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

(1)NaCl的形成示意图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03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定义及特点

2.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1.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01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

提示:不一定,AlCl3是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有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氨水中通入足量CO2生成含离子键的NH4HCO3,此过程中无电子得失。

3.MgCl2的电子式如何表示?

提示:[··Cl

··

··

·

×

]-Mg2+[·×Cl

··

··

·

·

]-。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

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

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

?

??

活泼金属原子M――→

-n e-

M n+

活泼非金属原子N――→

+m e-

N m-

――→

静电作用

离子键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判定

(1)从元素判定: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注意两特殊:铵盐虽然所含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在熔融时导电的化合物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注意水溶液导电不能判定。

1已知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②12和17③20和9④11和17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批注点拨]

[解析]①二者分别是C、O,形成共价化合物CO2,不符合;②二者分别是Mg、Cl,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符合;③二者分别是Ca、F,形成离子化合物CaF2,符合;④二者分别是Na、Cl,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不符合。

[答案] C

[练1]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D.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定相等

答案 B

解析离子化合物是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因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A项错误;铵盐(NH4Cl)中阳离子是NH+4而不是金属离子,B项正确;离子化合物在固态下不导电,C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一定相等,如CaF2中Ca2+和F-,D项错误。

[练2]下列不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2B.CaF2

C.CO2D.Ba(OH)2

答案 C

解析CO2分子内不含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方法规律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

(1)三个“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 4Cl 、NH 4NO 3等;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 3。

知识点二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同种原子不能合并,右侧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通常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例如,溴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为:

Na

Br ······―→Na +[×·Br ··

····

]-

; 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l ··

··

Mg

Cl ······―→[··Cl ····×·]-Mg 2+[×·Cl ··

····

]-。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1)阳离子电子式和阴离子电子式组合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时应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写在一起,一般对称排列。

(2)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原子团除外),阴离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电子(H -除外),用方括号括住,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阴、阳离子构成电子式时,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例如:

NaBr :Na

×Br ··

····]-

; CaCl 2:[··Cl ·····×]-Ca 2+[·×Cl ······

]-

; K 2S :K

[·×S ··

··

·×]2-K +。

2 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表示正确的是( )

A .Na ·+·Cl ······―→[··Na ·····

·]+[··Cl ··

····

]- B .Na

Br ······―→Na[×·Br ··

··

·

·] C .Mg

F ······―→Mg 2+[×·F ······]-[·×F ··

··

··]- D .Na S ··

··

Na ―→Na

+[×

·S ··

··

×·]2-Na + [批注点拨]

[解析] A 中没有用弧线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方向,Na +电子式书写错误。B 中Na +、Br -都没有标离子所带电荷数。C 中应把氟离子分写在镁离子的两侧,两个氟原子不能合并表示。

[答案] D

[练3] 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A .Mg 2+[..O (2)

B .Na

+·

·Cl ··

···-·

C .Ca 2+[··Br ··

(2)

2

D .Na +

2[··O ····

··]2-

答案 A 解析 B 应为

Na +[··Cl ··

····

]-,C 应为

[··Br ······]-Ca 2+[··Br ··

····

]-,D 应为

Na

[··O ··

··

··]2-

Na +。 [练4]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K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aBr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K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

Br ······―→K +[·×Br ··

··

··]-

(2)Na

S ··

··

Na ―→Na +[·×S ··

··

·×]2-

Na + (3)··Cl ··

··

Mg

Cl ··

····

―→ [··Cl ····×·]-Mg 2+[·×Cl ··

····

]- (4)Na

O ··

··

Na ―→Na

+[×

·O ··

··

×·]2-Na +

(5)··Br ··

··

Ca

Br ··

··

··―→ [··Br ····×·]-Ca 2+[×·Br ··

····

]- (6)K

F ·····

·―→K +[×·F ··

··

··]- 方法规律 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易出现下列错误: (1)漏标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合价分不清。 (3)阴离子漏加方括号。

(4)把相同的离子合并在一起,如MgCl 2的电子式错写成Mg

2+[·

×Cl ··

····]-2

(5)把“―→”写成“===”等。

本章归纳总结

1.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NaOH 、KOH 、

Ba(OH)2、Ca(OH)2等;大多数盐——铵盐、含氧酸盐、钾盐、钠盐、镁盐、钙盐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

学习效果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 .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因为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作用,所以离子化合物均很难分解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离子键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要注意静电作用包含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 项错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原子直接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B 项错误;NH 4Cl 为离子化合物,但较易分解,C 项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项正确。

