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第一篇: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4)寂寥而莫我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寂寥而莫知我也”)(《愚溪诗序》)(5)以为莫己若者(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为莫若己者”)(《秋水》)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 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 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则何以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何有于我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我何有哉”?)(《十则》)(5)牛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牛之何?”)(《齐桓晋文之事》)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概述1.1 宾语前置的概念解释宾语前置的定义强调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2 宾语前置的类型列举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等举例说明每种类型的用法和特点1.3 宾语前置的作用分析宾语前置在句子中的作用,如强调宾语、缩短句子长度等给出实例展示宾语前置的效果第二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2.2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2.3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三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3.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3.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3.3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四章:其他宾语前置类型4.1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概述介绍除了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代词之外的其他宾语前置类型,如“副词作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作宾语前置”等强调这些类型的less mon 性,并指出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场景4.2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给出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4.3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重要性5.2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5.3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对宾语前置句式进行总结,强调其特点和用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注意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第六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6.1 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的区别分析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正常语序句式6.2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的概念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6.3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语境中辨别和使用宾语前置句式第七章: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7.1 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中的作用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7.2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案例提供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宾语前置句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宾语前置句式理解文言文句子7.3 宾语前置句式的阅读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宾语前置句式的知识第八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技巧8.1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原则介绍宾语前置句式在翻译中的处理原则强调翻译时保持原句意义的准确性和流畅性8.2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案例分析提供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分析并示范如何将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3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翻译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第九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应用9.1 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运用讨论宾语前置句式如何在文言文写作中增加表达的丰富性提供实例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创意运用9.2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练习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创作文言文段落9.3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评价介绍评价学生使用宾语前置句式写作的标准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关键地位10.2 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学习推荐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探索宾语前置句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0.3 宾语前置句式的评价与反馈讨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提供对本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宾语前置的概念和重要性解析: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定义和特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
华州区铁中
语文组:郭玲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及用法,能够准确的判断这种语法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和现代汉语比较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古汉语。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能够抓住规律迅速准确地判断是否属于宾语前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辅助: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的类型:
1、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析:(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析:(1)古之人不余欺也。
(2)一言以蔽之。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例析:(1)一言以蔽之。
(2)夜以继日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例析:(1)何厌之有?
(2)唯利是图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句式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B、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项羽本纪》)
D、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诸葛亮传》) 2、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组(
)
A、城中皆不觉。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教学小结。
《文言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规律,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言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无法回避,不少同学因缺乏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因此我们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练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宾语前置句(板书)二、认识完整的句子(课件展示)例:(漂亮的)苗苗【在家里用钢琴熟练地】演奏(聂耳的)乐曲。
三、文言特殊句式(课件展示)1、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主谓倒置2、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3、什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称为宾语前置句。
4、观察宾语前置句的成分变化:谓(动)——宾宾——谓(动)介——宾宾——介四、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成果,讨论、总结宾语前置句规律,并选派代表用展台展示、讲解,教师订正、补充。
(前三种规律学生基本能独立自主完成,后两种规律通过习题训练加以总结。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莫、勿、弗、未、无”等。
常见的代词有“之、余、吾、己、自、汝、尔”等。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前。
“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宁夏固原市隆德县高级中学马忠课前活动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调整以下句子语序。
1、我饭吃。
2、我篮球打。
3、我玩。
教学目标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类型,把握判别宾语前置句的方法看一看以下句子中哪个句子的宾语有倒置现象〔利用希沃5课件制作小游戏叫两名同学挑战一下〕1、忌不自信。
