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这条解释起来较困难,最好在现场演示。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这是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

6、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7、筏板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8、接桩钢筋并在一块。

二、柱

1、顶层中柱弯折,顶层中柱纵筋如果在梁内满足直锚就不需要弯折。

2、柱梁节点箍筋未设置或间距太大。柱梁节点是核心节点,是抗震的关键节点。

3、柱纵筋没有长短交错,这是钢筋翻样问题,对柱上下钢筋根数发生变化时没在下层调整竖向钢筋长度,导致接头未能错开。

4、柱保护层未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

5、有的暗柱很长,暗箍筋采用U型,增加钢筋接头,应该是封闭式箍筋,可节约钢筋。

6、暗柱箍筋有内折角,这是下允许的。两个箍筋相交或锚固形成的角度不属于内折角。

7、无地下室柱加密从正负零以上H0/3,应该是从基础顶面开始算起。

三、墙

1、墙水平筋(外侧与内铡)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2、墙水平筋接头未设置在受力最小处。外墙外侧水平钢筋应位于跨中三分之一或墙高四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应位于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区域。当然,这条规定本身是有问题的(从受力角度没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无论如何是满足不了,属于规范脱离实际的无用条文。外墙可不采用插筋,一次性从基础到顶,不仅节约大量钢筋,而且,从受力角度也是最好的。

4、外墙外侧钢筋顶模,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外墙外侧是直接接触泥土和水,保护层不少于40mm。

5、结构总说明未注明顶板是外墙的简支承还是弹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没按照按其施工,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什么,还是想当然。

6、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墙封顶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7、墙拉筋绑扎不规范,要么间距不对,要么做法不对,如没拉住墙水平筋,要么拉筋长度不对,施工时不是垂直拉而是斜拉。

钢筋验收规范标准和一般常见的问题【精编版】

钢筋验收规范标准和一般常见的问题 钢筋加工 1、箍筋弯钩长度不够 原因 1、钢筋下料长度不够。 2、加工机械存在偏差。 3、省力,便于安装。 防治措施 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 2、实际放样核对料单无误后批量加工。 3、检查施工机械,校正偏差。 4、象S形拉钩,安装后进行手动回弯至135°。(如图 二)。

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箍筋弯钩角度小于135°。 防治措施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 原因 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 防治措施 螺纹盘园钢筋调直,根据钢筋规格调整机械内合金顶

块。确保钢筋只要能调直即可,不得损伤钢筋肋,更不可冷拔瘦身。 4、箍筋的弯曲半径过大。 原因 没有根据钢筋规格选择弯曲机械。 防治措施 1、钢筋末端需做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构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绑扎 1、梁底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点过少。 防治措施 要求:梁角部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2、钢筋绑扎不规范,少扎、漏扎现象较多。 防治措施 要求: 1、网片绑扎铁丝要交换方向,呈“八”型。 2、绑扎接头应以三道双铁丝扎牢。 3、网片在钢筋绑扎(如梁中穿过)范围内应弧弧扎。 4、双向受力钢筋网片应弧弧扎。

16G101图集钢筋工程常见问题22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这条解释起来较困难,最好在现场演示。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这是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 6、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7、筏板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8、接桩钢筋并在一块。 二、柱 1、顶层中柱弯折,顶层中柱纵筋如果在梁内满足直锚就不需要弯折。 2、柱梁节点箍筋未设置或间距太大。柱梁节点是核心节点,是抗震的关键节点。 3、柱纵筋没有长短交错,这是钢筋翻样问题,对柱上下钢筋根数发生变化时没在下层调整竖向钢筋长度,导致接头未能错开。

