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课文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39.39 KB
- 文档页数:5
挑山工课文原文
《挑山工》原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碰到过这类情况。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碰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明年,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我们很快就超出了他。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XXX身子躺在一块被XXX吹得干洁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发现XXX挑山工就座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
随后,我们跟他差未几同时启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
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XXX收拾整顿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衣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我很惊讶,走曩昔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每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类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
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XXX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挑山工》教材理解
XXX读过《挑山工》,现在作为教师的我讲授生读《挑山工》。
不仅是作家XXX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山民的独特视
角吸引了我,另有文中描绘的挑山工艰苦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打动了我,更有挑山工那种坚强不拔的攀登精神影响了我,我对这篇课文真可谓是情有独钟。
课文描写的是泰山的挑山工,非常遗憾我没去过泰山,但客岁10月8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小语会年会到过黄山,看到过黄山的`挑山工。
也许是受课文的影响,当我们的视野里一出现挑山工的身影,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们紧跟在挑山工的身后,马上“研讨”起来。
为什么他们挑子的两头是高度不一样,稍一窥察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担子走台阶时矮一头的挑在前面就不会碰到台阶。
(可课文插图中的挑山工的挑子可不是这样的,我上彀查了图片后也没弄认识打听。
)他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在他们休息时我试着挑了一下,还好勉勉强强能挪动几步,经过扳谈得知普通不会少于75千克,由于这和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他们每挑一斤是六角钱。
(课文里描写的挑山工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那么轻的担子,照这样看黄山和泰山挑山工的计酬可能不一样吧。
)“挑山工”这个名字可谓极富诗意——挑山的人。
可当你看到他们横挑着近百千克重担小心谨慎地上山,走折尺,斜行上,不停地攀登,想像中的那种诗意很快就被全部冲走。
可是当你知道:
黄山是现在中国唯一的同时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
发展与环境保护在黄山实现了圆满融合。
在黄山,挑山工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山上的食品、糊口用品、修建材料等都是挑山工挑上去的;同时,游客们在山上所丢下的垃圾则是他们挑下来的。
每一位游客上山前导游就告诉大家“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一开始大家都会不以为然,可开始登山后,每个人都会理解导游的话的。
可见黄山山道的行路之艰难。
可挑山工们肩上负着的是近200斤重的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