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通关演练课件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55
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B.出现“世胄蹑高位”的局面C.三省长官同为宰相D.废宰相,顾问人员参与谋划答案 D解析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使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了皇帝一人独裁和掌控政府的运行,故D项正确。
2.(2017·咸阳三模,27)《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反映出明朝“巡按”()A.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B.监察权力的不完整C.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答案 B解析据材料“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故B项正确;据材料“大事奏裁”,可知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据材料“小事立断”可知凡事须向皇帝奏报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7·商丘二模)“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 项错误。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目标]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易混易错]内阁制不同于丞相制。
丞相制下,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
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二、军机处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3.特点(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4.影响(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深度点拨]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1.积极性: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它有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性(1)从措施看,它是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这就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从而在根本上埋下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2)从对政府的影响看,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3)从长远的影响看,它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学习资料专题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丞相(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
二、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雍正年间设立,选亲信大臣协办军务。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1)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3)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4)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4.影响(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1)设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
(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4.作用(1)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2)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
(4)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1.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
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掌管刑罚;又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
三者合称三司,长官为封疆大吏。
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布政司下的地方政权分为府(或直隶州)、县(或属州)二级。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考纲·明考情]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1.废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大大加强了皇权。
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3.内阁地位: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影响:皇帝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二、清朝军机处1.设立:雍正帝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
2.官员职权: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造成皇权高度膨胀,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尚有制度可循,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使国家中枢机构完全成了皇帝“私下的秘密”,决策极具保密性,皇权空前加强,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灵犀一点]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君主专制制度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民族融合起过积极作用。
2.到19世纪,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与落后。
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与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3.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以致无力对抗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与前代史官专职史事不同,明代史官不专职史事,却参与政治活动。
有人称:“惟史官专司其职,故不敢渎其职,失其职,而其职者何?”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明朝( )A.君主专制出现加强趋势B.提升史官素养成为共识C.通过修史限制君主权力D.政府重视官方修订史书解析:选A 题干“明代史官不专职史事,却参与政治活动”说明史官作为政治参与者,对皇帝来说更便于控制,故选A项;史官参与政治不涉及提高史官素养,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排除C项;政府重视官方修订史书不是“本质问题”,排除D项。
2.(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开学摸底,9)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这反映出明代( )A.地方权力的扩大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官员能力专业化解析:选C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行中书省是地方行政单位,通过题干可知,朱元璋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并且“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故选C项;题干仅是述及朱元璋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没有涉及地方权力的扩大或缩小,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朱元璋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没有涉及官员的执政能力问题,排除D项。
3.(2019届河北保定二模,2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
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
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
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
这从本质上说明(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解析:选D “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必须请示”等体现了专制权力的加强,导致管理不够灵活,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办事效率低下问题,排除A项;强调“有例可援”说明标准不严格,排除B项;无例可援需要请示说明权力没有分散,排除C项。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明太祖________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________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于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________设立内阁。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特点:皇帝为___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__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二、军机处1.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军机大臣均由钦定,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__________的特征更明显。
2.密折制:雍正命令地方大员__________,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3.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表明封建制度衰落;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________效率;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措施(1)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其地位与六部相同。
(2)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__________给予特殊的重视。
(3)在西南地区推行“__________”。
3.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目标]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措施:朱元璋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内阁制度的形成(1)创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演变: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地位: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评价: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受到宦官参政的制约。
理解深化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判断正误(1)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内阁作为顾问。
( )答案×解析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2)明代内阁是决策机构。
( )答案×解析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故题干说法错误。
二、军机处1.军机处的设立(1)直接目的: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责:最先是协办军务,后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特点: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
②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5)意义: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2.密折制(1)目的: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3.作用(1)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深度点拨军机处(1)军机处的特点①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
第 4 课专制时代后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要求 ]认识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自主学习 夯基固本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1明太祖取销丞相,使六部直属于皇帝,诚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繁琐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成立:□2明成祖朱棣成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办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没有获取□ 3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职权不明,不能够统率六部百司。
4.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受太看管束,以致明朝政治黑暗。
二、军机处1.军机处(1) 时间:清代□1雍正年间。
(2) 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3) 职责:协办军务,后逐渐扩大到办理其他政务。
(4) 地位: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5) 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做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壮,做事效率高。
③政治决策□2封闭性特点明显。
(6) 作用: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密折制: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3地方行政的控制。
3.议论(1) 军机处和密折制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碰到压迫。
三、清代的边疆政策1.基根源则(1) 敬爱各民族的社会民俗和□ 1宗教信奉,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就地取材进行行政管理。
2.主要措施2(1) 中央设□ 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务。
(2) 重视边疆地区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 在西南地区实行“□3改土归流”,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3.历史意义(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确定近代中国的国土。
4(2) 加强了□ 中央集权,牢固了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4.清代的国土:西跨□5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隶属岛屿□6 垂钓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考点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导致政务繁杂。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职权: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微点拨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
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二、清朝军机处——(c)1.设立的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
2.职能演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其实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3.特点(简、精、速、密)(1)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3)地处内廷,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作用: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微点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不是封建制度走向强盛。
恰恰相反,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体现,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1.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的修建、发展社会经济和促进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与巩固统一等。
2.消极作用:易造成暴政、腐败,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中央集权导致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加试——(c)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达标训练人民版1.(xx·天津高一检测)“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B.丞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解析】选B。
胡惟庸是当时的丞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除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拓展延伸】丞相制度被废除的利弊(1)丞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
(2)废除丞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丞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等突出弊端。
2.(xx·杭州高一检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亲自处理各部门的政务,每日都必须要批阅很多奏章,为此明成祖( )A.设置内阁B.废除丞相C.将内阁设为正式机构D.设立三省六部【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后,导致政务繁多,因此明成祖设立内阁以改变这一弊端,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可以排除;D说法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3.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能够参与决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①④错误;选B。
4.(xx·温州高一检测)“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解析:“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表明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威胁皇权,为克服这一弊端,朱元璋废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以加强皇权,故选D项。
A 项为唐代的情况,故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而非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排除B项。
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
答案:D2.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导致政务繁杂B.为了处理繁杂的政务,明太祖随后设立了内阁C.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D.明太祖将政务集于一身以便于加强专制皇权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其中B项中设内阁为明成祖的举措,与明太祖不符。
答案:B3.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制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点的准确把握能力。
明朝废丞相后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于是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
答案:D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首辅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六部解析:胡惟庸只是宰相制度的代表,因为这一制度的存在阻碍皇权的加强。
所以,朱元璋废除的是宰相制度。
答案:B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本题以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考点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试标准] 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2.清朝军机处。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清朝的边疆政策。
(加试)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丞相错误!2.设内阁错误![微点拨] 宰相制≠内阁制(1)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2)内阁的设立和丞相制度的废除并非同一时间。
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后为了减轻政务负担,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及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至明成祖时期才正式设立内阁。
二、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雍正年间设立,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错误!4.影响:错误!三、清朝的边疆政策(加试)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3.措施错误!4.作用错误![微点拨]明清政治制度主题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史料证史——内阁职权演变史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朱国桢《皇明大政记》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人,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宦官)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论从史出上述史料说明了明代内阁阁臣职责的变化。
最初,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后来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皇帝身边的人介入政权,更容易滋生腐败,这一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皇权专制。
2.史料探史——内阁大学士VS丞相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面史料:史料(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