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4
谈三中全会出台调控房地产新政策谈三中全会出台调控房地产新政策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不再用行政手段强行干预房地产的价格,而是通过“三合一”的组合政策综合调控房地产业,政府对低、中、高三类人群分类指导,通过房产税打压房地产泡沫。
关键词:三中全会;房地产;新政策中图分类号:F15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01-0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市场化和政府责任二者相结合的房地产新政策,有分析称其为中国的“第三次房改”。
中国的“第一次房改”始于1998年,当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快住房建设;二是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虽然住房的经济功能首次被国家层面强调,但同时也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
第一次房改的思路是要建立类似于新加坡的住房供应制度,即大部分人住房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政府支持,与此次提出的第三次房改的基本精神颇为一致。
回顾中国房改的十几年,呈现出的一个简单道理就是:住房问题不能只依靠市场解决。
1998-2003年,五年间的整体房价涨幅仅为12.8%,而第二次房改开始后的2004年,商品房房价一年涨幅就是18.7%,比前五年的累积涨幅还高出近6个百分点。
要是拿2013年与2003年房价比,那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比无可比。
正是意识到了这点,新一届政府有意开启第三次房改之门。
新政策的要点首先是强调住房发展的社会功能,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尽快补上历史的欠账,明确的目标就是“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次是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调控手段将逐渐取代行政调控手段,比如加大住宅土地供应、开征房产税等等;再次是推行综合配套改革,如公报中强调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收稿日期:2013-09-05作者简介:陈永昌(1949-),男,黑龙江海林人,研究员,中央党校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科顾委主任,从事宏观经济和高等教育研究。
谈三中全会出台调控房地产新政策陈永昌(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哈尔滨150001)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不再用行政手段强行干预房地产的价格,而是通过“三合一”的组合政策综合调控房地产业,政府对低、中、高三类人群分类指导,通过房产税打压房地产泡沫。
关键词:三中全会;房地产;新政策中图分类号:F15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01-0001-0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市场化和政府责任二者相结合的房地产新政策,有分析称其为中国的“第三次房改”。
中国的“第一次房改”始于1998年,当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快住房建设;二是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虽然住房的经济功能首次被国家层面强调,但同时也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
第一次房改的思路是要建立类似于新加坡的住房供应制度,即大部分人住房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政府支持,与此次提出的第三次房改的基本精神颇为一致。
回顾中国房改的十几年,呈现出的一个简单道理就是:住房问题不能只依靠市场解决。
1998-2003年,五年间的整体房价涨幅仅为12.8%,而第二次房改开始后的2004年,商品房房价一年涨幅就是18.7%,比前五年的累积涨幅还高出近6个百分点。
要是拿2013年与2003年房价比,那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比无可比。
正是意识到了这点,新一届政府有意开启第三次房改之门。
新政策的要点首先是强调住房发展的社会功能,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尽快补上历史的欠账,明确的目标就是“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次是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调控手段将逐渐取代行政调控手段,比如加大住宅土地供应、开征房产税等等;再次是推行综合配套改革,如公报中强调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房价下跌房市稳定众望所归生活不管是真梦还是美梦,有梦就一定会有所盼,虽然有时盼来也是一场空,但还依旧喜欢盼望着!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会期临近,全社会对三中全会的关注日渐升温。
各界人士普遍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勾勒未来10年中国改革蓝图,议题或将触及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城镇化发展、资源价格改革等内容。
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主要是盼物价稳定、房价不涨或下跌,但往往事与愿违!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使得曝光的“房字辈”权贵人物越来越由幕后推向公众。
我们可以肯定,这些不小心暴光的“权贵”,只是中国囤房族中的九牛一毛。
而投资投机性需求推高中国房价的问题,中国人比谁都清楚,而无需援引外媒观点。
不管是房产信息联网、涉税信息共享制度受阻,还是大量的官员都坚决反对财产公示的动议,以及落马官员几乎个个都是“房爷”,都不难帮助我们推测:中国目前的囤房数字深不可测。
房价寄予政治,也许是一种悲观的无奈。
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市场最大的力量就是供求关系、还有完备的监督监管体系,这两个方面房地产市场都不具备。
首先房地产的供应是彻头彻尾的垄断关系,这一方面在土地市场上表现的一览无余。
谁垄断了土地,谁在土地中获取了最大化的利益。
土地供应属于垄断,加上开发商的捂盘、囤地,供求关系从来就没有彻底扭转过来。
虽然有冠冕堂皇者每年都在高喊,叫加大土地供应,尤其是要加大保障住房的供应。
让的人享受到保障住房,但到了实际操作环节。
总是出现雷声大、雨点小,供应总是杯水车薪,少数保障住房还是被特权、权贵所占有,老百姓千军万马只能去挤商品房这条独木桥。
在供给处于垄断地位时,需求方是无力对价格进行反抗的,只能一味的服从,而对于垄断者来说,赚多少钱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对于监管者来说,一旦和利益同盟勾结到一起,就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起不到正常的监管作用,使监管失效,利益向既得利益集团极大倾斜;二是监管者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房价影响分析房价下半年或暴涨长效机制或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敲定据大公网报道,土地市场出现如此火热的局面,很有可能带动下半年房价进一步上涨,进行楼市调控仍需要长效机制的出台。
全国土地市场稳步回升,多个城市放量供应土地。
三月份国务院出台“国五条”曾令土地市场稍有“降温”,但随后伴随房企拿地热情回暖,进入七、八月份,土地市场也伴随高温天气再度火爆。