2、无情郎安在?3、之二虫又何知?4、南冥者、天池也5、项伯杀人,臣活之6、野马也,尘埃也7、复驾言兮焉求?思考:什么叫宾语前置句?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的句子,叫宾语前置句。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翻译以下句子,找出谓语动词及宾语,并找出句子特点〔同桌讨论发言后教师再明确〕1大王来何操?2吾谁欺?3彼且奚适也?特点:①都是疑问句②代词作宾语:何、谁、奚③宾语全都在谓语的前面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谁、何、安、奚、胡、曷、恶、焉】格式:宾疑问代词动练一练以下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是〔〕A奚以知其然也?B那么物与我皆无尽也。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君何患乎?翻译以下句子,找出特点〔同桌讨论发言后教师再明确〕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特点:1 否认句2代词作宾语3宾语在动词的前面规律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常见的否认词:【不、未、无、莫、否、毋、弗】常见的代词:【余、吾、之、自、汝、尔、是】格式否认词十宾语〔代词〕十动练一练以下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是〔〕A莫我知也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C蚓无爪牙之利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翻译句子,找出特点〔四人一组讨论发言后教师再明确〕1何陋之有?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唯利是图特点:每个句子都有一个“之〞或“是〞。
宾语都在动词前面规律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突出强调宾语格式:宾十“之〞〔“是〞〕十动练一练以下句子,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A客何为者?B夫晋何厌之有?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D小人之不拘,目不暝二、介词的宾语前置翻译句子,找出特点〔同桌讨论发言后教师再明确〕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以战?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特点每句都有一个介词。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一、押物前置类:押物前置类的意思是将押物放置在定语或作宾语前面,用以提高强调效果。
它通常应用于叙述史实或神话故事、神话传说中,以体现某种神圣著作中有关物品的象征意义。
例如《后汉书》中提到:“帝御,以车七乘,轻轩戎装,以五旗驰。
”其中“车”和“五旗”就是押物前置类。
物主前置类可以将物主名称前置用作宾语,而不是限定词后置,以此作为表达的重点。
例如:“后主谓部落将士曰:‘余乃西域女子,何故与丹青民聚居?’”其中“后主”就是指物主前置类。
三、先置类:先置类的意思是前置用作宾语的词语,其特点就是表面上使文章看起来有一定的开头效果,这种先置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使用的。
举例来说:“日渐助,亥时,未老先衰者于衡山之巅”,其中“日渐助”就是该句所使用的先置前置类。
押声前置类的意思是在宾语前面使用押声词。
它的特征就是它的押声词位于宾语前面,以表达词义之间的呼应,而将宾语作为一种强调。
举例来说:“沉冤有报,雪耻于舆”。
其中“沉冤有报”就是该句中所使用的押声前置类。
五、宾语呼语前置类:宾语呼语前置类的意思是在宾语前使用呼语语气,这样做就可以表达出尊重和客气的语气。
举例来说:“唐使,君辞让尔归西”。
其中“唐使”就是该句中使用的勒语前置类。
复合宾语前置类的意思是将复合宾语放置在定语或作宾语前,以此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此夕何夕,见诸侯”。
在本句中,“此夕何夕”就是作宾语前置类。
指代前置类的意思是前置一个代词来指代宾语,而不是直接择格宾语,这也是用来表达更加强烈的语感。
举例来说:“每宵飞,娱诸行”,其中“每宵”就是使用的指代前置类。
修辞前置类的意思是将某个副词前置用作宾语,来表达主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希望恒固,苦辛辛苦,不惧死”。
其中“希望恒固”就是该句中所使用的修辞前置类。
宾语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并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类型。
2、准确翻译宾语前置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三种句式类型的识别。
教学难点:识别并翻译文言语段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也?(《逍遥游(节选)》)(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沛公安在?(《鸿门宴》)(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7)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8)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9)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构成宾语前置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例如:(10)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11)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1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一、教学目的:1、知识:认识文言宾语前置句式,准确理解文言文句意。
2、技能:认识和掌握文言宾语前置句式的特征和规律。
3、情感:使学生准确理解中国古代文言,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文言宾语前置句式,准确理解文言文句意。
2、认识和掌握文言宾语前置句式的特征和规律。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结合所学过的文言文,说说文言文中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哪些?明确:宾语前置句、主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二〕、进入新课:一、为以下宾语前置句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或依据。
1无乃尔是过与?2唯利是图3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汩余假设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宋何罪之有?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忌不自信。
明确:疑问语气〔〕否认语气〔〕陈述语气〔〕反问语气〔〕二、根据刚刚的归类,请思考:古代汉语中,宾语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呢?、一般的宾语前置句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非宾语前置句,“王〞是名词而非代词〕其二,从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来看,必须是否认句或者疑问句。
〔一〕古代汉语中的代词:人称代词:余、予、吾、我;尔、汝;之、其、己、自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彼疑问代词:谁、孰、何、奚、安、恶〔相当于“哪里〞或“什么〞〕、胡〔“什么〞〕、曷〔相当于“何〞〕〔二〕古代汉语中否认句的表示方法〔1〕用否认副词表示:不、未、无、勿、毋、弗、微、非〔2〕用否认代词表示:莫〔没有谁、没有什么〕〔三〕古代汉语中表示疑问句的表示方法〔1〕用疑问代词表示。
如谁、孰、何、奚、安、恶、胡〔“什么〞〕、曷〔2〕用疑问语气助词表示。
如“乎〞、“哉〞、“邪〞、“与〞识别方法之一: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律前置。
识别方法之二: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也要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
2.学生能观察总结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
3.学生在翻译宾语前置句时能体现出句式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并在翻译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总结宾语前置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1. 归纳法学生归纳总结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和特点2. 点评法学生展示共同探究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拨3. 讲练结合法学生掌握方法后,做练习巩固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前导学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课前检测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请阅读教材109 页,并认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的题目。
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将古文与现代文比较,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第一组:①又何羡乎?②吾谁欺?欺天乎?③何以伐为?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①夫晋,何厌之有?②何陋之有③惟利是图④惟命是从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府吏见丁宁④慈父见背⑤望见谅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⑦秦人不暇自哀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将总结的规律写到小黑板上,以备课堂展示之需。
17 师说一、读准字音句读.(dòu) 相.师(xiānɡ) 位卑.(bēi) 近谀.(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老聃.(dān) 李蟠.(pán) 贻.(yí) 二、辨识通假(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三、一词多义(1)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传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对某种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的称呼)(3)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知识和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助词,的)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5)其⎩⎪⎨⎪⎧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第三人称代词,他)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的语气) 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或师.焉,或不焉(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3)君子不齿.(名词用作动词)同等看待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明的人;愚蠢的人 (7)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用作动词)觉得羞耻 (9)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五、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编写:谭宇菲审核:吴丽君一、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论语的有关知识,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背诵课文。
二、学习方法:积累、诵读、探究。
三、课文助读(一)、《论语》简介。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
