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识字加油站:这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来认识更多的汉字。
例如,学生可能会看到一些与学校、家庭、商店等地方相关的物品或活动,并从中学习新的汉字。
2. 我的发现:这个部分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来发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某些汉字的部首、结构或读音的规律,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 字词句运用:这个部分主要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汉字和词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学生可能会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某些形容词、动词或介词,或者学习如何造句。
4. 日积月累:这个部分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或短文,供学生阅读和背诵。
通过积累这些语言材料,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5. 我爱阅读:这个部分提供了一篇有趣的短文或故事,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实际教材为准。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一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
_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
”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
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二年段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1年9月6日地点:二年级办公室成员: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主讲人:王秀琴记录人:方榕梅内容: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过程:一、主讲人发言:《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串讲:第一段是课文起始段,课文里难于理解的词语比较多,而学好了这一段,弄懂了课文内容,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
我选用了串讲的教学方法,解答了“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啥办法”等词语。
学生理解了课文,读起来就琅琅上口,积极性就自然高涨起来。
二、谈话:课文第二段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蒲公英,此时,我就选用了谈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指出拟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并解释“纷纷出发”的意思,学生通过着实物,再读课文,讨论蒲公英飘散种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演示课件:(课文第四段)教此段时,我就演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将豌豆弹射出来。
这与课文里写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演示,学生的疑问就全部消除了。
四、拓展学习了前面几段课文后,设疑问:“植物妈妈的办法就只有这些吗”几位同学分别说出椰子、柳树的柳絮、槐树的槐荚等等,都是借助不同的外界条件把种子传播到更多更远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获得了更多知识,从而收到了最佳效果。
二、集体议课肖德清:《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蒲公英、苍耳、豆荚等植物的认识各抒已见。
不过,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温室的花朵,很少去野外玩耍。
于是,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另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王凤莲:《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
初一语文上册3课的读读写写的注音和解释第3课雨的四季
蝉chán
花苞huābāo
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cūguǎng
睫毛jiémáo
衣裳yī·shang
铃铛líng ·dang
端庄duān zhuāng
屋檐wūyán
凄冷qīlěng
化妆huàzhuāng
淅沥xīlì
干涩gān sè
草垛cǎo duò
绿茵茵lǜyīn yīn
静谧jìng mì: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miǎo:高而远。
邈,遥远。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zào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淋淋沥沥xīxīlì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彩棱léng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莅lì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畦qí: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统编版语文3 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 ─学校走去。
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句子中用了三个“ 从⋯⋯” 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 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 的画面。
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三年级语文第3单元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识字:学习认读和书写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天、好、大、小等。
2. 识别发音:学习辨识和区分不同的声母和韵母,如b、p、a、o等。
3. 识别拼音:学习发音与拼音的对应关系,如“一”字的拼音是yī。
4. 造句:学习根据给定的词汇造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 阅读篇章:阅读短篇故事、古诗文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6. 写作练习: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如写几个句子描述一幅图片等。
这是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
老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高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下面是络整理的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1/ 5之畜(xù)(牲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题:1. 给加点字注音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洿池(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饿莩(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Ⅲ卷)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经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敬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存,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展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展综合甄选。
在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展呵护,乡村记忆会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连续传统技艺制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方,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展整理维护。
一、本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主要学习任务包括:
1.识字与写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
方面的知识。
2.阅读与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表达与交流: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二、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1.识字与写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
方面的知识。
2.阅读与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表达与交流: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三、本单元难点及解决方法
1.识字与写字: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生字词,需要反复练习和巩
固。
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书写习惯。
2.阅读与理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章内容,需要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指导、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表达与交流: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需要
引导学生明确表达目的和内容,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四、本单元学习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阅读和写
作水平。
2.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
效果。
3.加强课后复习和巩固,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
及时解决。
《百合花》导学案预习案【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2.作品评价茅盾:《百合花》结构上细致严密,同时富于节奏感。
