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48.04 KB
- 文档页数:11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1][2]
1定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1][2] 2释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者沃尔特·艾萨德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流派,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空间经济学是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其主要研究理论为规模收益递增,即当所有投入品的数量以相同的百分比增加时,总收益增加的百分比会大于该百分比。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它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1、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并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
宏观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是微观层次上的市场接近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追逐市场接近性优势的微观经济的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聚集力,即价格指数效应和本地市场放大效应,这种前后联系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它们可以使对经济系统的初始冲击进一步放大,从而强化初始的冲击。聚集力的市场拥挤效应所产生的扩散力决定了最终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
空间经济学与城市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间经济学作为一门
独特的学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探讨了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空间经济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首先,空间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城市作为经
济活动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资源。空间经济学研究了城市内外资源的配置问题,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空间经济学也研究了城市间资源的流动和互动,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其次,空间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面。城市
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不同产业在城市内的分布和组织方式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空间经济学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和产业集聚现象,探讨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例如,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同时,空间经济学也研究了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协调。
此外,空间经济学还关注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空间经济学研究了人口流动的规模、方向和影响,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例如,通过研究人口流动的模式和机制,可以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同时,空间经济学也研究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和人口红利的转移,促进了人口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缘起及其演进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空间经济学就是在解答这些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学家早已涉足空间这一领域的研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关于生产特定产品的区位理论。卡尔•马克思(Karl Mar x)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论述超额利润如何转化为地租时,提到了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即是从土地的空间区位与地租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的。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论的开创以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冯·杜能(J.
H.von Thünen)于1826年发表的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Der Isolierte Staat in Beziehung auf Landwirtschaft und Nationalökonomi e)(简称《孤立国》(The Isolated State)第一卷为标志。《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在《孤立国》中,杜能指出运输货物的花费会消耗一些李嘉图经济租。因为运送产品将会产生运费,当然经济租、货物的种类、土地使用类型和程度与市场无关。杜能树立了城乡联系研究的一个典范。他设定的“杜能圈”成为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著名区域学家沃尔特·艾萨德(Walter Isard)称杜能为“区位论之父”。继农业区位论产生之后,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讲课提纲)
曾道智
日本香川大学教授
第一次空间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难解的Krugman原始模型
Martin-Rogers的可动资本模型
Ottaviano-Tabuchi-Thisse的拟线性模型
Ottaviano-Forslid的可动企业家模型
其他可解模型
第二次农业部门的运输费
现有模型的一些问题
农业部门的运输费有多大?
结论:U字型区域发展
多种产业的空间经济
自国市场效应
第三次不同消费者的空间分离
居住分离
公共经济学的解释:Tiebout的用脚投票模型
空间经济学的解释
第四次工业发展和污染的空间经济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工业聚集和环境污染
污染避难港(pollution haven)的假说
建模
结论及其政策性含义
第五次人口移动的动态系统
常微分方程
渐近稳定
对策论以及ESS
人口移动的动态系统: 近视和远视
参考文献:
安虎森, 2005. 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梁琦主译(藤田昌久,Krugman, Venables著), 空间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 Fujita, M. and Thisse J.-F, 2002.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ambridge Univ. Press.
Picard, P. and Zeng, D.-Z. (2005):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77, No. 1, 75-106. Zeng, D.-Z. (2006): Re-dispersion is different from dispersion: spatial economy of multiple industries,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40, No. 2, 229-247.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一、空间经济学的传统与演进
1.德国的古典区位几何学
德国经济学家运用地租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1)冯·屠能(VonThünen)的农业区位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业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化前后,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些目光敏捷的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国的农产品贸易而获利,于是尽量多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品化过渡。为了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冯·屠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收集了极为详细的资料,于1826年撰写了巨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冯·屠能设想了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所包围的孤立国,其中心是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孤立国制造品的唯一供给者,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由四周的土地(一个农业大平原)供给;孤立国内各地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相同,农业生产的利润
V=P-(C+T),其中P为农产品价格,C为成本,T为运费。冯·屠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农场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距离,即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农场种植什么作物获利最大,主要不是
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与特定农场(或地块)与中心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密切相关;农业经营规模,也与距离密切相关,增加投入必须使价格与边际成本之差能偿付追加的成本与运费。当生产成本一定时,离中心城市越近,追加的运费越低;边际产量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就越大。
冯·屠能研究的是农业区位问题,他的理论离不开对土地利用和地租的研究(注:克鲁格曼在《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一书中总结归纳了经济地理学的五大传统,他将冯·屠能的思想列为第五个传统“地租和土地利用”。其他四大传统是: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累因果夫系、当地外部经济。)。冯·屠能认为地租与距离是负相关的,可以想像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平面延伸,随着可耕地与市场的距离的不断增大,可耕地的地租是不断下降的,这样便可形成一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环,半径距离小的环上土地昂贵,宜种植运输成本大或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而半径距离大的环上则种植土地密集型或运输成本大的作物。于是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作物圈层结构(注:冯·屠能设计的孤立国六层农作物圈层结构为: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第三圈层为轮作物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牧产品,以畜牧为重点;第六圈层是荒野。),这就是著名的圈层布局论。当时德国经济学家们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
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越来越明显。而随
之而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这也促进了空间经济学的发展。空间经济学是以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经济学分支。本文将就空间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经济发展中的地域差异
在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地域差异一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地区具有独特
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适宜于某些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则相反。此外,政府的政策也可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例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区域协调政策等等。而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解决地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二、空间经济学的涵盖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解决地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学科,其涵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非地理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帮
