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量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讲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态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基本计算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上,着重掌握有关比例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教学过程:学案导学一、基本概念辨识【提问】科学家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是什么?谁来说说物质的量是怎样联系宏观和微观的?请思考高考备考指南21页第一问思考题?[归纳]【例题1】分析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2)1mol氢的质量为1g,它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分子。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氧气的分子量也为32g。
(4)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提问】在应用摩尔这个单位时,应注意什么?请思考高考备考指南21页第二问思考题?二、阿伏加德罗常数【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⑴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N A个氮分子⑵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 A个⑶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 A个⑷将NO 2和N 2O 4分子共N A 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⑸常温下,18g 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 A 个⑹常温常压下,1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A⑺常温常压下,任何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 氢气,则有2N A 电子发生转移⑻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A N 4.228 ⑼31g 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N A 个⑽1L1 mol•L -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 A【规律总结】1.为了加强对考生思维品质、适应性、科学性、深刻性的考查,命题者往往有意设置一些陷阱,增大试题的区分度,陷阱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 即1.01×105Pa 、25℃时等。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过氧化氢、氨水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C.磷酸钙属于正盐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正确;磷酸钙是磷酸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得到的盐,属于正盐,C正确;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D正确。
2.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C.NaCl NaNO3D.C CuO溶液与Ba(OH)2、Ca(OH)2等溶液反应可以一步生成NaOH;CaCO3 2CO3受热分解生成CaO;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NaNO3;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uO。
3.某同学要在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
硫酸与铁、氢氧化钠均能反应,与碳不反应,A 错误;氧气与铁和碳均能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碳均能反应,与铁和稀盐酸均不反应,C正确;氧化钙与碳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
4.下列物质可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钠C.醋酸D.氨水,盐酸为强酸、氢氧化钠为强碱、醋酸为弱酸、氨水为弱碱溶液,A正确。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CuO+H2SO4,Fe+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C 正确。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出新内容)(过渡)那么物质的体积除了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跟物质状态有关吗?(提问)物质有哪些常见的聚集状态呢?(学生回答)气态、液态和固态。
(提问)不同状态的物质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学生回答)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过渡)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讲解)结构决定性质。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1 mol物质所占有的体积。
(提问)若已知物质摩尔质量,即1 mol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其体积,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密度。
完成表格(标准状况下1 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结论)1. 1 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2. 在相同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 1 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较小,1 mol气体的体积较大。
(讨论)那么不同状态的物质,体积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举例)举一个例子:同学们在做操的时候,一个班在操场上所占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人数、距离、胖瘦(提问)类似的,物质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
(思考1)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学生回答)固、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
教学研究
1.教学建议。
(1)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科学、乐于探索的作风,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备课参考。
物质的量(n)
摩尔(mol)
阿伏加德)
罗常数(N
摩尔
质量(M)
N、n、M的
换算关系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数目或原子数目,也可以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反应方程式:2H 2+O22H2O,可以读作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也可以读作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水。
因此可以将物质的量应用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中,这样会使计算过程简单化。
精品化学教学资料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关系,初步学会它们之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教师在讲台上准备一堆散粉笔和几盒十根装粉笔,让一位学生上来做游戏:先从散的粉笔中数出二十根,下面同学为他计时,在从几盒十根装粉笔中数出二十根,同样计时。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对比。
提问]同样是整理出二十跟粉笔,为什么第二次会这么快呢?过渡]是的,因为我们把散的粉笔十根集合在一起,放在盒子里面,这样更方便我们统计。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箱牛奶二十四盒,一打鸡蛋十二个,一箱啤酒十二瓶。
对于这种宏观细小的物质,我们为了方便经常将它变为一个集和的概念来进行统计,比如“箱”,“打”“盒”。
那么在我们的化学中,对于数目车成千上万的粒子,我们为了方便是不是更应该引入一个集合的概念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表示集合概念的新物理量。
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页第一单元第二节,先预习课本。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符号:n。
说明](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包括4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加减字。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引入]每一种物理量都有它相应的单位。
例如: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长度的单位是“米”,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讲述]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 C-12所含的碳原子这个微粒集体作为计数单位,我们称之为“摩尔”。
物质的量1.国际上是如何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提示: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m -112。
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提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是相对分子质量。
3.制取O 2的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多少?分子个数之比呢?提示:H 2O 2、H 2O 、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子个数之比都为 2∶2∶1。
[新知探究]探究 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为n 。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 。
(3)1 mol 的标准: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_kg_C -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必记结论](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只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
例:1 mol苹果、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最好用化学式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
如1 mol氢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一摩尔氢分子或1 mol H2的表述是正确的。
(4)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例:5 mol H2O、0.5 mol H2O。
(5)对于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还应明确微粒间的内在联系。
如1 mol Al2(SO4)3中含2 mol Al3+和3mol SO2-4。
(6)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仅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物质的量
教材整理2阿伏加德罗常数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吗?
(2)“1 mol小米”和“1 mol氢”这种描述对吗?
(3)N A与6.02×1023有何不同?
(4)2.5 mol H2O中H2O分子个数为多少?
[认知升华]
理解物质的量的五个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最好用化学式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如写成1 mol氢,可以理解为1 mol氢原子、也可以理解成1 mol氢离子或1 mol氢分子,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而1 mol氢分子或1 mol H2的表述是正确的。
4.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
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5 mol H2O、0.5 mol H2O。
5.对于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还应明确微粒间的内在联系,如1 mol Al2(SO4)3中含2 mol Al3+和3 mol SO2-4。
[题组·冲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
B.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原子
C.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D.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约为6.02×102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
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3.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3中有3N A个氧原子
B.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C.1 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原子数为N A个
D.1 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为N A个
4.(1)0.5 mol H3PO4中H原子数为________,O原子数为________。
(2)0.25 mol CaCl2中含有Cl-数目为________。
【题后反思】(1)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其单位为mol-1。
(2)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是不正确的,没指明哪种微粒。
如1 mol CO2中含原子数为3 mol。
[基础·初探]
摩尔质量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1)3.01×1022个O 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0.5 mol H 2SO 4分子中N (H)________,N (O)________。
(3)9 g H 2O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0.3 mol H 2O 的质量为________。
(4)Fe 的摩尔质量为56 g·mol -1,则1个Fe 原子质量为________g(列式)。
(5)22 g CO 2的分子数为多少?(列式计算)
[认知升华]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数子数目之间的相互计算 N ÷N A
×N A n ×M ÷M m
(粒子数) (物质的量) (质量)
⎩⎪⎪⎧ (1)n 、N 、N A 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 三项
(2)求N 时,概念性问题用N A ,数字性问题用 6.02×1023 mol -1(3)N 1N 2=n 1n 2,比较粒子数多少时只判断其n 的 多少即可
⎪⎪⎪⎪
(1)m、n、M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2)由M可求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n相同时,
m1
m2=
M1
M2;m相同时,
n1
n2=
M2
M1
|
(1)N、N A、m、M四个量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
第四项
(2)该等式中一般N A、M为已知,则N与m
可互求
[题组·冲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B.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
16
6.02×1023
g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 g
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 g
2.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1D.32 g·mol-1 3.在14.2 g Na2SO4中:
(1)含有的Na+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含有的SO2-4的质量是________;
(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题后归纳】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的单位用g·mol-1表示时,其数值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不能理解为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