京沪两地年内土地收入均有望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四,北京年内卖地收入达到亿元,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预计,年内该市土地成交额有望突破12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中指院数据,截至八月中旬,上海今年的土地出让金已达1024亿元,若下月起价175亿元的“徐家汇[% 资金研报]中心项目”成功出让,年内上海土地出让金将有望突破二○一○年创下的亿元的纪录。
这一趋势正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上周武汉70亿元“准地王”地块定于下月挂牌出让,很有可能再创该市土地总价和住宅用地楼面价双料“地王”。
住宅土地供应成交倍增土地市场的供需两旺催生了这一轮的“拿地热”。
根据安信证券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住宅土地供应和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37%。
仅七月当月,一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面积环比增长119%。
与此同时,消费者买房的刚性需求依然高涨,新房成交量不断上涨,库存则加速减少。
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二,北京新房库存为61792套,已经接近60674套的年内低点。
此外,房企融资环境宽松也令拿地热情高涨。
安信证券分析师万知表示,上半年楼市回暖,流动性宽松,房企资金状况良好促成土地市场火热。
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累计万亿元,同比增长32%。
与此同时,房企直接融资正在启动,外国资金也在重返中国,房企资金环境整体宽松。
土地市场出现如此火热的局面,很有可能带动下半年房价进一步上涨。
七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房价同比上涨,北京以%的涨幅居首。
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目前中国高房价的原因1。
1土地财政02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越来越大。
2013年国土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刷新了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3。
15万亿元的历史高位.2014年1月份,京沪杭三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千亿元,仅北京一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就超过了去年同期的7倍.由于地方债的存在,地方政府大多被土地财政绑架,高额的土地出让金成为高房价的一大推手。
1.2供需关系房地产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商品,一个是投资品,因此其供求关系也包括商品供求关系和投资供求关系.从商品供求关系来看,一二线城市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更好,限购等因素的存在,总体来说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
从投资供求关系来看,国内目前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投融资途径较少,房地产具有更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土地是有限的,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稀缺性也是地价房价高企的原因之一。
1.3金融货币政策一方面,由于财税体制的不完善,比如物业税的缺失等,难以遏制投机性购房。
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不光有4万亿的大额投资,还超发了不少货币.2009—2011年全球新增的广义货币(M2)中,人民币贡献了48%,2011年更是高达52%。
截止13年3月我国M2高达103万亿,而12年全年的GDP才52万亿,是GDP的两倍之多。
2003年-2013年我国GDP增长的4倍,M2增长了8倍,房价也增长了8倍。
超发货币引起的通涨也成为高房价的另一大推手。
另外,金融危机过后,美国推出的量化宽松(QE)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助推房价走高.1。
4社会投融资渠道缺失由于社会投融资渠道的缺失,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
1.4.1证券市场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04点到2008年10月份的1664。
93点。
一年间跌去近380%,由此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入房地产市场,07年底房价开始快速上升。
三中全会对楼市影响的“三步棋”渴盼已久,三中全会终于来了。
但在房地产方面寄托了较多希冀的朋友,未免有些失望。
因为,至少从公报内容来看,并无提及房地产,惟一沾点边的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如何看待三中全会与房地产的关系?其一,市场化影响深远。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以前的表述,多是“基础性“作用,这次升级成“决定性”作用。
可见对于市场机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成为本轮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此方针指导下,住宅行业将出现两种变化:一是将更多的利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及房价。
二是近几年国家大搞住房保障,很多人误以为保障房将重于商品房,其实未来商品房仍将是永久的主导。
其二,集体用地入市不会那么快。
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很多为此欢呼雀跃,其实不必过于激动。
早在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会,文件中就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事实是,五年过去了,除零星试点外,基本仍在原地踏步。
这次少了“逐步”二字,但仍不宜过于乐观。
土地改革的难点,就在于破除以前必须经过征地环节,才能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制度障碍。
这将涉及巨大的利益分割,关乎地方土地财政及农民权益,阻力重重也。
其三,农民的财产权有多少。
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属第一次提出,但改革须由易到难,过程较长。
当前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只有这些完成之后,才能在法律上将耕地、林地、宅基地等作为财产,可以转售、出租、抵押等。
当然,最终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农村建设用地不仅可以在农村流转,还可以向城镇流转,如此则农民的土地财产将会出现溢价,尤其近邻城镇的地区。
其四。
公报并未提及房地产。
之前很多人对于三中全会在房地产方面的内容,抱有不切实际期望。
十八大三中全会专题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
公报整体对房地产涉及内容较少,与房地产相关有以下几条:第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第二,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第三,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第四,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第五,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六,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出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建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