2.下列物质肯定不含离子键的是( ) A .氧化物 B .酸 C .盐 D .碱

答案 B

解析 A 项,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B 项,酸中没有离子键;C 项,多数盐中含有离子键;D 项,强碱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3.下列有关物质的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NaOH :Na

[··O ··

··

..H]- B .硫离子:[..S (2)

C .MgCl 2:Mg 2+[··Cl ··

····]-

2

D .钠离子:Na +

答案 C

解析MgCl2中两个氯离子不能合并书写,C错误。

4.下列元素最易形成离子键的是()

A.Na B.Mg

C.Al D.Si

答案 A

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易形成离子键,A正确。

5.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调味品。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具有较高的熔点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D.常温下能溶于水

答案 B

解析实验中常通过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

6.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

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A项,Na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正确;B项,Na 原子具有强还原性,而Na+具有弱氧化性,Na+与Na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错误;C 项,Na +与Cl -以较强的离子键结合形成稳定的NaCl ,正确;D 项,NaCl 由离子键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

7.有A ~G 七种元素:

①A 、B 、C 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 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

②D 、E 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 和HE ,在室温时,D 的单质是液体,E 的单质是固体。

③F 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密度最小的气体。 ④G 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是________;B 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 单质的颜色是__________。

(3)A 元素与D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G 与A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5)F 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

答案 (1)钠 三 ⅡA

(2)紫黑色 (3)Na

+[×

·Br ··

····

]-

(4)Na F ·····

·―→Na +[×·F ··

··

··]- (5)He

解析 (1)A 在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A 为Na ,B 为Mg ,C 为Al 。 (2)(3)D 单质为液体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为HD ,D 为Br ,E 的单质是固体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为HE ,故E 为I 。

(4)G 是第二周期的氟元素。

(5)F 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且性质稳定,则F 是He 。

课时作业

A篇·知识对点训练

知识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间也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 C

解析典型的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对不太活泼的金属而言,不一定形成离子键,故A正确;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有静电吸引又有静电排斥,故B正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故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但不一定只存在离子键,如NaOH中氢原子与氧原子间不是离子键,C错误;非金属元素间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和Cl-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D正确。

2.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C.离子化合物不一定能导电

D.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 C

解析A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它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B项,AgCl、BaSO4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几乎不溶于水;C项,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导电;D项中NH+4与酸根阴离子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

3.下列有关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成键时只受到静电吸引力的作用

B.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先形成阴阳离子后再成键

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答案 B

解析阴、阳离子成键时,既有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又有电子与

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A错误;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正确;通过离子间的反应直接形成的离子键没有电子的得失(如Ba2+与SO2-4结合形成离子键),C错误;氯离子只能形成一个离子键,因此CaCl2中的氯离子之间不存在离子键,D错误。

4.下列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各原子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答案 C

解析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相互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11号元素是Na,属于活泼的金属元素,17号元素是Cl,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二者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5.下列哪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不易形成离子键()

A.a与f

C.b与g D.d与g

答案 D

解析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b 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g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a与g、b与g 均可形成离子键,而d与g不易形成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都只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A项,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其他化学键,错误;B项,离子化合物含有阴离子与阳离子,阳离子可能是金属离子,如Na+,也可能是非金属离子,如NH+4,错误;C项,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因此一定可以导电,正确;D 项,HCl 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H +和Cl -可以导电,但HCl 不是离子化合物,错误。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 4Cl”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NH +4和一个Cl -

B .氯化铵由N 、H 、Cl 三种元素组成

C .氯化铵固体由NH +4和Cl -构成

D .氯化铵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答案 A

解析 氯化铵是由离子构成的,没有分子存在,A 错误;注意物质由元素组成,由粒子构成,B 、C 、D 都是正确的。

8.所含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电子结构都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两个电子层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MgCl 2

B .BaF 2

C .NaBr

D .NaI

答案 C

解析 A ~D 项中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结构都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只有NaBr 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少2个电子层,C 正确。

知识点2 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的电子式

9.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Cl ··

·· Mg

Cl ··

····―→Mg 2+[·×Cl ··

····]-

2 B .K

O ··

··

K ―→K

×O ··

···×]2-K +

C .Mg +2·F ··

····―→Mg 2+[··F ··

····]-[··F ··

··

··]-

D .Na Br ······―→Na ··Br ··

····

答案 B

解析 书写电子式时,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不能合并书写,A 错误;MgF 2的形成过程的正确表示方法为

