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引导法四、教学准备:小车、秒表、木板、计算器、flash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上出现北京08年奥运圣火传递在三亚传递视频片断。
提问:在圣火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量?什么量在发生变化?(学生自由回答)2、课件上出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提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量?什么量在发生变化?(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出:在圣火传递的过程中,时间和路程、速度都在变化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年龄与身高、体重都在变化,这些变化的量,我们称为变量。
今天我们就开始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帮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
先从小车下滑的时间开始。
(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体会概念1、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
实验内容: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1:实验要求:四位同学上台共同完成,一位操作车、一位接车、一位按表、读表、一位记录,其他同学观察。
(实验得到的数据可能是:支撑物高度20厘米,时间1.47秒;支撑物高度30厘米,时间1.10秒;支撑物高度40厘米,时间0.91秒;支撑物高度50厘米,时间0.78秒;支撑物高度60厘米,时间0.71秒;支撑物高度70厘米,时间0.65秒。
)实验完成后提问:(1)这个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量是变量?(学生自由回答)(2)在这个实验中,哪个变量随哪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因变量与自变量的依赖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支撑物高度每增加10厘米,下车下滑的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同吗?提问(3)当支撑物高度8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有理即可)二、应用新知、目标深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等概念,以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1学生大胆回答,理解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等概念,活动2、3以分组必答的比赛形式进行,活动4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活跃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1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B 卷)一、七彩题1.(一题多变题)某种汽车行驶时间t (小时)与汽车油箱的余油量Q (升)有如下关系: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1)一变:根据表中反映的关系,试求出汽车行驶时间为6.5小时时,•油箱的余油量为多少升?(2)二变:已知该汽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根据表中反映的关系,•那么该汽车最多能行驶多远?二、知识交叉题2.(科内交叉题)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中间挖去一个边长为xcm 的小正方形(0<•x<8),剩余的四方框形的面积为S ,如图所示.(1)用等式表示S 与x 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一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当x=6cm 时,求S 的值.- 2 - 3.(科外交叉题)物理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弹簧伸长实验,并记录了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你知道这根弹簧最多能挂多少千克的物体吗?三、实际应用题4.下表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当销售量是5吨时,销售收入是多少?当销售收入为8000元时,销售量是多少?四、经典中考题5.(2008,沈阳,3分)观察图6-1-4中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______个圆.6.(2007,包头,3分)用火柴棒按照如图6-1-5所示的方式搭图形,则第8个图形中,所需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解:反映了汽车油箱的余油量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行驶时间是自变量,油箱的余油量是因变量.(1)40-4×6.5=14(升),即汽车行驶时间为6.5小时时,•油箱的余油量为14升.(2)10×100=1000(千米),即该汽车最多能行驶1000千米远.点拨: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二、2.解:(1)S=64-x2,挖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x是自变量,•剩余的四方框形的面积S 是因变量.(2)当x=6cm时,S=64-62=28(cm2).点拨:本题中剩余的四方框形的面积S随挖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x的变化而变化. 3.解:(1)反映了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15.5-10)×0.5=2.75(千克),即这根弹簧最多能挂2.75千克的物体.三、4.解:(1)销售量是自变量,销售收入是因变量.(2)当销售量是5吨时,销售收入为5000元.当销售收入为8000元时,销售量为8吨.四、5.65 点拨:本题反映了图形中圆的个数与图形序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图形序数是自变量,对应的图象中圆的个数是因变量.6.25 点拨:本题中图形反映了图形所需火柴棒的根数s与图形序数n•之间的关系是s=3n+1.- 3 -。