附:近期地方政府出台调控政策易居观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法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将不再局限于农村,而是跟城市市场接轨,相比过去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单独提出了“建设用地”,接下来更多农村土地将进入供应,意味着城市房地产价格将受到冲击。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房产税的征收无疑是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打击,会进一步挤压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的空间,同时对大户型产品去化产生不利影响。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大背景下,近期一线城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增加供给,压制非刚需性质需求,限购限贷等方面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作为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郑州市,势必会效仿一线城市。
这也为后期郑州市房地产走向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建议抓住近期政策窗口期快速去化,为2013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改革九大关注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改革九大关注热点201X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而此前曾被全国热议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以房养老等议题,都显示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将是此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普遍的舆论反映、对业内人士的,总结发现有九大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将房地产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系统化调控方案或初步表态关注意义:新一届政府的房地产治理思路年2月的“国五条”对于房地产带来的“需求释放意义”大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意义已经成为定论,而有关房地产整体调控思路的表态,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鲜有表述,而7月份旗下媒体关于“长效机制”的概念则成为舆论最关注的热点。
近期以来,包括消息层面援引各个部委相关人士的表述可以看出,关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系统化调控思路,的确在探讨拟定,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正是这一思路的最佳释放点。
二、“新型城镇化”或被重新定义关注意义:致力于消除地区发展差距日前,经济学家易宪容撰文表示,市场期望在这次会议上会有重大的改革政策出台,重新定义城镇化,使得城镇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居民内需的动力和活力。
为此,中国城镇化应是“农民转为市民”的城镇化;是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沿海与中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三大差距”的城镇化。
而城镇化要真正成为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居民内需的动力和活力,需要从户籍制度、中国土地制度以及改变当前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的政策等三大方面进行改革。
三、“土地二元制”或有望终结关注意义:集体土地能否进入商品市场据媒体报道,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否定了《土地管理法(修订案)》,并正在研究重新解释《宪法》第十条中的“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条款,重新解释后的条款可能会描述为“城市的土地可以归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三中全会焦点之二:房地产调控——三中全会未直接提但透出房地产调控思路:千方百计增供应1、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习李房地产新政”日渐清晰,调控的手段、方法、立足点、途径都在发生变化。
2、千呼万唤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能否如约而至?房地产限购政策是否会逐步取消?……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各界的猜想和解读。
3、关于中国的房价问题,媒体界抄得沸沸扬扬,众多的专家学者、房地产老总们,有的说房价已到拐点、一定要降;有的说房价还有下调的空间、还要下调。
三中全会未直接提但透出房地产思路:千方百计增供应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习李房地产新政”日渐清晰,调控的手段、方法、立足点、途径都在发生变化。
虽然三中全会未直接提及房地产市场,但此前已有思路透出。
10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
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
顾云昌分析,与过去的调控思路有所不同,首先是调控手段的变化。
过去,政府有形的手干预太多,而未来无形之手将起更大的作用。
其次是方法的变化,过去以“限”为主,以堵为主,现在强调千方百计地增加供应。
再次,调控的立足点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的调控,是就房价而言的调控,房价被视为政治问题,调控始终在短期的房价涨跌方面做文章,现在更加注重长效制度的建立。
最后是途径的变化,过去常常是一刀切。
现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各地区表现不同,调控给了地方更大的自主权。
国泰君安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国泰君安指出,公报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十八届三中全会,房价篇一:考研时政十八届三中全会“383”方案或抑房价/retype/zoom/de0662f450e2524de5187e42?pn=2&x=0&y=69&raww=164&rawh=64& o=png_6_0_0_135_63_184_72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64&md5sum=f5 1ace9c0463fbd861a926e6403984d3&sign=64ec293a08&zoom=&png=14290-&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http:///方案中引人注意的一项内容是:已经形成的“小产权房”按照不同情况补缴一定数量的土地出让金,妥善解决问题。
