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上海)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46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与表达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概念,掌握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常用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能够独立完成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概念及意义。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4. 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实践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概念、方法及意义。
2. 难点:文字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概念、方法及意义。
2. 演示法:展示文字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践任务。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沪教版必修。
2.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等。
3. 实践任务: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践任务。
六、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2.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3. 能够独立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任务,提高信息素养。
七、教学内容1. 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3. 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实践任务。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意义。
2. 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操作。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意义。
2. 演示法:展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践任务。
十、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沪教版必修。
2.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等。
3. 实践任务: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践任务。
六、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3. 能够制定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策略,提高信息素养。
一、教案主题: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多媒体信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常用的多媒体加工软件,如PowerPoint、Photoshop 等。
3. 掌握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技巧,如图片处理、音频剪辑、视频制作等。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多媒体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工具和软件。
3. 图片处理技巧: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编辑和美化。
4. 音频剪辑技巧:使用Audacity进行音频文件的剪辑和合成。
5. 视频制作技巧:使用PowerPoint和Video Editor进行视频的拍摄和编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多媒体信息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图片处理、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技巧。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项目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多媒体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图片处理、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3.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学生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评价其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媒体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加工软件,如PowerPoint、Photoshop、Audacity 等。
图片处理、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多媒体信息加工软件的高级功能。
创新性多媒体作品的策划和设计。
七、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网络连接。
2. 软件准备:PowerPoint、Photoshop、Audacity、Video Editor 等。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通过实例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1.2 信息技术的分类与作用介绍信息技术的分类,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阐述各类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知识传播等。
1.3 信息技术与生活分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
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工作原理。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种类和性能指标。
2.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系统等。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技术3.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介绍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
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讲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掌握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
3.3 网络安全与防护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如病毒、黑客等。
教授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如使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
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4.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功能和常用软件。
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等。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
4.3 数据分析与处理介绍电子表格在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如排序、筛选、公式函数等。
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5.1 演示文稿软件概述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功能和常用软件。
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设计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3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一一、教材分析《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五小节。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前面的文本、数据和图片的加工,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
声音信息的加工能为后续的学习,如本章中视频制作中的配音,以及网页制作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处理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声音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它的学习对于第二学期《多媒体技术》这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是选修模块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本节知识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完成了信息获取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在网上根据主题搜集文字、图片、音乐等信息的基本能力。
从文本、数据和图片信息加工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加工的目的和需求分析已经基本掌握。
但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例如word和excel的使用基本不熟练,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基础,不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到图片的加工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而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内容,应该利用好本节课内容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音乐,对MP3、MP4等都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也拥有自己的MP3、MP4设备。
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没有什么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MP3、MP4之类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音频文件的格式及特点不了解,对于这些偏理论性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知道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的声音加工软件;掌握利用windows录音机进行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片段的截取方法;掌握利用千千静听进行音频格式的转换的方法。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2 信息素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展示法。
2.2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用操作。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网络协议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3.2 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使用方法,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第四章:计算机软件与应用4.1 常用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了解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常用软件的分类和功能,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示范教学法。
4.2 计算机编程基础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
教学内容: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和方法,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第五章:数字化生活与学习5.1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数字化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学习软件的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本编辑软件(如Microsoft Word)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和格式设置;掌握文本信息的查找、替换、剪切、复制、粘贴等功能;学会使用字体、段落、边框等工具对文本进行美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文本编辑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文本信息加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常用的文本编辑软件及其特点;3. 文本的查找和替换功能;4. 文本的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5. 字体、段落、边框等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本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文本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字体、段落、边框等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文本的查找和替换的高级技巧;字体、段落、边框等工具的个性化设置。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2. 讲授法:讲解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文本信息加工的应用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常用的文本编辑软件及其特点;讲解文本的查找和替换功能;讲解文本的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讲解字体、段落、边框等工具的使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给定的文本编辑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本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强调文本信息加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PowerPoint、Photoshop等,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创作。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媒体信息概述多媒体信息的定义多媒体信息的特点多媒体信息的类型2. 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图片的加工与处理音频的加工与处理视频的加工与处理动画的加工与处理3. 常用多媒体软件介绍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与应用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与应用4. 信息素养与多媒体技术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常用多媒体软件的操作与应用2. 教学难点: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深入技巧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加工方法。
演示法:展示常用多媒体软件的操作过程。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创作。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心得与经验。
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多媒体软件操作过程和示例作品。
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引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兴趣。
2. 讲解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介绍多媒体信息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3. 讲解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加工与处理方法。
4. 演示常用多媒体软件的操作过程:以PowerPoint和Photoshop 为例,展示基本操作与应用。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分享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心得与经验。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2.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各部件的功能。
2.2 中央处理器(CPU)教学目标:了解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CPU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CPU的结构,CPU的工作原理,CPU的性能指标。
2.3 存储器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掌握存储器的类型和作用。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类型,存储器的作用。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1 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软件的概念,掌握软件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分类,软件的特点。
3.2 操作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3 应用软件教学目标:了解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作用,掌握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应用软件的分类,应用软件的作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4.1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掌握网络的类型和拓扑结构。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