··F ····

Mg

F ······―→[··F ·····×]-Mg 2+[×·F ··

··

··]-, C 错误;NaBr 为离子化合物,应写为Na

+[×

·Br ··

····

]-

,D 错误。

10.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a 2+[··Cl ··

····]-

2

B .Na +[×

·S ··

··

×·]-2Na + C .[Mg

2+

][×

·O ··

··

×·]2-

D .K

+[×

·F ··

··

··]- 答案 D

解析 A 不正确,每个离子均要单独写,应改为

[··Cl ······]-Ca 2+[··Cl ··

····

]-。离子电荷表示法(如R 2-

)与化合价(如R -2

)不同,“2-”表示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而“-2”则表示化合价为-2价,故B 不正确,应改为Na

+[×

·S ··

··

×·]2-Na +。在简单阳离子符号周围不再用[ ],而只用简单离子符号表示即

可,所以C 不正确,应改为Mg

2+[·

×O ··

··

·×]2-

。 B 篇·综合提升训练

11.MgF 2在灯光下能发出荧光,不溶于水和乙醇,可用于生产印刷纸币的光变色防伪油墨。下列有关MgF 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 -和Mg 2+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B .电子式为

Mg 2+[··F ······F ··

··

··]2- C .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D .水溶液具有强导电性 答案 C

解析 Mg 易失去电子形成Mg 2+,F 易得到电子形成F -,F -和Mg 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都是10个电子。MgF 2是由Mg 2+和F -通过离子键相结合而形

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F ······]-Mg 2+[··F ··

··

··]-

。MgF 2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

1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化钠的电子式为Na +[·×H]-

B .NaH 与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NaH +H 2O===NaOH +H 2↑)

C .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D.半径:H+>H-

答案 D

解析在NaH中钠失去电子显+1价,氢则得到电子显-1价,并且形成Na +和H-,故A、C项正确。H+和H-结构明显不同,H-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它比H+多一个电子层,故半径应为H->H+。在NaH与水的反应中,钠、氧的化合价没变,-1价的氢失去电子变为0价,那么得到电子的只能是+1价的氢,即水为氧化剂。

1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X W

A.原子半径: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答案 C

解析设Z的原子序数为a,则Y、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1 和a+9,由题意可知(a-1)+(a+9)=3a,解得a=8,则Y、Z、X、W分别为N、O、Si、Cl。原子半径:X(Si)>Y(N)>Z(O),A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即H2O>SiH4),B项错误;MgO和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其为最强酸,D项错误。

14.已知X与Y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8,两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Z,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一定形成+1价的阳离子

B.Y可能形成-2价的单核阴离子

C.Z一定能与水反应

D.Z一定是X2Y型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O 与Na 之间可形成Na 2O 和Na 2O 2两种化合物,D 错误。

15.Y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 元素与M 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

A .KCl

B .K 2S

C .K 2O

D .Na 2S

答案 B

解析 由信息“Y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可确定Y 元素位于ⅥA 族,Na 2S 电离出的Na +、S 2-的电子层结构不同,K 2S 电离出的K

+与

S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选B 。

16.离子化合物AB 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 mol AB 2 中含54 mol

电子,且有下列反应:①H 2+B 2――→点燃C ;②B 2+X ―→Y +AB 2+H 2O ;③Y +C ―→AB 2+Z ,Z 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B 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l 2 Ca(OH)2 Ca(ClO)2 HClO

(2)··Cl ··

··

Ca

Cl ··

····

―→ [··Cl ····×·]-Ca 2+[×·Cl ··

····

]- (3)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在离子化合物中,A 2+、B -核外电子数均为18个,则元素A 、B 分别是Ca 和Cl 。再由化学反应“H 2+ Cl 2―→C ”推出C 为HCl ;由反应②Cl 2+X ―→Y +CaCl 2+H 2O 可推知,X 中含有元素Ca 、H 、O ,则X 可能是Ca(OH)2,故反应②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最后得反应③为Ca(ClO)2+2HCl===CaCl 2+2HClO 。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化学教学案(4)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和共价键 编写:裴志华审核:杨进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的不同作用力,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2. 学会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化学键 1.概念: 2.分类: 二、离子键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三、共价键 2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并与离子键比较) 四、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性质特点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例2: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1023个电子。它 ,用去 A, 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 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 H 2 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 (2)用结构示意图表示两元素常见离子:,。 3

【思维训练】 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2.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3.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A. B. N…N … C. D. 4.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5.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事实的是 () 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显酸性 4

部编本新教材新在哪里

部编本新教材,新在哪里?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将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记者:目前语文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为何还要编写“部编本”? 温:“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 实施“一纲多本”,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影响到编写出版的质量。为此,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三科教材。“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记者:能说说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吗?