刘元春认为,这有可能导致大量小产权房进入到市场,小产权房价格会上涨,大产权房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上海盘古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对此持保留意见。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上海小产权房是不多的,有些城市则很多,如深圳,小产权房的放开对城市房价的影响程度,要区别对待,如北京等,一旦放开,会增加供应。
但是这些小产权房的小区环境、配套等不能和正规的商品房相比,能满足低端需求,中高端这块的需求解决不了。
”方案还提出,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要积极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有利于把地方政府主要注意力,引导到按市场经济要求优化本地投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上面,形成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有利于平抑房价在刘元春看来,“383”方案已经触及到房地产制度的深层次调整。
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六大方面将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3年第12期文/CRIC研究中心11月15日晚,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发布,本次决定报告一改以往政府纲领性文件言必宏观、缺乏具化方案的特点,对诸多改革领域都做出了细部落地的执行办法,深刻体现了当届政府改革的决心。
站在房地产行业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6大关注点。
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露出端倪,中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将是城镇化推进最大受益方相关论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本次的三中全会公告和决定两份报告中,城镇化再度成为重点篇章出现,与去年十八届一中全会相比,本次的决定报告中除了再次强调“以人为核心”、产城融合等概念之外,更明确提出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早在去年,我们就已提出过户籍制度将是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并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而本次决定报告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关论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几个问题曾国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住房保障研究中心)目录目录 (II)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5)(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 (5)1、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酝酿阶段 (5)2、房地产市场的形成阶段 (5)3、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阶段 (6)4、市场与保障齐头并进阶段 (7)(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 (9)1、1988年之前的房地产市场 (9)2、1988~1997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10)3、1998~2007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13)4、2008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19)(三)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20)1、积极方面 (21)2、消极方面 (21)二、商品住房市场政府调控政策的演变及效果 (23)(一)金融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 (23)1、金融政策的演变 (23)2、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26)(二)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 (28)1、土地政策的演变 (28)2、土地政策实施效果 (30)(三)税收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 (31)1、税收政策的演变 (31)2、税收政策实施效果 (33)(四)市场管制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效果 (33)1、市场管制政策的演变 (33)2、市场管制政策实施效果 (35)三、房地产市场政府调控存在的问题 (37)(一)城镇房地产制度不完善 (37)1、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 (37)2、土地出让制度有待完善 (38)3、商品房预售制度有缺陷 (39)4、房地产税制设置不合理 (39)(二)调控目标不合理 (40)1、调控的基本目标摇摆 (40)2、调控的目标常流于片面化 (40)3、调控目标缺乏长期性连续性 (40)(三)调控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41)1、金融政策方面 (41)2、土地政策方面 (41)3、税收政策方面 (42)(四)调控政策之间存在冲突 (42)1、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42)2、中央与地方博弈导致调控效果弱化 (43)四、对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 (44)(一)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 (44)(二)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重点内容 (44)1、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房价调控目标 (44)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45)3、提高交易税率和进行持有税征收试点 (45)4、紧缩住房消费信贷 (45)5、加大限购力度 (45)6、加强分级约谈和问责制度 (45)(三)关于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特点 (46)1、是中央政府历次调控政策的延续。
作者: 刘海峰
作者机构: 山西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新时代
页码: 8-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三中全会 房地产 产能过剩 刺激政策 经济衰退 拉动经济 制造 坏账
摘要:中国现在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几个行业都出现了骇人听闻的过剩产能。
我们国家之前的刺激政策,最后不仅没能化解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大的产能过剩、更多的债务和坏账,最后我们只能迎来漫长而痛苦的经济衰退。
2013年房价大幅上涨,就说明大量的刚需在漫长的等待中最后屈服,大量入市抢购房屋。
大量刚需高位接盘,意味着拉动经济内需已然不可想象。
中国民众“三中全会”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义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阚枫)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国内外媒体对这次会议再启中国改革新程充满期待。
