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
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
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
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介绍
本文档分析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材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1. 有理数中的乘法和除法
2. 整式与分式
3. 二次根式
4. 线性方程与不等式
5. 集合及其运算
6. 平面图形的认识
7. 平面图形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8. 数据的整理与代表
每个单元涵盖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并提供了大量的练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采用了直观生动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一些启发式问题和拓展性练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教材特点
1. 渗透性强:教材的内容在不同单元之间有一定的渗透性,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后面的单元中会有所延伸和应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 注重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能力。
3. 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和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思考。
4. 循序渐进:教材按照研究的难度从易到难进行编排,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5. 全面发展:教材中不仅包括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涵盖了一定的拓展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实际应用和思维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主要内容是: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材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在中考中考查并不多,主要考点有邻补角与对顶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命题与定理、平移,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较小.
教学指导
【本章重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本章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如:在计算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时,常利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决.2.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利用平移的方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课时计划
5.1 相交线 3课时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2课时
5.3 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5.4 平移 1课时
第六章实数
本章的内容包括:平方根、立方根、实数.
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一种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即无理数,开平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也是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运算;注意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与有理数有关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都仍然适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
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
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
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教材
分析
编者按:本人对“基教课改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教材分析与教学体会(基教课改讲座系列八[数学七年级]之专题7)》,分为四个版块:一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的教材分析;二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的说教材;三是对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的看法;四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的教学体会。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一、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的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今天我将从七个方面对七年级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1.1、本学段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数与代数。学习有理数,整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图形。探索基本图形(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性质及相关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
受,学习平移的基本性质,欣赏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
(4)实践与运用。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1.2、教材的体例安排和编写意图.
⑴体例安排。
①章前图直观新颖,引言引人入胜。如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章前图是一副气势宏伟的吊拉桥,引言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学校操场上的双杠,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等生动形象,直观新颖图文,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主要内容是: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材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在中考中考查并不多,主要考点有邻补角与对顶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命题与定理、平移,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较小.
教学指导
【本章重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本章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如:在计算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度问题时,常利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决.2.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利用平移的方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课时计划
5.1 相交线 3课时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2课时
5.3 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5.4 平移 1课时
第六章实数
本章的内容包括:平方根、立方根、实数.
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一种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即无理数,开平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也是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运算;注意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与有理数有关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都仍然适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内角和》精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证明及简单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和谐地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了三角形内角和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具体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研究。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四)、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一. 教材分析
《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算。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并为后续学习二次根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对数的认识,以及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但是,对于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掌握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
3.能够运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例如,讲解勾股
定理时,提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引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
通过PPT展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及各单元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
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
本章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讨论,并由此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几何奠定基础.本章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将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
一、课程学习目标
全章共包括四节: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本章教学应考虑以下四个目标:
1.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3.了解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使方程组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4.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进一步体会“消元”的思想,能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难度逐渐加大。
二、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这些知识点被有机地整合在各个章节中,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编排上,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其加、减、乘、
除等基本运算,以及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代数式的变形: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化
简、变形等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3.方程的求解: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的求解方法,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4.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三
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5.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四边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四
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6.圆的性质与判定: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
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延续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分析
1.代数部分:主要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的加减与乘法、因式分解等内
容,这些知识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2.几何部分:涉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与全等、角与距离等内容,强调空
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培养。
3.概率与统计: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
概率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整式的运算、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等。
四、教学方法建议
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设计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习题配置解读
习题配置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习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八、教材特色总结
《8.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
的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安排在学生
已经学过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之后,它是学习三元一次方
程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以
及物理、化学中的运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方
程思想、转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
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
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代数的一
些特点和优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生活中经常应用.它不仅是研究其它代数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解二元
一次方程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和加减法.
“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所谓“消元”就是减少未
知数的个数,使多元方程最终转化为一元方程再解出未知数.因此本
节课是从实际问题开始,介绍了代入和加减两种消元法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本节共包括两部分内容代入法和加减法.可分为四个课时完成.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建议
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内角和》精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证明及简单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和谐地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了三角形内角和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具体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研究。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四)、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等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三角形这一章仍是正式介绍证明的准备阶段,是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二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二、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响应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
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三、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适当进行了调整,适用性较强,稍微差点的学生也能跟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提出三线八角,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如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重点讲剪拼,说理一带而过,没有严格的证明。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