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5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15.00 KB
- 文档页数:13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第5周每周一练试题2015.04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第二卷交回。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5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Ⅰ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
1.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与山东相关的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2.“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
C.北宋的通判
D.明朝的厂卫
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4.以下笔记所列内容是对中国某朝代某制度的综合评价。
据此推断准确的是()
A.汉代的察举制
B.魏晋九品种正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6.有学者指出:所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dominium”一词,原有统治、管辖、控制、支配之意。
……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
由此可见罗马法()
A.仅仅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B.重要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
C. 只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
D. 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当代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广州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
A.商较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9.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这里对五四运动“多元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帝爱国运动
B.思想解放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0.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
下列地区最先被其占领的是()
A.台湾
B.东北
C.华北
D.华南
11.晚清小说《痴人说梦记》结尾是一场梦:梦见上海不再有“红头(外国人)巡捕”,街道两旁建筑没了洋字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一“痴人梦”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希望()
A.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振兴国家
D.停止内战,和平建国
12.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部治理国家的法律性文件应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3.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4. 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
作者意图
是
①表述日本侵略者为天皇效力的决心
②鼓舞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③说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④揭示日本当局走上自取灭亡之路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
15.某西方学者认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对此
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采取集体管理形式②以小国寡民为基础③属于直接民主制度④面向全体城邦居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是“罗马法发展简史”示意图。
据此分析罗马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是公民法的典范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己经比较完善
C.从两条轨迹着,罗马法发展都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查上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17..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权分立
18.“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19.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这一条款与哪部宪法的内容最相近()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20. 某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该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1875年宪法
C.德愈志帝国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2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2.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二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使俄国走上工业化强国之路
C.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死亡的规律
23.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
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24.观察右侧漫画:图中站着的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病人”
身上贴着标志为“$”的膏药。
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推断
图中的“医生”最有可能是()
A.丘吉尔
B.杜鲁门
C.尼克松
D.罗斯福
25.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
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
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 .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 .互相合作
D .互相对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共3小题,第26小题19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l4分,共50分。
)
26.(19分)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是古今中外政治体制的常见现象,但其出发点不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朝代的政制?图一中丞相的职责是什么?分析图二,联系所学知
识说明,相权是如何被分割的?(6分)
图三
(2)图三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三权”是怎样分配的?图三与图二的体制设计,其目的有什么根
本的不同?(5分)
(3)你认为图四、图五呈现的是近代哪两个国家的政制?结合图示,概括指出这两个国家政制的异同点。
(8分)
27.(17分)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历史上“巨人”的握手,往往引发“震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1989年5月,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会晤,在经过近三十年的波折后中苏双方宣布关系实现正常化。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四
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这次访华,签订了什么文件?(2分)这一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并指出该外交政策调整的目的。
(2分)
(4)材料四图片反映出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活动是什么?(2分)反映了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28.(14分)从苏联到后来的俄罗斯一直都开设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之声”时期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一一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上述条约内容主要体现了新中国哪一项外交政策?这反映了当时国际格局的有什么特点。
(3分)
“敌人之声”时期
6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开始在以往没有驻军的中苏、中蒙边界陈兵布阵,并陆续增加兵力,总数达到54个师计100万军队,并配备了包括核导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
一一摘自《环球网·历史》
(2)这段材料说明,中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基于这种变化,中国外交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外交新局面。
(6分)
“伙伴之声”时期
1994年9月江泽民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会谈。
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还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和科技关系、军事关系和国际关系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规定了中俄两国应当积极采取的措施及步骤。
这种关系既不是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
——摘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材料中的“伙伴关系”与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有什么不同?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俄联合声明》签署时的国际格局特点。
(5分)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第5周每周一练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考查郡县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
右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
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故应选A。
2.【答案】C。
【解析】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中“故常与知州争权”,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中央的措施。
故C符合题意。
依据所学,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
A、B、D三项说的是汉朝、唐朝和明朝的情况,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C。
3.【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依据所学,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故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所以应选B。
4.【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
依据所学,科举考试一方面可有利于官员素质
的提高和体现社会的公平;但另一方面,明代的时候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
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点,故应选D。
