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论坛 危机后的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227.89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开放的企业运作环境,也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制度和桎梏,实现了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公司的相关治理要求下,也相应地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但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即一些企业只是改变了一些形式,但依旧是被传统制度所束缚。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引言:自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之后,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历经数个时期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放权”、“股份化”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摆脱了传统的制度,开始了证券市场的发行,并且建立了内部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制度依然对它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
一、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一)三会一层职权界限不清晰,没有明确权责清单指引公司尚未形成规范、明确的权责清单,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工仍不够明晰,议事清单不齐全,分级授权体系不健全,影响日常事项决策审批和日常工作开展效率。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的董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总经理的选聘等,但是,在行使其职权时,通常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命,从而制约了董事行使职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权力交叉、重叠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失和利益主体的模糊,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笔者所在区属国有独资一级平台公司为例,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过程中,虽然党总支会议事清单已发布,但三重一大事项尚未明晰,议事清单中的“其他应由党总支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要事项”指代不清,造成不需要上会的事项也习惯或偏向于上会讨论现象,导致决策和工作效率下降。
国有企业改制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一、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挑战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面临着潜在的冲突和矛盾。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股权分散问题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困难,使得决策过程复杂化。
另外,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机遇国有企业改制也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改制过程中的股权分散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投资者,促进公司治理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其次,改制过程中的法律法规改革可以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此外,改制过程也为企业提供了整合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三、应对挑战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键。
这需要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如设立独立董事、股东监事会等。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是必要的。
国有企业应注重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和人才,提升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国际化水平。
结论国有企业改制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为了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和人才。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改制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公司治理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定义、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阐述。
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确保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制度和过程。
它关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结构和决策机制,以便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包括:1.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面临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竞争的加剧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改革势在必行。
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需求: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和增值国有资本,必须进行改革。
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公司治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治理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和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2. 保护股东权益公司治理可以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通过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股东的参与度和信任度,增加股东的投资意愿。
3. 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管理层积极投入、创新经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水平。
4. 推动国有企业的合规发展公司治理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的合规发展。
现代经济信息74完善公司治理 深化国企改革袁 聪 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枢纽系统,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但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在目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依法治企,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74-01一、公司治理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意义公司治理也称公司治理机制,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害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力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简单说,公司治理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完善公司治理对国企发展起到以下作用:1.有利于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形成责权利对等机制公司治理是指在合法、合理、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同时确保公平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等)的关系。
企业效率就是建立在这些利益相关者基础之上,有明晰的产权,形成责、权、利对等机制,从而实现企业整体效率。
2.确保国有企业决策科学,提高业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明确了各个参与者决策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由此形成的有效制衡与约束关系,保障了国有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创造能够激励管理层最大化投资报酬率、提高经营效率和确保产量长期增长的环境来提高企业业绩。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但其在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目前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就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往往存在着执行与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较为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导致企业决策执行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往往过于僵化,监督职能不够强化,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和执行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约束,导致了管理能力和效率的下降。
2. 人事任命与激励机制不足国有企业在人事任命与激励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由政府任命,而非市场竞争产生,导致了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上也存在问题,现行的薪酬制度缺乏市场竞争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股东权益保护不力国有企业在股东权益保护上存在较大问题。
国有企业的股东普遍是政府机构或者其他国有企业,他们往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了解不足,难以有效行使股东权益,导致了企业在股东监督和市场约束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企业管理层在决策和执行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4. 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国有企业在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其在资产重组、重大投资行为和经营状况披露上往往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和准确,难以为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足够的信息依据,导致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二、相关建议1.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改制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外部资源和管理经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分配权力和责任,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1.明确权力和责任分配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对企业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
各级管理层要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正,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各级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公司董事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隐患。
3.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流动。
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作出准确的决策。
三、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设计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合理: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规模、性质、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权责对等: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当相互对等,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公司治理论坛
危机后的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
论坛简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和媒体对政府的职能和政策做了大量的探讨,然而很少有人深入剖析危机的主体:公司。
现代商业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各种类型的公司,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我们对于公司的治理、公司的监管仍然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舆论曾经一度认为我国国企改革的学习目标是西方大公司,然而金融危机下西方公司的表现使得我们有了新的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清华大学和牛津大学教授将联袂举办公司治理论坛,从企业运营和监管的角度探讨后危机时代的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
时间:3月28日下午14:00-17:00
地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舜德楼202教室
日程:
14:00--14:30 参会者签到
14:30--14:35开场致辞
14:35--15:35 Colin Mayer教授主题演讲
15:40--16:40 李荣融教授主题演讲
16:40--17:00 对话讨论
主要内容:
最近五年动荡的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解读新时期的公司治理和监管;
各国的国企改革和国企管理的经验教训;
如何完善公司监管和优化金融体系;
如何创造注重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架构;
如何设计监管措施和税收体制,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公司运营;
论坛组织:
主办: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牛津大学
清华经管学院高管培训中心
主讲嘉宾:
李荣融教授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
并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联执主席。
在任国资委主任期间,他力推央企重组整合,着力于央企在经济中充分发挥主导性、影响力和带动性;推动国企集团核心业务上市或整体上市;
加强对国企领导薪酬和职务消费监督。
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国企摆脱了上世纪末的经营窘况,初步建立并且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Colin Mayer教授
Colin Mayer教授是牛津大学金融学教授,牛津大学商学院前任院长(2006~2011),英
国竞争上诉法庭成员(Competition Appeal Tribunal:英国对企业竞争领域纠纷的裁决机构,主要涉及公平竞争,反垄断,公司并购方面的裁决),曾任哈佛大学Harkness 学者,英格兰银行Houblon-Norman学者。
Colin Mayer教授参与发起成立了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CEPR) 和欧洲公司治理研究所(Europe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ute,ECGI)。
Colin Mayer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司金融、公司治理和监管,并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大量著作。
他在西方学术界、政界和商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