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词五首(其三)》课件3
- 格式:ppt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语文李白诗四首3第三课时赏析《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一、对危险场景的描述不时告诉我们不要在如此危险的地方漫步。
梦中的瀛洲,的确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不朽境界,但也是险情发生的地方。
否则,英雄李白为什么要“哭”。
请读《哭泣的赵庆恒》。
二、赵庆恒的哭声赏析1、基本解读: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主旨)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据《十州记》,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
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
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
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
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2、声读,全班齐声朗读3、意读,讨论如下问题:1)第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吗?明确:不清晰,这句采用了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
2)、第二句,给你留下的画面如何?清除:清除。
如果你想拍摄,你需要乘坐直升机拍摄一张俯瞰的照片:探险船就像一片在水中漂浮的小叶。
只有白色的帆让人们发现,这艘船只是在蓬莱仙岛周围缓慢地绕着朦胧的波浪盘旋。
4.欣赏要点:这首诗表达了与日本朋友赵恒在世界各地的真诚友谊。
1)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诗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
三四句中,“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样清高皎洁。
越女词五首(1)诗词简介《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江南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第二首诗写江南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第三首诗写采莲女子看见客人便唱着歌将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不出来的情景;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
这五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笔墨洗炼简洁,语言自然流畅。
(2)诗词原文其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其二: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其四: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其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3)白话译文其一: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其二: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其三: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其四:东阳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无故地愁断肝肠。
其五: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诗歌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导入1.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简要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二课时:《哭晁卿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哭晁卿衡》。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三课时:《丁都护歌》(一)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丁都护歌》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丁都护歌》。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四课时:《越女词五首其三》(一)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越女词五首其三》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16 琵琶行(并序)名师导航内容感知《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击贬官江州司马次年的作品。
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谪居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结心底。
在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
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寓了作者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可以说,在封建时代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自身的形象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其中有关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声、叠音等多种手法,精彩纷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贾.人(gǔ) 迁谪.(zhé)嘈.嘈(cáo) 嘲哳..(zhāo zhā)红绡.(xiāo) 钿.头(diàn)虾.蟆(há) 呕哑..(ǒu yā)二、重要词语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3.文言虚词4.古今异义词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
)5.相关成语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6.特殊句式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三、文学常识1.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
《越女词》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诗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白描手法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典型的生活细节,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第一首诗描绘了吴越女子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
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
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
第二首诗刻画了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
诗中描写了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
第三首诗塑造了一位性格内向的采莲女子形象。
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
她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写出了“佯羞不出来”的诗句,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采莲女的娇羞之态。
第四首诗写了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
诗中描写了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在若耶溪上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然而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
第五首诗展现了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
诗中描写了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
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
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
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语不琢而意深远——诗歌背后的“佳妙”【教学内容】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问刘十九》《越女词五首(其三)》《辛夷坞》鉴赏指导。
【教材分析】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描写了欲雪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饮酒的情景。
这首五言小诗写得语浅情深、言短味永。
诗中蕴涵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平淡,不加雕琢,诗意隽永。
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对此诗批道:“信手拈来,都成妙谛。
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情,再用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诗的境界,也是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越女词五首(其三)》通过描写采莲女的娇憨可掬之态,给读者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说的“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情趣自见。
盛唐诗人王维的《辛夷坞》是一首"入禅"之作,刻画了无人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花形象。
这首五绝静谧空灵,闪耀出一种似有若无的"禅趣",其艺术上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作品所不可缺少的独特审美意境,还在于宗教式的言外之“意”。
这三首小诗均是唐代大诗人的名作,代表了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
虽然诗境与情趣大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值得品味的共同特点。
1、看似信手拈来的语言,却创设了优美独特的意境,“化腐朽为神奇”,匠心独运。
2、言简意“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需要鉴赏者细细品味,方可会心领悟。
3、恰恰是唐人自然开阔的胸襟,才会产生这类不事雕琢而又意境深远的诗歌。
【学情分析】在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这类语言清浅的小诗,也很难把握诗歌的“言外之意”。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也常常浅尝辄止,只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而忽略诗歌背后的“佳妙”。