6.1小车下滑的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出示投影:1.认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展示从17岁以后不同年龄段男孩女孩的身高情况:(1)自身比不同年龄平均身高情况如何?(2)男、女孩不同年龄身高的比情况如何?(3)大致的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教师指明:这个图形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什么时候女孩平均身高变化不大,什么时候男孩比女孩身高增长的势头大.....现在我们只研究一个量(比如男孩的平均身高)与另一个量(如男孩年龄)之间的关系,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关心自己.二、探索新知识1.投影图表,学生观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格中的数据告诉你什么?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教师明晰:只要是表格中所提供的支撑高度,就可以通过表格容易查找到小车下滑时间的准确值.(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是如何变化的?(3)H增加10厘米时,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2.出示投影:议一议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怎样变化的?小结:学生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理解,不能将两个量联系起来看.利用表格来预测一件事物的发展的题目学生不易掌握,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教后记:。
第二本
1
根据上面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情况为 ( )
A .人口增加10亿的时间越来越短
B .人口增加10亿的时间越来越长
C .人口增加10亿的时间基本相同
D .人口增加10亿的时间完全相同 难易程度: 答案:A
2.下表是从
从上面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人口增长量最多的10年是 ( )
A .1959年至1969年
B .1969年至1979年
C .1979年至1989年
D .1989年至1999年 难易程度: 答案:B 第三本
3.用y 表示圆的面积,r 表示圆的半径,则圆的面积y=πr 2,在这个问题中 ( )
A .π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B .π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C .y 是自变量,π是因变量
D .y 是自变量,r 是因变量 难易程度: 答案:B 4.下列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没有关系的是 ( )
A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B .书的单价是8元,书的总价与册数
C .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身高
D .球的体积与球的半径 难易程度: 答案:C
5
当输入的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 ( )
A .
608 B .638 C .658 D .67
8
难易程度: 答案:C
6
如果明明在早晨8点开始工作,那么他什么时间未工作 ( )
A .4点
B .5点
C .12~13点
D .13~14点 难易程度: 答案:C
7.为了估计山上积雪融化后对下游灌溉的影响,在山上建立了一个观察站,测量了最大积雪深度与当年灌溉面积,得到了连续10年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分析,随着最大积雪深度的变化,灌溉面积的变化趋势是()A.最大积雪深度越大,灌溉面积越大
B.最大积雪深度越大,灌溉面积越小
C.最大积雪深度与灌溉面积没有关系
D.最大积雪深度是灌溉面积的一半
难易程度:答案:A
8.当x取2时,代数式2x+k的值为5,那么x取-3时,设y=2x+k,是y的值是()A.-5 B.1 C.-7 D.-3
难易程度:答案:A
第四本
92倍)
则第6行中的最后一个数为()A.31 B.63 C.127 D.255
难易程度:答案:B
第六本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的变化随城市的变化而变化,城市是自变量,气温是因变量
B.上面的表格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C.上表不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难易程度:答案:C
11.龙海村有耕地105 m2,共有a名村民,人均占有耕地p 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随p的变化而变化,a是因变量,p是自变量
B.p随a的变化而变化,p是因变量,a是自变量
C.a随p的变化而变化,a是自变量,p是因变量
D.p随a的变化而变化,p是自变量,a是因变量
难易程度:答案:B
12.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A.明明B.电话费C.时间D.爷爷
难易程度:答案:B
13.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A为圆心,线段A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难易程度:答案:A
14.如图,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较低,且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一会儿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
在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开始计时并设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下列图象中最符合故事情景的是()
难易程度:答案:D
15.由于干旱,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直线下降。
若该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的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旱开始后,蓄水量每天减少20万米3
B.干旱开始后,蓄水量每天增加20万米3
C.干旱开始时,蓄水量为200万米3
D.干旱第50天时,蓄水量为1200万米3
难易程度:答案:A
16.一个水池接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先打开甲,一段时间后再打开乙,水池注满水后关闭甲,同时打开丙,直到水池中的水排空。
水池中的水量V(m3)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则关于三个水管每小时的水流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甲B.丙>甲C.甲>乙D.丙>乙
难易程度:答案:C
第七本
17.我国人口总数y随时间x的变化而变化,那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都是不变量B.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
C.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D.x,y都是自变量
难易程度:答案:C
1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位同学是自变量,自行车是因变量
B.自行车是自变量,学校是因变量
C.学校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
D.骑自行车的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
难易程度:答案:D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