与媒体中宏大的“改革课题”和“政治术语”不同,中国老百姓的“改革心愿”单纯得多,也直接得多。
而这些来自街头巷尾的诉求,正是中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改革新程的民生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张辰是北京一家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客户向他咨询同一个问题:“三中全会后楼市会怎样?”卖了4年房子,天天给别人分析楼市的张辰至今仍过着群租生活。
他也希望,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小时候有很多梦想,长大后就只有…买房梦‟。
”张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最关注的国家大事就是房价。
张辰的境况是无数中国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蜗居”“蚁族”“胶囊公寓”,关于房子的新词不断涌现,背后折射的正是老百姓对高房价的无奈。
对于有着深厚家庭观念的中国人而言,当前,住房问题可谓民生之首。
和张辰所代表的年轻一代不同,年近60岁的李建伟之所以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因为最近报纸上关于“延迟退休”和“养老金”的讨论。
“即将退休,干了大半辈子,我当然最关心养老话题。
” 在安徽合肥一家老国企工作40年的李建伟说。
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超两亿,像李建伟所关注的这些养老话题,每每出现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在中国,“民生”一词连系着十几亿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逐渐脱贫致富的中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对改革的新期待也更为具象:“房子何时买得起”、“空气何时变清新”、“看病何时不再难”、“食品安全何时不担忧”……这些民生问题,舆情热度之高,折射出的是民众对于切身福祉的焦虑,也凸显了改革新阶段中迫切的民生诉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去年11月,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曾这样庄重承诺。
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人们对于可能出台的政策无限遐想。
然而,就中国当前的形势来看,虽说经济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最新担忧: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经济运行往往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
而且,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央行特别点出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性债务两个领域“问题比较突出”。
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两个过程是中国经济当前最主要的特征。
之所以要去杠杆化,其核心原因在于,过去我们释放了过度的货币,从而导致资产价格暴涨和通货膨胀压力异常增大。
而这种情况偏偏遇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滞胀特征。
这种滞胀还发生了重大变异,即无论是政府债务还是私人债务,都在呈现加速积累的状态。
去产能化主要是基于过剩商品而言,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出口受阻以及消费能力较低双重制约。
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将全球拖入死局,全球经济实质上仍处于危
险期,虽然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所谓的繁荣,主要是受到货币幻象的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不振,主要是由于工资收入增长乏力,再加上一些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房贷,无力提振消费。
中国市场固然庞大,但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中国经济所生产的产能。
因此,大量的资本投入了房地产领域,而房价暴涨的负面影响已经渗透整个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用工成本也大幅度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也在加速上扬,甚至已经透支了整个家庭未来的消费支出。
就地方债而言,诚如央行所担忧的,这可能是诱发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导火线。
人们盲目相信政府的偿债能力,而地方政府所受到的实际约束力有很小,人们无法把握其投资收益的真实状况,犹如开车夜行而将车灯蒙上,其所透露出来的危险的信息非常强烈。
针对这一危险,央行提出,要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索建立管理规范、财务透明、运行长效、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问题在于,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地方债问题,到底是在分散风险,还是直接解除危险,如果地方举债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答案是非常明晰的,即是在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固然能够对冲非系统性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在面临系统性风险
之时,其破坏性力度将成倍放大。
这一点美国是有教训的,美国投资银行利用各种看似科学的衍生品工具,将
次级贷款的风险分散化,其结果诱发了全球性金融灾难。
本来信用或偿债能力就有问题,非要拼命举债买房或者
举债投资,岂能会因为风险分散就能躲过资源和资金误
配的危机。
或许人们认为管理层不提房价可能意味着对于房市
调控的放松,这一论断可能是错误的,不提并不意味着
管理层不知其风险所在。
即使是楼市春天派,在某种程
度上也并非看不到某些城市积累的房地产泡沫。
部分城
市存在的房地产泡沫,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化解这些泡
沫是值得争论的。
争论的焦点在于我们在面临这些泡沫时,到底是该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还是该采取市场化手段
来解决。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之所以被放大,最关键的是调控沦为空调,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是没能
出台重击性措施来控制房价,与之相反,一些人则认为
就是政府过度干预,才酿成如此房地产泡沫一再吹大。
在化解泡沫问题上,前者认为要控制房价上涨,后者认
为要靠市场力量来消化房地产泡沫。
从现实来看,这些
年来房价上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市场自身规律在起作用,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可能无法抑制房价上涨,所以,仅仅从结果来说,楼市政策无效论是在混淆视听,而认为市场能够自行消化泡沫,其实质就是任凭市场大跌大涨,无视房地产本身就是老百姓财富集聚地,如果房地产大幅度震荡会给整个经济带来沉重冲击。
我们认为,越是在关键时刻,政策越是要谨慎出击,这种出击力度要真实可靠,既不能隔靴挠痒,不出关键政策,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冲击力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