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单元“走近莎士比亚阅读课”(课堂训练)-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必修4)(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走近莎士比亚阅读课”限时测试(时间:45分钟分数:40分)一、阅读莎士比亚《暴风雨》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5分)第一幕第一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雷电交加。
水手长及水手上。
)水手长:嗨,弟兄们!别慌,别慌呀,弟兄们加把劲呀!把中桅帆收起来!留心听着船长的哨子!——刮吧,哪怕你把你的肺都炸了——只要船身还泡在水里,我就不怕!(国王亚朗索,王弟西巴斯显,公爵安东尼,王子腓南迪,大臣贡札罗及随从等上)亚朗索:船老大,可得小心哪。
船长哪儿去了?是好样的都上前呀。
水手长:这会儿可对不起,去呆在底下吧。
安东尼:船长呢,老大?水手长:这不是他在那儿喊叫吗?你们太碍手碍脚啦。
给我呆在船舱里去吧!你们这是帮着暴风雨一起来捣乱。
贡札罗:得啦,老兄,别生那么大的气。
水手长:叫海洋别生那么大气吧。
眼前的大风大浪可不管你国王不国王!下船舱去!别闹!别给我们添麻烦啦!贡札罗:老兄,可别忘了在你这条船上的都是些什么人。
水手长:我谁都顾不得,只顾得我自个儿。
你这位枢密大臣,要是你能叫这大风大浪也听你的吩咐,马上太太平平地安静下来,那我们从此不碰缆索,不干水手这一行啦。
摆出你的威风来呀。
要是你办不到,那么感谢老天,让你活了这一把年纪。
快快钻进船舱里,准备万一出什么事吧。
——别慌,弟兄们!——快给我们让开些,我说。
贡札罗:这个家伙叫我大大地放了心。
我看他脸上全没有一点淹死的相道,他那副神气道道地地是个该勒死的坯子。
别放过他,慈悲的命运,千万把他送上绞刑架!拿脖子上的绞索来做我们的锚索吧!——靠我们眼前这些锚索是不顶事了。
要是他不是生来该绞死的命,那我们可就糟了!(水手长来到船梢,王公大臣躲进船舱)1.节选的这一小段,作品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要表现他怎样的性格?(不超过30字) (4分)2.选段开头画横线部分在剧本语言中有个特定的术语,叫做什么?在剧本中起何作用?(不超过30字)(4分)3.从结尾画波浪线部分看,大臣贡札罗对水手长的看法是什么? (不超过30字) (4分)4.对这段戏剧选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这篇作品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观念受到的冲击及各阶层在关键时刻的不同表现。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韶光sháo杜撰zhuàn 朱拓tu百无聊赖lài 嫡亲díB.监生 jiān 惴惴zhuì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押解jièC.间或 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桅杆wéiD.陈抟 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黏液nián解析:A项,拓tà;B项,监jiàn,更gēng;D项,炮páo。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夏天的餐饮市场被福寿螺搅得沸反盈天,从6月底至今,先后有130多人因此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B.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
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D.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
——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解析:A项,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片。
B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此处应为“轩昂壮丽”。
C 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含贬意。
D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延伸阅读——走近沈从文阅读课”课堂训练一、基础知识过关。
1.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覆盖花蓝仿佛兼容并蓄B. 伴随抑郁倔犟坚忍不拔C. 殿堂钻污沅水无坚不摧D. 脆弱幽默构筑举世瞻目2. 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没有人物,没有悼词。
(2)他把沅水流域几百码头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文学殿堂,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3)先生对水的,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品格。
A. 重要创造写照B. 显要创造观照C. 显要构筑写照D. 重要构筑观照3.下面七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②其实则柔弱中有坚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
③他还曾这样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荒诞不经的事物。
④我曾经读遍先生的著作,并几次登门拜访,有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水的热爱。
⑤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⑥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
⑦“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不可分。
”A. ④⑦③②①⑤⑥B. ④⑦③⑤⑥②①C. ⑥②①④⑦③⑤D. ④③⑦⑤⑥②①二、课外作品阅读。
谈写字沈从文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
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
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
多数人若肯承认在艺术上分工的事实,那就好多了。
不幸得很,中国多数人大都忽略了这种事实。
都以为一事精便百事精。
尤其是艺术,社会上许多人到某一时都欢喜附庸风雅,从事艺术。
惟其倾心艺术,影响所及恰好作成艺术进步的障碍,这个人若在社会又有地位,有势力,且会招致艺术的堕落。
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写字。
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本来是一个问题。
但我们不妨从历史来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可称为有艺术价值。
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来,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或图案美。
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单元综合检测:(4)(含七、八单元)单元练习高二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单元综合检测(四)(含七、八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小说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阿伯拉罕的选择[英]毛姆我给蒂阿瑞讲了一个我在圣托马斯医院认识的人的故事。
这人姓阿伯拉罕,是一个性格腼腆、对人和气、很有才能的年轻人。
在学习期间,任何一种奖金只要他有机会申请就绝对没有旁人的份儿。
最后他被选进领导机构中,他的前程已经有了可靠的保证。
按世情推论,他在自己这门事业上肯定会飞黄腾达的。
在正式上任前,他想度一次假;他因为没有钱,所以在一艘开往地中海的不定期货船上谋了个医生的职位。
几个星期以后,医院收到了阿伯拉罕的辞呈。
这件事使人们感到极其惊诧,千奇百怪的谣言不胫而走,不久,阿伯拉罕也就被人遗忘了。
大约十年之后,有一次我乘船去亚历山大港。
即将登陆时,我同其他旅客一起排好队,等待医生上船来检查身体。
来的医生是个衣履寒酸、身体肥硕的人。
我觉得仿佛过去在什么地方见过他。
忽然,我想起来了。
“阿伯拉罕!”我喊道。
他转过头来,愣了一会儿,他也认出我来,立刻握住我的手。
在我们两人各自惊叹了一番后,他听说我准备在亚历山大港过夜,便邀请我吃晚饭。
