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诫子书》练习题

《诫子书》练习题

《诫子书》练习题
《诫子书》练习题

《诫子书》练习题

[真题链接]

,回答问题。(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

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

(3)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习惯,熟悉

(5)尔与诸弟其戒之.之:代词,代“这种毛病(焦躁)”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我前年废弃懈怠,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遂成枯落”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或:险躁、焦躁)”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示例: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舆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可过度消费。(言之有理即可,3分)

【参考译文】

【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奢”“傲”。不一定是华美的衣服和珍贵的食物才称为“奢”,只要是皮袍呢褂随手可得,车马仆从习以为常,这样就会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的粗

俗鄙陋,看见雇工就随意支使,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傲”了。京城官宦子弟之所以道德败坏,没有不是因为“骄”“奢”的。初五的夜里,又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的焦躁。一经焦躁,心情就不好,办事就不能妥善。我前年废弃懈怠,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一定要平心静

气。你一定要与弟弟们戒除这种毛病,(这是我)极恳切的嘱咐!

[中考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①封伯禽②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③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④,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⑤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⑥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⑦,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⑧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 [注]①成王:周武王之子。由于年幼,由叔父周公代行政务。②伯禽:西周时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③骄:怠慢,轻视。④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比喻求贤心切。沐,洗头发。哺,口里含着的食物。⑤禄位:俸禄和爵位,借指官职。⑥畏:同“威”,威严。⑦博闻强记:见识广博,记忆力强。⑧由:奉行,遵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

(3)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4)意与日去.去:丧失

(5)又相.天子相:辅佐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通过)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我的地位在天下也不算轻微了。

3.由【甲】文可知,诸葛亮的立德原则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

4.【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告诫儿子的文章,请分析它们告诫的中心内容有何不同。(4分)

【甲】文告诫儿子要治学、修身、惜时。(2分)【乙】文告诫儿子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应遵循谦虚谨慎、礼待贤士的美德。(2分)

【参考译文】

【乙】周成王将鲁地分封给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告诫伯禽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现在)又辅佐天子,我的地位在天下也不算轻微了。可是(我)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即便是这样,我)仍然担心(因怠慢)而失去了贤士。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厚,并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持德行的人,必定获得荣耀;封地广大,又用勤俭来守住国家的人,必定封地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官职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胜利;聪明智慧,并能用愚拙来掩饰自己的才智的人,必定聪慧;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种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尊

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这些品德。不谦虚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