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4课,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容易偏激,不够客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西安事变经过的报道,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4)通过辩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的探究、小组合作、辩论探讨,培养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4、教学重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利用根据史料总结,和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5、教学难点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突破难点:先利用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抒发感情,再后分析各界的主张和原因,指出共产党的主张,然后小组讨论共产党和平解决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二、课堂系统

导入:播放新闻片段《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

每到“九一八”,全国各地总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0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非常关注社会热点,视频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国难——九一八事变

1、播放视频。

让学生通过视频找出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信息。(时间、经过、结果)【设计意图】视频生动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出示材料,独立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总结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

(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归纳总结:

(1)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大陆政策)

(2)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3)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设计意图】利用史论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3、出示九一八事变图。小组探讨。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理解柳条湖的战略位置和日本侵略军的阴谋和野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锻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二、国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教师导语:面临国家危难之际,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是怎样做的呢?

1、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铣电(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在江西剿红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电

(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九一八事变真相》

(1)蒋介石是什么态度?(不抵抗政策)

(2)蒋介石为什么这样做?(攘外必先安内)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2、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里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阅读材料总结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1)条件不如日本战必败。(2)幻想国联调解。(3)攘外必先安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国殇——日本侵略军在华的暴行

教师导语: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举国哀悼。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高潮部分并出示日本在华惨无人道的暴行。

看了图片你想对日本人说些什么?你想对当时的中国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冲击力很强的图片,震撼着学生的灵魂,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四、国魂——中国人民英勇抗战

教师导语:蒋介石不抵抗,全国人民是怎样做的?都是这样的软弱妥协吗,请看中国的脊梁。

1、利用图片介绍抗日英雄人物的故事。

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介绍《义勇军进行曲》。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当时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发全国人民抗战的激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感受东北人民抗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五:国幸——西安事变

教师导语:在祖国的危亡之际,在抗日高潮下,蒋介石不但不抵抗,反而调动大批部队围攻红军,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无奈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读课本第1、

2、3自然段找出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利用记者的身份报道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记者的报道,培养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播放电影《西安事变》的片段。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辩论会: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辩论中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泄自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

4、小组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主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奔赴西安进行调解,最终使蒋介石答应停住内战联共抗日。)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党)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初二的学生理性比较差,容易偏激,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够客观,通过上个环节的辩论,学生也初步了解释放蒋介石的原因,在本组讨论中主要让学生讨论“如果杀掉蒋介石,中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从而导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的政党,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西安事变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我们本课的主题是“难忘九一八”,九一八”究竟为什么使人难忘: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令人心痛,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令人气愤、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九一八”事变虽然已经过去整整80年,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我们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所以同学们,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只有警钟长鸣,才能知耻后勇,只有勿忘国耻,才能发奋图强!

三、课后设计

1、课后作业

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行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进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10年后,面临民族的危亡之际,经过多方努力国共两党再次握手言和,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哪些努力?

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15、16课和上网查阅找找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做了哪些工作?

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社会调查:九一八怎样过

九一八是我们的国耻日,是值得我们应该沉痛悼念的日子,而今有些人取“九一八”的谐“就要发”,把九一八定位吉日。进行剪彩开业,结婚庆贺……

一边是空袭警报声的长时间鸣响,一边是新人正在快乐的拍摄外景,徜徉甜蜜……

(1)社会调查。大家课后做一个调查,在你周围商家和一些即将结婚的年轻人,九一八该不该搞庆典,应该怎样度过九一八?

九一八应该怎样度过

(2)写一份“不忘国耻,拒绝庆典”的倡议书。

本课运用的音频材料和图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起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感情的良好效果。《九一八》和《西安事变》的影片形象生动,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深刻了解这两段史实的细节。《日本在中国的暴行》这一图片配备音乐,很容易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当时中国人处境的悲痛,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本课设计的活动颖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记者的身份报道西安事变,即深刻理解历史又锻炼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辩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图。

总之,本课的设计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本,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实现三维目标。

(初二年级曹传和)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水平: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水平;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准确选择,实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理解。通过度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自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难忘九一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堂实录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堂实录 先请同学们听一种声音《防空警报》(媒体播放)。 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防空警报。每到“九月十八日”,全国各地总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0多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先请同学们看视频《九一八事变》 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下面请同学们从下面的阅读材料中找出原因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是怎样的态度呢?下面请看当时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在短短

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材料: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从此,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图片,看看日军在东北惨无人道的暴行。(展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同学们,看到这此图片,你的心情如何呢?你不想对日本人说些什么吗?你想对当时的中国人说些什么?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但全国人民是怎样做的?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是什么态度呢?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70 页最后一段。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制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坚决抵抗。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制日本的侵略)(白板展示抗日英雄杨靖宇、马占山、赵一曼图片,并用放大镜放大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文字)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一、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策: 结果: 影响:开始了。 1、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背景 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蒋 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时间: 人物:、 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二、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1、中共出发点: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 中共主张争取一切力量抵抗。 2、中共代表: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 得到。 影响:基本结束,初步形成。【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 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3、西安事变又叫()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4、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 用心爱心专心 1