4.2Internet的基本应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和搜索技巧。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浏览器的使用,搜索技巧。
4.3 网络安全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念,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沪教版必修1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二节5)学时数:45分钟(计算机室授课)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操作技能)(1)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Excel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帮助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评价与归纳、问题解决)(1)能在实践应用中,根据任务特点,通过问题分析明确信息需求。
(2)能选择合适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能归纳利用图表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价值与责任感)(1)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
(2)在整理、挖掘、提炼和分析数据的信息活动中,形成高质量地表达意图的分析报告的态度,增强信息意识。
(3)体验数据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数据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1)如何利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效果、表达意图。
(2)能在实践应用中归纳利用图表的形式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帮助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通过对表格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汇总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表格数据图形化(柱状图、饼形图、折线图)的处理。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把合适的图表类型、表格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有机结合起来,表达意图。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数据的操作方法,对数据的加工应该有一定印象,但为了考虑全局,在上课首先还是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进行的巩固。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2 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第二章:操作系统应用2.1 操作系统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
2.2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目标: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桌面和窗口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系统设置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3.2 Internet应用教学目标:掌握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
4.2 Word 2010的使用教学目标:掌握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内容:创建和保存文档,编辑文本,格式化文本,插入图片和表格,页面设置等。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同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
5.2 Excel 2010的使用教学目标:掌握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内容:创建和保存工作簿,编辑单元格,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化数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数据排序和筛选等。
高中信息技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智能工具的概念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常见的智能工具(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进行信息处理。
3. 提高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智能工具的定义与分类2. 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3. 智能工具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智能工具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 难点: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智能工具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硬件设备:计算机、投影仪、智能工具软件。
2. 软件资源:智能工具软件、相关案例资料。
3. 网络环境:确保学生可以访问互联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智能工具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智能工具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智能工具的基本概念。
3. 演示与讲解:展示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讲解其原理和功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智能工具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体会智能工具的实际价值。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智能工具的使用场景和优势,分享各自的见解。
2.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智能工具的知识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课堂练习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智能工具进行解决,并将成果提交。
2.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知识。
九、课后反思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之处。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1.2 计算机的发展史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1.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认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2.2 计算机软件理解软件的概念与分类掌握软件的获取与使用方法2.3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3.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学会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搜索信息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安全文明上网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与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4.2 简单的编程语句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4.3 算法与算法思维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第五章: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述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组成5.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查询、更新等操作5.3 数据库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6.1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理解多媒体的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6.2 图像、音频与视频处理学会使用多媒体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音频与视频的编辑与处理6.3 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与技巧第七章:网页设计与制作7.1 网页与网页设计理解网页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7.2 HTML与CSS学习HTML与CSS的基本语法与应用能够编写简单的网页代码7.3 网页制作工具与技术学会使用网页制作软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布局掌握网页中多媒体元素的嵌入与显示第八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8.1 CAD/CAM技术概述理解CAD/CAM技术的概念与作用掌握CAD/CAM技术的基本应用领域8.2 CAD/CAM软件的基本使用学会使用一种CAD/CAM软件进行设计与制造8.3 3D打印技术简介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与过程掌握3D打印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九章:基础9.1 概述理解的概念、目标与方法掌握的基本应用领域9.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9.3 编程实践学会使用编程框架进行简单项目的开发与实现第十章:信息技术伦理与社会问题10.1 信息技术伦理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提高信息技术伦理素养,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10.2 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学会从信息技术角度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10.3 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与探索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信息技术概述(第一章)重点关注信息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与表达教案沪教版必修第一章:信息加工与表达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方法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定义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方法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定义和重要性讲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举例说明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应用领域学生练习:编写一个简短的信息加工与表达实例1.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信息加工与表达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教学目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2.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文档排版技巧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文档排版技巧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学生练习:学生独立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和编辑2.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文档排版和编辑的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三章:电子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电子表格的高级功能3.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分析方法电子表格的高级功能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演示电子表格的高级功能学生练习:学生独立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分析的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四章: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4.1 教学目标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进行有效展示了解演示文稿的高级功能4.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展示技巧演示文稿的高级功能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展示的重要性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展示技巧演示演示文稿的高级功能学生练习:学生独立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和展示一个主题4.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五章: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5.1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注意事项5.2 教学内容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网络信息检索的注意事项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性讲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的技巧演示网络信息检索的注意事项学生练习:学生独立进行网络信息检索并利用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5.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网络信息检索并利用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的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六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1 教学目标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方法学会使用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处理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巧6.2 教学内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方法多媒体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巧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方法和重要性讲解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方法和多媒体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演示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巧学生练习:学生独立使用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处理6.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多媒体素材处理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七章: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7.1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互动的基本方法学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了解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的注意事项7.2 教学内容网络互动的基本方法网络平台上信息发布的技巧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的注意事项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网络互动的基本方法和信息发布的重要性讲解网络互动的基本方法和网络平台上信息发布的技巧演示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的注意事项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7.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的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八章:项目式学习与信息加工表达8.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进行信息加工与表达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流程与技巧了解项目式学习在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项目式学习的流程与技巧项目式学习在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应用讲解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与技巧演示项目式学习在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实际应用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完成一个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实例8.