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明白得元素周期律含义,把握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出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缘故和由此引起的结果。
2.明白得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达形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和具体结构。
3.把握前四周期和所有主族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相互推导。
笔记与反思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元素周期律:(1)概念:。
(2)表现形式: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③元素的化合价:;④:;⑤:;⑥:;…………其中是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本质缘故,而其它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周期性变化的必定结果。
2.元素周期表:〔1〕概念:。
〔2〕编排规律:行:、共有行;列:、共有列。
〔3〕结构:周期:;短周期:、包括、分不含种元素;长周期:、包括、分不含种元素;不完全周期:。
族:;主族:、包括列、用代表主族。
副族:、包括列、用代表副族。
零族:、第Ⅷ族:。
过渡元素:。
元素所显最高正价与族序数的关系。
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
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
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3.左上右下对角线元素的性质,催化剂通常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查找,半导体材料通常在元素中查找,研制新农药通常在元素的化合物中进行研究。
1.位、构、性三者关系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表达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最高正价∣+∣负价∣=8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例外〕。
第七讲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理解元素周期律含义,掌握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和由此引起的结果。
2.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和具体结构。
3.掌握前四周期和所有主族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相互推导。
笔记与反思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元素周期律:(1)概念:。
(2)表现形式: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③元素的化合价:;④:;⑤:;⑥:;…………其中是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而其它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表:(1)概念:。
(2)编排规律:行:、共有行;列:、共有列。
(3)结构:周期:;短周期:、包括、分别含种元素;长周期:、包括、分别含种元素;不完全周期:。
族:;主族:、包括列、用代表主族。
副族:、包括列、用代表副族。
零族:、第Ⅷ族:。
过渡元素:。
元素所显最高正价与族序数的关系。
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
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的递增,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增强,失电子能力,元素的性减弱。
具体表现在单质的性增强,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增强,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性增强;……3.左上右下对角线元素的性质,催化剂通常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寻找,半导体材料通常在元素中寻找,研制新农药通常在元素的化合物中进行研究。
1.位、构、性三者关系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最高正价∣+∣负价∣=8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例外)。
二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用具:互动式电子白板。
金属钠、镁条、铝片、1 mol/L HCl、1 mol/L AlCl3、3 mol/L NaOH、6 mol/L NaOH、3 mol/L H2SO4、MgCl2液、水、砂纸、镊子、滤纸、试管、胶头滴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从前面我们所讨论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关系可知,核电荷数不同的碱金属之间及卤族元素之间,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在其他的核电荷数不同的元素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规律呢?[板书] 2 元素周期表[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1)电子层(2)电子层的划分(电子白板投出)电子层(用n表示)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近远低高(3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的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4电子白板投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请大家说出各部分所表[生]圆圈表示原子核,+11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复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结构。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横行: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
(2)纵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七个横行,七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不完全周期最多容纳 32 种元素0族元素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主族列序 1 2 13 14 15 16 17 族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副族列序 3 4 5 6 7 11 12 族序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第Ⅷ族第 8、9、10 共3个纵行0族第 18 纵行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为5个区,分别为s 区、d区、ds、p区、f区,各区分别包括ⅠA、Ⅱ族元素、ⅢB~Ⅷ族元素、ⅠB、ⅡB族元素、ⅢA~ⅦA族和0族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其中s区(H除外)d区、ds区和f区的元素都为金属。
【注意】根据元素原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的原子轨道的所属能级不同,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5个区,并以此电子所处能级的符号作为该区的符号。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价电子,而周期表的分区主要基于元素的价电子构型,处于同一区内的元素价电子排布是相似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分区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s区Ns1~2p区ns2np1~6d区(n-1)d1~9ns1~2ds区(n-1)d10ns1~2f区(n-2)f1~14(n-1)d0~2ns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记忆(1)七个横行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即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长周期为四、五、六、七,其中第七周期还未填满。
(2)18纵行16族,7主7副0和Ⅷ。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化合价知识,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及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同时高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只是缺乏应用。
而本节课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在分析之前还是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同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一开始用一段视频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门捷列夫作了介绍,接着让大家一起来扮演门捷列夫来共同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一下就把同学引入一个探索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实质,锻炼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推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做折线图、柱状图,体会到了在探索问题时,如何利用数学中的函数来构建思维模型。
自我感觉,老师讲的有点多,如果能够在某些时候再精炼一下,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3)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1)体会对比、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2)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量关系原子A Z X阳离子A Z X n+六.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含考点:1、原子序数2、核素、同位素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质子「原子核峠L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核素种类1、几个重要关系式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逅子和一定数目住子的原子。
同位素:同一兀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说明:(1)符号A ZX 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 ,质量数为A ,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2)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3)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4)同位素的特性: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5)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6)重要同位素的用途:氘、氚为制造氢弹的材料;14C 多用于考古中测定文物年代;※注意:“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 -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例题](2011)2•硒(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034Se 的中子数为A .34B .46C .80D .114原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性质(2008)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4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能量越_低,离核越近。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1.1教学内容分析(略)1.2 设计意图1.2.1 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1.2.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科学地探索知识规律(思维态度)。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建构元素周期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
