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63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总结人:汪老师总结时间:2015年1月23日一1、(1)磁铁能吸引铁,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3)水在温度降低到零摄氏度时会结冰,在温度升高到一百摄氏度时会沸腾。
(4)光在空气中一般沿直线传播,遇到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一般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走进神奇:(1)在自然中,电闪雷鸣,火山爆发,黄河咆哮,龙卷风等。
例:A、静静的雪山为何发生雪崩?()B、大自然为何绚丽多彩?(太阳的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混合而成的。
不同的物体对这七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所以世间万物会出现各种色彩。
)C、电闪雷鸣如何产生?(闪电是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2)在生活中,倒饮料的诀窍,被水“折”断的筷子。
例:A、用吸管吸袋装牛奶,为什么塑料袋会瘪?(吸牛奶时,袋里的牛奶被吸出来,而空气却不能进入袋内,袋内没有空气,外面的大气压使塑料袋变瘪。
)B、将筷子斜插入水中时,它看起来好像被“折”断了,这是什么现象?(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筷子好像被“折”断了。
)C、从冰箱中拿出的可乐瓶,过一会儿后,为什么可乐瓶上有水珠?(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凝结成小水滴。
)二1、探索之路(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2)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两个铁球落地实验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3)由苹果熟透后从树上向下落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4)推翻地心说而建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1)第一阶段: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而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2)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物理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它将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得它们的内在规律。
物理知识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运动,它是物理学中研究最深入、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处不能看到运动的存在。
本文将从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物理规律、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物体运动的物理依据等几个方面对初二物理课程第二节中的运动知识进行概括。
一、运动的描述性知识运动的描述性知识包括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和运动的特征。
(1)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固定点的位置发生改变,而被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运动物体。
(2)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经历相同距离,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不匀速运动;根据运动物体是否有力作用,可以将运动分为有力运动和无力运动。
(3)运动的特征:运动物体的运动具有速度、方向、距离和时间等特征。
二、运动的物理规律运动的物理规律是指物体运动中必然存在的物理量的变化原理和对应的关系。
根据此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定律。
(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距离。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物体行进的距离,t 表示时间。
(2)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大小及方向上的变化。
它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米格尔圆周运动定律指的是圆周运动物体的轨迹被外力推动,它的速度改变时,其运动的距离也会随之改变。
三、物体运动的轨迹及轨迹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原理(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沿一直线行进,此时速度和距离都是不变的。
(2)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在切线作圆周运动,此时速度是不变的,但圆心的距离却不断在增大。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4)会读:在读数时,除读出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除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值外,还要注上单位。
(2018。
海淀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答案】3。
20【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
1 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
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20cm。
(2019.嘉峪关校级模拟)如图中的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答案】2。
70【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4.00对齐,右侧与6。
7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 6.70cm-4.00cm= 2.70cm。
故答案为: 2.70。
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记录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测量值=准确值十估读值。
知识要点二:参照物的选取。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就可能不同,但是只要选择了参照物,且判断正确,不同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一般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但必须明确,要先选定参照物,否则对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2019.s内江)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A.青山青山 B。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框架
➢ 核心概念和规律
• v ─t 和s ─t 图
匀速运动 变速运动
①甲、乙、丙均表示匀速 甲比乙速度快
甲、乙均表示变速 ①甲、乙均表示变速 ➢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探究速度的变化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器材及作用:小车、金属片、停表、刻度尺、木块、
斜面。
(1)金属片的作用: 使小车始终在同一位置停下
(2)斜面的要求:坡度适中。
坡度不宜过大,便于测量一段路程内所用时间;坡度不宜过小,以免小车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不能比较速度变化。
4.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滑下。
5.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评估与交流】
6.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的运动形式: 变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 。
8.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减小误差。
9.能量转化情况: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 (假设斜面光滑)。
10.实验误差分析:
(1)小车到达金属片还未停止计时,导致所测时间偏大,测出的平均速度会偏 小 ;
(2)小车从斜面顶端不是静止释放,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测出的平均速度会偏 大 。
11.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知识详解】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3333110110110110km mm mmmm mm nmμμ====110110110m dm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第2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过关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物体间距离发生改变;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2.参照物(1)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重点提示】(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也就是说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所以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强调“相对于某物体”,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重点知识解读1、参照物(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1】(2020·黑龙江省初二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河岸D.岸边树木【重点提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例2】(2020·北京初三一模)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时,小桥相对于溪水是静止的B.硬币立于高速行驶的高铁的窗台上,硬币与列车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一直是相对静止的2.运动的相对性【例3】(2020·四川省初二期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英国的一位业余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那个是静止的C.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4.(2020·广东省初三其他)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1).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
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静止。
(3).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例题: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练习题:“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符号 m .3比米大的有千米,符号㎞,比米小的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微米符号μm ,纳米符号 nm .2长度单位换算(记住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换算:1km= 1000 m、 1m= 10 dm = 100㎝ = 1000 mm= 106μm= 109nm 1dm= 0.1 m 1cm= 0.01m;1mm=0.001 m;1μm= 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梳理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被选作为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与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 (4)关于参照物的说明:①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静可动,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②参照物的选择具有排己性,即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己为参照物 ③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选取 或 为参照物。
(5)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 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会 ,所以运动与静止具有 性。
(6)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卷尺、__________、游标卡尺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对于特殊长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等效替代、化曲为直、化小为大、几何测量等方法.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 和 。