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在经济学中,GIS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和资源配置,从而找到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
2、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是与商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地产,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
医院等。空间经济学通过对商业地产的研究,可以分析某一地区的商业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等信息,从而为商业地产的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3、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是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区域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1定义
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2口译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空间经济学是许多基于位置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规律,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
由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且由于一国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没有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然有如此多的经济活动聚集起来?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活动地点将发生什么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赢得
“中心”地位还是成为“周边国家”?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里程碑
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地区和国际贸易》是一个里程碑。它是三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合作:京都大学的藤田正久,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曼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维纳·比尔斯。这本书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许多大学为博士生提供的教材,并已被翻译成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中文等。此后,许多类似的作品陆续问世。其中,剑桥大学2002年出版的《经济学前沿理论》包括两本书:《集聚经济学》和《地球经济学概论》。200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实际上,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也为空间经济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空间经济学导论
导言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地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学科领域。它探讨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寻求解释为什么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经济表现。本文将介绍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空间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济地理学。当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经济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参与。今天,空间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2. 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空间经济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响,空间经济学引入了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如聚集经济和分散
经济。
2.1 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是指一种现象,即某些产业或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地理区
域内集中发展,形成资源和人力的聚集优势。聚集经济有助于促进知
识和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聚集经济中,企业可以共享成本和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2 分散经济
分散经济与聚集经济相反,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分散在多个地理区
域内的现象。分散经济可能是由于资源的分散或市场的离散性所致。
分散经济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但也有利于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竞争的问题。
2.3 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
空间组织描述了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分布特征和组织方式。空间组织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化的,也可以是分散化的。空间结构则是指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潜力。
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综述
空间计量经济学逐渐成为计量学的主流,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未来做了简要的预测。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处理地理单元( 或由网络连接的个体) 之间空间相互作用效应的学科,它着力解决空间依赖与空间异质两大主题。空间依赖是某一空间单元与其他空间单元的功能性关系,是空间过程与空间( 行政区) 边界不一致的结果。空间异质是空间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它在模型中体现为异方差、因空间变化的系数等。
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空间计量逐渐从边缘发展成为应用计量经济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流,被广泛运用至各个社会科学方面,包括社会学、犯罪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最近研究尤其关注经济学领域,涉及的内容包括空间溢出、城市发展和组群经济、贸易和经济增长等。
本文主要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涵义其发展过程,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未来做了简要的预测。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1、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起源
1979年,Paelinck和Klaassen出版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Paelinck和Klaassen全面论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基本模型,从而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
一般认为,空间计量经济学起源有两个。一个是可以追溯到地理学的定量革命,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是Berry和Marble(1968)《空间分析》,并且出现了一些著名学者经典的论文。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定量的地理学家开始研究空间模型的估计问题。第二个起源源于区域科学和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工作,他们把空间效应纳入到模型中。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与前景
引言
空间计量经济学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洲就展开了科学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计量经济学的主流,它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从开始的在区域科学、城市以及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等专门化领域中普遍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涉及到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领域。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空间计量的概念最早由 Paelinck 和 Klaassen(1979)首次提出,但是他们仅对这个领域做了一个划分,并没有提出确切的定义。到 1974 年。Pealinc 在荷兰统计协会上明确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随后 Anselin(1988)又在其书中提出了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空间计量经济学是指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因素引起的各种特性及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明确考虑到由空间因素带来的对研究领域的影响。从世界空间计量经
济学的发展进程看,国内外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研究方法,还带动了空间计量软件的革新和发展。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比我国要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地理计量革命中,Berry 和 Marble(1968)在其地理统计专着中首次提到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概念,他们通过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而分析了地理对象的空间效应,成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早研究;之后 Curry(1970)等几位地理学家在 Berry和 Marble 的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探讨了空间模型的设定和估计问题。建立出基本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和空间模型后,Rey(1999)首次在前几位地理学家的结果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近七十年的人均收入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空间数据分析验证了空间相关性在统计上非显着性;随后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空间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上的经济现象以及地域间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包括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空间经济学的应用实例。
一、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空间上的经济现象以及地域间的经济关系,它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领域。空间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商品的产生和消费,还对个人和企业的定居和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键因素,它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3、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引导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通常会优先考虑较大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投资。
4、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农业、采矿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二、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经济学提供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新方法:空间经济学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利用图表和数据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它不仅能看到整个大局,还能留意到小的细节。
2、空间经济学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制定政策时,我们需要了解区
域内的各种关键因素,对问题进行完整的分析,并确定一系列可能的方案。空间经济学可以为这些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最优的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