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油品变质的原因及防范
- 格式:docx
- 大小:17.55 KB
- 文档页数:3
成品油油品变质的原因及防范
在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紧的今天,油品抽检不合格或者被客户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对于任何一座合法经营的油站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由此所带来的损失不仅在罚款和赔钱,舆论的压力往往能决定你的死活。
然而,对于缺乏质量管控手段的民营站来说,尽管在采购环节老实厚道,但油品质量老是免不了“挂彩”,难言之隐无处告白。
问题会出在哪?
案例
2008年12月,共计有32台电喷式小汽车因使用G公司所售的97号汽油而导致油泵损坏的投诉。
发生故障车辆多为定点记账加油单位,车型有宝马、凌志、捷达、桑塔纳等。
原因分析:该公司接到客户投诉后,立刻在加油机取样送至检验中心化验分析。
经检验,油品溶剂洗胶质超标4倍多,达18mg/100ml(标准:不大于5 mg/100ml)。
造成胶质不合格的原因是油罐长期没有清洗。
据了解,老城区的加油站,最短四年,最长十几年没有清洗过油罐,罐内有水、铁锈等。
另一原因就是柴油罐车没有清理干净就改装汽油,因混载而造成油品质量不合格。
油品溶剂洗不合格造成的结果:油罐长期没有清洗,油品容易氧化变质,颜色加深变黑,沉淀物和胶质增大,在发动机中使用时形成的沉淀物数量越多,易堵塞油路、粘结气门、增加积碳、降低发动机功率。
发动机燃料在常温条件下有被氧化的趋势,燃料氧化后生成胶质。
胶质是一种烃类经过氧化、聚合、缩和而成的深棕色或黑色的含碳、氢、氧、硫、氮等的复杂化合物,分子量大,不能挥发。
当胶质生成量不大时,能溶于燃料,但随着氧化的加剧,胶质含量较大,使燃料的颜色加深,直至生产胶状沉淀。
实验室测定胶质的实验方法是汽油在试验条件规定的热空气流中蒸发(人工氧化),油中的烃类氧化、聚合、缩和生成胶质。
溶剂洗胶质可以作为发动机燃料在储存时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由于燃料中化学成分不同,安定性不同,油品的储存的条件也不同,因此在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抽样测定油品的溶剂洗胶质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决定是否应立即使用或可以继续储存。
油品变质
一、物理原因
由于油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不同品种、不同牌号油品混油污染造成质量指标下降。
例如油罐车没有按要求执行专车转运等。
混入水杂等或油品轻组分蒸发导致油品质量变化等。
二、化学原因
由于油品组成成份易氧化造成质量指标下降,汽柴油汽柴油变色、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的烃族组成,及其致色组分与微量杂质含量。
比如汽油中烯烃含量,二烯烃含量高的汽柴油容易缩合产生致色物引起变质和变色。
油品或是遇光、遇热导致油品的成分发生变化。
如MMT见光分解,析出沉淀物堵塞油路等。
防范油品变质的方法
一、减少轻组分蒸发和延缓氧化变质
1.降低温度,减少温差
温度高时蒸发量大,氧化速度也加剧。
所以要选择阴凉地点存放油品,尽量减少或防止阳光暴晒,如埋地罐。
还要求在油罐外表喷涂银灰色或浅色的涂层,以反射阳光,降低油温。
为减少油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蒸发,应多用罐装,少用桶装。
降低储存的温度,有利于减少蒸发,延缓氧化,减少油品胶质增长的倾向。
2.减少来回倒罐
减少油品与空气的接触,也有利于延缓油品的氧化。
3.减少与铜和其它金属接触
各种金属特别是铜,能诱发油品氧化变质。
试验证明,铜能使汽油氧化生胶的速度增大6倍。
因此,尽量减少油罐、油机等部件使用
铜制部件。
油罐内壁涂刷防锈层,能较好地避免金属对油品氧化所起的催化作用(涂层还能防止金属氧化锈蚀),减缓油品变质的进程。
4.要密封储存
主要是整装的高级润滑油和特种油品,应当采用密封储存,以减少与空气接触和防止污染物侵入。
二、防止混入水杂造成油品变质
1.定期检查油罐底部状况和清洗储油容器
油品储存的时间越长,氧化产生的沉积物越多,对油品质量的影响越严重。
因此,要定期检查罐底水杂,罐底水不得超过50mm。
油罐必须3~5年就要清洗一次。
加油站应每年检查罐底一次,以判断是否需要清洗。
2.定期抽检油品,确保油品质量
为确保油品质量,防止在保管过程中质量变化,要定期对库存油品抽样化验。
储存油品3个月以上均应复验一次。
对于易于变质、稳定性差、存放周期长的油品,都应缩短复验周期。
三、防止混油或容器污染变质
1.不同性质的油品不能相混,各储罐、管线、油泵分组专用,不同性质的油品,不要混用。
2.油桶、油罐、油船、油罐车等容器改装别种油品时,应进行刷洗、干燥。
灌装与容器中原残存品种相同但等级不同的油品,可根据具体情况简化刷洗手续,但必须确认容器合乎要求,才能重复灌装,以保证油品质量。
用使用过的油桶、油罐、油罐车、油船灌装中高档润滑油时,必须进行特别刷洗,即用溶剂或适宜的汽油刷洗,要求容器达到无杂质、水分、油垢和纤维,并无明显铁锈,目视不呈现锈皮、锈渣及黑色油污,方准装入。
2017-07-26 海岳互联加油站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