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串行通信
- 格式:pptx
- 大小:799.96 KB
- 文档页数:105
习题一、选择题1.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必须保持________。
A.收发时钟相同B.停止位相同C.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相同D.以上都正确答案:C2.同步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依靠_____进行同步。
A.起始位B.同步字符C.命令字D.停止位答案:B3.8251A收、发串行数据的波特率_______。
A.可由编程设置B.等于CLK输入的基准时钟频率的16倍C.等于CLK输入的基准时钟频率的1/16D.等于CLK输入的基准时钟频率答案:A4.8251A以异步通信方式工作,设波特率因子为16,字符长度为8位,奇校验,停止位为2位,每秒种可传输200个字符,则它的传输速率和收发时钟信号频率分别是______(bps,kHz)。
A.200,200B.2200,38.4C.2400,38.4D.200,38.4答案:C5.DMA用于传送_____之间的大量数据。
A.CPU与存储器B.存储器与外设C.CPU与外设D.寄存器与存储器答案:B6.在微机系统中采用DMA方式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是______。
A.由CPU控制完成的B.由执行程序(软件)完成C.由DMAC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完成的D.由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完成的答案:C7.当8086/8088CPU响应DMA设备的HOLD请求后,CPU将______。
A.转入特殊的中断服务程序B.进入等待周期C.接受外部数据D.放弃对总线的控制权答案:D8.在DMA方式下,将内存数据送到外设的路径是_______。
A.CPU→DMAC→外设B.内存→数据总线→外设C.内存→CPU→总线→外设D.内存→DMAC→数据总线→外设答案:B9.在DMA方式下,CPU与总线的关系是______。
A.只能控制地址总线B.相互成隔离状态C.只能控制数据线D.相互成短接状态答案:B10.采用DMA方式传送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______时间。
A.一个指令周期B.一个机器周期C.一个存储周期D.一个总线时钟周期答案:C二、填空题1.异步串行通信没有数据传送时,发送方应发送______信号;串行同步通信没有数据传送时,发送方应发送_____信号。
一、选择题1.设串行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是: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1个停止位,若传输率为1200,则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符数为( C)。
(A)10个(B)110个(C)120个(D)240个2.在数据传输率相同的情况下,同步字符传输的速度要高于异步字符传输,其原因是(D )。
(A)字符间无间隔(B)双方通信同步(C)发生错误的概率少(D)附加的辅助信息总量少3.异步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必须保持(C )。
(A)收发时钟相同(B)停止位相同(C)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相同(D.以上都正确4.在数据传输率相同的情况下,同步传输率高于异步传输速率的原因是(A )。
(A)附加的冗余信息量少(B)发生错误的概率小(C)字符或组成传送,间隔少(D)由于采用CRC循环码校验5.用REPE SCASB指令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如CX= 0时,扫描结束,那么表示(D)。
(A)在字符串中遇上第一个AL中指定的字符(B)在字符串中有一个AL中指定的字符(C)在字符串中有一个不是AL中指定的字符(D)在字符串中遇上第一个不是AL中指令的字符6.intel公司生产的用于数据串行传送的可编程接口芯片是(D)。
(A)8259 (B)8237 (C)8255 (D)82517.在异步通信方式中,通常采用(B )来校验错误。
(A)循环冗余校验码(B)奇、偶校验码(C)海明校验码(D)多种校验方式的组合8.intel 8251A的TxD、RxD引脚的信号电平符合(B)。
(A)DTL标准(B)TTL标准(C)HTL标准(D)RS-232C标准9.8251的方式字(模式字)的作用是( C )。
(A)决定8251的通信方式(B)决定8251的数据传送方向(C)决定8251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D)以上三种都不对10.异步传送中,CPU了解8251A是否接收好一个字符数据的方法是(D )。
(A)CPU响应8251A的中断请求(B)CPU通过查询请求信号RTS(C)CPU通过程序查询RxD接收线状态(D)CPU通过程序查询RxRDY信号状态11.传送ASCII码时D7位为校验位,若采用偶校验,传送字符4的ASCII码34H时的编码为(A)。
单片机串型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就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的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慢。
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串口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串口通信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通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基于串行传输的原理,即将数据位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发送或接收。
串口通信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串行传输,串口通信采用串行传输方式,即将数据位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发送或接收。