5.【答案】D【解析】考查唐代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排除A、B项;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排除C项;材料“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所以应选D。
6.【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特点。
材料“……所有权概念一开始出现,就获得了所有人对物绝对支配的含义”可知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符合题意。
仅保护公民还是贵族的财产权从材料不得而知,故A、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所以应选B。
7.【答案】B【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
依据材料“民族主义”可知这个运动以反侵略为主,选项中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材料“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
利用”正是义和团运动特点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B。
8.【答案】C。
【解析】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分析选项,A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B只是初步改革,并没有“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C符合题意,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进一步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D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C。
9.【答案】D。
【解析】考查五四运动。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故A、B、C都正确;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10.【答案】A 。
【解析】考查近代日本的侵华。
依据所学,台湾是在1895年,日本通过《马
关条约》割占的;东北是1931年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的;华北是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的;华南是1938年占领的。
故应选A。
11.【答案】A。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斗争。
依据材料“上海不再有‘红头(外国人)巡捕’”反映的是民族独立的希望;材料“街道两旁建筑没了洋字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体现的是国家繁荣富强。
故应选A。
12.【答案】A。
【解析】考查《共同纲领》。
依据所学,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它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其他都要晚,故应选A。
13.【答案】D 【解析】“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材料强调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折。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出已经成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故C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资本输出开始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D
14.【答案】B【解析】考查抗日战争。
从漫画题目“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说明日本侵略中国必然走向失败,同时也是在鼓舞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信心,故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B。
15.【答案】A 【解析】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雅典的民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所享有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并不享有。
故第④项错误,含有该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B、C、D三项。
所以应选A。
16.【答案】C 【解析】考查对罗马法的认识。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六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其有效的维护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故C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均正确。
所以应选C。
17.【答案】B。
【解析】考查美国的联邦制。
依据所学,材料“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是
指美国的州有较大的自治权;材料“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是指联邦政府有较大的权力,这两个特点是美国联邦制的内容。
故应选B。
18.【答案】C 【解析】考查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因此不具有借鉴意义,故A项错误;B项是望文生义,是对材料的曲解;1787年宪法“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说明它只适合美国特殊的国情,不具有普适性,故C项正确;D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C。
19.【答案】D 【解析】考查中法政治体制的比较。
依据所学,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法
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须有总理副署方可生效。
其他与题意不符,故应选D。
20.【答案】B 【解析】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
依据所学,英国、德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不存在所谓的民选总统,故排除A、C;美国总统室友选民间接选举选出,而不是由国会选出,故排除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
故应选B。
21.【答案解析】D 解析: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是在南京解放后,新中国的成立结束的。
因此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④。
其它两项都不是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
故本题选择D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理解
22.22.解析:“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指的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应选C。
答案:C
23.【答案】B 【解析】考查巴黎公社。
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事巴黎工人1848年6月起义,故C错误;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是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故D错误。
所以应选B。
24.【答案】B 【解析】考查战后的美欧关系。
依据所学,二战使欧洲严重削弱,国际地位
一落千丈,经济一片萧条,社会处于爆发革命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援助。
而战后出奇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故应选B。
25.【答案解析】D解析: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据材料“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故D项正确,
A、B、C均错误。
26.(19分)
(1)朝代:秦朝、北宋。
(2分)职责:辅助皇帝丞相处理政务。
(1分)
原因: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权归枢密院,财权归三司。
(3分。
如笼统答“相权一分为三”给1分)
(2)分配: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3分)不同:前者是为了加强皇权,后者是为了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
(2分)
(3)国家:英国、德国(德意志帝国)。
(2分)异:前者国王没有实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
(2分)后者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皇帝议会对皇帝没有监督权(皇帝控制议会等等)。
(2分)同:都属于君主立宪制。
(2分,若答代议制亦可)
26.【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首先分析图片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可知:图一应是秦代的中央政府结构;图二应是宋代的。
依据所学,他们的职责
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宋代的时候,为分割相权,设立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掌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相权被一分为三。
第(2)问,主要考查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
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分析回答,总统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国会掌握立法权,相互牵制、彼此均衡。
前者是为了加强皇权,后者是为了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
第(3)问,主要考查英德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首先分析图片,由图片四的相互关系可知应是英国的政体,有图片五的相互关系可知应是德国的政体。
结合所学及图片可知,两国虽都为君主立宪的政体,但两国元首享有的权力不同,权力机构之坚定相互关系也不同。
27. (17分)(1)标志:国民党一大(2分)
重大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分)(2)文件:《中美联合公报》(或中美上海公报)(2分)
意义: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分)(3)表现:不结盟。
(2分)目的: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分)
(4)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分)基本特点:一超多强。
(1分)28.(14分)
(1)“一边倒”。
(1分)特点:美苏两大集团进入“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形成。
(2分)(2)变化:中苏关系恶化,进入敌对状态。
(2分)调整:与美国改善关系。
(2分)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分)
(3)不同:建国初是结盟关系,后者明确宣布不结盟。
(2分)特点:两极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
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和所学分析解答。
如材料“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一一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但是正处于两大集团的对峙时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苏联的一边。
第(2)问,主要考查20世纪6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回答时结合材料“6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开始在以往没有驻军的中苏、中蒙边界陈兵布阵,并陆续增加兵力,总数达到54个师计100万军队,并配备了包括核导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
”可知,至上关系严重恶化,出现了对抗;为此中国调整了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第(3)问,主要考查当代中俄关系的特点。
回答时结合材料“……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种关系既不是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
”及前两问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