在我们会面以后,我再次表示在这个地方遇到他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他现在的职务相当低微,他给人的印象也很寒酸。
这之后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在他出发到地中海度假的时候,他一心想的是再回到圣托马斯医院去就职。
一天早晨,他乘的那艘货轮在亚历山大港靠岸,他在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看着阳光和碧蓝的天空。
这时,他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突然间,他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获得无限自由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当时就打定主意,今后的日子他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
离开货轮并没有什么困难,半小时以后,他已经带着自己的全部行李登岸了。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语文 2017.4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
”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的了。
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
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
前几天读学者王晓明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
作者在文中憧憬,爱读书的学生“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
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
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阅读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
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
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在不经意问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
《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móu) 骊山(Lí) 花钿(diàn) 衣袂(jué)B.悄然(qiāo) 云鬓(bìn) 罗衾(qīn) 迤逦(yǐ)C.巨擘(bò) 百媚(mèi) 云栈(zhàn) 玉扃(jiōnɡ)D.踌躇(chú) 霓裳(chánɡ) 凝睇(tì) 参差(cī)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闲暇粉黛娇弱春霄苦短B.旌旗城阕凝脂天生丽质C.光采娥眉搔头脍炙人口D.缠绵擘画萧索金屋妆成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但令心似金钿坚但令:只要C.云鬓半偏新睡觉新:刚刚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确实4.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椒房阿监青娥老青娥:宫女B.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差不多D.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纵横5.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教授是文化圈中有名的敢于直言者,他对各种热点问题总能见仁见智,畅抒己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B.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 3.6 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C.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
D.有点海归背景的留洋学生千万不要有奇货可居的心理,一味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在现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一不小心就会被弃之不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司马光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
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1.本词上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下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
“延伸阅读——走近沈从文阅读课”课堂训练一、课内阅读。
一个偏见(节选)钱钟书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出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
”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
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
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
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
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洞山《五位颂》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
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
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褊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
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
譬如说,柏拉图为人类下定义云:“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
”可谓客观极了!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
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
”那又何妨?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
唯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
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
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
人的声音胜过一切。
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
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
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无数禽声,向早晨打招呼。
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来庇荫未找清的睡梦。
数不清的麻雀的鸣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鸟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地向寂静来试锋口。
舒城一中高二研究性学习材料(九)语文 2018.1.06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3分)伟大的莎士比亚宏程心路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
据说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
后来,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
在工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他在幕后给演员配台词,当戏中的配角不够时,也让他上台跑龙套。
渐渐地,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得到了发挥。