4、柱保护层未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 5、有的暗柱很长,暗箍筋采用U型,增加钢筋接头,应该是封闭式箍筋,可节约钢筋。 6、暗柱箍筋有内折角,这是下允许的。两个箍筋相交或锚固形成的角度不属于内折角。 7、无地下室柱加密从正负零以上H0/3,应该是从基础顶面开始算起。 三、墙 1、墙水平筋(外侧与内铡)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2、墙水平筋接头未设置在受力最小处。外墙外侧水平钢筋应位于跨中三分之一或墙高四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应位于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区域。当然,这条规定本身是有问题的(从受力角度没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无论如何是满足不了,属于规范脱离实际的无用条文。外墙可不采用插筋,一次性从基础到顶,不仅节约大量钢筋,而且,从受力角度也是最好的。 4、外墙外侧钢筋顶模,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外墙外侧是直接接触泥土和水,保护层不少于40mm。 5、结构总说明未注明顶板是外墙的简支承还是弹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没按照按其施工,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什么,还是想当然。 6、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墙封顶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7、墙拉筋绑扎不规范,要么间距不对,要么做法不对,如没拉住墙水平筋,要么拉筋长度不对,施工时不是垂直拉而是斜拉。

建设工程中钢筋验收常见问题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5答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这是给设计院用的。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精编版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及处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9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49答 笔者结合XXX工程主体施工监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大都来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宣贯出版物,限于水平,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具体理解不一定能切中要义,如有不妥,是笔者理解问题,与参考文献无关。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这是给设计院用的。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所谓“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应力较小部位),应慎重对待。 从传力的性能来看,任何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都是对传力性能的削弱,因此并不存在“可以不受限制”的问题。钢筋连接的其他要求,

钢筋施工常见的45个错误

钢筋施工常见的45个错误,据说90%的“老法师”都不知道! 一、基础常见错误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基础梁与框架梁的受力正好相反,接头亦然)。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6、承台按规范是不缩减的,设计“优化”按独立基础构造搞成缩减,这属于设计的偷工减料。 7、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8、筏板纵筋接头设置在后浇带内(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9、接桩钢筋并在一块。 二、柱常见错误 1、顶层边柱均未设置弯折,11G101规定是当采用柱外搭接时,柱外侧可不弯折,但柱内侧钢筋当梁高度小于锚固时均要求弯折。 2、顶层中柱弯折,顶层中柱纵筋如果在梁内满足直锚就不需要弯折。 3、柱梁节点箍筋未设置或间距太大。柱梁节点是核心节点,是抗震的关键节点,宁可少放梁纵筋也不能省掉梁柱节点内的箍筋。

8、无地下室柱加密从正负零以上H0/3,应该是从基础顶面开始算起。 三、墙常见错误 1、墙水平筋(外侧与内铡)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2、墙水平筋接头未设置在受力最小处。外墙外侧水平钢筋应位于跨中三分之一或墙高四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应位于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三分之一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区域。 4、外墙外侧钢筋顶模,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外墙外侧是直接接触泥土和水,保护层不少于40mm。 5、结构总说明未注明顶板是外墙的简支承还是弹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没按照其施工,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什么,还是想当然。 6、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墙封顶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整理-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 一.图纸表达: 1.图纸不满足甲的深度要求,漏项较多,如缺出入口钢结构雨棚、室外坡道顶棚等。 2.图纸不满足甲的技术标准及部品标准,如构造做法标准、门窗标准、栏杆标准、空调位 标准、电梯标准等。 3.住宅小区的不同楼号建筑标准不一致,如构造做法、门窗立面、节能设计等。 4.外墙上应予留的洞口水平和竖向定位不全,留洞没有和结构、水暖、电气专业、人防专 业图核对,出现漏留、冲突现象。 5.地下室平面轴网应与地上建筑物轴网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地下室平面中应标注与地上建 筑物轴网的相对关系尺寸。 6.总平面中应标注地下室外轮廓线,并在四角处标注轴线、号,轴线交点处标注坐标,保 证出图前总图和单体建筑形成统一整体,避免因设计过程中地上地下单体的局部变动,而总平面未跟踪变动导致的不对照。 7.设计人员提供的审核校对图普遍对设计说明和总平面位置图不重视,甚至不提供总平面 位置图。 二.防火设计: 1.没有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2.防火墙上的门洞没有设置甲级防火门。 3.防火分区两侧的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4.上下层之间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5.楼梯间及前室与相邻部位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6.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的房门及外窗洞口没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7. 不同的功能分区在一层共用出入口,如住宅配套用房与住宅、商业与住宅等。 8. 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的理解: 1)地面上无人员进入的机械停车库,可以理解为停车场,停车场的定义是停车的露天场地 或构筑物,很明显它是用于停车的构筑物。这样它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最少为6米。 2)对于敞开式汽车库,要注意是指多个防火分区都要达到定义的要求,如对于平面尺度很 大的,有可能个别防火分区不直接对外通风,这样就不能认定它是敞开的。 3)新规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分类增加了面积控制项,是车位和面积的双控,不要 试图少计算车位规避汽车疏散坡道不够的手法。 4)防火规中计算汽车疏散口的数量時,单车道即可。但是建通评价是按双车道计算的,单 车道只能算半个。

