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
摘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有效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和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非智力因素
21世纪后,随着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人文关怀”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一、高校思想政治人性化的内涵
从本源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
在人类之初,“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要进行人性化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依靠人,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充分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必须符合人性,并且以培育人性完满的人为最终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方面的缺陷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人性化”教育手段严重缺失,这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不协调的。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本来就并不富余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时,师资短缺加剧,师生比不断攀高。
教师课时太多,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前沿领域的探索;学生管理者每天忙于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人性化”教育的意识。
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凭经验、凭感觉办事,将学生视为客体,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
注重规范的灌输,观念的形成以及习惯的培养,强调管理和制度建设,认为“管、卡、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忽略了人的情感需要。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觉性。
有的学生不珍惜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不思进取,只想毕业混张文凭;有的学生只看重分数和奖学金,不珍惜学校努力为他们提供的提高素质,锻炼自我的各种机会,不注重全面发展;
有的学生急功求利,把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长远的打算,一切都急需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学生为本,开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施
(一)注重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教育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工作手段,也是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正面直接地将教育内容注入师生思想内心。
但单纯的教育引导,容易形成教育者被动接受的情况,所以,也就是难以产生实效和长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承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作为了服务者,在思想理念上必须实现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必须更加到位。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
要通过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感召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注重社会需要与尊重个性相结合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和民族的希望,根据国家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并通过一定的制度要求来加以实施。
但由于学生的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等的不同,不性品格又是各个不同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成才需要的满足度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注重整体需要和规范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三)注重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相结合
大学是人类文化的沉积汇聚之地,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并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召唤广大师生,由此也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与此同时,包括基终硬件设施,自然环境,校园建筑等在内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可以最络营造高雅清新,适于精神养育,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师生优良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熏陶作用。
(四)注重思想与心理解困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人们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源于心理问题,如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观念变化和思想扭曲,由心理障碍引发的认知失调和
行为偏着等,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思想、心理问题,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直接抓住思想问题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手段,正确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注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
(五)注重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学生自主性和平等性凸现,想要采取传统的思路,遏制传媒传授渠道的扩张,或者阻止大学生接融日益多元的传媒信息,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而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坚持网下教育引导的前提下,将工作的范围拓展到网上,加强疏导和指导。
即在尊重大众传媒日益发展的实际的基础上,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不是简单抵制,而是因势利导,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传媒素养的高度切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举措,提高大学生对大众媒体本质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大众传媒各种信息的辩别能力和筛选能力。
一方面,通过网络,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服务学生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便捷、互动的优势,积极加强网上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想法,养成正确的想问题、看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雷骥.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 张连.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