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0.44 KB
- 文档页数:6
库仑定律教案(9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缘由;知道原子构造,把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构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试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敏捷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熟悉抱负化是讨论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育科学素养,熟悉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展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觉电现象,到熟悉闪电本质,经受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讨论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处,直到1752年,宏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急在美国费城进展了闻名的风筝试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觉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急去捕获闪电,证明了闪电与试验室中的电是一样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存到肯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当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库仑定律》教课方案1一:学习任务剖析1.认知目标要求剖析:知道点电荷的观点;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初步认识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过程。
2.学习能力要求剖析:经过实验演示培育学生的实验、察看、剖析和总结能力;经过对实验方案的拟订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丈量变换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3.感情态度要求剖析:经过对库仑定律成立的回首,以及有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培育学生的科学修养,培育学生勇于研究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材剖析1.教材内容剖析:本节内容的中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课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丈量一些不易丈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课要点:①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使劲。
②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3.教课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剖析归纳4.教材的办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办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假如库仑定律的成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重视点为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物理规律成立的一般过程。
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与运用。
三:学生特点剖析:1、知识基础剖析:①掌握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使劲,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②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
③会办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并会经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④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2、学习能力剖析:①学生的察看水平不停的提升,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实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②拥有初步的归纳要点,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
③已经初步具备了基当地实验操作和实验察看能力。
四:教课目的的拟订:1.知识与技术目标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1.1电荷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看成是点电荷2.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并能应用库仑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元电荷是实验得出的最小电量,元电荷e=1.60×10-19C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库仑定律库仑力2.难点: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3.疑点: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的确定4.解决办法: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空气)。
三、教具准备玻璃棒,丝绸,系有丝线的包有铝箔的泡沫塑料小球,红外线灯,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四、学生活动设计本课学生活动主要集中体现在两处:1.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定性分析,两带电体间的作用力大小与距离及带电体的带电量有关。
2.应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经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知道点电荷、元电荷、库仑力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复杂问题进行简化、抽象的思维能力及如何建立物理模型,渗透物质可分的思想,适当介绍粒子研究的物理学进展。
(二)整体感知库仑定律是本课的核心,是静电学中的重要知识,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氢原子结构模型的依据。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创设情景[提问]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包有铝箔的小球,会发生什么情况?让学生猜想,并要求说明理由。
2.实验探索演示1 演示上述提问内容,结果先吸引,而铝箔与带电玻璃棒接触后再排斥。
这是由于两者接触后带有同种电荷的带电体间发生相互排斥作用的缘故。
[引导]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那么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演示2 让带电玻璃棒在不同距离上靠近悬挂的带电小球,观察小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同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点电荷、元电荷、感应起电等基本概念。
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运用库仑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2. 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库仑定律公式的推导。
2. 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课讲授1. 认识电荷:介绍电荷的概念、性质和种类,如正电荷、负电荷、中性电荷等。
2. 点电荷:介绍点电荷的概念,强调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适用于电荷分布均匀、距离较远的情况。
3. 元电荷:介绍元电荷的概念,即电子的电荷量,用e表示。
4. 感应起电:介绍感应起电的原理,即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5. 电荷守恒定律: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6. 库仑定律:介绍库仑定律的内容,即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名电荷相斥,异名电荷相吸。
7.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强调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对于非真空环境,需要考虑介质的介电常数等因素。
三、实验演示1. 演示静电感应现象,如用验电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2. 演示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如使用两个带电小球,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库仑定律,计算两个带电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分析一个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库仑定律的重要性。
2. 拓展:讨论库仑定律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库仑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篇1【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课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库仑定律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背景,如静电力、电荷等。
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1q2/r^2,其中F表示静电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两个电荷量,r表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3.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电荷量不变,距离不变。
4. 库仑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分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展示库仑定律的应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库仑定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公式、案例等。
2. 教学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荷、导线、电压表等,用于演示实验。
3. 教学资源:搜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电荷和静电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2. 讲解库仑定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3.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库仑定律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库仑定律进行解答。
5.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运用库仑定律解决课后习题,如计算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思考库仑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现象、电子设备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库仑定律》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新课教学: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一)定性实验探究: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1) 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学生:控制变量法。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高二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柴新艳备课组长:郑仕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正负电荷及其规定,定性的了解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掌握起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学会用库仑定律详细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理解电荷的物理模型。
