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7.34 KB
- 文档页数:4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09T11:12:23.08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秀丽[导读]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王秀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 40001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它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起搏故障以及日常生活注意、随访,这些都是病人担忧的问题。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消除顾虑,使其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也能尽早争取时间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5 例,男37 例,女18 例;年龄最大92 岁,最小51 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9 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17 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 例。结果:50 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心律失常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后3 例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1 例伤口周围有血肿,7 例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发便秘。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常常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因此心理护理应从术前开始,术后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或利用治疗时多交流、多倾听、多解释。向其解释安装起搏器后因心率较前增快而感到不适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不必有更多顾虑,如果顾虑、担心已影响到正常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镇静剂。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作者:张玲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20期V ol.4, No.20, 2019
192
起搏器专用囊袋压迫装置的设计
马芳琴,张云*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目的 探索起搏器术后降低囊袋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传统压迫沙袋进行改良,将其改造为分段式,均分为3段,并且有4根连接带,将沙袋与患者皮肤相连,并为沙袋配备专用沙袋罩。结果 使用起搏器囊袋专用压迫装置后,避免了沙袋滑落、移位的情况,减少护士在压迫过程中调整沙袋的次数。结论 该新型起搏器专用囊袋压迫装置使沙袋内沙粒分布均匀,且不会随意移位,减少了护士调整沙袋位置的次数,减少工作量;且配有专用沙袋罩,能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关键词】起搏器术后;囊袋管理;压迫沙袋;专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0.192.01
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在提升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患者心源性猝死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效。据统计,我国目前心脏起博器的置入量约20台/百万人口,且每年还在以近15% 的速度不断增长[1]。因此,做好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统计数据显示,起搏器术后嚢袋出血与血肿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2-3]。因此,做好心脏起搏器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对降低相关并发症来说,尤为重要。目前,使用0.5kg沙袋压迫6小时是临床应用最广的预防囊袋出血的方法。但由于普通沙袋内沙粒分布随意,易在某一部位聚集,而出现其它部位沙粒缺失,最终出现压迫不当影响囊袋压迫处皮肤血运与压迫效果;同时沙袋无任何固定装置,易发生沙袋滑落、移位的现象,无法确保压迫效果。宜兴市人民医院研制的专用囊袋压迫装置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
目的研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我院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伤口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术后监护与护理。结果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1例出现短阵室上性室速,其余7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病情稳定,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结论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对伤口的护理,注意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日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00-01
起搏器在临床实际应用40多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控制及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方法,也可用于控制或终止除颤动以外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经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共8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有5例,女性有3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5岁。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其中病窦综合征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快慢综合征1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3天,除1例出现短阵室上速室速,其余7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
2.术后护理和监护
2.1持续心电监护。
严重心律紊乱是心室起搏器安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将患者平车推入病房,安置好患者,并向相关的主治医师了解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中心脏起搏器的起搏情况,并在植入心室起搏器术后,对病人持续72小时监护,而且需要在CCU 监护系统下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记录,严密观察自主心律和起搏心律情况,发现起搏器间歇起搏,起搏阈值突然高,感知功能障碍,起搏频率奔放等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经口服胺碘酮后得以纠正。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为了减少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电极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往往要求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如沙袋的重量,沙袋原料取材及制作,沙袋固定装置制作,沙袋压迫时间及方式的护理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1 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
王潆潆【1】调查结果显示:有35.9%医院使用细沙,有19.2%医院使用软包装输液袋装水,有12.8%医院使用决明子,有32.1%医院使用袋装盐。杨欣【2】指出普通沙袋在应用时存在重量不均衡,取材不方便,沾上血后不易于拆洗及缝制后易于漏沙,容易污染伤口等弊端,针对上述缺点其自制水袋用于心导管介入术后止血,将500 ml百特注射液空包装袋先浸泡消毒,然后注入500 ml凉开水,用一次性中单包裹1~2袋,用胶布固定封口即制成0.5 kg或1 kg的水袋。刘柳,杜丽虹【3,6】临床工作中采用盐袋代替沙袋行压迫止血,应用未开封盐袋500g装进合适的布袋中,方便简单实用。某些医院应用决明子制作沙袋是因为决明子具有抑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无毒副作用【4】。国外文献【5】报道,常规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方法是在穿刺点入口处压迫一个重量从2.5~4.0kg不等的沙袋。从目前国内检索到的文献报道较多的常用沙袋重量为0.5-1kg,一般情况下应用0.5kg沙袋,如果病人出血较多或凝血功能欠佳的应用1kg沙袋,并相应增加压迫时间.
2沙袋外套材料
沙袋最开始应用时直接放置囊袋上方压迫,因无固定装置沙袋容易滑落,病人活动严重受限,容易引起肩关节僵硬疼痛,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研制出比较实用的沙袋固定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处沙袋压迫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研究
进展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治疗已逐渐成熟,成为缓慢性心
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近年来,术后为了预防囊袋出血、血肿、皮下气肿、伤口疼痛、电极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很
多学者关于并发症的预防做了较多研究,尤其是起搏器囊袋植入处的护理措施,包括是否予
沙袋压迫及卧床休息,压迫沙袋所需的重量、沙袋压迫时间等等。为追赶医疗前进的步伐,
本文就起搏器术后囊袋压迫时间及卧床时间,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汇报如下。
1概述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
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或头静脉切
开的方法放入电极导线,而电极导线经静脉系统进入心脏。在x线引导下将电极放人心脏的
一个或数个腔室,确定其位置后测试并调节各种参数。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位置附近做一囊袋,放人起搏器。将起搏器与电极导线相连,固定后放入囊袋中。整个手术过程看似简单易
操作,但仍潜在并发症,如囊袋出血、血肿、皮下气肿、伤口疼痛(术后麻药效果结束可能
会导致伤口疼痛,沙袋压迫过久也会增加伤口的疼痛)、电极移位及卧床相关并发症(由于
同一体位卧床过久,患者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感、尿潴留、睡眠障碍等,
甚至导致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压迫时间及卧床时间研究现状
2.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压迫
在国内对于起搏器术后囊袋压迫工具选择多为沙袋,重量各异。有部分学者研究表示近年发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60例通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治疗后应做好预防工作,患者一旦出现感染应通过合理抗生素全身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获得满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感染;感染因素;护理效果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为一种通过埋藏在皮下和插入心脏电极导管相连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其发放特定频率脉冲电流给患者心脏产生一定刺激,进而代替心脏起搏点使得患者心脏搏动的方法。其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等各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具有一定改善作用,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在采用该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极易出现术后感染,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尽可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1]。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60例通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53±5.14)岁;10例为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8例为病窦综合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24±6.32)岁;9例为房室传导阻滞、3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8例为病窦综合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沙袋压迫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效果梁国丽
【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用于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止血地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5例行起心脏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根据止血方式分为研究组(n=18)与参照组(n=17),参照组行沙袋压迫止血,研究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对两组压迫止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出血率为
27.78%,低于参照组的47.06%(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11.11%,低于参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止血满意度为94.44%,高于参照组的70.59%
(P<0.05).结论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用于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止血效果理想,制作简便,成本较低,可降低出血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8(007)004
【总页数】2页(P124-125)
【关键词】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心脏起搏器术;压迫止血
【作者】梁国丽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
【正文语种】中文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多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可
快速恢复心脏规律跳动,改善机体心脏有效射血,提升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但患者实施起搏器植入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囊袋切口出血为其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囊袋感染造成手术失败[2]。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止血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用于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