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络,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刚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刚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刚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拟光滑,没有角。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圆的熟悉》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
圆是学校数学阶段最终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熟悉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同学的学问面,丰富同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而且也能给同学探究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同学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进展。在教学圆的基础学问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进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力量。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熟悉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留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化。例1支配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同学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熟悉圆。例3支配同学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化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学问的同时,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圆,绽开数学思索,进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同学已经初步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肯定程度的直观熟悉,部分同学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肯定的学问基础。而心理学讨论也表明,学校高班级阶段的同学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肯定的进展,具有了肯定的规律思维力量,故也同时具备了肯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同学熟悉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把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5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圆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
二、画一画。
1、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1、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出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1、认识圆
(1)你会用你带来的物品画圆吗?动手画圆,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学
生再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内容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抢答:根据教师的描述说出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二、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圆:这是什么图形,认识吗?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板书)
三、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2、引导比较: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区别?
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探究圆的特征。
师:你知道老师这个圆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①、画:学生自己画比较方法的优劣
指名上台画谈画圆的体会。
到黑板上画学生评价感悟定点、定长的重要性
②、说:知道有关圆的哪些知识?在探底中动态生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圆心。 (o)
(b)半径(r);直径(d)画
(c)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d=2r,r=d÷2)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华应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新世纪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认识圆的定义,理解圆的特点;
•学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学习用圆的特性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圆的定义和特点;
•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计算;
•用圆的特性解决问题。
3. 教学重点
•圆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
•用圆的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5.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圆是什么样的?”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逐步逼近圆的定义。
步骤二:引入圆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圆的定义,并解释圆的特点。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物,让学生理解圆是一个几何图形,其特点是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步骤三:直径、半径和周长的计算(30分钟)
教师通过练习题引入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并分别解释其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自行计算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步骤四:用圆的特性解决问题(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特性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圆的认识教案(6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15篇)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15篇)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浸透数学来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假如不是圆的会怎样?
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
4,你想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答复〕
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究新知。
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
〔1〕画一个圆
〔2〕展示,比拟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
〔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
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
〔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
〔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比照〕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
〔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
〔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
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
〔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刚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考虑:怎么就比刚刚大一点了?
〔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穿插开的长度。
圆的认识教案
教案标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
2. 能够区分圆与其他形状。
3. 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如半径、直径和周长。
4. 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圆的定义和特征。
2. 圆的元素:半径、直径和周长。
3. 圆与其他形状的对比。
教学准备:
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2. 圆形物品(如硬币、盘子等)。
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展示一个圆形物品,如硬币,并问学生这个形状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观察硬币的特征,如形状、边界等。
教学主体:
1. 定义圆形: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其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2. 讨论圆的特征:圆是闭合的曲线,没有直角和边界,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相等。
3.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物品,并让他们描述圆的特征。
4. 讨论圆的元素:半径、直径和周长。
a. 定义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
b. 定义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在圆上。
c. 定义周长:圆的边界长度。
d. 讨论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
1. 分发学生练习册/作业本,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设计一个游戏或谜题,其中涉及圆的概念和属性。
总结:
1. 回顾圆的定义和特征。
2. 确保学生理解圆的元素和相关属性。
3. 强调圆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作业本,评估他们对圆的理解程度。
圆的认识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十章“圆”,具体内
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详细内容为教材第76页至
第79页,主要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规作图、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
面积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规作图方法,了解圆的性质。
2. 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规作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圆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
2. 探究圆的性质(15分钟)
(1)让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观察圆规的两脚距离与圆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圆的对称性。
3. 圆的周长和面积(20分钟)
(1)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2πr,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A=πr²,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3)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
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 、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去找一找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课堂展示1、初步感知圆
生:阅读课前查找有关圆的材料
师:好,圆这样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方法
提问:圆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56页例2.
(2)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无数条)
(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尝试画圆。
师生共同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提问:用圆规画圆时,员的位置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
三、巩固练习
略
四、总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