钢筋验收标准和常见问题超全汇总

钢筋验收标准和常见问题超全汇总 一、钢筋原材 1、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原因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原因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二级刚和三级钢。 二、钢筋力学试验 钢筋原材力学接头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1、原材防治措施 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2、闪光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3、电弧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 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4、电渣压力焊接头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5、气压焊接接头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6、机械连接接头防治措施 钢筋机械连接对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预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三、钢筋成品保护 1、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没有对丝扣进行有效保护。

钢筋验收注意事项

1 钢筋工程构造监督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钢筋工程构造监督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把好钢筋隐蔽检查验收关,是确保主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发现,质量检查人员往往偏重于检查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忽视对钢筋的构造要求,因而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或有疏漏时则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矩形底板上下筋错位问题 底板在基底净反力作用下,虽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但长边力矩较大。所以,长边的受力筋应置于短边的受力筋之下。但在实际施工中,反置情况屡有发生。 2 现浇柱下端节点,纵向受力筋偏移后,任意弯折问题 这个问题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斜率越大,弯折的纵向筋在受力时,对柱根部表面剪力分力也越大,从而造成柱根部混凝土的裂缝。对此,应按纵向筋的偏移大小,作如下不同处理。 (1)纵向钢筋偏移不大时,可将下筋按折角坡度(斜率)≯1/6平缓地弯折到上柱后搭接绑 扎。 (2)纵向筋偏移较大且已变成弓型,返工难度又较大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用Φ8箍筋加密绑扎,并将该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以增加钢筋弯折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及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在柱根部增设封闭箍筋,如同环筒一样,当桩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被约束混凝土的变形抗力,推迟钢筋弯折处混凝土的劈裂,保证柱中纵向受力筋充分发挥其强度。 3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节点是各构件的交汇点,受力复杂。在抗震设防地区,各柱梁端必须采取加密箍筋的抗震措施。但是,不少施工单位往往少放或漏放,造成节点处柱子内很长一段呈无箍筋状态,一旦发生地震,柱的纵向筋由于缺少箍筋的约束,首先会被压曲,并加速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因此,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应是质量检查的重点。施工再难,也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设置足够数量的箍筋。 4 梁柱中主筋绑扎搭接头的箍筋加密问题 梁柱中受力钢筋的长度,施工图是按构件全长示意的。但在施工中,因钢筋长度的限制,当采用绑扎搭接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施工人员不按规范要求规定加密箍筋。在隐蔽验收发现时,通常楼板钢筋已扎好,为了加补几只箍筋,返工难度相当大。因此,在施工图结构说明中应增写该项规定,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 5 梁中吊筋位置问题 主梁上部设有较大荷载的次梁时,设计一般均加设吊筋。但常因施工人员不重视,造成吊筋的纵向位置及设置高度不准确,致使吊筋不能有效地将次梁荷载传递到主梁上部受压区,而造成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斜裂缝。 6 主梁、次梁、板在支座处弯起钢筋设置错误问题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主梁、次梁、板负筋交叉的支座处,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是: (1)板的负筋外露,次梁负筋的保护层严重减薄; (2)板的负筋全露,次梁负筋外露。 由此,影响了钢筋的可靠锚固,削弱了节点强度。主要原因是钢筋翻样人员不熟悉有关规定,翻样时在确定主梁弯起钢筋时,错误地按主梁高度减去上下两个保护层厚度计算,即h=梁高-2×25=梁高-50mm。此时,若主梁负筋直径中心至板上表面距离为1/2d+25mm(设钢筋直径d=Φ25时,则为 25/2+25=37.5mm),小于构造规定的≥55mm,势必造成支点处次梁、板的负筋突出板面。要解决此问题,在钢筋翻样时应进行施工前的预控交底。 7 双向板中的受力筋位置问题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质量通病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质量通病 为了进一步搞好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工作,提高工作郊率,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现将送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设计质量通病,并在网上发布,以期引起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的重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对出手的勘察设计文件严格把关。 现将近段时间以来送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设计质量通病汇总如下: 一、建筑专业 1.1设计深度 1.1.1总平面图 1.1.1.1未表示基地周围环境及建筑物的相互关系,未注明道路宽度、基地及建筑物各出入口的位置以及建筑物间防火间距等。 1.1.1.2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不符合要求,如环形消防车道距建筑物距离不够、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不够、尽端式消防车回车场面积不够等。 1.1.1.3场地竖向布置图一般均未作设计或仅作简单示意,设计深度达不到施工所需要求。 1.1.2设计总说明 1.1. 2.1未明确说明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容易积水部位的防水设计及外墙饰面的防水设计。 1.1. 2.2建筑概况中未注明住宅的套型及户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及住院部的床位数、旅馆的客房间数及床位数:厂房(库房)类建筑未说明其生产(储藏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物耐火等级未正确说明。 1.1. 2.3未对新型建材的施工工艺作详细说明。 1.1. 2.4建筑主体设计单位未明确说明由其它专业公司承担的单项设计的有关情况,如幕墙工程(玻璃、金属、石材等)、屋面工程(玻璃、金属、膜结构等)、人防工程、消防工程等,应在总说明中明确有关技术要求做好衔接协调工作,有特殊工艺要求时,土建应有配合尺寸。 1.1.3平面图 1.1.3.1需注明每层建筑面积及图中防火分区面积,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时,应画出防火分区简图,且提交审查时应提供此图(特别是形状较复杂者,更应标注清楚,以明示设计意图);大型或复杂工程还应说明地下或地上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范围。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分享(值得收藏)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分享(值得收藏)工程建设中,钢筋就是建筑物的骨架,是支撑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体系.因此从钢筋入场到加工、绑扎再到加工安装等各个工序,其施工质量是监理的重中之重.在钢筋验收时,常会由于前期施工差错而被监理被挑出毛病. 想顺利通过钢筋验收,那就必须从钢筋进场之后各个流程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今天跟着土木君一起学习钢筋验收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看看这些施工技术你是否都掌握了? 钢筋原材 1、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①原因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②防治措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①原因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②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二级刚和三级钢. 钢筋力学试验 现象和问题: 钢筋原材力学接头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1、原材 防治措施:

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2、闪光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3、电弧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4、电渣压力焊接头 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5、气压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常见问题答疑

钢筋常见问题答疑大全 1、什么叫钢筋保护层? 答: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箍筋在梁柱保护层的里边还是外边? 答:里边。 3、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一般应该是多少毫米? 答:应该是30毫米而不应该是25毫米。 框架梁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定是25,这是根据其环境类别而异的。 一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0mm, 二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25mm, 二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35mm, 三a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40mm, 三b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50mm, 另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25时,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里面有详细说明。 以下请自行对照,修正。

4、为什么说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规定为25毫米而不是30毫米? 答:因为框架柱承受压力,框架梁承受拉力,保护层太小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减少梁纵筋的受力性能。 5、“钢筋躲让”一词出现在哪里? 答:出在06G901-1《钢筋排布规则》图集。 6、梁与柱一侧平齐边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梁内上下紧靠柱的纵筋躲让,梁箍筋跟随躲让缩短水平边长的一个柱纵筋直径。 7、主梁与次梁上平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 答:图纸未注明时,主梁所有上筋躲让,主梁箍筋跟随躲让降低垂直边高度一个次梁上筋直径。 8、钢筋躲让时,躲让的箍筋有何变化? 答:减少长度或高度一个碰撞筋直径。 9、箍筋尺寸按外包算合理还按里皮算合理?为什么? 答:按里皮算合理,因为按外包算还得另加箍筋直径,费事又麻烦。 10、箍筋的弯折半径规定不小于多少? 答:不小于2d。 11、箍筋弯钩规定为多少角度? 答:135度。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四、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1.现象 (1)钢筋顺直度羞;变形现象存在,漏绑钢筋或锚固长度不足;(2)混凝土小构件成型基且出现裂纹;(3)混凝土接槎粗糙、不密实。 2.原因

