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91 KB
- 文档页数:6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科目考
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老师:
姓名:学号:成绩:
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腐败是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
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分析,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权力、自制力、对策
一、腐败及其类型
腐败似乎是一个永远新鲜,又永远存在的社会问题。
腐败在当代社会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当谈到腐败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腐化和腐朽。
但腐败与腐化、腐朽的引申义以及当今使用的主要词义则有区别:腐化主要是指思想行为的变坏,尤其是生活上的堕落;腐朽主要指思想陈腐、生活方式堕落或制度败坏;而腐败是一种广受关注的不良社会现象。
但腐化、腐朽与腐败也有内在联系,即腐化、腐朽的思想与行为,是腐败产生的基础,而腐败往往同时具有腐化、腐朽的思想行为表现。
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
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
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
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
腐败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
公共权力型腐败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的腐败行为:
1.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损
公肥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以权谋私、部门的领到行贿卖官、学术
造假、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等。
2.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比如司法机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办“人
情案”,在案件审理中收取利益等。
3.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比如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
索取贿赂、拿取回扣等。
公共权力型腐败是目前发生率最高、影响最恶劣的腐败形式。
非公共权力型腐败目前主要表现在三种类型上:
1.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
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
2.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
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
其进行金钱交易等。
3.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
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二、腐败现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起飞以及不断与世界接轨的大变革时期。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人们常能看到一些关于腐败案件的报道,2013年7月8日,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刘志军被一审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3年5月12日,中纪委发布消
息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6月8日,国务院集中公布了一批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名单,刘铁男被免职。
刘铁男被媒体爆出包养多个情妇,住宅查出多个银行账号,存款高达千万;2014年6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可以说,腐败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了。
三、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腐败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似乎觉得出现的这么多的腐败问题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直接的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香港特区在控制腐败上做得最好,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其实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主义体制还不完善造成的。
腐败问题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各国,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强国均普遍存在,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的旧中国也是存在着大量的腐败现象,众所周知,我们的历代的各国政府就是因为腐败才导致众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亡国。
腐败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又有多种多样的现实原因。
大体说来有这样几以下个方面。
1.我国曾经是一个被封建阶级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国家,这在世界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
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还在影响着很多人,而且,改革开放以
来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因而在许多人的思想里存
在滋生腐败现象的思想基础,比如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
2.体制上的漏洞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都还
处于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新建立的制度还不成熟,有些制度还没有来
得及建立,这在客观上难免会出现制度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给腐败
分子以可乘之机。
3.市场经济特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腐败现象产生重要因素。
我国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的竞争性、重利性、等特性,这既有积极的一
面,同时也有消极的—面,其消极的一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滋生腐败
现象具有很大的诱发力。
总的来说,腐败现象是私有制的的产物,也就是说,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腐败的本质就是剥削,腐败的实质就是一种权力的蜕变或异化。
人的私欲过分膨胀,发展到贪欲的程度,就会违背公共道德,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谋求私利,会出现腐败行为就可能出现权利异化现象,将本应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权力变为损害公众利益、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马克思指出:这种权力异化现象产生于分工和私有制,而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样东西,他说:“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的人,而不是人驾驭这种力量。
”因此,只要消灭私有制以及私有观念,才能最终消灭腐败现象。
腐败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古今中外,多少政党和政权由于腐败而瓦解和灭亡。
对任何一个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与统治集团来说,腐败的最严重后果,莫过于亡党亡国。
当然,对于普通名百姓来说,也绝对是不幸的。
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安定团结,丑化党和政府的形象,消解党和政府的权威,蚕食统治基础,丧失政权的合法性。
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以权谋私行为,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
在精神文化层面,腐败不但侵蚀腐败者的思想、灵魂、道德,而且腐蚀整个社会的精神和信仰,毒化社会风气,把人往金钱化、私欲化的道路上引。
曾经看到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老师问学生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学生说想要当一个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钱。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贪污腐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下一代的价值观,我认为,这才是腐败问题最大的危害。
四、治理腐败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
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
2.建立完善预防机制。
所谓预防机制,是指通过采用防范措施和手段,达
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主要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方方面面有
章可循,比如严禁领导干部参与工程建设领域,建立领导干部家庭财
产报告制度等。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
务,必须健全制度,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
坚持舆论监督、群众监
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机制。
4.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
腐败行为往往涉及不同级别的政府官员,查
办起来容易受到阻挠。
因此反腐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从事调查活动的
权利和自由,才能避开干扰,对腐败案件一查到底。
5.加强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
通过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爱国主义热情,使
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各种
不良思想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6.加强国际反贪合作。
腐败行为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国际现象,世界各国
都是腐败行为的受害者,而预防和根除腐败是各国的责任,因此各国
应当相互合作,力求根除腐败行为。
腐败问题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放任自流,就可能会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毛泽东时代就开始就不遗余力地进行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在这几十年的反腐败斗争中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大批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例如贪污受贿、为黑社会充当保护伞的文强,又如最近因涉嫌严重经济违纪问题而被双规中山市政府市长李启红。
总之,反腐败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无论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打击力度,还是加强监督机制,都不能立竿见影,惟有坚持不懈,真抓实干,反腐败才能收到好效果。
一个国家是否兴旺发达,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不在于有没有腐败,而在于有没有力量和勇气同腐败现象做斗争,有没有办法不断地消灭它。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
完善、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总体觉悟的提高,腐败现象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减少到最低程度。
大学生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拥有光明的前程,充满美好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学会廉洁自律,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廉洁修身》大学版,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第二版,尚重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