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 记者:“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 温: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新知预习 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讲精练 1 ?按碳的骨架分类(课本第4页) 广 ______ 状化合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____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 _____ 状化合物. J I 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__ 课时跟踪训练(A 卷)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N B .氰酸铵(NHCNO C.尿素(NK 2C0NH D.碳化硅(SiC ) 2.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 D .卤代烃 3.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0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4. 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 2 ?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A . — OH B . C C 5. 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6. 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 .烷烃 B .烯烃 C. C = C D. C- C C.丙烯 D.戊烯 C.卤代烃 D.羧酸 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 成反应的是 ( ) A .乙烷、乙烯 B .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 D .苯、2—丁烯 .简答题 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

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 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23、一般情况下,键长与键能有何关系?键长与化学键的稳定性有何关系? 4、怎样利用键能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完成P32页 【思考与交流】 中的第 1、2题 5、什么是键角?多原子分子中键角主要决定分子的什么?说明了共价键具有什么特征? 6、完成下列表格分子键角分子空间构型CO2H2OBF3120平面正三角形NH310718CH410928′ 三、等电子原理阅读教材P32-33页内容 7、什么是等电子原理?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什么相似性?CO分子中含有几个σ键,几个π键? 【基础自测】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2 B、Br2 C、Cl2 D、I 22、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A、HH

C、CH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HBr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4、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5、根据π键的成键特征判断C=C的键能是C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3H22NH3,1 mol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 A、431 kJ/mol B、9 45、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部编本语文新教材心得体会

2016年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苏小晨 9月杨校长在教研会上做了新教材学习报告,今年虽然我没有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但是对这本新教材有许多期待,想一睹真面容。在2016年10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校组织的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网络培训,听了张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 针对新教材的情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新特色 1、图片多样。新教材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那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这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类型丰富的插图,既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又能给学生美感的陶冶。 2、改变编排。将原来的先学拼音再识字的编排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再又识字的循环教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3、增加板块。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从入学开始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大量的阅读。 4、贴近生活。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5、内容有所删减。删减内容,使我们课堂教学的变得更加的丰富。 6、注重渗透德育、传统文化等教育。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例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入教材却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少的部分。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1、利用好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 编者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普加宝 (高中化学云南楚雄化学二班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

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二、教科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1)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各册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打* 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离子键 乌市二十三中学雷娟[教学目标]: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 引入:目前人类只发现一百多种元素,而由这些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以千万计,元素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化学键。 释疑:“键”原指古代连接车轮的金属杆,故为金字旁;在机械行业中指一种连接轴与轴上零件的机械零件。化学中引用“键”字来描述粒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它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这节课学习离子键。 演示实验:实验1-2《钠与氯气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分析:板书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强调电子的得失过程与离子的结合作用力。 一、离子键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提问:哪些元素的原子容易形成阴阳离子? 学生: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及周期表,归纳出元素 2、成键微粒:阴离子:第六、七主族元素 阳离子:第一、二主族金属元素为代表的活 泼金属元素及铵根离子

学生活动:写出上述阴阳离子,并尝试组合写出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指出其中存在的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物质种类包括强碱 活泼金属与氧形成的化合物 绝大多数盐。 学生活动:试列举出一些离子化合物,尝试从元素种类角度找到快速鉴别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3、鉴别方法:含活泼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4、表示方法:电子式 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及周围均匀分布在四个方向的“〃”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提问:为什么仅标出最外层电子? 学生:原子的化学行为与最外层电子关系最密切。 教师:下面我就紧紧关注原子及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学习他们的书写方式。 ①原子的电子式 学生活动:写出第三周期从钠到氯七个原子的电子式 教师:强调书写原则,指导书写规范,注意电子的排列要均匀分布。 ②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电子式 学生活动:写出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教师:再次指出书写原则,指导氢氧根离子的书写,并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 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但个别有例外(铵根离 子在下一课时讲解)。 阴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满足最外层为8个,要打中括号,再 将电荷数标在括号的右上角。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共价键教学设计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健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 思考与交流: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你认为H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会是一样的吗?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请你指出H2、Cl2、HCl、NaCl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生: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而H2、Cl2、HCl分别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师: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 生:Na + Cl →N a+[ Cl ]- 师:很好。形成氯化钠时,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这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Na+与Cl-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了离子键。氢原子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原子结合时,是否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不是。若氢原子也容易失去电子,则氯化氢也应由H+和Cl-构成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氢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一个电子,氯原子也需要一个电子,那么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又是如何形成HCl分子的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演示: 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5.2.1 离子键(2) 教案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1节离子键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5中《离子键》,该内容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1.认识化学键,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2.通过讲解实例理解离子键的本质。 1.化学键、离子键 2.难点: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幻灯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固体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固体氯化钠能否导电? 【提问】氯化钠固体本身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要加热至熔融状态或在水分子破坏下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说明Na+与Cl-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再如,H2O电解产生H2和O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H2分子,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O2分子,该反应之所以需要“通电”正说明了水分子思考回答 氯化钠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能导电。但固体氯化钠不导电,因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聆听思考