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传输只需要一根传输线,节省了硬件成本。
2. 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需要定义一套通信协议,以规定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校验方式等。
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RS-232、RS-485、UART等。
3. 传输速率,串口通信的传输速率用波特率(Baud Rate)来表示,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波特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但也会增加传输错误的可能性。
4. 数据帧,串口通信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
每个
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起始位标识数据帧的开始,停止位标识数据帧的结束,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5. 硬件接口,串口通信需要通过串口接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常见的串口接口有RS-232和RS-485等,它们定义了物理连接的规范和电气特性。
总结起来,串口通信是一种基于串行传输的通信方式,通过定义通信协议、设置传输速率和使用数据帧等技术手段,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第10章K60的CAN总线开发⽅法第10章K60的CAN总线开发⽅法本章导读:CAN总线是⼀种应⽤⼴泛的串⾏通信协议之⼀,主要应⽤于对数据完整性有严格需求的汽车电⼦和⼯业控制领域。
由于CAN总线具有差分接收与发送的特点,使其在抗⼲扰以及错误检测等⽅⾯的性能⼤⼤提⾼,成为了诸多⼯业测控领域中⾸选的现场总线。
本章主要知识点有①CAN总线的通⽤知识;②CAN 总线基本的硬件连接与技术特点;③Kinetis系列中K60的FlexCAN模块介绍与编程要点;④FlexCAN驱动构件设计与实现;⑤CAN 驱动构件测试实例,包括回环测试和⾮回环测试。
10.1 CAN总线基础知识10. 1. 1 CAN总线协议的历史概况控制器局域⽹(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德国Bosch公司为简化汽车电⼦中信号传输⽅式并减少⽇益增加的信号线⽽提出的。
CAN总线是⼀个单⼀的⽹络总线,所有的外围器件都可以挂接在该总线上。
1991年9⽉Bosch公司制定并发布了CAN技术规范Version2.0。
该技术规范包括A和B两部分,A部分给出了曾在CAN 技术规范Version1.2中定义的CAN报⽂格式,⽽B部分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报⽂格式。
为促进CAN技术的发展,1992年在欧洲成⽴了CiA (CAN in Automation)。
在CiA的努⼒推⼴下,CAN技术在汽车电⼦、电梯控制、安全监控、医疗仪器、船舶运输等⽅⾯均得到了⼴泛的应⽤,⽬前已经成为国际上应⽤最⼴泛的现场总线之⼀。
在CAN技术未得到⼴泛应⽤之前,在测控领域的通信⽅式选择中,⼤多数设计者采⽤RS-485作为通信总线。
但RS-485存在明显的缺点:⼀主多从、⽆冗余;数据通信为命令响应,传输率低;错误处理能⼒弱。
⽽CAN总线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CAN⽹络上的任何⼀个节点均可作为主节点主动地与其他节点交换数据;CAN⽹络节点的信息帧可以分出优先级,这为有实时性要求的控制提供了⽅便;CAN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有独特的设计技术,使其在抗⼲扰以及错误检测等⽅⾯的性能⼤⼤提⾼。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000通过上一章的介绍,读者对我电子琴的设计已经有了完整的了解,下面我就对我的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串口通信模块UART作一下介绍。
首先我要简要介绍一下串口通信的一些概念和协议标准,然后再阐述我是如何用VHDL语言来实现串口通信模块设计的。
4.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1.数据传送方式在串行通信中,数据在通信线路上的传送有三种方式:1)单工(Simplex)方式:数据只能按一个固定的方向传送。
2)半双工(Half-duplex)方式:数据可以分时在两个方向传输,但是不能同时双向传输。
3)全双工(Full-duplex)方式:数据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2.波特率和收/发时钟1)波特率所谓波特率,系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以位/秒为单位,所以有时也叫数据位率。
它是衡量串行数据传送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和参量。
2)收/发时钟在串行通信中,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都必须有时钟信号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定位和同步控制。
通常收/发时钟频率与波特率之间有下列关系:收/发时钟频率=n×波特率一般n取1,16,32,64等。
对于异步通信,常采用n=16;对于同步通信,则必须取n=1。
3.误码率和串行通信中的差错控制1)误码率所谓误码率,是指数据经过传输后发生错误的位数(码元数)与总传输位数(总码元数)之比,其与通信线路质量、干扰大小及波特率等因素有关,一般要求误码率达到10-6数量级。
2)差错控制为了减小误码率,一方面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面对通信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以达到尽量少出错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对传输的信息采用一定的检错、纠错编码技术,以便发现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常用的编码技术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海明码校验、交叉奇偶校验等。