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
教学重点:1、电荷的产生和一些基本概念;2、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教学难点:1、电荷守恒定律的计算2、库仑定律的相关计算教学过程:一、电现象的历史回顾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16世纪,英国御医吉尔伯特提出了电荷的概念。
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一、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问题二、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问题三、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1、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两种电荷之间的关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几个基本概念读课本p4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 C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问题二、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问题三、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元电荷的值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问题四、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例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 .元电荷就是质子D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练习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1.60×10-19C 的电量叫元电荷.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练习2、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B. B.-6.4×10-1 9CC.-1.6×10-18CD.4.0×10-17C4、起电的三种方式(1) 摩擦起电:a.物质的微观结构b.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库仑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o理解库仑定律与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o能够应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静电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o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库仑定律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及适用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库仑扭秤、带电小球、绝缘细线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库仑定律的相关内容、实验演示视频、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电荷的概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库仑定律的探究。
o简要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及其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2.新课内容讲解o库仑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o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为作用力,k为静电力常量,q1和q2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o适用范围:库仑定律仅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3.实验探究o演示库仑扭秤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o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o讨论库仑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库仑定律在静电学中的重要性。
o提醒学生注意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新课教学: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一)定性实验探究: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库仑定律教案教案篇1学问目标:1.把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会用库仑定律进展有关的计算.力量目标:1.渗透抱负化方法,培育学生由实际问题进展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力量.2.渗透掌握度量的科学讨论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教学难点: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教学方法:试验归纳法、讲授库仑定律教学过程: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们带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不会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像的形式呢?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把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争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试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3.对库仑定律的理解:(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详细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b:点电荷是一种抱负化模型.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很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2):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9.0×109c2,其大小是用试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需是:f:n、q:c、r:。
课题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重点实验器具教课方法教课流程【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电荷库仑定律》教课设计南昌市第一中学余龙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1、知道三种起电方式,其实质不是创建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观点,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知道静电力常量。
5、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1、经过物理观点和规律的学习过程,认识物理学的实验和模型的研究方法。
2、经过分组实验,经历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认识库仑等科学家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
逐渐提升剖析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
1、浸透突出主要要素,忽视次要要素的辩证唯心主义思想。
2、拥有敢于发问,勇于研究的精神。
1、物体起电的方式及实质。
2、库仑定律。
有机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铝箔球、球形绝缘导体、绝缘的丝线、绝缘的支架、铁架台、泡沫塑料、验电器、验电羽、枕形导体、定量装置、静电铃装置。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议论、多媒体协助。
教课内容教法学法研究1、雷电视频1、经过显现视频及2、夜景灯光,高新科技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一、电荷电的重要性,进而激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符号:Q( q)、单位:库仑(C)发学生的求知欲和2、起电方式及实质学习热忱。
( 1)摩擦起电(和同学一同用泡沫摩擦聪慧的脑袋)( 2)感觉起电(演示实验:枕形导体;动画:解说现象;学生疏组实验:球形导体感觉起电)( 3)接触起电实质: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2、枕形导体感觉起分电实验介绍感觉起3、电荷守恒定律:电的知识。
动画:将电荷既不可以创建,也不可以消灭,只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实验过程中导体内另一个物体,或许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并且在部电荷挪动用动画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模拟显现一遍,让学4、元电荷生进一步认识到感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要么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应起电的实质。
电荷库仑定律(说课及教学设计)姓名:身份证号:学校:日期:库仑定律(说课及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第一章电场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时间安排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案目录一、说教材 (3)二、说教法、学法 (3)三、教学过程 (4)(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1. 电荷电荷守恒 (4)2. 元电荷 (5)3.库仑定律 (6)4. 库仑扭秤实验 (8)(二)例题解析 (8)(三)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10)(四)精练小结、布置作业 (12)四、说板书 (13)五、时间安排 (13)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学习目的及达标方法选择:知识要点学习水平达标方法选择预期达标识记理解运用点电荷√√课堂演绎95% 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公式√√√观察→思维→综合→结论90% 静电力常量物理意义、单位√√教师讲解95% 库仑定律计算√√教师讲解,学生反馈90%三、教学过程教学顺序分为三大部分:(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电荷电荷守恒在课堂的开始,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些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优秀教案章节一: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研究对象一、学习目标1、了解库仑定律的提出背景及相关内容。
2、掌握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3、了解库仑定律的研究对象及其运用。
二、教学内容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库仑定律是什么。
库仑定律指出,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C可能被描述为它们之间距离r的函数:C=kq1q2/r^2,其中q1和q2是电荷,r是两条电荷之间距离的大小,k是常见量,代表电荷之间的耦合强度。
这个力具有方向,由每个电荷的符号和并行物体之间的质量吸引力(抗拒力)的表现方式。
库仑定律以物理学家查尔斯·奥古斯特·德库仑的名字命名,他是这个法律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用数学方式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静电学的基础,是电场和电势的计算的必备公式。
