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 格式:doc
- 大小:550.50 KB
- 文档页数:21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虽然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A . 打肿脸充胖子
B . 乐此不疲
C . 李代桃僵
D . 肆无忌惮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研究表明,,。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③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 . ⑤①④②⑥③
B . ②①⑥③⑤④
C . ⑤②①④⑥③
D . ⑥③⑤①④②
3. (2分) (2019高二上·厦门开学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 . 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 .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 .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思想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主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的天下情怀体现为《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程颐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强调尊重自然与社会。
①是学习、包容、对话的文明②和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出的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③同时对自然科学有一种强烈的推崇④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在世界观上强烈地排斥宗教⑤同时也是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⑥而儒家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提倡兼容并包
A . ①③②④⑥⑤
B . ②④③⑥①⑤
C . ③④⑥⑤①②
D . ⑤①②③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5. (14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
天顺元年进士。
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
田。
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
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
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尺寸地。
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
言官争论救,得释。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
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
遣韶巡视。
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
寻进左侍郎。
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
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
弘治二年秋,还朝。
明年,改吏部。
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
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
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
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
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
御史彭程以论皇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内官王明、苗通、高永杀人,减死谴戍。
昌国公张峦建坟逾制,役军至数万。
畿内民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辄免徭役,致见户不支,流亡日众。
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
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乃命乘传归。
月廪、岁隶如制。
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
又明年,卒,年六十六。
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B . 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C . 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D . 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锦衣,即锦衣卫,明代开始设立的军政特务机构,清朝统治者效仿设立,亦称锦衣卫。
B . 言官,即监官和谏官,并称台谏,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C . 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
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明代卫所兵制也设置了百户所。
D . 徭役,始于先秦《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
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彭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
他接受皇帝的命令,与季琮审查没收民田一案,陈述事实,反对权贵与百姓争夺尺寸之地。
B . 彭韶临危受命,体贴民情。
他在陈辅攻陷府城大肆抢掠时,接受朝廷巡视任务,一举歼灭盗贼,他同情商人,为之减负;怜悯灶户的苦楚,为之上书等。
C . 彭韶极力上疏,直言劝谏。
他也极力陈述光禄寺供品过度浪费、百姓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等事,皇帝却对此不理不睬。
D . 彭韶不徇私情,为人所恶。
他在刑部任职,秉持节操,与王恕、何乔新并称三大老,被贵戚等权贵排挤,不能施行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
言官争论救,得释。
②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
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6. (11分) (2019高一上·江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
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徙为上郡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匈奴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
