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入就是其中关于老师自我进步,如何实现老师专业开展的局部。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开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进步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历,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历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根底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老师,就会成功。
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老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良可以更好的事情。
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如今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如今开场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老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假如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开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历,学会反思。
要进步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缺乏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老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局部,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老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效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
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
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
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
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
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三、比分数更重要的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
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
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
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总结“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
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我们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
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0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
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
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
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
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
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
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
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5篇范文第一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踏虎学校黄三妹冯恩洪老师说:让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句话的核心,我个人认为是“适合”一词。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做什么事莫过于要追求适合,如:买衣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穿出自己的风格,买鞋更讲究适合,常听人说一双不适合自己的鞋,如同被人穿小鞋,单身男、女找对象的前提无非是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人谈一场随心所欲的恋爱,并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可看出“适合”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我们的教育何为适合?又如何才能做到适合?这是多少奔赴在教育一线的人都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是鸭子,你就得让它学游泳;是兔子,你就得让它练长跑;是雄鹰,你就得让它学习展翅高飞。
”这句话也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到极致。
试问又有多少教师做到了这一点,扪心自问,我可能只是生产出一批适合我的“鞋子”,而并不是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一堂课下来,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一样的练习,当后进生完成不了时,我们就开始批评教育,说他上课不认真之类的。
其实我们教师并不是园丁,园丁的职责是将参差不齐的花草修剪地整整齐齐,我们的学生就该有旁逸斜出。
当我们硬生生的去“修剪”学生的个性,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其产生负面情绪,学生就会学得不开心,学习的任务就会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痴迷上网玩游戏,在游戏中他会得到释放。
难道这些事情的上演,仅仅只是学生的问题,跟老师就没有点关系?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教师还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和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也就告诉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最好的教法,适合学生的它就是最好的。
第二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让我收获颇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前言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1.符合学生个体差异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1.了解学生需求2.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3.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法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四、总结正文(篇1)【前言】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而适合学生的教育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1.符合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体魄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1.了解学生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2.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爱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结】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模板模板:学生教育心得体会导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重要环节。
作为学生,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和教育,对于自身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体会与感悟,以及对于教育的期望和建议,都应该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旨在分享个人对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给其他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正文:一、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是学生持久、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基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保持持续进步的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学校和家长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任务,引导学生形成自律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输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鼓励创新和实践创新和实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培养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教育心得体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引言:教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因此,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者需要考虑不同的学生群体,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在本文中,将总结一些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
因此,教育者需要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习惯。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听讲座来学习,而其他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其次,可以与学生交流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兴趣爱好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性格特征和动机水平。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
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手段。
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个性化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
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第二,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育者可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设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教育者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评估方式。
三、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伴一起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
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观点。
2024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模版教育是一种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培养他们的智力、品德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方面有着不同的能力、兴趣和需求。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堂上,我经常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我会留出一些时间与学生单独交流,了解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所有学生。
因此,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对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至关重要。
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如科技比赛、读书角、社团活动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上,我会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给予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机会,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途径。
2024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剖析和反思, 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我阅读完这本书之后, 我深受启发, 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 这本书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在阅读过程中, 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
在过去, 我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封闭的教室里, 很难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现在, 我开始尝试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我发现, 在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我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还能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动力。
其次, 这本书还强调了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让学生处于压力之下, 他们只是机械地追求分数和荣誉, 而忽略了他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流失, 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表达自己。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和放松地学习, 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
在学校里, 我们开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 让学生们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我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团, 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 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 这本书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常常被过多的功课和学科知识所束缚, 缺乏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书籍。
本书作者通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阅读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考试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
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只是简单地被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缺乏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而本书提出的教育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作者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制定和执行自己的项目来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教育模式,如个性化教育和合作学习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读完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做准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纯粹依靠课堂上的知识教育已经远远不够了。
我们需要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
通过分析传统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人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对家长和学生也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希望更多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教育改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现代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旨在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
首先,作者指出了现行教育体制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点。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其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
其次,作者提出了重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篇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
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
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
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
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
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2023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1最近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由衷地对该书作者冯恩洪老师产生了崇敬的情怀。
之所以崇敬他,道不是他头顶的那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曾先后担任的“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等等头衔,而是由衷地崇敬他从1985年受命担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开始,到主动、执意辞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为止的28年时间中,不断创造性地进行了诸如合格+特长的课程改革、让每一面墙都说话的“第三课堂”建设、符合ISO9001标准的20多万字的学校管理文件的编制等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生生地把一个貎不出众、平平常常的重点中学,提升为学生特长得到很大发展、各种获奖不计其数、高考上线率接近100%、一本率90%以上,在上海乃至全国享有很高声誉的知名学校。
在他的这一系列成功的背后,我觉得上海建平中学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为了真正地因材施教,大胆地将一本教材,分成三种进度进行教学,也就是建平中学倡导并实行的“差异课堂”教育改革建平中学使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方式,一本教材,三种进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管理保证选择。
稍微具体点地讲是这样的:比如高一数学,分成适合学习较困难学生的A进度,适合中等程度的B进度;适合数学很好的C进度。
根据全年级学生对数学这科教学进度类别的选择的统计人数,再分为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
在同一时间里,这三种进度的教学班同时上课。
这样使选择不同教学进度的学生都能更好地听懂、学好。
在一定时间后,经过统一考试,允许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重新选择。
建平中学实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较大的提高,学生高考一本上线率由1990年的40%上升到1991年的65%,稳定十年后,的一本上线率更提升到90%!这个模式推荐到内蒙古包头第二中学并实施一年后,该校的本科上线率实现了由50%到79.4%的跨越!二、切实有效地搞好“第二课堂”,在真正培养和发挥学生特长中,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建平中学曾经花了10万元人民币购置了短波无线电台,从此开展了短波无线电项目的第二课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
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
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
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
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
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
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
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
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辉南县朝鲜族学校金雪梅20XX年4月2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
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内挣扎。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我们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
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
“ 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
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
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
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
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
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
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
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
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急需完成的任务。
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
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试想,“ 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 。
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
“ 适合教育” 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
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
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 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是教育。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陈恒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
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
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
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
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
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
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
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
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
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