()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
《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识,但有时通过简洁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如《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写出孔子安贫乐道的一面,较有感情色彩。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
他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前),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
孔子幼年丧父。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生畜),工作得很出色。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
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
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文言句式巩固复习 ——宾语前置句一、目标引领 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二、教材引领能在句子翻译中区别体现各种文言句式 聚焦重点:规范翻译倒装句 破解难点:倒装句的语法归位 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翻译特点、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关键指点:宾语前置句的语言标志 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链接高考回放(学生自主完成,形成初步感知)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06年广东卷)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2、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06全国卷一) 答案:学程之二:知识定位(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建构)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鸿门宴》文言知识的实词和虚词,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句式。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文言句式,如果不熟悉掌握会造成阅读文言文的困难。
文言句式是我们高考必考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了解文言句式。
下面一起来看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今天我们学习文言句式中的一种——宾语前置句。
师: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言句式,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宾语前置句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因此宾语前置句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句式。
【链接高考】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
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
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文言文高考复习——宾语前置导学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规律:2.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粤教版必修第四单元文言文()第课《师说》导学案编写:张剑茹审核:龙福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韩愈及其相关知识。
、积累文中“闻、无、师、道、贻、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学法指导】、自主诵读法、自主整理法、自主翻译法【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岁中进士,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还有有《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宾语前置专题教学设计一、目标引领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标志。
学会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外例句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与规律,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重、难点:把握特点、掌握规律、翻译宾语前置句。
二、教材引领形成课内外迁移能力。
三、学法引领思想方法:从典型例句中归纳句式特点、翻译方法,运用到语句翻译中。
关键指点:宾语前置句的语言标志。
四、学程引领学程之一:《考试说明》之相关解读以及考点分布。
学程之二:依据《考试说明》解读及考点分布明确学习目标,并温故知新。
学程之三:取法课内,通过课内外例句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与规律。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特点。
(学生先自主练习并尝试总结规律,教师总结、讲解)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总结分析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总结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3、扩展: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天津卷)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要求同上)1、古之人不余欺也!2、忌不自信。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总结分析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
总结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3、扩展:①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湖南卷)假使为了子孙而这样做(贪污受贿),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要求同上)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无乃尔是过与?3、唯利是图惟兄嫂是依总结规律: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
学习目标:
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
预习题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何以战?
小结:
2、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
3、(1)惟利是图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结:
总结宾语前置句:
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
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
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
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
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也?(适:动词,到。
)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4)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
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例如: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
例句(2)的
意思是“只有依靠兄嫂”;例句(3)的“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这里的“之”字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
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命是从”等。
(二)、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后拓展:
请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1、乡曲(指乡里)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指不做官)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清·朱琦《名实说》)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预习题答案:
(一)
1、疑问代词做宾语
2、小结: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3、小结: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
课后拓展:
1、答案:那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竟然不如乡里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解析“士之在高位者”,定语后置句;“乡曲之不若”,宾语前置句;“曾”,竟然。
2、答案: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理由,你怀疑什么呢?
解析“何疑”,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课堂检测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2、写出下面各句是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的哪一种类型。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
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7. 姜氏何厌之有?
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当堂训练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宾语前置的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课堂检测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
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1)——(3):代词作宾语,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4)——(6)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
(7)——(8)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当堂训练
1、(1)、答案(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解析两个“之”,为提宾标志。
(2)答案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解析“何羡”,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答案这样却还不能实行王道,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之”字必须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