学生即使能够“入得诗内”,却难以“出得诗外”,从而进行有创造性地鉴赏。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的这三首小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指导学生依据文本,展开合理的联想,挖掘诗歌背后的情趣。
越女词五首唐·李白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注释⑴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
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
儿女:此指女儿。
⑵鸦头袜:即叉头袜。
⑶吴儿:此指吴地女子。
⑷剧:游戏。
⑸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
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⑹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⑺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⑻东阳:唐县名。
即今浙江金华市。
⑼素舸:木船。
⑽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
⑾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⑿景:同“影”。
译文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
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赏析这些诗作于何时尚难确定,有待详考。
根据诗中的内容推论,当是记述其初游吴越时的所见所闻。
胡震亨《李诗通》在此诗题下注云:“越中书所见也。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如果冷静地考察一下诗中内容的话,似乎还可以在这句话前再加上“初游”二字。
李白是蜀地人,距吴越数千里之遥,两地风俗迥异。
按一般常情来理解,人到外乡乍见异地风情时往往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对于天生好奇,反应敏捷的诗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反之,如果是早已见过非常熟悉的事物,由于司空见惯反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
这五首诗所表现的恰恰都是初见新鲜事物时的好奇的感受,所以可能是诗人初入会稽时的作品。
越女词五首(其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 赏析诗句,分析诗歌形象,把握诗歌主旨;2. 领会诗歌的美好内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 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2. 学习诗人运用想象与联想来丰富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手法,学会感受诗歌的美好。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好内容,得到情感的薰陶,丰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在诗歌鉴赏中如何融入想象与联想。
[教学方法]1. 诵读法2. 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和要点]一、导入新课从古代诗歌中劳动妇女的形象导入本诗要分析的采莲女形象。
二、诵读全诗,正音,疏通字词。
字音字义:耶(yé)溪棹(zhào):船桨佯羞:假装害羞。
三、本诗的风格:诗风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明确: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
四、提问:诗歌的美在哪里?明确:在于诗歌的文字;在于诗歌的意境;在于读者的品味。
更重要的是,想象和联想,使诗歌美感无限。
五、诗歌对想象与联想的要求:尊重作者的创作(真);投入美好的情感(善);进行审美的拓展(美)。
明确:以诗歌内容为基础,以审美和品鉴为目的,以美好的情感为导向,对诗歌进行联想与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展示最美丽、最动人的生活内容。
六、本诗涉及的实际情况:时间:五、六月黄昏时地点:耶溪荷花丛中人物:采莲女、客事件:采莲女采莲,见客来,移船入荷花丛中回避,佯羞而笑。
七、本诗联想与想象的结果(师生共同探讨完成):1.从时间着手:傍晚将近,夕阳近山头,红霞缀天边,暑热已散,锦鱼跃水面,归燕飞柳巅。
2.从地点着手:耶溪东去清水流,波光正粼粼。
木舟缓驶荷丛动,莲叶何田田。
3.从采莲女的角度入手:人数(一个两个还是成群结队?)年龄(少女少妇还是年老沧桑?)容貌(貌美如花还是颜容丑陋?)衣着(衣装可人还是褴褛不堪?)猜想结果:一个穿着浅绿色长裙的、活泼可爱的美丽少女。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对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这首诗,寻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悟出“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
2、反复诵读,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2、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背景介绍。
写作背景简介:《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
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
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 月就云中堕。
”基本解读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入”二词入神之笔。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三、作品赏析。
鉴赏要点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一)声读,全班齐声朗读(二)意读,联系课后练习三,展示如下:思考?探究: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最显著的特色。
请从本课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答: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
《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江南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第二首诗写江南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第三首诗写采莲女子看见客人便唱着歌将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不出来的情景;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
这五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笔墨洗炼简洁,语言自然流畅。
作品原文越女词五首其一长干吴儿女1,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2。
其二吴儿多白皙3,好为荡舟剧4。
卖眼掷春心5,折花调行客。
其三耶溪采莲女6,见客棹歌回7。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其四东阳素足女8,会稽素舸郎9。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10。
其五镜湖水如月11,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12。
[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
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
儿女:此指女儿。
..鸦头袜:即叉头袜。
..吴儿:此指吴地女子。
..剧:游戏。
..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
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即若耶溪,在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南。
..棹(zhào)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东阳:县名,唐时属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
..会(kuài)稽:县名,唐时属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
素舸(gě):木船。
..白地: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
..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景(yǐng):同“影”。
[2].白话译文其一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其二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其三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把船划回。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越女词五首》说课稿一. 引言1. 背景介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必修模块,旨在通过选读优秀的古诗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档将重点讲解粤教版中的《越女词五首》,并针对该词进行详细的说课。
2. 目标与意义通过这次说课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越女词五首》,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越女词五首》,学生还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人们对越女的崇拜和追思之情,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 课文分析1. 课文基本信息•课文名称:《越女词五首》•作者:杜牧•选取位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第二册第39页至第41页2. 课文内容梗概《越女词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五首词,描写了越女思念君王的深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展现越女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君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课文结构分析《越女词五首》整体结构清晰,包括两首开头曲和三首底边曲。
其中,开头曲以描述越女思君、思家为主题,通过描绘越女的内心情感来引出主题。
底边曲则在开头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深入揭示越女思君、思家的情感细节。
4. 课文语言特点《越女词五首》运用了典型的唐词文学语言特点,包括平实、唯美、婉转、含蓄等。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使词中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词的基本概念和起源;•掌握《越女词五首》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并掌握杜牧运用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喜爱和热爱;•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感受古人情感和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分析,全面理解《越女词五首》的内容和结构;•分析杜牧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