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16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面对着这一重大课题,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方面,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通过学习大会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用价值, 吸收和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 以外来
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 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大学生身处浓郁的学习环境, 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应该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学习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 武装自己的头脑, 丰富自己。
二、大学生应该积极为构建和谐文化作贡献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 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 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 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没有和谐文化, 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 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三、大学生应该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文化的兴衰, 全在于创新与否。
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程度和文化发展前景, 主要看其创新能力的高低。
而文化的兴衰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因此,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从根本上说, 文化发展力是由经济决定的, 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
然而, 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历史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科技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 都会有重大的文化创新引导,需要有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的作用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用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文化创新具有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的发展阶段, 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 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在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 应该跟上时代的主旋律, 以刻苦钻研、怀疑、求实的态度应对挑战, 成为文化创新的积极力量。
四、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员
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有效的传播手段。
大学生在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 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知识积淀, 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 能够通过学习把握住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 领会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第二, 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增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氛围。
可以把社会主义文化与艺术相结合, 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丰富传播的方式和形式, 让社会主义文化更喜闻乐见更具渗透力。
第三, 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大学生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现在高校积极倡导广大学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各个角落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宣传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广泛性, 让它真正成为全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弘扬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古老文明,振兴13亿人血脉相连的中国灿烂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身为新世纪的一代,能够参与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事业中,我们感到无比荣耀且责任重大,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