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78 KB
- 文档页数:9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弄(si)讷讷(應)脚踝(hudi)
B. 拆散(chai)
. 熬过(do)
.
并蒂(tl)
.
C. 敲斜(qi)
. 菌苔(dan)
.
步履(10)
.
D. 分歧(q。
•
徘徊(pdi) 搁下靂)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引人瞩目栩栩如生呼朋引伴流连忘返
B. 名列前矛杞人忧天汗流泱背再接再励
C. 笑逐眼开披蓑戴笠赏心悦目巧妙绝伦
D. 鳞次栉比通霄达旦按排工序鸦口无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班上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大家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这让英语老师们有些头疼。
• • • •
B.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孩子被老师扎针、喂不明药品,这样的事情真是骇人听闻。
C.班会课上,主持人的提议深得人心,同学们都陋产附和。.
D.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应该有科学的计划,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 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熟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一种孤独。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 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
A. @®@®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 ©®(D@
7、按原文填空:
(1)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o ”
(4)学而不思则罔, =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o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0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军可夺帅也,o
(10), 0仁在其中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旱,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胶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殂也》)
子曰:“饭疏食,饮木,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无。孔子哭之効(极度的哀伤),曰:“白吾有回,门人益亲。"普哀公问:“弟子敦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顏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顏回好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蚤死
.
(4)门人益亲
9
2.请在下而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2)有颜回者好学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
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紋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冊i,画的是紫藤,幵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 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乂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