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晋书.郭默》)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B .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C .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D .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从:率领
B . 惜乎,子不遇时遇:碰上
C .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军:军队
D .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及:赶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广善于骑射,英勇善战。
从军之始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骑射本领,被任命为汉朝廷的中郎将。
B . 李广治军严明,足智多谋。
他从担任上郡太守镇守边境,匈奴都被畏惧李广,不敢踏入边境一步。
C . 李广体恤士卒,同甘共苦。
当遇到缺粮断水的时候,他绝不会比士兵先喝一口水,先吃一口饭。
D . 李广廉洁正直,深受爱戴。
得到赏赐就会分给部下,身居高位多年,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②《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
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诗人寓居于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 .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 .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 .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
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 .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 .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 .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4)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借古讽今,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五、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45分)
9. (12分) (2019高三上·徐汇月考)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打一个电话
李登建
①从窗前我看见她又出现在楼门口,我决定推迟下楼,我得避开她。
②近来我怕碰见她,甚至有点像老鼠害怕猫一样躲着她,可是有时“冤家路窄”,越想躲越躲不开。
大前天我一出楼门,她正提着一桶水从水管子那里走过来,问我电话打了没有,我应着一定打,一定打,慌忙脱身;昨天我刚下楼梯,她又攥着笤帚幽灵似的从楼道后转出来,还是问打电话的事,我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支支吾吾,贼也似的溜走……
③她是新来的清洁工,半个月前才接替了她的前任小刘。
她的前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儿子五六岁,像一枚挂在屁股上的钥匙,她干活时那男孩儿就就跟在身后,衣服脏兮兮的,抓过油条的手到处乱摸,就不免叫人厌恶了。
那女人也不讲究打扮,蓬头垢面,蜡黄的脸最早总是阴沉着,从来不做出副笑摸样,迎着楼主人们笑着问声好,这样楼主人们对她怎能有好印象?有人说他哪天没拖楼梯,有人说她也不擦擦储藏室的门,尤其是后来,这个女人竟然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
楼主人们实在受不了了,几个人串通,坚决要求换掉她,说她不负责任,打扫卫生不积极,不干净。
④也许是物业管理处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意见,调换来的这个清洁工穿戴整齐,手脚麻利,四十七八的人了模样还挺俊俏。
与她的前任明显不同的是,她特爱说话,远远地就跟你打招呼,嘘寒问暖,又是长又是短说个没完。
那天我在楼梯上头一回见到她,她就问我在哪个部门上班,孩子学习好不好,又对我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在家闷着,动不动就发脾气,爷爷一样地难伺候。
她就说自己家在南面六里路外的疙瘩李村,人家都有大厦檐砖房她还没有,就得想法出来挣钱。
她每天早晨骑着车子来,晚上回去。
下雪那天在路上滑倒,从车子上摔下来,现在腿还疼。
我问她能拿多少工钱,她前后指了指说,这6座楼12个楼道的卫生都是她打扫,一天下来腿发胀,一个月才500块钱。
我说太少了。
她说是少,可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都是托人来的,人家都有关系,她老担心被辞退。
说到这里她朝我跟前凑过来,说:“你给俺公司打个电话行不?”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你就说我在这里干得挺好,你们很满意。
”她又说,“你不知道,我以前在东区干,大伙儿都夸我干得好,你们不愿意用刘庄的小刘,才把我调过来的,你放心,我保证好好干。
”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打。
”她追着我喊:“我叫李玉梅。
”
⑤不打这个电话恐怕我就摆脱不了她的纠缠,可是打吧,虽然她来后楼道的卫生状况好像比以前好了,但这才是个开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为时尚早?而且我打这个电话应该征得全楼住家的同意啊。
不过,我自己打个也没有多大关系,她不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差使吗?这个要求也够可怜的,为她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不应该?于是我从桌子上的书堆里翻出她告诉我的那两个号码,抓起电话拨通一个。
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冷漠,我详细说明了情况,为引起他的重视,甚至适当作了艺术夸张,可那苍老的声音只无所谓地“哦哦”了两声,就挂断了。
我不甘心,又拨另一个号码,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笑起来:“这个李玉梅又来这一套了!”我急了,很严肃地说:“是真的,她真的干得不错!”对方没再说什么,“哈哈”的笑声却更大了。
我感到很泄气。
我能把这个结果告诉李玉梅吗?
⑥转眼春节到了,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压倒一切的大节日,放长假,什么活儿都撂下,痛痛快快地玩、闹,沉浸在浓似酒的欢乐气氛中。
到除夕夜,燃放大雷子、钻天猴、彩筒的阵势简直就像当年辽沈战役发起总攻,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下半夜才归于沉寂,像这场战役取得了最后胜利。
早晨我起床后,走到阳台向外面一望,下雪了!晶莹透亮的雪花正粉蝶似的纷纷扬扬地飞舞着,站在窗前似乎能听见蚕食桑叶似的沙沙声。
楼外的空地、花池,铺了厚厚的一层雪,丛丛花木变为了琼簇。
我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
正在我出神眺望时,忽然发现一豆红粒儿在洁白的雪野上浮动,仿佛丹青妙手的彩笔在一张阔大的宣纸上滴了一点红,又仿佛千树万树梨花中竟有一枝红梅孑然地绽开花瓣,那么鲜艳、动人。
它的出现立刻使茫茫玉宇生动无比,这是一首意趣盎然、境界壮丽的诗。
渐渐地,这点红在拉长,原来是个红衣女人。
红衣女人正朝我们楼走来,近了看清恰是李玉梅。
大年初一不在家过年来做什么?我怀着好奇心出来看。
⑦李玉梅已经从楼道后的“仓库”里取出扫帚,刷刷地扫楼门前的雪。
我受到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
她说雪得趁早打扫,结了冰就不好扫了,鞭炮皮也得扫掉,要不会刮得到处都是。
⑧我问她:“步行走这么远全身不冻透了?”