它还可用于描述单个电荷周围的电场及其对其他物质的影响,包括机械力、磁力和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2、库仑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以图表的方式说明问题。
2、通过探究来引出知识点。
3、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环节1、探究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2、寻找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强度。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我们放置着两个带电体,我们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可以将带荷体放置在静电荧光屏上,在原处留下一个明显点,从而观察电荷分布情况。
第二阶段:正文讲解1、基本原理:2、公式推导:通过对库仑定律的公式推导,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带电体之间力的大小是和它们的性质成正比的。
电荷Q的大小越大,它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力就越强。
3、应用范围:世界各地许多领域应用了库仑定律,例如生物物理学、电动力学,等等。
其中,库仑定律在静电学、磁学、电势、电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实验目标:掌握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公式,如何测量电荷,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选修1-1《电荷库仑定律》教案高中物理选修1-1《电荷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库仑定律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2、库仑定律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公式:静电力常量k = 9.0×109Nom2/C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例题2】:详见课本P9【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三)巩固练习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纸。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作用;(2)掌握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3)掌握用库仑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核心概念:库仑定律;(2)教学资源:实验仪器、实验装置;(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视听教室。
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或观察,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让学生感受库仑定律的重要性。
3. 学习内容(1)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库仑定律,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库仑定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库仑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1电荷库仑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教法及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1、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第1节课题:电荷库仑定律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本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讲解物体带电的本质。
3.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物体的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了负电荷。
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水到渠成,对高中学生而言很容易接受,进一步巩固守恒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的概念。
同时教学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5.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有必要把初中学过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复习一下。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规律的建立都是经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对原有思维方式突破的结果,体现出了科学家的创造性。
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素材,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进行了尝试。
4.利用“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5.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进一步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荷知识。
2.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2.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学对电现象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电荷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五、本节要点1.什么是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什么叫电荷量2.什么是感应起电现象什么叫中和现象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4.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六、教学重难点分析(一)重点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1.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
七、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发展史)古代人已经发现了有关静电现象,主要是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现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演示:用和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箔片张开,表明玻璃棒带了电。
师问:摩擦起电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答: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师问:自然界中存在哪几种形式的电荷摩擦起电中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又带什么电生答:正负两种电荷,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师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生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师问:它们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叫什么单位是什么生答:电荷量(Q),单位是:库仑(C)师问: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什么?生答:摩擦起电。
(教师用验电器演示验证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3.带电本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4.起电方式师问:使物体带电方式有哪些?生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师问:除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外,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生答:人们发现还有感应起电。
教师:1.做课本演示实验1.1-4,观察在带正电的C向A、B靠近时,A、B的箔片张开情况.2.分析现象并结合检验,得到A、B分别带上了负电荷和正电荷。
3.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感应起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师生共同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问: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微观机理是否相同起电实质是什么生归纳总结:1.摩擦起电: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原因仍是电子的转移。
(同时弄清楚了电量均分现象和中和现象。
)3.感应起电:仍是电子的转移。
5.电荷守恒通过三种起电方式原因的分析,由学生总结得出起电过程中电荷守恒: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并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相类比,指出他们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指导学生学习中也要有知识的迁移、总结、类比、融会贯通。
)做出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过渡语: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6.元电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学生总结得出:1.元电荷:人们把自然界中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电荷量为1.6×10-19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1.6×10-19C作为一个电荷量单位),不是指某电荷。
3.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7.库仑定律1.学生做1.1-5实验,反复多做几次,猜想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3.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5.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6.介绍点电荷: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7.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8.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下题)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
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回答“思考与讨论”)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
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三)典型例题出示题目(多媒体)1.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C.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C.带有等量同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4.两个相同的带电导体小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为1:3,相距为r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的大小为F,今使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放到相距为2r处,则此时库仑力的大小为()A.B.C.D.5.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m、带电量相等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为3.6×10-4N,求每个电荷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6.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q1、q2,且q1>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