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它的风格清新俊逸,是一篇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3.背景介绍《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自主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撂( ) 木讷( ) 憨( )厚搭讪( ) 嬷( ) 砦( )磕( ) 瞅( ) 执拗( ) 虔( )诚发髻()忸怩()尴尬( )二.掌握下列字词。
1、张皇:2、忸怩:3、执拗:4、尴尬:5 讪讪:6、虔诚:课堂案【情节梳理】1.第一部分(开端):2.第二部分(发展):3.第二部分(高潮):4.第二部分(结局):【人物形象】1.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巩固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包扎(zā)木讷(nà)窸窸窣窣(sū)B. 间歇(jiàn)执拗(niù)磨磨蹭蹭(cèng)C. 咋呼(zhà)着脑(zháo)一惊一乍(zhà)D. 怂恿(sòng)讪讪(shàn)撂挑子(liào)【答案】B【解答】A木讷(nè)。
《朩兰诗》复习三、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本文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四、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tiē同“贴”译为: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hu ǒ同“伙”译为:伙伴五、成语。
1、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2、磨刀霍霍:形容敌人准备杀人或即将发动战争。
六、古今异义词1、木兰当户织户:古义:门今义:窗户2、军书十二卷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3、从此替爷征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5、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七、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2.将将军百战死(统率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3.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4.机不闻机杼声(机器)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5、强:赏赐百千强(有余)项为之强(同“僵”,僵硬)《童趣》八、内容及写法理解整体把握《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九、【课文结构分析】段落大意本诗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叙述木兰代父出征。
1、2段,叙述木兰的身份,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3段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
第二部分(4段):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5、6段):叙述木兰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十、【关于全诗的课文思路】: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沙场——十年征战——凯旋归来——辞官还乡——欢聚一堂——高度赞美十一、【关于全诗的主题思想】《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十二、【关于“木兰”的形象】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
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十三、【课文写作特色】1.用人物言行展示其形象。
当"可汉大点兵"时,木兰毅然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个"旦辞……不闻"把少女思念亲人之情铺展得逼真,然而爱国之情战胜了亲情,何其勇敢刚毅。
最后她"不用尚书郎",体现了人物多么淳朴、可爱。
2.诗歌详略安排得当,较好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作品的主旨。
3.运用对偶、排比、铺叙等手法,语言气势贯通,且体现出民歌特色。
十四、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6.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6、《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1.诗中的“将军……壮士……”一句,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12、《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5、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富贵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6.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17、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8.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子:开坐脱著当帖六句19.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0.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1、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诗文。
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十五、开放性试题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答: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意近即可)3、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的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4、答:(1)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
(2)其中代父从军、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是详写;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
(3)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意近即可)(4)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5、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6、“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7、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反而要“还故乡”呢?暗示了木兰上战场并不是为了贪图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国家安宁,也体现了木兰的美好的心灵。
10、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4分)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1、在选文中的木兰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请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
勤劳善良、孝顺、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活泼机敏等都可以。
13、你心目中的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勇敢坚强、热爱和平、孝顺父母、不贪慕荣华富贵你还知道古代其他有名的女性吗?梁红玉(聪明勇敢)14、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5、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答: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16、该文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吗?代父从军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概括吗?传奇该文故事性很强,如果按照情节概括的话,高潮和结局部分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吗?辞官还乡17、你能说说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吗?(最起码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试卷上常考题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皇帝大规模地征兵,征兵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迈力衰,家中又没有男子代父亲从军。
2、综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哪些思想性格?答: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朴实又机灵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比喻、对偶、反问。
这句话以木兰的语气来写,即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这样写既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又能表现木兰开朗、风趣的性格特点和自豪的神情。
4、写木兰出征前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这样写表现出了什么?(2分)答:运用排比,表现了木兰紧张的为出征做准备。
铺陈渲染出木兰购置战马鞍具的紧张气氛。
5.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描写出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答、(2分)运用反复,在荒凉夜间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慨。
6、从第②段中找出对偶兼互文手法的两句诗和只用对偶修辞的两句诗。
(2分)答、(2分)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木兰在战争中战功赫赫,为什么她要执意辞官还乡?这样写对塑造木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答、(2分)因为木兰思念父母,出征本不为了功名。
这样写刻画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纯真高贵品格。
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贪图富贵的诗句是,。
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