建筑工程常见钢筋隐蔽问题汇总

下面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建筑工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内容,对 实际工作有非常强的执导作用 1暗柱内容: 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钢筋绑扎: 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 设置。 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 绑扣丝头应向里。 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 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 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 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 倍搭接长度。 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2.5竖向梯子筋要求: 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 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 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2.6.3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1、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3、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钢筋质量常见问题..

钢筋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纠正,解决措施和成品保护。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位置线,先铺东西向层网片的长向钢筋,再铺南北短向钢筋,放好马镫,垫块。绑扎东西向地梁, 再绑扎地梁。,再放南北向短钢筋,再铺东西向钢筋。接头尽量 要求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头50%,同一根钢筋在35d或500mm 的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并且尽量减少接头。 2.由于底板钢筋施工要求较复杂,注意保护防水层,以免防水卷材在钢筋施工时被破坏。 3.根据放好的柱和墙体位置线,将暗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绑扎固定。要求接头均错开50%,根据设计要求,外 墙甩出底板面的长度为50mm+1.2laE。内墙为1.2laE。暗柱线 外墙绑扎七个箍筋,三道水平筋,内墙绑扎二个箍筋,一道固 定水平筋。并绑扎好墙体拉接筋,间距为400MM梅花型布置,保护层采用塑料卡,间距为600MM梅花型布置。 4.在基础底板浇注砼时一定要派专人看筋,不得直接踩踏钢筋,并在(初凝)砼初凝前对甩出的钢筋及时整理,纠整好位置使 柱、墙两边的保护层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5.根据基础底版面上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 按1:6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 等污垢清除干净。 6.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

行标识。 7.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8.绑扎钢筋时,禁止碰撞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9.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节点边缘50mm处,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必须不大于或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个直径。 10.钢筋的制作差错: 受力钢筋的规格,级别用错;钢筋下料计算错误或成型。切断尺寸长短不一。钢筋安装后因规格,级别,尺寸不合格,锚固长度不足,使得结构出现裂缝或坍塌。 (1)原因分析: 施工队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工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懂钢筋的级别,将钢筋强度等级弄错。工人责任心不强,使下料失控,时长时短。 (2)处理方法: 发现不合格钢筋立即更换,以确保结构安全。 (3)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检查;应严格按设计图样的要求制作出钢筋配料单。