莎士比亚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加上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戏剧天分,不久,他便开始了剧本的写作。
剧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剧院,就得不断有新的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很快,他创作的《亨利六世》在伦敦上演,观众蜂拥而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此,他成为一名当时少见的靠写作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收入也日渐丰裕。
慧眼识英杰有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引起了一位贵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顿伯爵。
伯爵当时还很年轻,是个戏迷,他发现今天这出戏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员,他的身上有些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他。
经打听,伯爵发现这名普通的小演员竟能写出诗歌,便请团长引见了莎士比亚,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府邸参加文学聚会。
就这样,莎士比亚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伯爵的家和他与这些贵族青年的聚会,似乎成了一所“学院”。
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这对莎士比亚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到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
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学才子”之一罗伯特·格林的嫉妒。
格林在《千悔换一智》中有这样一段话:“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他们当中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美化他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比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走进文学大师之走进莎士比亚
教学设计
濉溪县孙疃中学袁晓露
教学目标:通过深入阅读和探讨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进而走进文学大师,接受人类文化的熏陶。
学习走进文学大师的基本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研读名著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大师,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深入阅读,思考探究,赏析莎士比亚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的语言。
教学设想:课前准备——放映电影《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印发莎士比亚有关资料;印发《哈姆莱特》全剧,深入研读文本参与表演并思考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莎士比亚读书名言
二、何为文学大师
在文学领域有一定突出成就且德高望重的人。
三、怎样走近文学大师
阅读思考探究
四、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主要作品
五、深入阅读,表演《哈姆莱特》剧作高潮部分
六、思考探究,交流心得
1、经典之书,不朽的人物形象
2、艺术之书,富有个性和修辞的戏剧语言
3、心灵之书
七、小结
与大师同行,与经典为伴!
八、课外推荐书目
九、作业
1.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请描述你心中的哈姆莱特,2021左右。
2.请选择你喜欢的莎士比亚剧作的一段或一个人物进行赏析。
3.预习下一专题——鲁迅。
2022年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被消费的莎士比亚1899年,第一部莎士比亚作品已经出现,那是一部只有90秒的默片《约翰王》,此后一百多年的电影史就上演了一百多年莎士比亚的作品,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影业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全部进行了改编,总共拍摄了600多部电影。
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更是掀起一场改编莎士比亚的热潮,拍摄了许多解构、戏仿甚至是反讽的现代版莎士比亚电影,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演绎莎士比亚原著的精神。
诸如阿尔·帕西诺1996年拍摄的《寻找理查三世》就用半戏剧半纪录的手法,夹叙夹议的拍摄了帕西诺和美国演员排学莎翁剧本《理查三世》的整个过程。
而根据同一个戏剧改编的电影《理查三世》则将时间背景由原著中1483-1485年转换到1930年,以此暗喻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莱昂纳多主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运用了戏仿、拼贴等实验手法,通过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探讨当代人生活的实质。
莎士比亚的电影也被嫁接到跨文化的语境中,黑泽明曾将《麦克白》和《李尔王》改编成影片《蜘蛛巢城》和《乱》,在战国时代的日本城池中表现莎翁作品的人文精神。
中国也有两部基于《哈姆莱特》改编的电影,一部是冯小刚的《夜宴》,一部是胡雪桦导演的藏语版的《喜马拉雅王子》。
“一个人总是不知不觉就熟悉莎士比亚了。
”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简·奥斯丁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莎士比亚在当时的普及性。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故事发生在1811年,莎士比亚死后近200年,而简·奥斯丁,这位莎翁的老乡,在书中暗示莎士比亚仍是“我们”的同代人。
美国学者马乔里加伯曾在她的著作《莎士比亚与现代文化》中指出“莎士比亚的永恒性在于他的适时性”,所以虽然莎士比亚生存的古典时代消逝了,但他的作品却顺利的被现代文化接受。
而就在现在的英国,一个为了纪念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的,重写莎士比亚出版项目正在进行中。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李国文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
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
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
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
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
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⑷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⑸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
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
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
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
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
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
”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⑹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
莎士比亚传阅读答案莎士比亚传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
