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课后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记一记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知识体系
1个前提条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
2种误差——系统误差: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碰撞中其它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带来的影响
偶然误差:测量和读数时带来的误差
辨一辨
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无需测质量.(×)
3.利用气垫导轨测碰撞中的不变量导轨要调成水平.(√)
4.利用等长悬线悬挂小球碰撞测量碰撞中的不变量,两小球大小可以不相等.(×)
想一想
1.碰撞中怎样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如何测质量和速度?数据如何处理?
提示:实验中要保证是对心碰撞.用天平测质量,利用纸带以及光电门测速度,利用猜测验证的方法处理数据.
2.使用气垫导轨应注意什么?
提示:调整气垫导轨,确保导轨水平.
3.利用单摆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
提示:两小球静止时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时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
思考感悟:
练一练
1.采用案例一(使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
A.给气垫导轨通气
B.对光电计时器进行归零处理
C.把滑块放到导轨上
D.检验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是否能够挡光计时
解析:为保护气垫导轨,在一切实验步骤进行之前,首先应该给气垫导轨通气.
答案:A
2.[2022·宁夏模拟]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采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仪器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局部,在白纸上记录重锤线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A,B,C,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A,B
B.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C,B
C.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将同时落地
D.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不会同时落地
解析:最远的C点一定是被碰小球的落点,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将减小,因此A,B均错误;由于被碰小球是放在斜槽末端的,因此被碰小球飞出后入射小球才能从斜槽末端飞出,两小球不可能同时落地,C错,D对.
答案:D
3.(多项选择)
如下图,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把两个等体积小球用线悬挂起来,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后它们相碰,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计算小球碰前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弹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在一起共同运动
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选项A 正确;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
到了mgh =12
mv 2,即初速度要求为0,选项B 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是否为弹性球无要求,选项C 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多种运动情况,选项D 正确.
答案:ABD
要点一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1.[2022·山西联考]某同学运用以下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碰撞实验来寻找碰撞前后的不变量: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纸带、外表光滑的长木板、带撞针的小车A 、带橡皮泥的小车B 、天平.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天平测出小车A 的质量为m A =0.4 kg ,小车
B 的质量为m B =0.2 kg
B .更换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C .小车A 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车后固定纸带,把小车B 放在长木板中间
D .把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在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连接电源
E .接通电源,并给小车A 一定的初速度v A
(1)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中,比拟理想的一条如下图,根据这些数据完成下表.
(3)根据以上数据猜测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按照先安装,后实验,最后重复的顺序,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步骤为ADCEB.
(2)碰撞前后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由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求出速度.碰后小车A 、B 合为一体,求出AB 整体的共同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通过计算得下表.
(3)由表中数值可看出mv 一行中数值相同,可猜测碰撞前后不变量的表达式为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
答案:(1)ADCEB (2)见解析
(3)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A 、B 两球在碰撞中的不变量.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 、B 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的竖直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点对齐.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A 球的直径________B 球的直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 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 A ________m B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号).
A .水平槽上未放
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B .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与B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C .A 球和B 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D .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m A 和m B ,如图乙所示,E 、F 、J 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中所选小球和实验的记录纸判断,A 球没有碰撞B 球时的落点是________点,A 球与B 球碰撞后A 球的落点是________点.
解析:(1)为了保证能够发生一维碰撞,那么两球球心应该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故需要使两球的直径相等;为了使碰撞后不反弹,必须使m A >m B ;
(2)由于A 、B 球都从平台上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可以用位移的大小代替速度的大小,故需要测量的有:未放B 球时,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