②使用时要注意:·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3)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 。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手表、机械停表(秒表)等. 4.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1m= km 1m= dm= cm= mm= μm = nm 1h= min= s 1s= ms= μs5.测量误差(1)定义: 和 之间总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2)产生原因: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3)减小方法: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等方法.6.速度(1)速度: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比称为速度.它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2)公式:. 两个推导公式(3)速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1m/s= Km/h(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的直线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特点每时每刻每点的速度均相同速度是变化的,不能确定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表示物体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应用在生活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具有的普遍性的规律计算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任意选取一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就可获得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路程和时间必须严格对应,在说速度时必须说明是哪一段路程上或哪一段时间内的s-t图像v-t图像7.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用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机械停表.实验原理是。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一、简介第二章是八年级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有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和分析运动过程。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位置指的是物体所处的位置坐标,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运动的分类运动可以根据物体的路径和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类。
根据路径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速度变化情况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三、运动的描述方法1. 位置-时间图位置-时间图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位置-时间图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物体的位置。
通过观察位置-时间图,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等信息。
2. 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速度-时间图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物体的速度。
通过观察速度-时间图,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等信息。
3. 运动方程运动方程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通常包括位移-时间关系、速度-时间关系和加速度-时间关系三个方程。
通过运动方程,可以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信息。
四、运动中的常见问题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即9.8 m/s²。
通过使用运动方程,可以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受重力作用下做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成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说某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来说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说某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来说的。
a.“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相对于云朵,月亮是运动的,此时云朵作为参照物。
,相对于云朵,月亮是运动的,此时云朵作为参照物。
b.你坐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在往后退,这时你是以车作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那么,树就是静止不动的。
物,那么,树就是静止不动的。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1)选定参照物(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选定参照物(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2)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改变)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改变3、长度与时间、长度与时间3.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 )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其他长度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其他时间单位:时(h )、分(min )3.2单位的换算单位的换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1h=60min 1min=60s 1h=_____s 3.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3.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A.工具:刻度尺(常用)工具:刻度尺(常用)B.测量的正确方法:①刻度尺要方正,紧贴被测物体:①刻度尺要方正,紧贴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3.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A.工具:秒表(常用)工具:秒表(常用)B.注意:无论是长度的测量还是时间的测量,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
重难点知识剖析(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2)神奇之二:圆珠笔2、探索之路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二)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其他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 mm= μm= nm。
2.长度单位换算 1km m dm cm mm μm nm面积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3.光年4.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选"刻度尺的选择。
根据不同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
(2)"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3)"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L=nC6.长度的估测:了解周围常见物体的长度,增加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目测法手测法步测法(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__________。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h=________min=__________s,1s=__________ms=_________μs2.时间的估测(1)借助于太阳的东升西落(2)借助于脉搏的跳动次数等(三)误差与错误1.误差与错误: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的,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第二章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2、位置≠距离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研究对象 参照物 判断位置 车内的乘客 ? 静止 车内的乘客车站?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1km=103m=103mm=103μm=103nm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
但仍要考虑实际情况3、刻度尺使用的原则:A 、“选”:根据实际选择分度值、量程的合适的刻度尺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不要忘记单位)*例题: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12.8cm 。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第二章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置≠距离
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
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
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
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
1km=103
m=103
mm=103
μm=103
nm
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
但仍要考虑实际情况
3、刻度尺使用的原则:
A 、“选”:根据实际选择分度值、量程的合适的刻度尺
B 、“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不要忘记单位)
*例题: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12.8cm 。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
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三、物体运动速度快慢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关于看图题,注意竖轴的单位,是路程还是速度。
如果竖轴是路程,则与横轴有一定夹角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竖轴是速度,则与横轴一直平行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四、关于误差
实验次数越多越有利于减少误差
测量工具越精确越有利于减少误差
测量方法越科学越有利于减少误差
知识点
1、
A、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
⑴、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⑷、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B、两个物体间相对静止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①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不变的,两物体相对静止。
()
②两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两物体就处于相对静止。
()
2、长度、时间的测量
A、长度测量:
⑴、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⑵、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⑶、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⑷、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⑸、特殊的测量方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实际问题
⑴、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⑵、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⑶、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⑷、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⑸、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⑹、你能说出几种方法可测园柱体的周长?
①、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出圆柱体的直径d ,周长为πd 。
②、用纸条紧绕圆柱体一周在重叠处用打头针扎一孔,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
③、把园柱直立放在纸上,贴边用笔画一圈,再剪下对折后,用刻度尺量出折痕线长,即为直径,再算出周长。
④、在园柱面上做标记,然后将其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用刻度尺量出启始点到终点的距离。
⑺、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误差:
⑴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
⑵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⑶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实验室做实验主要采用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⑷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5、直线运动
⑴、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
速度图象:
⑵、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时间。
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
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