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
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是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
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
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
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
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
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
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
;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
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今天各国的舞台上,它们历久弥新,甲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会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混合体。
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
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乙增加悬念,使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
莎翁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萃而丰富,从典雅的书面语言到部俗的市井俚(li)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
剧本中不少台词,成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
比如,“ 丙是智慧的灵魂,冗( rong)长是肤浅的藻饰”,“心里的瑕疵( ci)是真的污诟”。
莎翁创作的三十七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一套符(fu)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次的更叠、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
比如,哈姆雷特的语言,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晓畅,有时妙语连珠,有时又语无伦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位单枪匹马企图重整乾坤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迷茫、痛苦和悲怆。
l.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俚(lí)语精萃B.冗(róng)长藻饰C.瑕疵( Cī) 污诟D.符(fǔ)合更叠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印证逐步简洁B.印证逐步简捷C.见证逐渐简捷D.见证逐渐简洁3.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历久弥新B.错综复杂C.温文尔雅D.单枪匹马4. 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李国文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8918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练习题十二第1题【单选题】学校举行课本剧演出,主持人串联以下两个节目的语句,说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第一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A、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相会如此甜蜜,张生与崔莺莺的长亭送别却是怎样的呢?B、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
C、世上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欣赏了莎士比亚的爱情,还有谁的爱情在等着我们?D、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离我们远去。
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 )①三十年的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②两会期间,胡锦涛等分别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共商。
③《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是莎士比亚取自在意大利维洛那城的一个民间传说。
④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A、工夫国事留传权力B、工夫国是流传权利C、功夫国事流传权力D、功夫国是留传权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吓了一跳,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B、已经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C、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D、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
《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走近莎士比亚阅读课”课堂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
饶芃子
中西戏剧结构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悲剧的创作上。
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显得迂回曲折。
一部堪称杰作的《牡丹亭》,评论家在它“悲剧乎?喜剧乎?”的问题面前莫衷一是,无可奈何,致使它既不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亦不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所容,因为全剧表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但又自始至终洋溢着喜剧的气氛。
这不仅体现在结局上,且体现于全剧,体现在悲剧主人公身上。
这不得不令以西方戏剧理论作为衡量中国戏剧标准的评论家头痛。
不把悲、喜绝对化,这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
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
商周时《易经》就提出了阴阳交感产生万物的思想。
以后,在哲学上、美学上、文学上,这种相对的概念成对成对地层出不穷:刚柔、虚实、动静、通变、偏正、收放、抑扬、疾徐、哀乐、心物、形神、文质……《老子•二章》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这些相对立的范畴是相济相和的。
所以古代艺术极强调形式结构的奇正相间、收放相间、虚实相间、起伏相间、疏密相间、曲直相间、动静相间……以达到一种“中和”之美。
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正是这一参差变化的结构规律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传统看,中国古典戏曲比西方戏剧更具娱乐性和消遣性,它源于民间,必然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
来看戏的人不是来听取一番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更多是来“图个乐子”,且大多数戏剧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所以总得来点科诨杂耍,甚至在迭宕曲折的悲、欢、离之后,如不能真“合”,也常常以幻想的形象来个“合”的结局,以求获得情感心理平衡。
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当然有例外,如《熙德》),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也都是在血淋淋的惨状中拉上幕布的。
