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8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2023.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地(25°N)中学生于某日做太阳视运动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12:41太阳高度角最大,为88.5°,日落时间为19:30.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圈的夹角同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互余。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与该地距离最近的是( )A.桂林B.杭州C.西安D.昆明2.该日北京时间19:00,当地太阳方位为( )A.西南B.正西C.西北D.正北3.该日,学生观测到太阳升起后的轨迹及其与地平面夹角,最接近的是( )A B C D2023年8月某日,正在黄土高原进行研学的某小组拍摄了一张瀑布的照片(瀑布高差为35米,乙地在瀑布上游),并发现附近的山坡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4-5题。
4.山峰与乙地的最小高差可能为( )A.688米B.588米C.488米D.388米5.关于该区域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A.此季节瀑布水流速度缓慢B.光伏电站最可能布置在甲山坡C.山峰可以与丙处互相通视D.丁处适宜打坝淤地发展种植业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辉绿岩为侵入体。
24.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
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B.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C.封建法制的完备D.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25.按照《唐六典》和《册府元龟》记载唐朝对内迁胡人按内附时间长短分为“熟户”和“新降”。
“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材料意在强调A.唐朝政府中央集权的要求B.唐朝已有了成熟的民族政策C.唐朝胡族人须依法生活D.唐朝对胡族人采用分化政策26.北宋官员任用制度上有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是一种虚衔,用于表示官位俸禄的高低;“职”是文官荣誉头衔。
“差遣”是官员实际拥有的权力。
北宋实行官与职分、名与实异制度的出发点是A.明确官职高低B.扩大统治基础C.防止官员擅权D.提高行政效率27.北宋初,太祖曾诏“所在不得鸢留行旅”,“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客观上A.鼓励了商贸繁荣B.强化了税收监管C.提高了商人地位D.促进了商业流通28.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爵位制度的革新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D.洋务派地位下降29.在谈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时,晚清政治家郭嵩涛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李鸿章也认为:“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这表明 A.中国无力抵抗西方列强侵略B.缺乏团结统一的力量导致战争失利C.民众的抗清斗争导致中国战争失败D.北洋军事力量弱小导致中国战败30.下图是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B.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C.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 D.红军在长征的途中重视民族团结31.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用于封面。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 BDACD 6---10 CABAC 11---15 BCCBA 16---20 BCACA 21---24 DDCC25. (17分)(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5分)(2)表象:风俗。
(2分)背景:君主专制统治下,政治腐败。
八股取士下程朱理学成为人们当官发财的途径,社会风气败坏。
(4分)(3) 程朱理学把天理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6分)26. (17分)(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
亚欧大陆间有丝路进行贸易往来,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
贸易范围是区域性的,不是世界性的;贸易产品主要是丝绸、茶叶等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属于农业文明下的洲际贸易,不是工业文明的洲际贸易;这种洲际贸易的特点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关系密切。
(4分)(2)变化: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贸易往来,世界市场已经形成;通过轮船、铁路等实现洲际贸易,货物以工业产品和工业原料为主,属于工业文明下的洲际贸易;(4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的进行。
(3分)(3)中国:1830年前中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较大,大大超过英美两国的水平。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繁荣。
英国:1860年英国的产品份额大幅提高,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1900年美国的产品份额大幅提高,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6分)28. (18分)(1)英王是虚位元首,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6分)(2)“商务关系的斗争”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来看待鸦片战争的。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2(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 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2. 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 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5.“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毛C.棉D.麻6.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7.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8.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思考质疑·合作探究】(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表现和影响:1、原因: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瓦解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具体原因:有西欧联合自强、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而美苏争霸消耗了苏联的国力也是重要原因。
2、表现:除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外还有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解散。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意味着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相比,当今世界隔绝变动的特点是什么?①是在没有发生通过世界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③新的国家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训练提高·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图一,柏林墙的修建图二:柏林墙的拆除材料二:到2004年上半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领土上修建了640公里的“隔离墙”,试图单方面解决巴以问题。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
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和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①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②结合柏林墙的修建和拆除的教训,你认为解决巴以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什么?③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的国际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试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训练提高·能力提升】答案1、反映了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由确立到瓦解的趋势。
2、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和协商、才能最终解决巴以问题,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2024.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为关于华夏早期推举的民众首领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知A.上古时生产力低下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儒家思想推崇德治2.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备等商品增多.其变化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出现B.商品种类的增加C.高产作物的引进D.重农抑商的执行3.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下令对大批从军归来的“军吏卒”赐爵、賜田宅,即“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这反映出汉初A.黄老之学备受重视B.稳定统治促进生产C.汉承秦制推行法制D.扶植新兴地主阶级4.《南史·齐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
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图籍,期月之间,殆将备矣。
”据此可知A.国家对社会思想严密控制B.图书商品化趋势开始出现C.诸王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D.儒家孝文化具备社会基础5.根据文献记载,宋朝商业税的征收有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的审计报告格式,朝廷派遣专人到地方考核,发现亏失,要对亏失的物品、数额、时间予以明确记载,并向户部禀明,对审计出亏失的官吏予以奖赏。
2012年高考备考(13)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伺候/赏赐朔风/塑造教诲/晦涩难懂癖好/藏否人物B.披露/露骨桔梗/诘责觊觎/瑕不掩瑜着落/不着痕迹C.胴体/恫吓荏苒/妊娠矢志/试目以待邋遢/大加挞伐D.阡陌/纤细押解/邂逅数码/数见不鲜栈道/打开信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粹缉拿活性炭搬师回朝B.安份蝉联下马威相形见拙C.厮打杀青协奏曲牙牙学语D.坐阵装潢贴标签皇天厚士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前车之鉴。
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
好在国人已越来越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
A.刮目相看B.饮鸩止渴C.前车之鉴D.呼之欲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楼市面临的政策风险、资金风险、泡沫风险,已成为压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三座大山,监管部门对风险的判断要亦步亦趋。
B.忧国不谋身,其深意在于,一个人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有故。