⑨她说骑车子怕再摔倒。
⑩扫完我们楼前,她还要到别处去扫。
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
……
(选自《名家精品微型小说排行榜2009》)
(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⑥段画线处塑造人物手法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我推迟下楼”,躲避她央求我打电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加宣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狭隘意识。
B . “我受到了感动,也拿了一张锨,一边‘帮’她干,一边问她为什麽今天还来”,话里有话,既含蓄的表达了“我”对女清洁工的同情、赞扬,又为进一步揭示小说的劳动最光荣主题做了铺垫。
C . “临走,她又央求我:‘你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啊?’”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背后蕴含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和焦虑,使作者进一步明白了她的动机是纯朴的。
D . 清洁工在春节一大早来扫雪,穿着漂亮,她的勤劳、细心使“我”感动,她的信赖、嘱托使“我”心灵颤动,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细腻又巧妙。
E . 对“这个女人竟胳膊上箍着黑纱来干活,给楼道带来一团晦气”的描述,表现了人们战胜封建礼教残余和危害的信心。
(4)有人说,第③段中对“三十来岁的年轻女人”的插叙文字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打一个电话”的作用。
10. (9分)(2019·崇明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审美救赎何以可能
潘知常
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
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
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
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
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
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
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
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出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之后,人类失落的生命就只有在审美与艺术中才能够赎回了,当然,这就是审美救赎的登场。
可是,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
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他们都只关注到了审美与艺术的一般本性,并且只是从审美与艺术的一般特性入手,去对此加以说明,但是却都忽视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也忽视了从特殊本性去对此加以说明,因此,也就未能促成这一困惑的最终解决。
③换言之,对于审美与艺术,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美从何处来?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是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的?美是如何拯救我们的?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人类是怎样创造了美?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如何创造了我们?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
④问题的关键,当然在于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象呈现。
⑤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
正如吉尔伯特、库恩在《美学史》中断言的:“它体现了人们创造象征和符号的独特而神奇的力量。
”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感性直观的思”。
而且,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
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
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
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是意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凸显而出,也将人之为人的无限本质和内在神性凸显而出。
因此,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
劳·波林曾经说:象征,就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中国人也常感叹“形象大于思想”。
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呈现的是主体内涵,是生命的对象物,而与赋予形象以意义无关,也与充当形象的注脚无关。
⑦由此,不难发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
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
意象呈现是生命的庆典。
通过意象呈现,我们从物的世界迁徙到意义的世界,从功利的世界迁徙到虚无的境界。
意象呈现即最后的救赎之物。
而现在我们最大的失败也正是遗忘了这一点。
语言已经被物化了、工具化了。
意象呈现也因此而隐遁不见。
因此,我们现在所应当去做的,就是让意象呈现超出自身而指向另外的东西,呈现出意象背后的无名的真实的东西、高于生命的东西、高于死亡的东西。
借助于它,我们得以亲近自然而毋需跋山涉水,并且可以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
⑧由此,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
由此不难发现:过去以情感来区别审美与艺术,是错误的。
艺术的核心不是情感,而是意象呈现,也就是象征。
(有删改)
(1)第①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有何作用?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下列对“意象呈现”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 . 意象呈现与“超验表象的思”“纯粹的思”等概念借助神秘联想相互关联。
B . 意象呈现只是一种符合表现,传达客体内涵,是现实的异质同构甚至图解。
C . 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意在凸显人类的精神,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