而中国则不然(当然也非全部,但却是主导的),赵氏孤儿大仇得报;赵玉娘夫妻团圆,一门旌奖;白蛇、许仙最终皆得正果;窦娥沉冤昭雪,冤魂得到慰藉;娇娘、申纯亦化作鸳鸯长相厮守等等。
反正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
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一切以是否“有补于世”为准绳。
在真、善、美中,西方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而中国强调的是“美善相乐”,即把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合一,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政治效果,追求尽善尽美。
西方则强调文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注重艺术的认识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生进行探索。
所以,在西方,“戏剧艺术就在于把现实搬上舞台”,而“戏剧作品是一种模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我们却把戏曲当做“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药”。
在戏剧的审美过程中,中国人是爱憎强烈、倾向鲜明的,他们不仅要欣赏一个故事,还要知道作者的评价和感受,而不像西方那样,作者愈隐藏愈好。
所以,中国戏曲并不注重刻画复杂的性格,更不会无所褒贬,戏剧冲突也多是美与恶、忠与奸、
正与邪的正反两面的斗争,安排一个惩恶扬善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1.下面对中国戏剧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结构迂回曲折,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
B.中国古典戏曲更多是“图个乐子”,所以没有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
C.中国的古典戏曲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一种“中和”之美。
D.中国的戏曲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2.对中国戏剧特点形成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具体体现。
B.因为中国古典戏曲大多数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所以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
C.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定势是中国戏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最后以大团圆收场的主要原因。
D.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中国的戏曲要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的社会政治效果。
3.下面对中西方戏剧差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
B.中国古典戏曲源于民间,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因此,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点,西方戏剧则不然。
C.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中国悲剧则是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
D.西方戏剧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
李国文
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
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
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
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
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
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
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⑷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⑸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
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
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
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
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
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
”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⑹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
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
《牡丹亭》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痴狂程度,当不让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的成功。
当其时也,汤显祖绝对应该与莎士比亚一样,接着写他的戏剧,方是正道。
可是,他志不在此,日思夜想,指望着朝廷有朝一日能重新起用他,竟放弃了这个最能表现自己艺术天才的福地。
⑺当官,或者为“仕”,对莎士比亚而言,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必须如此的人生追求。
他从到伦敦打工那天起,直到退休回乡,活了半百年纪,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
唯一的一次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就是詹姆士一世加冕典礼时,曾经穿上镶金边的侍从服装,戴上熊皮帽子,在他的王宫里,站过一夜岗而已。
因为他所在的剧团,已为国王所有,他不得不尽责当一回哨兵。
可他并不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对詹姆士一世,存有什么赏个官职之类的额外想法,更不会为乌纱帽之类的官场生涯,魂牵梦萦到茶饭不思的程度。
而汤显祖,直到逝世也未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清醒。
⑻所以,汤显祖活了66岁,只有5部戏剧。
莎士比亚活了52岁,却写出了37部戏剧,而且正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森所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那样,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
汤显祖与他联袂西行的偶然也许并无深意,但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是,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
⑼有人统计过,汤显祖一生,从14岁补县诸生,到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花费20年;从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到遂昌县任知县,数年后弃官归里,官场生活15年。
而且,在汤显祖心目中,戏剧,末技也,只是继诗、词、古文之后的消闲活动罢了。
莎士比亚就截然不同了,他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是捞钱之正道,专心致志,绝无他想。
因此,他获得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了。
4.第⑴段的作用有哪些?
5.概括第⑸段的大意。
6.第⑻段画线词“联袂西行”的意思是
7.根据全文,从汤显祖的角度说说他未能拥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世界性广泛声誉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