C.江苏慈善家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或个人捐钱捐物,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做公益,而且还引领社会力量做慈善,确实无可厚非。
D.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密码挂失费等项目在严罚下销声匿迹,但银行的新收费仍层出不穷,如开立存折是免费的,要与存折一起办张新卡却要收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8月16日零时起,我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使部分高铁降低速度;各席别票价在现行票价水平基础上,下浮5%左右。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2023.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6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
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
秦汉以后姓氏普及是A.华夷族群的认同B.登录户籍的需要C.人口迁徙的频繁D.统一国家的建立2.王莽取代西汉、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权臣攫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后世史家称其为“篡位”,但这些君主都借“禅让”理论来解释其行为合法化。
其理论来源为A.道家五行轮回B.法家厚今薄古C.墨家尚贤尚能D.儒家圣贤思想3.图1、图2为中原人民坐姿的变化。
这体现了A.儒家伦理的规范B.民族交融的影响C.经济重心的南移D.衣服形制的变化4.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
”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A.秦汉的刑律B.隋唐的律令C.宋元的税法D.明清的乡约5.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山东省烟台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1.(2012年3月烟台诊断)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
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 共和制B. 联邦制C. 代议制D. 三权分立【答案】B2.(2012年3月烟台诊断)《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A3.(2012年3月烟台诊断)“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答案】A4.(2012年3月烟台诊断)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5.(2012年3月烟台诊断)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这反映了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答案】D6.(2012年3月烟台诊断)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级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A可能是生活必需品②B可能是生活必需品③A价格上涨往往使A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④B价格上涨往往使B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在下图中,OQ表示外币汇率变化情况,OP表示人民币币值变化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正确的是()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创新高,同比上涨6.5%。
回答3—4题。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次物价上涨()①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会大于高收入家庭②农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有所下降④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会下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为平抑物价,保障民生,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产品供应②扩大财政支出,增中建设投资③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恶意囤积④提高准备金率,抑制消费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概括社会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将此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需要()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国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职业道德6.下列属于初次分配中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是()①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性收入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④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7.“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大多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手段,削弱了中国品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历史试题
编辑:龙辉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I卷(单项选择题50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开始,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实行科举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度D.设置中书门下机构
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5.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6.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入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这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中体两用D.君主立宪
7.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
8.“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9.“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10.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1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12.“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3.毛泽东说:
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D.《双十协定》签署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6.1949年夏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好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17.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态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一切随顺自然的境界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商周—陶器/唐宋—瓷器/明清
B.青铜器/商周—瓷器/唐宋—棉布/明清
C.玉器/商周—漆器/唐宋—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
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0.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
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21.19地区的章匠、济阳在20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人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说明:请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26.(14分)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依据下表所列法律文献内容摘要,指出
27.(16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二
(2)
(4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31997年的28.(20
材料一
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吴恩远《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斯大林的经济体制在哪些方面不符合“列宁的教导”?(4分)
材料二阿尔图宁·尼古拉写道,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苏联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这个事实是不能抹杀,更不应受到指责的。
但在这之后,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是怎样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4分)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4分)
材料三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
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
——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3)材料三主张用怎样的方法评价斯大林?(2分)运用这一方法说明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4分)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7.(16分)
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分)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1分>
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分)
(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分)
(3)外资或中外合资。
(2分)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
)(2分)
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分)
28.(20分)
(1)特点: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2分)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反对私有制经济的存在;(2分)
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经济的存在。
(2分)
(2)斯大林:
经济:建成比较齐全的上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2分)
政治:领导苏联打败了法西斯,成为世界强国,领导了社会主义阵营。
(2分)
戈尔巴乔夫: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效果不佳,导致经济滑坡;(2分)
政治: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2分)
(3)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观点)(2分)
苏联成立初期,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形势危险。
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
从这点上讲,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是合理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