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式学习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九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伦理问题掌握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个人和他人信息的安全9.2 教学内容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伦理问题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法律规定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重要性讲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伦理问题和法律规定讨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关于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例9.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关于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加工表达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加工表达的关系10.2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技巧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加工表达的实践应用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关系讲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技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运用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实例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 第六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重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方法和多媒体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1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体会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2、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计划授课一课时●地位与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节内容作为必修课的开篇,如何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给学生留下引人入胜而快乐收获的初步印象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信息的特征又比较系统,初中阶段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但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生第一次系统的理解这么多的知识概念有点困难。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体例,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这些知识,避免理论的空洞与乏味。
●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教学课标要求,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的探究交流,理解信息的定义,分析信息的主要特征。
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信息概念的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无处不在,探讨信息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认识信息的价值,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2. 掌握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3. 学会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筛选和整理信息。
4. 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2. 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评估。
教学难点:1. 互联网信息的筛选和整理。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互联网连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获取信息?2. 学生分享各自的信息获取方法。
3. 教师总结传统信息和现代信息的获取方法。
二、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信息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等。
2. 教师讲解现代信息获取方法,如使用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在线课程等。
3.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会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
三、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评估(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如使用搜索引擎、浏览新闻网站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会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
3. 教师讲解如何评估互联网信息的可靠性,如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真实性等。
四、实例分析:筛选和整理互联网信息(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我国的高考政策”。
2. 学生分组,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
3. 学生将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选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评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例分析中的收获。
3. 教师给出作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完成一份信息检索报告。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的解决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互联网信息检索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互联网信息检索的基本原则,如关键词选择、布尔逻辑运算等。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网络、书籍、报纸等不同渠道获取信息。
3.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意义和作用2. 常见信息获取方法及优缺点3. 网络信息获取技巧4. 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信息获取方法5.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缺点,重点讲解网络信息获取技巧和信息检索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信息获取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
2. 学生能熟练使用网络、书籍、报纸等获取信息,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检索任务,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1. 网络环境: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3. 教学材料: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等。
4. 教学软件:信息检索软件、网络浏览器等。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信息获取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4. 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实践成果,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1. 网络信息获取技巧的掌握。
2. 信息检索方法的运用。
3. 分析不同信息获取方法适用场景的能力。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4. 采用分享交流法,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案沪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智能工具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常见的智能工具,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 掌握智能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运用智能工具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智能工具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3. 智能工具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智能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智能工具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智能工具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智能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使用智能工具的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智能工具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智能工具进行信息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五、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智能工具的使用手册或教程。
3. 相关案例或实例素材。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智能工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意展示:学生展示使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分享经验。
七、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任务,引导学生使用智能工具完成任务。
2.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使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
3. 逐步引导: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操作错误。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工具。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智能工具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使用技巧。
2. 引导学生探索智能工具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根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才能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理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根本特征。
二、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目的:学生可以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2、过程、方法目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验信息的根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理论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1、引入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假如换一个角度考虑,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
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屡次、同时利用,不会丧失或改变)。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2二、课程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6四、内容标准. 7信息技术基础. 7算法与程序设计. 10多媒体技术应用. 13网络技术应用. 16数据管理技术. 19人工智能初步. 21五、实施建议. 24教学建议. 24评价建议. 26教科书编写建议. 32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4六、案例. 35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该模块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
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前沿进展的适度反映,同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专题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所有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立。
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时间,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三、四学期或以后。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应在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或以后开设。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所应涉及的其他内容,如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考虑到课程管理的原因,放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置;而通信技术等,考虑到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自行开发相应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 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
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使维持学生的持续经历,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两个短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
同样,若学生仅修4个学分,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图:信息技术基础 2学分多媒体技术应用 2学分网络技术应用 2学分数据管理技术 2学分人工智能初步 2学分算法与程序设计 2学分必修 2 学分选修 2+(x)学分xxxxxssXxxXχχχχχ2、标准体例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相结合并附以例子的形式。
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
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是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是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整个阶段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化。
考虑到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往往比较概括,为方便理解使用例子给予提示。
但例子的作用仅仅是提示,不说明内容标准以此为局限。
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长期发生效用。
3、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使用为帮助理解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掌握水平,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行为动词的使用大致分类如下,仅供参考。
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低¯高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列举、列出、指出、了解、熟悉理解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新旧知识之间能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解释、比较、检索、查找、知道、识别、理解、调查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中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技能性目标低¯高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熟练使用、熟练地操作、有效地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情感性目标低¯高经历(感受)水平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关注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标准中将信息素养概要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四、内容标准信息技术基础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线索,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获取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处理与交流(一)信息获取1、内容标准(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1 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