2 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谈一谈】对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学生:①变形的"凹"字;②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族。
③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幻灯展示](无完整边界的周期表)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 16族【活动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学生操作)……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16族:七主七副0和Ⅷ[幻灯展示](分区域的周期表)教师: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A、B、C、D哪一区域全部是金属元素?【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观察分析每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何周期、何族?学生:除氢外,其它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第n周期n主族、主族数等于周期数。
教师:在分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
过渡:人类发现元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也将被不断扩充。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三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知识回顾】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并且该横行称为周期。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该纵行称为族。
2、周期表的结构【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提问】①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多少列?)②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③如何确定某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④哪一族的元素种类最多?哪一族能组成的化合物最多?……【活动二】思考与交流同一周期的X、Y两种元素,X 位于ⅡA族、Y为ⅢA族,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m和n,已知 m 和n的关系有:n=m+1,那么m和n还可能有什么关系?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 +2B、x+4C、x+8D、x-18E、x + 16F、x-8【过渡】元素周期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元素周期律【提问】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内容包括哪些?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学生回答;填空并补充完整学生思考并回答思考与交流,总结规律由课件和导学案总结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具体变化规律理解周期表的编排原则通过连环提问,梳理知识结构并进一步了解周期表帮助学生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分析问题由学生说,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总结】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提问】简单粒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练习】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正价由到价(除第周期,因为无最高正价,无正价)负价由到价(除第周期)【总结】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活动三】复习碱金属一族与水反应的强度,回顾卤族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得出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课件展示】表格以第三周期金属Na 、Mg 、Al非金属Si、P、S、Cl等相关性质总结同周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总结】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 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教材精讲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ⅠA 、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同周期元素(左→右)同主族元素(上→下)⑴.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1e-→8e-)相同⑵.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最大)逐渐增大⑶.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 → -1;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最高正价相同;最低负价相同(除F、O外)最高正价=主族序数⑷.得失电子能力失能减;得能增。
失能增;得能减。
⑸.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规律之美。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表现。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元素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或实物,如金属钠、氧气、氯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总结周期和族的划分规律。
讲解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和副族的区别。
(2)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讲解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通过比较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性质为什么会呈现出逐渐变化的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4、知识应用(1)给出一些元素,让学生判断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高三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课题律授课日期2017.11.10 授课教师祝兰兰授课班级三年十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3、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
律。
过程与方法从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形成概念和规律,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形成主动探索、自主
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介绍考纲内容
【引入】2017年最新高考题:
(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一次
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过渡】做这类题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原子的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周期律。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活动一】分析题目并解答
清楚高考到
底考什么?
怎么考?
【知识回顾】
1、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并且该横行
称为周期。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
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该纵行称为
族。
2、周期表的结构
【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提问】
①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多少列?)
②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③如何确定某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④哪一族的元素种类最多?哪一族能组成的化
合物最多?
……
【活动二】思考与交流
同一周期的X、Y两种元素,X 位于ⅡA族、Y为
ⅢA族,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m和n,已知 m
和n的关系有:n=m+1,那么m和n还可能
有什么关系?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
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 +2
B、x+4
C、x+8
D、x-18
E、x + 16
F、x-8
在学案中画出元素周期
表的轮廓,并标明族序
数。
学生回答;填空并补充完
整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与交流,总结规律
加深印象
检测对周期
表的熟练程
度
理解周期表
的编排原则
通过连环提
问,梳理知识
结构并进一
步了解周期
表
帮助学生理
解。
以学生为主
体分析问题
【过渡】元素周期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元素周期律
【提问】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内容包括哪些?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总结】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提问】简单粒子半径的比较方法?
【练习】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正价由到价(除第周期,因为无最高正价,无正价)
负价由到价(除第周期)
【总结】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三】复习碱金属一族与水反应的强度,回顾卤族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得出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课件展示】表格
以第三周期金属Na 、Mg 、Al非金属Si、P、S、Cl等相关性质总结同周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总结】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讨论方法】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由课件和导学案总结元
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具体
变化规律
边学边练
举一反三
总结规律
由学生说,增
加他们的自
信心
训练学生的
思维推理能
力
测试学生学
以致用能力
联系选修三中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三】周期表的应用
【活动四】在导学案的周期表中标明位置
1.寻找用于制取农药的元素
2.寻找半导体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理解】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
系
【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检测】
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在导学案的周期表中标
明具体位置
理解
学生总结
通过列表,总
结金属性和
非金属性的
规律
板书设计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排布
2、原子半径
3、化合价
4、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三、周期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