乐高教学设计案例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小学案例) 基本信息 姓名林志仁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名称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学校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街二郎巷68号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是√否 活动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EV3小车的初步控制 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数学、信息技术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EV3编程软件中的移动槽和移动转 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向模块有所了解,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 知识或技能)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知识目标:认识LEGO MINDSTORMS Education EV3软件;编程 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关键词控制EV3 机器人; 技能目标:自主搭建EV3机器人 情感目标:学会团队沟通与合作 在前一节课,学生们学习了EV3套装,并会让小车实现行走功能,这节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实现小车按预定路线精确行驶,来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具体运用。 课堂将通过“EV3小车的初步控制”这一主题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乐高教育器材EV3套装中的主控和大型马达搭建小车,通过编写程序让电动机的转速随着行走路线的需要来改变,体验电动机的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实际运用,能根据实际需要编写相应程序。并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尝试,不断地探究;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试验。科学EV3小车编程移动槽移动转向小组合作 教学或学习过程 乐高EV345544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 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通过视频和PPT展示工作任 务的由来和要求。学生的任务是 搭建好小车模型,然后编写程序观看视频 8分钟教学PPT 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接受任务 灵活运用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 块。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结合历史地图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册的能力和直观认识历史、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杨靖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历史背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教学过程: [老师单元开篇]: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第四单元的首页,从193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侵占我国的领土,掠夺资源、劳动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经过14人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故事。 【老师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晚上九点十八分,我国东北的沈阳都会撞钟和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耻。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通过14课《难忘九一八》的学习,一起来探讨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的第一段内容,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学生阅读】:…………。 (板书,写上课题) 【老师提问】:好,同学们请停下来。找到刚才老师提问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老师总结、引申】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刚才同

难忘九一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密山三中房海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难忘九一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特色、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依据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课文内容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西安事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历史进入到抗日战争时期。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课标要求了解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2)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针对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授课时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即 (一)再现历史(二)分析历史(三)联系现实(详情见附页的导学案) 二、设计特色及依据 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板块,再现历史突出重点;分析历史解

乐高教学设计

我家附近的建筑(大班)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诸城一中戴翠梅 【教案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学生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尤其是“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课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有两个小标题内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从内容上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进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尤其“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派的强烈反响。各派准备如何处置蒋介石?是杀,还是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 3、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突破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点评,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多媒体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抗战名曲《松花江上》https://www.doczj.com/doc/0b5113191.html,/4439303.html。

八年级14课 难忘九一八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04-16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初备人:王珍荣、贾蕾审核人:文综组课型:新授课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能说出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知道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和平解决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学法指导】 阅读柳条湖事件,能分析日本侵略军制造事件的真正原因、小组讨论为什么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 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年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学习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一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一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记者王军于新超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

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79——81页二框题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二、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2.8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西安事变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3.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5.小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

关于九一八事变英语作文:难忘九一八

关于九一八事变英语作文:难忘九一八 Outside the window listening to loud whistle, I think 80 years ago Chinese today...... 80 years ago today is shrouded in darkness Shenzhou earth, occupy our land and the Japanese cavalry with impunity, brutally killing our compatriots, frantically slightly wins our national treasure and resource. Our country be reduced to fragments our people suffering. The Japanese invaders committed numerous crimes for several days and nights also said not to finish, not the road, hatred for the aggressors at the same time, I work for those in times of national crisis, dedicated to the defence of the motherland, to protect the people, but Gan Japan's accomplice, and dogs sweat spies and traitors who distressed. They bowing and scraping, cowardly, Qiurong; their hands stained with the blood of the people, become the Japanese invaders to grab tools. I forgot to KMT chairman Wang Jingwei, selfish, regardless of the dignity and sovereignty of national disposable, hand created puppet national government completely reduced to brazen sold a traitor; I forget not Oriental witch Kawashima forget themselves the descendants of the Yellow Emperor,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to day I itself, killing countless anti-Japanese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seek the a blockbuster conspiracy; I even forget who can not as small as the dust of the traitors, they in front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 such as pigs such as dogs,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a lion like a tiger, in front of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只是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基本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通过指导,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复杂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本提供的图片材料及收集到的材料等课件资料,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概括总结法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沈阳 3、借口:柳条湖事件 4、影响: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5、社会各界态度: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共:派杨靖宇等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逼蒋抗日 4、原因:直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主张 根本: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5、性质:一场爱国性质的兵谏 6、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教授新课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见闻:有一个人很喜欢到处去旅游,有一次她到沈阳去玩,晚上在街上逛着逛着的时候,被突然响起的防空警报吓了一大跳,她仔细观察了一下,并没有发生地震或火灾啊,也没遭遇恐怖分子袭击啊,这防空警报怎么就响了,是不是恶作剧呢?她就去向一个当地的人请教,那个人跟她说“因为今天是9月18日啊,每年的今天我们沈阳的防空警报都会准时拉响”。沈阳为什么要在每年的9月18日拉响防空警报呢?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9月18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会知道了。 板书: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新人教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时间、地点)

2.经过 3.结果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2.发生(时间、人物) 3.经过 4.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幼儿园乐高教案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乐高教案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 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 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