钢筋验收要点

钢筋验收要点 钢筋绑扎工程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构造安全。因此,控制好钢筋隐蔽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环节,是保证主体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较多偏重于检查钢筋的数量和绑扎的间距,而忽略了对钢筋构造的要求,因而造成不符合规范要求而返工的现象时又发生: 1、矩形独立柱基底板上下钢筋的错位 由于底板在基底净反力作用下,虽然两个方向均发生弯曲,但长边的力矩应大一些,所以长边的受力筋应置于短边的受力筋下面,但在实际钢筋施工中,反置现象较多,应引起重视。 2、柱下端纵向受力筋任意弯曲问题 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纵向受力筋偏移后随意弯曲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钢筋偏移的水平距离越大,倾斜越大,弯折的纵向筋的受力对主根部表面剪力也越大,容易造成柱根部混凝土开裂。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应按纵向筋的偏移多少进行处理。当纵向筋偏移量不大时,可将钢筋按折角斜率坡度1:6缓慢弯折到柱内后,绑扎在正确位置;若是纵向筋的偏移较大且已变形,返工要经设计人员同意,宜在纵向筋搭接范围内用Ф8箍筋加密绑扎,并提高该柱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增加弯折变形较大处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及抗拉强度。 在柱根部增加封闭箍筋如环箍作用,当柱承受荷载时,可以有效地约束混凝土的变形,延缓钢筋弯折混凝土的开裂,确保柱中纵向受力筋发挥最大效率。 3、梁柱主筋搭接绑扎处的箍筋加密问题 梁柱中受力主筋的长度在图纸上是按构件全长标示的,但在施工中因钢筋长度所限,当搭接采用绑扎时,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经常遇到不按规范要求将箍筋加密绑扎的情形。当绑扎完工后进行隐蔽验收时楼板筋已绑扎完,增补钢筋返工处理难度较大。对该节点箍筋加密的要求在施工图结构说明中提出,以防止后期返工处理。 对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域箍筋的处理,由于框架节点处于相邻构件的交汇点受力状态较复杂。在抗震设防区要求各柱梁端必须采用加密箍筋的构造措施,但是部分技术人员对抗震构造要求缺乏认识,往往按习惯做法少设箍筋,导致节点核心区域处于长距离无箍筋的状态。因此,节点核心区域箍筋的绑扎数量及位置是质量检查控制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箍筋准确就位有一定的困难,但必须按设计要求和相应规范绑扎箍筋。 4、梁中吊筋位置的确定 当主梁上部设有较大荷载的次梁时,构造上一般要求加设吊筋。该吊筋往往不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使吊筋不能有效地将次梁荷载传递给主梁上部受压区,使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裂缝。同时,在主次梁交接处,次梁两侧箍筋在加密的数量上也满足不了要求。部分工程施工中是按设计要求加密,将该长度扣除后来计算主梁部分的箍筋数量,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在整个主梁设计中,要求数量即梁净长-100mm/箍筋间距+1+梁两端加密区数量的基础上加密。 5、主次梁板存在设置支座处弯起钢筋的问题 在混凝土现浇结构中的主次梁、板负筋交叉的支座处,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是板的负筋会外露,次梁负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薄。该现象影响了钢筋的锚

项目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答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墙面抹灰层空鼓、脱落、开裂,外墙渗水。主要原因分析:操作原因:基层处理不 好,分层抹灰厚度过大,外墙面砖勾缝质量差。 控制措施:严格基层检验控制程序,实行抹灰前基层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如砼墙必须凿毛、刮素灰。制订操作工艺标准,加强操作工艺监督,以控制分层抹灰厚度符合要求。对外墙抹灰或面砖勾缝,加强过程巡检及拆架前联检,符合要求后方可拆除外脚手架。检查一定要细,要分面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及是否有裂缝(纹)等,对检查结果填表各方签字。 技术原因:抹灰层过厚未进行技术处理;不同基体交接处未按要求做技术处理。 控制措施: 监理会同施工方查找设计及实际中抹灰层厚度超过35mm的及不同基本交接处部位(如柱与墙、梁与墙、门口过梁端部等部位),对具体做法下达技术联系单,统一做法。 加强过程监督,如抹灰前检查不同基体交接处处理情况如何,实际抹灰是否存在厚度过大的部位等。 进度原因:因进度压力,墙体砌筑未有足够时间完成收缩即开始抹灰。控制措施:检查气体完成时间,要求砌筑完成时间超过15天(最好1个月)后方可抹灰2.墙体透寒,常发生在山墙、顶层局部标高变化处、窗膀等部位。 主要原因分析:设计原因:由于设计热工计算有问题,局部设计疏忽或选材问题。 控制措施:对外墙保温设计进行复核,尤其是对常见的山墙部位透寒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复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局部保温厚度不足的,要做到及时发 现及时解决。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外墙采用外保温效果较好;夹芯墙保 温由于施工工艺原因,存在局部热桥。 材料原因:材料保温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措施:严格使用设计要求的保温材料,要在设计中体现材料的热工指标。材料选用时, 必须有热工指标与设计进行比较。必要时,对保温材料热工性能进行试验。 施工原因:局部节点或细部处理不到位产生热桥。控制措施:加强技术交底,监督施工过程操作,对板材安装及细部严格检查,符合要求后各方签认进行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