内氢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小结】因此,我们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原子与原子之间。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离子键的相关知识。 【问题1】接下来,以我们最熟悉的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来分析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哪种原子得到电子,哪种原子失去电子呢?请大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问题2】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总结】所以此处的“静电作用”指的是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以及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当阴、阳离子达到一定距离后,二者达到平衡。因此,离子键的实质就是静电引力与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的静电作用。 【问题3】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这种方式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思考回答: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阴、阳离子的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 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以这种方式结合。 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 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大于4时,易得到最外层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

共价键和类型学案

课题 共价键的类型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4 学习 目标 1.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2. 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重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难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预 习 案 1、 共价键的概念: 2、 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1)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名称:氯化氢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2)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 3、特征:由于共价键的形成与未成对电子数目和原子轨道的重叠有关,所以共价键具 有 性和 性。 性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 系; 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探 究 案 一. σ键的形成 (1) s-s σ键的形成 例:H 2的形成 (2)s-p σ键的形成 (3)p-p σ键的形成 (4)小结: ①σ键重叠方式:采用“__________”重叠。在任何方向都能最大重叠,使作用力最大,即化学键不易断裂。 未成对电子的电 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未成对电子的 电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②σ键的特征:以形成_______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______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 ③种类:σ键、σ键、σ键 注意:P轨道和P轨道除能形成σ键外,还能形成π键 二.π键的形成:p轨道和p轨道形成π键的过程如图所示: 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原子轨道重叠π键的电子云 (1)π键的重叠方式:是由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形成的。形成π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__________,故π键不如σ键__________,比较容易。 (2)π键的特征:每个π键的原子轨道由块组成,分别位于由构成的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__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_。 三. σ键、π键比较 1. 填表 键型及项目σ键π键 成键方向 电子云形状 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键,另一个是键;共价叁键中一个键,另两个为键 2.共价键类型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σ键:在形成σ键时,原子轨道发生了最大程度的重叠,键能,稳定性,且σ键的两成键原子绕着键轴可以任意相对旋转而键不被。因此,σ键强度大,不易。 (2)π键:是原子轨道沿着键轴“”重叠形成的。π键重叠程度较,其键能于σ键,稳定性较;另外,形成π键的两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否则π键将被破坏。因此,π键的稳定性于σ键,π键的电子活动性较,含有π键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乙烯比乙烷活泼。 检测案 1、乙烷分子中由__________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乙炔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B.s-s δ键与s-p δ键的对称性相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新教材解读 马龙县旧县小学罗聪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我通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赏心悦目。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拼音教学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

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 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学习。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由原来的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和融合,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呵护孩子爱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新增的《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考纲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课标苏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一、能力要求 由原来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改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种能力。提法更具体、更易操作 二、考查内容 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分析: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 三、知识条目的变化 (一)、删除内容 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2、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3、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5、燃烧热、中和热”。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6、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7、理解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8、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9、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10、P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1、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2、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二)、增加的内容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第2课时 共价键)word学案

共价键 1.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3.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要点一 共价键 1.Cl 2的形成。 (1)两个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获得1个电子,因此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如果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2)写出Cl 2形成的过程。 (3)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表示一对电子,所得的式子叫结构式。Cl 2的结构式Cl —Cl ,H 2的结构式H —H 。 2.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4)存在。 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 2、O 2、O 3、N 2。 ②共价化合物,如HCl 、H 2O 、CO 2、H 2SO 4。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NH 4Cl 、Na 2O 2。 (5)分类? ????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定义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 发生偏移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 判断依据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实例H—H H—Cl 3.共价化合物。 (1)定义:只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2)表示。 【应用思考】 1.只有共价化合物中才含有共价键吗? 提示:不是。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单质和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H2、O2、Cl2、NH4Cl、NaOH等均含有共价键。 2.如何判断某共价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提示:可根据成键元素的种类来判断。若成键元素相同,如X—X型,则为非极性键;若成键元素不同,如X—Y型,则为极性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