4.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可分为两种:1)异步串行方式:通信的数据流中,字符间异步,字符内部各位间同步。
2)同步串行方式:通信的数据流中,字符间以及字符内部各位间都同步。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习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单片机?答:单片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其基本结构是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中央处理机(CPU)、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全部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因此,单片机其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廉,且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程序控制等多种功能。
2、 8051单片机内部包含哪些主要功能部件?答: 8051单片机内部由一个8位的CPU、一个4KB的ROM、一个128B的RAM、4个8位的I/O并行端口、一个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系统等组成。
3、 MCS-51单片机内部RAM可分为几个区?各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内部数据存储器分为高、低128B两大部分。
低128B为RAM区,地址空间为00H~7FH,可分为: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堆栈及数据存储区。
存放程序运算的中间结果、状态标志位等。
高128B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地址空间为80H~FFH,其中仅有21个字节单元是有定义的。
4、 MCS-51存储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各有何不同?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与一般微机存储器的配置方法不同,把程序和数据的存储空间严格区分开。
数据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运算的中间结果、状态标志位等。
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已编制好的程序及程序中用到的常数。
5、MCS-51有哪几种寻址方式?答:MCS-51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有以下7种:立即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变址寻址方式、相对寻址和位地址。
6.编程实现:将单片机片内RAM区50H~59H中的数传送到单片机片外RAM区501H~50AH单元中。
(说明:要求用DJNZ指令循环实现。
)MOV DPTR,#501HMOV R0,#50HMOV R7,#10LOOP:MOV A,@R0MOVX @DPTR,AINC DPTRINC R0DJNZ R7,LOOPEND7.简述LED数码管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的各自特点。
嵌入式技术基础与实践(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目录嵌入式技术基础与实践(第二版) (1)习题参考答案 (1)第 1 章概述习题参考答案. (2)第 2 章 FreescaleS08微控制器习题参考答案 (3)第 3 章第一个样例程序及工程组织习题参考答案. (4)第 5 章串行通信接口SCI 习题参考答案 (6)第 6 章 GPIO的应用实例—键盘、LED与 LCD习题参考答案 (9)第 7 章定时器模块习题参考答案 (10)第 8 章串行外设接口SPI 习题参考答案 (11)第 9 章 Flash 存储器在线编程习题参考答案 (13)第 1章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答:即 MCU的含义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 CPU)、存储器( RAM/ROM等)、定时器 / 计数器及多种输入输出( I/O )接口的比较完整的数字处理系统。
大部分嵌入式系统以 MCU为核心进行设计。
MCU从体系结构到指令系统都是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特点专门设计的,它能很好地满足应用系统的嵌入、面向测控对象、现场可靠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以MCU为核心的系统是应用最广的嵌入式系统。
2.简述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答:嵌入式系统属于计算机系统,但不单独以通用计算机的面目出现 ; 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专用工具和特殊方法 ; 使用 MCU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与程序空间采用不同存储介质 ; 开发嵌入式系统涉及软件、硬件及应用领域的知识 ; 嵌入式系统的其他特点 , 比如紧的资源,较高稳定性要求,低功耗,低成本等。
一般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日常电子等领域。
4.比较 MCU与 CPU的区别与联系。
答: CPU是一个单独的PC处理器。
而MCU,则有微处理器,存储器(RAM/ROM等)、定时器 / 计数器及多种输入输出(I/O )接口的比较完整的数字处理系统。
所以可以这么说,MCU是一个包含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而CPU紧紧是一个处理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